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一个人的抗日ⅱ >

第573章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573章

小说: 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联所担心的更深一层利害关系还在于战争的扩大化、长期化对其控制阿富汗,实现南下战略有着不利的影响。要知道,苏联一直有在阿富汗实施分阶段的战略推进,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联系的战略。而支持印度,已经引起了包括阿富汗在内的伊斯兰国家的反感和愤怒,这对控制阿富汗,实施南下战略构成了威胁。

据可靠情报,亚共体各国组成的联军已经达到了七万多人,其中韩国和越南王国出兵最多,而新加入亚共体的印尼共和国也表现了很大的热情,出兵一个师。这些部队按照计划将于十二月二十四日登船前往南洋联邦的南苏门答腊集结,然后由南洋联邦海军全程护航前往巴基斯坦助战。

南洋联邦的海军终于要出动了,两艘航母在内共四十多艘舰艇,虽然数量比印度海军要少,但在质量上却大大超越印度海军。护航结束后,这支强大的海军是否对印度海军发动进攻,这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问题。不过,既然南洋联邦能够先行布置,出动地面部队和空军助战,再用海军打击印度,似乎也并不意外。

南洋联邦的总统不是发表了威胁性讲话,“……印度将要面临的打击将不限于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地面和空中。战争一旦扩大,包括新德里在内,印度将再无一块安全的地方……”

这是警告,也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南洋联邦轻易不发出严厉的警告,但所有忽视这种警告的都为此付出了代价。

况且,南洋联邦不同于中国,苏联除了洲际导弹外,无法直接威胁到他的领土,而南洋联邦却能通过联合亚共体成员国,在马六甲海峡、天目海峡等海上运输线路上对苏联的商船或者驶往苏联的外国商船进行阻碍。一旦战争扩大并且持久化,不排除其会实施这种行动。

美国的强硬姿态也出乎苏联人的意料,不仅向苏联递交了长达九页的备忘录,而且出动特遣舰队进入印度洋。在备忘录中的言辞很激烈,声称:苏联在次大陆的所作所为同真正共处要求双方采取的克制态度是不符合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美国将不得不重新估计我们之间的整个关系,包括最高级会谈在内。

印度阿三太不争气了,苏联本来预计印度会在这场战争中很快获胜,不仅是东巴,在西巴也将给予巴基斯坦以沉重打击,从而达到羞辱美国和中国的目的,并且使印度成为苏联遏制中国的战略伙伴。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苏联的目的已经有限度地达到了。

第384章 核武风云

按照苏联人的设想,只要印度在东巴获胜,成功地使孟加拉独立,无疑使达到了羞辱中国和美国的目的。要达成这个目标,不说印军在东巴所占据的绝对优势,便说孟加拉人本身的政治诉求,便使这个目标很容易实现。东巴获胜后,考虑西巴的问题,看具体的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展开军事行动。

没想到印度人自高自大,在东巴未获得彻底解决时,便被巴基斯坦的一次军事挑逗引入了陷阱,悍然入侵西巴,并想一举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这不仅在国际道义上落入被动,国际舆论上陷于孤立,而且从战局发展看,印度是明显地掉进了南洋联邦和巴基斯坦精心设计的陷阱。

趁着印军在东巴西巴两线作战的时机,南巴联军在逐步掌握制空权后,大胆实施了穿插突破,将集中于一线的印军分割包围。在空地一体的猛烈打击下,不到十天的时间,西线印军的两大集团便相继溃灭,战局因而急转直下。

愚蠢,无能,自大,狂妄……苏联虽然还在军援物资上尽力帮助,心里却把印度人骂得一无是处。考虑到整个战略的布署,苏联在苏中边境集中了大量的兵力,这些武装力量有很多是从欧洲调来的,这种军力的配备调整,使苏联想寻求在欧洲的缓和。而继续支持印度将战争持续下去,在巴基斯坦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援的情况下,毫无胜算,只能是越损失越多,苏联的声望也将随之降低,并有可能被印度拖入在南亚大陆还未准备充分的战争。

但就此抽身,又过于突然,似乎是苏联惧怕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亲巴势力,抛弃了曾信誓旦旦加以保证的盟国。嗯,关键时刻打退堂鼓是苏联的惯用伎俩,在历史上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便有出色的表现,但要这么做的话,总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啊!

就在苏联正冥思苦想陷入两难处境的时候,南洋联邦披露了一条消息,令苏联人大喜过望,终于有了下台阶了。

“……据可靠情报,印度政府正在利用民用核技术的幌子作提成护加紧研制核武器,具体七作由IAEC(印度原子能委员会)所建立的机构——AEET(特朗贝原子能军事机构)负责。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五六年,印度原子能研究的预算翻了十二倍。截至一九五八年,核武器的研究消耗了印度研究总预算的1/3。对于印度这样一个好战的、侵略成性的国家,一旦拥有核武器,将对亚洲和平,乃至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

对于正处困境的印度来说,这条消息的披露可谓是雪上加霜,拥有自己的核武器,这对于刚刚在一九七零年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美苏来说都是不能容忍的。

