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心理控制术 >

第5章

心理控制术-第5章

小说: 心理控制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本书中,你还能发现骑术表演者、奥运选手、足球运动员和许多教练都对运用心理控制策略取得成功的做法青睐有加,有些则是须臾不可缺少。

教练

1997年,心理控制基金会收到北得克萨斯大学负责学术事务的体育指导副主任琳达·泰勒·罗林斯女士的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她向学生们传授心理控制技巧多年。在谈到为新入学的运动员(采取边学习边训练的方式)授课时,她说:“他们在北得克萨斯大学学习和运动的生涯中所熟悉的词汇,都是以马尔茨博士在这些学生出生前就提出的概念为基础的!”

如今指导职业高尔夫球运动员的波士顿心理学家格罗利亚·斯皮多尼博士(此人在《高尔夫杂志》中曾有过介绍)说:“据我测算,高尔夫球员大约花86%的时间来反复揣摩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做。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用不同方式去感受正在发生的事、愉悦或愤怒,努力想集中注意力,并对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表示担忧。”倘若打球时86%时间主要用于揣摩想法和情感而不是身体运动,倘若决定成败的因素中有86%要归因于想法和情感的管理而不是挥杆手法或一击入洞的本领,倒也情有可原。每项体育活动都遵循同样道理,因此,越来越多的教练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心理准备和精神激励。好几位知名教练员都亲自著书探讨此类主题,其中大名鼎鼎的有NBA教练帕特·莱利和菲尔·杰克逊。在底特律活塞队和奥兰多魔术队担任查克·戴利助理教练的前教练布伦丹·苏霍也是一个“心理控制”迷。在制作有关心理控制的电视节目时,他解释说,他将心理控制原则用于向那些企图提高各方面能力的运动员推荐新“心像”。

企业家和商业领导人

想想泡沫牛奶制造器的经销商雷·科罗克吧!他曾经目不转睛地看着麦克唐纳兄弟的汉堡摊点,心里却在设想某件了不起的大事。麦克唐纳的汉堡店遍布各地之后很久,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科罗克先生对竞争激烈的快餐连锁店竟然能一阵风似地效仿麦克唐纳的每个新想法、新产品或新推销法有何感想。他回答说:“我们发明的速度比他们效仿的速度还要快。”他说的这句话,其实是指自我意象(这是对信心、主动精神和能力的肯定)。许多人认为应该怨天尤人、感到莫名恐惧的局面,他却应对得如此从容。每位商业“空想家”和著名商业领导人都有类似的“把它搞定”的勇气和手法。从心理控制观点看,我十分敬仰这种人。

让我再向你讲述一个快速致富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乔·波黎士的年轻商业领导人。乔起初的职业是当一名地毯清洁工。他发现,有几种虽然不合潮流却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对地毯清洁这一行当进行宣传和推广。他可以用这些方法作为跳板,将来发展成一个传授经验并帮助其他地毯清洁工找活干的公司。据最近一次统计,乔所在的机构已经吸收了近4000名地毯清洁工作为会员,这些人来自全美各地以及其他几个国家,公司每年在提供清洁服务和清洁产品方面销售额超过8亿美元!好几百个地毯清洁小业主也都参加了乔开设的“电话指导课程班”。乔是一个出身贫苦家庭的年轻人,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也没有正式学过市场营销,却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人物。事实上,他还被头号商业杂志推荐为“年度最佳人物”候选人。乔说,他已经“翻破”了手中的《心理控制术》一书,并将它推荐给公司所有员工,甚至还围绕心理控制理论,为员工开设了一个专题研讨班(本书的编辑就是其发言嘉宾之一)。为什么这样做?正如乔所言:“就业内与最优质产品、最合理价格和最好的产品配置相联系的所有商业知识和营销技能而言,如果掌握它们的人内心缺乏用好它们所需的自信,那么价格也合理、产品再优质、配置再科学,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乔又补充说:“我们讲授的内容之一,就是怎样以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价格出售产品和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个体业主的自我意象所起的作用要胜过其他任何因素。”

销售专业人士

心理控制基金委员会的创立者之一比尔·布鲁克斯曾经为美国一些大型公司的销售队伍设计复杂难懂的销售培训系统。他倡导的“耐冲击销售系统”向来是一些优秀图书的主题,这些书包括《谋生无可辩驳,但不必工作那么累》。比尔自己是一名成功的推销员,还为成千上万名其他推销员提供过帮助。此外,尽管非常重视方法论,他还是坦诚地承认,如果推销员试图逆着自己的自我意象做事,那么最复杂、结构最完美的销售系统,在他们手里也不能取得好结果。

齐格勒堪称美国最负盛名的激励演讲大师和推销员培训师。在畅销书《靠近销售的秘密》(已销售25万册以上)中,齐格写道:“推销员的自我意象对销售取得成功有直接影响……如果你的自我意象很稳固,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接待,你肯定可以从这一个潜在客户跑向那个潜在客户。作为一名销售人员,这种情况能极大帮助你懂得:在这个地球上,不经你允许,任何人都无法让你觉得低人一等。一旦拥有了正常的自我意象,那么你的销售世界和个人世界都会得到改善。《心理控制术》的作者麦克斯韦尔·马尔茨博士说,一切精神疗法的目的都是树立自尊,也就是说,树立病人的形象……你的自我意象非常重要,所以,树立了好形象,你就能够把销售生涯做大、做好、做快。”

