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征途 >

第52章

我在征途-第52章

小说: 我在征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死后董翔决定京城内外的所有官吏都官升一等,但这个封赏实在是太让人感到哭笑不得。群臣纷纷谏道,从来没听说过因为天圣太皇太后死了,大家都有功官升一等的,请董翔收回赏赐。

董翔手下的亲信劝他道:“您这样做不是很合理,所有的人没有功劳而获厚赏,那将来所有人都会希望国家多有几次灾难,以便多获几次封赏。还有以前权臣太多招摇而因此惹祸的不少。现在您也是冠盖车马,带领大批侍从出出进进皇宫,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长此以往恐怕对您不利。”

董翔仗着皇帝的宠信根本就没听进去,还找了个借口把那个人给罢官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去提醒他了。

第八十七章 文诬武反

这件事搞得当朝宰相很没面子,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李晓仁看在眼里,觉得和这种人计较不值得,更加和他保持距离。然而有些人就如同蟑螂,不是你想不理就能不理的。一个人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最大的成就就是不让那些小人给你添麻烦。

但是董翔不会就此罢休,毕竟自己是建安皇帝的老师,毕竟他很听自己的话,于是董就开始想尽办法去诋毁李晓仁。人难免要出错,李晓仁的每一次错误,都会被董翔及时的抓住,然后被揉进折子里,通过恰如其分的夸大,最后呈现给皇帝。

所谓“三人成虎”,多少事情都是旁人之间的以讹传讹,但是传到最后所有人都信了。年轻的汉献帝对李晓仁的印象越来越恶略,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就这么被自己老谋深算的老师给算计了。这种事发生多了也就逃不过李晓仁的眼睛,只不过他并没有多大的政治野心。要不是蒙先帝厚恩,他早就回家享福了,董翔愿意闹就闹,他还是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这一年,匈奴又来向汉朝要救济粮,这次兵分多路,边关连连告急,李晓仁又一次披挂出征。董翔和周宝这种人的可耻在于没有大局观念,永远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老是觉得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不顾边关战情,开始酝酿李晓仁造反的假象,汉献帝不出所料又上套了,可是这回犯错误的代价太大了!

董翔入宫告发李晓仁谋反,汉灵帝一开始不相信,这是放在谁面前也不会轻易相信的。董翔又说:“太傅每天聚集心腹在府中密议谋反之事,我们已经观察很久了。”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汉灵帝毕竟年纪还轻就有些动摇了,但还犹犹豫豫不敢相信。

他就试探地问道:“可是大将军在外作战手握重兵……”

“可以先捉拿他的家人,再召他回京。”

“如果走漏的风声,他带兵投敌还算尚可,但是如果带兵杀回来如何是好?”

“只要行动迅速,太傅是不知情的,回京之后只能束手就擒。”

“可是京城之中有他的耳目啊。”

“可调附近州府的精兵。”说罢,董翔从袖口里掏出一个蜡封的信封,打开之后里面有张纸。上边写着附近州府可调之兵,其实那些将领都是董翔自认为的心腹。

这件事太过突然,汉献帝被搞得大脑一片空白。他隐约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就是说不上来。身为皇帝,与生俱来的谨慎让他觉得这件事情不可为,可是面前站着自己最信任的人啊!他还是不想对李晓仁下手,看着自己的老师,只得应付地说:“还是先让太傅安心打完仗吧!”

董翔心里“咯噔”一下,要坏了?本来马到功成的事情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当即董翔跪下磕头如捣蒜,声泪俱下说:“陛下连老臣也不信了吗?”对呀!连他也不信了吗?这句话把汉献帝震醒了。是他教自己识文断字,是他看着自己成长起来的,是他在朝廷上力挺自己,是他时刻关心着自己的安危。

于是汉献帝一拍龙案:“来人!”