尽管印度政府极力否认该条消息的真实性,但还是引起了国际上的巨大反响。一些靠谱的不靠谱的猜测,再加上专业的和非专业人士们的分析,印度政府的一系列言行被陆续披露,印度政府是越描越黑,人们的怀疑是越来越大。

嗯,嗯,没错,仔细梳理一下,印度在核研究领域的举动实在是太可疑了。一九五五年,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加拿大同意向印度提供一个动力研究堆——40MW的加拿大…印度反应堆。虽然一开始反应堆是以和平用途进行交易的(至少在重水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了),但整个交易发生在任何国际政策对这种行为约束之前,并没有受到任何的监察。

事实上,印度十分谨慎地让这个反应堆避开了所有有效规定。印度拒绝从加拿大进口核燃料,启动了一个进行本土天然铀生产的计划,以确保对钚生产的绝对控制。如果是研究目的,这样的反应堆显然就太大了。它能够在一年内生产出制造一到两枚核弹所需要的钚。印度原来就是想利用反应堆来获取核武器所用的材料啊!

还有,特朗贝原子能军事机构的负责人巴巴博士在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后立刻在广播中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说,称:“拥有足够多核武器的国家就具备了吓阻更强大国家的能力。”就是这个巴巴一直在前台和幕后不断努力,而印度政府却默许了他的核言论。

还有,还有,一九六八年,印度投票反对了《核不扩散条约》,他们的谈判代表特里维迪提出了只要每个国家都遵守核不扩散并进行核裁军,那么印度也会。只要现有核国家拒绝进行核裁军,那么它们就会让其它国家在必要的时候别无选择地发展核武器。交换条件显而易见——印度只有在现有核国家进行核裁军后才会停止核计划。这不正显示出了印度的核外交政策吗?

现在已经不是六十年代的宽松时期,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关注核不扩散,限制核武器扩散到任何其它国家,印度被披露的核武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担忧。消息披露的第三天,加拿大便中断了对印度的核援助,终止了拉贾斯坦Ⅱ反应堆和哥达重水工厂的援建计划。美国也对印度实行了禁运,并表示将密切注意印度的核研究,并要求印政府公开其核研究计划,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开放其研究机构和反应堆。对于苏联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下台阶,他们一方面义正词严地澄清有关印度核武计划是苏联在帮助的猜测和谣言,一方面暂时停止了对印度的军援,并假惺惺地向印度表示,由于核武计划的影响,苏联承受着极大的国际压力。

那么,这条令印度政府狼狈不堪的消息是真是假呢?对于始作俑者黄历来说,这一点都不重要。印度政府处心积虑要发展核武是肯定的,偷偷地背着国际社会搞小动作也是肯定的。这就造成了印度政府陷入了承认和否认的两难境地。承认吧,无疑使其成为众矢之的,将面临国际制裁;否认吧,就得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和监督,无疑为其发展核武套上了枷锁。

第385章 印度核计划

前车之鉴不远,中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敢和苏联叫板,而这离不开苏联的援助。在现实的国际政治中,没有永久的朋友,印度现在和苏联走得很近,也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焉知以后不会和苏联因为利益而翻脸。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核计划必然要刺激巴基斯坦,引起南亚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离苏联都太近了。

印度真实的核计划到底是什么样呢,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呢?实际上连黄历也不知道,所谓的印度核武计划不过是他基于后世的结果,加上情报部门的侦察,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下给予印度适时的政治打击。而印度的核武计划其实才刚刚开头,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发展很缓慢,很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不敢请求外国的帮助,只能自己死抠。

一直以来,印度都在追求和自身领土面积和历史文明古国身份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这个世界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机构的成员也就一直是印度一个强烈的愿求。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九四五年安理会组建之时印度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此后其成员没有改变)。印度将加入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丘吉尔政府上。不过后者强烈反对印度的加入。更让印度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与自己面积、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相似的中国却顺利地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安理会组建之时,世界上还没有核武器。不过随后这些成员国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而有核的北京新中国政府取代无核的台湾早晚是大势所趋,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是核俱乐部成员的既成事实将被牢牢确定下来,这极大地刺激了印度政府。

印度前任武器计划负责人拉贾·拉曼纳在评论中就强调,印度强烈地希望被世界认知为一个强国。这在核计划中起到的作用甚至比军事和吓阻需求更重要。对于印度人来说,他们认为不是讨论是否应该制造核弹,如何制造才是重要问题。在印度人心目中,拥有核武器,这是一个证明他们古老历史的声望问题。同时,作为印度的科学家,他们很渴望向那些曾经忽视他们的西方对手展示他们也可以制造出核弹。

核计划似乎成了印度大国情节的一个宣泄点,重返大国集团的一个工具和手段。不过这只是一厢情愿。事实证明衡量大国的关键标准不在是否拥有核武器,而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水平。

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不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所谓最大民主国家的核计划决策竟然只是一小部分人做出的。实际上,整个决策过程没有公众或立法部门的参与或监督。印度核计划从一开始就只对总理办公室开放。只有总理本人和一小部分他选出来或任命的人才在计划发展过程中有发言权。这就直接导致印度核计划的道路充满着“随意性”。不过印度有一群执着的科研人员,他们才是印度核计划的中坚。

一九四七年八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