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纨绔公子-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应该知道,当年与当今令舅的地位相似,在高祖身边荣宠一时的裴寂裴阁老,他支持的实则乃是李建成……”李元昌瞥了太子一眼,谆谆诱导地说道。
“这又与此何等干系?!”李承乾一脸不解地问。
“除非殿下也同当今皇上一般。 不靠权臣上位。而是靠……”李元昌话音越说越低,最后只是做了个手势暗示。
“这……杀弟逼父。 我怎么能做如此不孝不义之事……”,李承乾虽然嘴上道貌岸然,但他地犹豫之色却显现出了他的渴望。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今上虽然曾密谋玄武惨案,然这天下有谁敢说他地不是?”李元昌看到李承乾已经被自己说动心思,便将身子向他那靠了靠,道:“殿下,我元昌愿永远紧跟你,为你将来荣登大业献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当你的打狗棒,谁也休想动你一根毫毛。 ”
“叔王!”李承乾感动得热泪盈眶,“有你这句话,承乾也就敢放手一搏。 ”
翌日,长孙府上,长孙凛正在母亲的帮助下,更换伤口包扎的布条,窦凤看见儿子额头上血淋淋的伤口,不禁心疼的潸然泪下。 昨夜长孙凛回到家中,可把家里的女人给吓坏了,单怜卿就是抱着他低低泣泣地哭了一夜。
“你这个孩子,自小就不能让你母亲安心……呜呜呜呜……”窦凤想起这孩子将近十七年来经历过地几次灾难,不由心痛地搂着儿子哭了起来。
长孙凛在母亲的怀抱里也不禁眼眶朦胧,他想说几句安慰的话语,却是张了张口,又不知从何说起。
母爱是什么呢?就像一位哲人所说的:母爱就是一个母亲省吃俭用,存了几十年的积蓄,甚至连与她相识数十年的老朋友,都不曾知道她有那么一大笔钱。 然而街上碰到一位所谓的大师,说一些“汝儿近期必遭受天灾,本大师可为其渡劫”之类云云,她便毫不犹豫地将全部身家奉上。
你也许会觉得老人家活了一世,怎么这般糊涂?就这么轻易被人给骗走所有身家?其实不然,早在出生那日起,母亲就已经知道儿子会有灾难。 即便是他平平安安地活到四五十岁,当上大官富豪,也为人父母了,母亲依然是终日担心儿子,隔断时间便问长问短。 “大师”的言论,根本配不上“骗”这个技术含量颇高地字,他无非只是说中了母亲的心声。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更何况,长孙凛这个儿子每次都以血淋淋的事实,验证了母亲的预感,可想而知,窦凤这个母亲心里的难过。
“娘,昨日我在马球场见到一个自称是妗母的女子……”长孙凛为了不让母亲伤心过度,便转移话题地说道。
“恩?是何等模样?”窦凤一边包扎着新布条,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
“相貌颇为俏丽,似乎旁人都称其为公主……”长孙凛没大没小地揽住母亲的肩膀,安慰她道。
“哦,那是你奉节舅父的妻子——房陵公主,皇上的八姐,前几年才嫁到我娘家。 ”窦凤嘘叹了一口气,似乎对于这位弟媳有些不满。
“夫人,少爷,魏王到府上来拜访。 ”只见一下人匆匆忙忙到内堂来禀报。
“青雀?”窦凤疑惑地嘀咕了一声,虽然长孙无忌和几个外甥的感情都不算差,不过自从这些皇子长大以后,各自有各自的玩法,也甚少到舅父府上来拜访。