汉献帝一声命令,殿外侍卫应声而答:“在。”

“朕下令全城戒严!调京师附近州府的刘维、徐浩、赵明青带兵入京。”

“诺!”董翔听了心中暗喜。

两天后,三人奉诏带兵入京。三军进驻长安引起了轩然大波,这表示京城附近的卫戍部队已经得不到皇帝的信任了,街头巷尾都讨论着这次掀起的政治波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晓仁要出状况,但是半个月过去了一切都是风平浪静的,这引起了更多人的猜测。

此时最纠结的莫过于汉献帝,他对自己当初的决策有点后悔,对于是否继续有点犹豫不决。在他刚刚即位的时候,民间就有人传言是李晓仁篡改灵帝遗诏,因为没有哪个皇帝敢把政军财的大权全部都交到一个人的手里,而灵帝这么做了是谁都会怀疑。汉献帝开始很担心,很担心自己才成为汉朝的最后一任。时间证明了一切,李晓仁是忠君爱国的,虽然在拆陵的问题上让自己很难堪,但是他是为了皇帝,从来没有过什么非分只想。

李晓仁早晚有继任唐国公的一天,早晚要彻底的交出权力。可是自己去靠谁?值得担当此任的只有自己的老师,汉献帝把李晓仁的辞职当成权力的过渡,毕竟他不能为自己服务一辈子。至于别人背地里说自己在排挤李晓仁,他觉得问心无愧,别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汉献帝这样的想法可急坏了董翔,现在就差最后这一哆嗦了还能功亏一篑了?怎么办呢?于是他就想起了李晓仁的好友邵任明。

他让太监假传皇帝的口谕宣邵任明进宫,邵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刚走到宫门,董翔一把将邵任明拉到一边,悄声道:“你要有大祸了,太尉想要谋反,人们都说你和他共谋。”

邵任明吓了一大跳:“冤枉!我不知道太尉谋反啊!”

董翔道:“你只有揭发李晓仁,才能保住自己。”又教邵任明说了许多话。邵不是傻瓜,他知道这件事情一定有蹊跷,但是这段时间汉献帝不断“排挤”李晓仁,三地军队进驻长安附近,对京城卫戍部队形成包围之势,一看就是李晓仁要朝不保夕。邵任明自己不相信李晓仁造反,但是自己一家老小还要吃饭,自己还要再往上爬一爬,这个时候不拍拍董翔的马屁,顺便和“乱成贼子”划清界限,更待何时?

于是见到皇上之后他便揭发李晓仁谋反。汉献帝还纳闷邵任明深夜来是干什么呢,原来是告密来了。汉献帝自己不是没有判断,但邵任明的话和董翔说得八九不离十,他心里就有些动作了。董翔细细一观察发现形式大好,立刻把自己的绝招用上了——哭。

汉献帝终于爆发了,宣布刘维率禁军去抄唐国公府,徐浩率另一部分禁军去捕捉其他李党,赵明青带领三地兵马驻守长安外围。

但是此时正是黑夜,为了达到突袭效果,汉献帝又写了一封密诏招两人进城进城。徐浩一见是非正式的手诏,头都大了。上回是来这里驻军也就罢了,这回是抓“李党”,抓谁都可以为什么偏偏要抓他,身边的京军可在人家手里呢,万一反了自己能不能留个全尸还是个疑问,于是他问传旨的太监:“这诏书可信?要不再去请皇上发一道明诏,我好名正言顺地去捉李党?”

太监说道:“这是密诏,事涉机密,不能泄露,怎么能用明诏?要是用明诏的话,黄花菜都凉了,你赶紧去吧,绝对没有问题。”

此时刘维已经动起来了,徐浩一想,咬了咬牙动手吧!