在本书中,你将亲身读到一些与销售专业人士相关的案例,其中包括那位拥有大鼻子、大耳朵的推销员。你将发现,心理控制能超越一切职业、工作、教育和形势界限,像地心引力那样可靠而永恒地起作用(本书第16章就描写了五个运用心理控制技巧取得成功的人士的例子,他们的成功之路会让你喷喷称奇)。

遗传学和“天分”有何作用

遗传宿命论的争论根本毫无意义,那完全是胡言乱语。

基恩·路德拉姆博士在力作《成功与权力浅议》一书中对14位取得卓越成功的预言家和实干家作了深度分析和心理刻画,最后断然得出结论:成功的基础不是天资而是教养。“从这些成功者的家族史看,遗传与他们的成功无甚关联甚至毫不相干。”相反,他认为这些人身上的某些特质是别人为其“设计”、也是他们“自我设计”的。

如果遗传天分是你成功途中无法逾越的障碍,或者是成功背后的最终秘诀,你就不能指望沃尔特·迪斯尼出生于拥有非凡创造力和商业成就的“家族群”。沃尔特·迪斯尼的父亲从事好几项事业,但都以失败告终,其中包括在佛罗里达开设一家汽车旅馆。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怀特“阁下”是一位失业的巡回牧师,特别不称职,以至于从事任何一份工作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年。毕加索的父亲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平庸艺术家。不,这并不像养马或赛狗。

许多证据表明,控制成功的主要因素是经过调节、设计、培养和引导的自我意象,而不是某种你无法控制的基因遗传。你不能选择亲生父母,但可以用心理控制方法来选择自我意象。

有些人可以把迈克尔·乔丹和泰戈·伍兹拿出来与我争辩。不错,他们每个人都展示出超乎常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天分,但是,如果不通过外界的一系列影响(更不用说泰戈的父亲或迈克尔的大学教练迪恩·史密斯那种“权威来源”的影响)来调节他们获得健康自我意象,这种天分肯定会被埋没。与乔丹一样,我也能找到例子证明某个公认为身体素质“普通”的运动员最后成功登上所从事运动的顶峰。在棒球界,这让我想起泰·科布和彼得·罗斯,在足球界则有弗兰·塔肯顿和道格·弗鲁迪耶,这两个人都被专家错误地定性为“块头太小,不能踢足球”,但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一刻也不要容忍这种想法:“没有天生的禀赋或才华,我就无法取得任何成就”。这是一个最冠冕堂皇的谎言,也是一个最可悲的借口。

心灵处方

开始制作一个剪贴本,收集古往今来既展示出优秀品性和性格、又在人生中取得你所渴望的成就者的简介。为每种品性和每种志向的类目选一个不同的代表性人物。通过收集和阅读他们的传记、自传、相关文章、发表的演说、其他人对他们的分析文章(这些东西在路德拉姆博士、拿破仑·希尔以及另一些名人作品中可以找到),成为熟知这些人人生经历的超一流专家。看看他们大体上在缺乏哪些素质(可以从遗传学、往往还可以从他们早年的环境和教养中找到)的情况下,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品性,并在人生中取得成就。搞清真正塑造他们人生的力量、思想和影响是什么。如果让这件事成为你的业余爱好,那么,你就能给自己的想象力添加宝贵的原料,你可以用这些原料来建立更坚强、更以目标为导向的、实现你人生志向所需的自我意象。

在《揣摩高尔夫》一书中,库珀对高尔夫球运动员说:

如果你参加一次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并发现自己的挥杆动作比平时的节奏更合理一点、速度更稳定一点,那绝非偶然。通过观察巡回赛职业球手以更科学的手法挥杆击球,你就能吸收他们的部分才华,并展示在你的击球动作中。许多运动天分不一的高尔夫球手普遍都经历过这种现象。连最没有基础的高尔夫球手在观察马克·奥米尔拉、基恩·里特勒或南希·洛佩兹等球员平稳的挥杆动作后,都开始注意自己的节奏感。问题在于新发现的节奏感并不能保持很久;除非你能通过频繁观看职业巡回赛选手的表演,来强化你的“心像”。

这与我此刻建议你做的事一模一样:“观察”那些最能展示你希望得到的品性的人、过着你想过的同样生活的人,然后通过借鉴、为己所用。方法是通过任何可以利用的媒体和渠道去学习他们。

第二章|唤醒你体内的自动成功机制

◆你不是一台机器,不是计算机。但从某种实际意义上讲,你手头拥有一台威力强大得可怕、与计算机相差无几的成功机器任你支配。

◆伺服机制既能成为一种自动成功机制,也能成为一种自动失败机制,这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象让它得到什么样的“出发令”或“程序”。

如果一个人满怀信心地朝着心中的梦想前进;并致力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他将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与成功不期而遇。

——亨利·戴维·梭罗

平生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思维的内在运作机制时,我开心地读到R·W·杰拉德在《科学月刊》上发表的一篇讨论大脑与想象力的文章。他在文中说,如果人的头颅填满棉花,那么我们对思维的大部分认识都会始终有效和有益,虽然这让人悲哀,却是事实。

当然,从那时起,我们对人的思维运作方式的认识已经呈指数倍扩展。这主要应归功于计算机行业。我们着手组装一台“电脑”并在其中构建目标追求机制时,必须揭示并利用某些基本原则。揭示这些原则之后,科学家开始扪心自问:计算机的运作方式是否也是人脑的运转方式呢?造物主在造人时,是不是已经赋予一种比任何“电脑”或制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