长孙凛却是知道这魏王泰此时上门拜访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他与称心在马球场上众目睽睽的干架,也不是什么秘密。 而这矛盾必然会影响李承乾和自己父亲的关系,魏王如若没有嗅出这次拉拢舅父地大好机会,那么他这些年地皇子生涯也是白当了。
正在外堂的李泰正在喝着茶,见到妗母和表弟二人出来,便是扭动着水桶般地腰身,挺凸着圆鼓鼓的肚皮,走上前去迎接。
“泰儿今日怎么有空到你舅父这来呢?只是不巧,你舅今日陪皇上到郊外去了……”双方行过礼后,窦凤便亲切地问候道。
“哦,妗母,这次我到府上拜访并非是专程来找舅父的,只是听闻凛弟昨日在马球场遭人毒手,特来问候其伤势。 ”李泰笑眯眯地说道,只是他的身形似乎不太适合“笑”这个动作,把眼睛都给没没了。
“恩,一点小伤,不足以小题大做。 有劳魏王亲自到府上问候,实在惭愧。 ”长孙凛客气地回答道,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他上回昏迷的时候,据说这胖子连问也没问过。 看来人心都是比较势力,对自己有用的时候,你就被他当成了一个宝。
“这称心也实在太不像话了,仗着自己是东宫之人,竟然敢骑到表弟头上,也不看看他自己有几斤两。 ”李泰站起身来,给舅母倒上一杯茶,只是圆滚滚的身子让他行动极为不便。
“青雀说得正是此言,自凛儿昨夜回来,我就一直在纳闷,这称心是何许人也,恁地胆大妄为……”窦凤正是心中愤懑无从去说,被李泰挑起心思,便是源源不断的发着牢骚。
大唐万象 105。体罚
105。体罚
“娘,你去看看晴儿,怜卿一个人怕是照顾不过来。 ”长孙凛见母亲的情绪被魏王诱使,开始发起牢骚,他便随意找了个借口,支走母亲。
“妗母不过是心疼凛弟,为此心中不平而已。 ”在长孙凛锐利的眼神注视下,李泰觉得自己的意图似乎被对方看穿,只得讪讪地打圆场道。
长孙凛冷眼看了他一阵子,没有说话,兀自坐回椅子上,与李泰隔着一张茶几。 修长的手指在茶几上连续敲了数下,直到李泰表情上看上去有些不耐烦了,他便冷笑一声,出言道:“那称心已经被我打得即便他亲爹娘都不认识,此事我也消气。 若是他那边没有下文,我这里也会当一切都没发生过。 所以你也不用再激起我娘的心里的怨愤,我与那称心之间的矛盾,若是升级到东宫与我爹的矛盾,那么除了魏王府之外,没有谁能得到好处。 ”
“升级?这是何话?”李泰没想到长孙凛说得那么直接,他便是尴尬地笑了笑。
“魏王今日亲自到府上,必定不是只为了小弟受伤之事,既然这厅堂内只有你我二人,不妨直说?”长孙凛眼皮撩了撩,没有回答无谓的问题,面无表情而又严肃地说道。
“最近皇上恩准我在魏王府设置文学馆,招徕学识俊才。 小王听闻三郎向来才华洋溢、颖悟绝伦,特意效仿刘备顾茅庐。 如若三郎愿意加入我王府文学馆,我王府仿若如虎添翼。 锦上添花。 ”
说到文学馆,李泰语气里夹杂着几分得意,在他看来,魏王府正在沿着当年秦王府的方向,走向荣登龙庭地方向。
长孙凛斜了李泰一眼,蔑然一笑道:“魏王过于抬举三郎,你不是刘备。 我三郎称不上什么诸葛亮,这顾茅庐的说法过于牵强。 我看更像是前朝晋王杨广参谒大理寺少卿杨约。 ”
长孙凛如此一说,便是将魏王的司马昭之心形象地比喻出来。 当年杨广便是通过杨约,拉拢了杨约的哥哥,文帝身边的权臣杨素,最终成功地废除太子勇,成为了臭名昭著的隋炀帝。
李泰见长孙凛猜出了自己的心思,他倒是不反感长孙凛这一暗喻。 反而补充地为自己解释道:“我魏王如若能夺得皇位,自不会像杨广那般耽玩声色,宠信奸臣,播乱朝政;必像父皇那般爱民如子,勤于国事!”
长孙凛耸了耸肩,毫不在意地笑着说道:“那就等你当上了皇帝再说吧。 ”
“你!”