当夜,一帮所谓的李党悉数被捕获,而这些人都是长安附近的权势人物,很多都是军队长官,而司马维的军队则拿着驺虞幡控制着京军。驺虞幡是一种绘有驺虞图形的旗帜,赵明青一旦亮出这个东西,就表示要解散军队。

第八十八章 杀回京城

赵明青拿着驺虞幡走到京军军营,说道:“太尉犯上与尔等无关,如有异议以同罪论处。”底下的将士一听,全部扔下兵器停止抵抗被集中看管起来。这次行动粗略一算受到牵连的官员竟达一百多人,长安的政坛一时间人心惶惶。董翔洋洋得意单等李晓仁回来受死。

等李晓仁回来起码要一月有余,总之要找点事情做。得意忘形的他开始带头搞奢侈。因为当初很节俭即使位于文官之首了,他原来的房子也不算很出众。这次就要扩大一下自己的府第规模,但是又一时找不到材料,便把京城里公家的办公房和老百姓的私房拆掉上百处,用来筹集工料,弄得长安百姓与官员怨声载道。

就在禁卫军开始秘密运动准备抄李家,并控制李晓仁统领的京城卫戍部队的时候,出了差错。董翔这种可耻之人的可悲之处就在于盲目的自信。董翔太相信自己的实力了,却忘了他自己没有军方背景。虽然李晓仁升任大将军后禁军指挥权就不在自己手里了,可是老部下都在啊。禁军有个副统领就是当年李晓仁杀周宝的“八亲卫”之一。他得知自己要带人抄李家之后,马上派人给李晓仁送信。

李晓仁看了这封信就和看当时那封血诏是一样的,感觉天崩地裂!董翔这是要把我往绝路上逼啊!其实李晓仁之前有过耳闻,尤其是三军进京之后,给他通风报信的人更多。他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不相信皇帝会做出这种事情来,而董翔有些时候让他不齿,但是早年间董翔也是一个敢于向周宝抗衡的英雄人物,他不相信董会坏到什么地步。

再加上这里战事紧,他怕这些烦心事干扰了自己的思维,到时候出现失误是要用将士的性命去填的,他说什么也不能允许自己去犯这种错误。

现在亲信给自己报信,他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没过几天圣旨就到了内容是要他回京,他真是欲哭无泪,赤胆忠心最后换来了性命不保。李晓仁无计可施回到自己的大营先召集手下开了个会,问怎么办。

下边的人群情激奋,有的说干脆投降匈奴算了。李晓仁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第一,我们和匈奴是死敌,投降了早晚有一天清算我们,以前过去的人有几个是好下场的。第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你投降之后让你反过来杀自己同胞,你忍心吗?要想活着,不能投降!”

李晓仁说完这句心头一震,暗道:“天啊!我在想什么!”于是赶紧控制自己把那个念头压下去了。有人偏偏不配合:“要不反了吧!”

李晓仁一拍桌子怒道:“放屁!我家世代为忠良之后,受朝廷厚恩!先帝如此信任于我,你让我当乱臣贼子,你是何居心!”但是这桌子拍得底气不足。

“先帝信任于将军,当今圣上呢?”

“是呀将军!如果有一天陛下叫你去陪先帝,你去是不去!”

“我……”晓仁哑口了。

“当年先帝叫你进京勤王,你只带了我们八个就马到成功了,现如今手下有十八万人听你调遣,你还怕什么?”不用说这是当时他的亲卫之一。

“让我再想想!”

李晓仁的手下说道:“您和我们的家眷都被扣押了,纵使我们都无所谓,你舍得唐国公府的上上下下吗?”

是呀!自己受冤枉就算了,他们呢?也让他们陪葬吗?于是,晓仁在暂时稳定边关局势的前提下,带着兵就杀回了长安。府兵无论如何是和边军比不了的,而且他们还是李晓仁带出来的兵。等大军杀到之后,刘、徐、赵三军没有交手就投降了。

本来禁军就是他的老部下了,他手里还握着京城的卫戍部队,两只部队全部又重整大旗开始姓“李”,大军压城足以让人胆战心惊。李晓仁恨董翔恨得牙根痒痒,根本没有请示皇帝就带兵杀进了董府。

此时董翔正在大宴宾客,唱歌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