作为一个现代人,这些所谓地天命传承,在长孙凛的眼里。 不过是一个唬人地笑话。 即便是陈胜吴广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眼里,也不见得有多么动听,毕竟这句话将王侯将相与普通人给种分化了。
对于一个前世生活在可以公然骂统治者这样环境的人来说,长孙凛倒是不会对一个皇帝能有多恭敬多在意。 若说他对于皇权有所敬畏。 也仅仅是因为皇帝手中能够无边浩大的权利和武力。 所以他也不喜欢这类太子之位的争斗,这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子们,有时候把事情想得太过简单,有时候又把事情想得太过复杂。
他们的出生本来就是高高在上,他们的想法自然也会被烘托至高高在上,却不知道他们地脚底下是虚空一片。 无数朝代更新换代,分分合合,而崇山峻岭却一直能巍然不动地永恒屹立在历史的飘荡当中,只因为崇山峻岭的最底层。 是最为扎实的基础。
在长孙凛的历史记忆中。 李泰这个魏王就是这样一类皇子,眼睛长到了额头上。 导致自己被贬为东莱郡王,最后连一个魏王都做不成。
送走一脸阴郁的李泰后,长孙凛想起今日还要到军器监去当值,便匆匆换上了官服,骑上马往宫城的官署奔去。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的天气,他骑在马上,呼吸着新鲜地空气,心情愉悦之极,便哼起了小曲策马飞驰。
正当长孙凛将马牵入马厩之时,却见到一个身量苗条,稍显瘦弱的秀丽少女,正牵着一匹青骢马准备离开。 那少女微微打量了他一番,长孙凛以为是自己额头包扎的伤口引起了对方的注意,也就没有留意,与她对了一个眼神,便牵着马与其擦肩而过。
“你就是长孙少监?” 少女突然扭过头来,笑盈盈地问道。
“恩?”长孙凛莫名其妙地回过头来望她一眼。
“ 那你今日可得遭殃了。 ”少女泯然一笑,随即骑上青骢马便翩然离开了。
长孙凛莫名其妙地站在原地,不明所以。
走进官署,长孙凛发现,前些日子到下面考察都水监的顶头上司徐孝德,已经回到长安。 他是被小吏传到徐监正案前,徐孝德此时早出升堂,坐在自己案台前,整理积压已久的文书。 他看了一眼长孙凛,继续将手中地文书给一一签名批完,长孙凛上前去行了个礼。
徐孝德将手中的毛笔放下,脸上面无表情,却是大声唤来几名皂吏将长孙凛给拿下。 只见四个身着黑衣吏服的彪悍男子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不由分说七手八脚地抓住长孙凛的手和身,欲将他给束缚住。
长孙凛哪里是那么容易轻易就范的主,他怒眉一挑,闷吼一声,稳住底盘,利用外心力原理,也不知道是用了多大的力气,竟然将自己的身子转动起来,而在移动当中,这四名大汉竟然纷纷被甩了开来。
“你告诉那厮,要是想这样来对付我,他也未免想得太简单了!”长孙凛想起了刚才那名少女的话,他误以为徐孝德是奉太子的命令要将自己抓起来,以公报私,便是上前拍着案台对其怒斥道。
“什么这厮那厮,你……你不但玩忽值守,工作时间不在岗位上!还敢以下犯上!” 徐孝德没想到这个纨绔公子态度竟然这般强硬,他的胡子被气得直哆嗦,胸脯一起一伏,全身地血液浑若烧开了一般。 两人都红了脸,互相直视着,谁也不肯退让,连睫毛也不眨动一下,空气酷如石头般僵硬。
这时官署中地其他少监听到这里有嘈杂声,也都纷纷地跑过来。 张封见到这等僵持状况,便是上前去好言相劝,给双方打圆场,先让两人都消消气。
原来为了监督官员忠于职守,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唐朝还建立了点检以及值班考勤等制度,有时候一天要点检多次,对于点检不到地官员,一日取二点治罪,一点不到笞二十,二点不到笞三十,缺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