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7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的想法很简单,首先顶住北面的强敌,如果印军绕过空降153旅的防御阵地,从南面发起进攻,利用“地雷阵”拖住印军的前进步伐,尽量杀伤印军的有生力量,在城区打阻击战。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收缩防线,固守待援。
能够守多久,不由正面战斗决定,而由侧翼与后方防线决定。
李东石参加过两次阵地防御战,而且在五老阻击战中还担任战地军官。虽然他并不认为空降兵天生就是打防御战的高手,但是他的防御作战经验证明,空降兵确实是打防御战的行家里手。
部署好防线后,李东石按照惯例,到每支战斗部队的阵地上诳了一趟。
官兵的斗志很高昂,士气也很旺盛,食物饮水都不是问题,轻伤员还额外分到了一份营养晚餐。最大的问题是,几乎所有官兵都疲惫不堪,阵地上到处都能看到烟头,各营炊事班准备得最多的不是夜宵,而是黑咖啡与浓茶。从11日夜间开始战斗准备算起,全旅官兵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经历了白天的激烈战斗,再强壮的人也会累爬下。
这个问题,李东石也无能为力,他能做的,只是默许官兵在战位上小酣一阵。
事实上,李东石也很疲惫,只是他没有表现出来。在官兵的心目中,旅长就是最强悍的、而且永远不会叫苦喊累的战士。
回到指挥部,李东石在坑道外抽了根烟。
听到从坑道里传来的笑声,李东石的眉头跳了几下。不用多说,又是那两个女军医在逗参谋开心。
吸了几口冰凉的夜风,李东石才钻进了坑道。
第109章 持续消耗战
“旅长好!”见到李东石,开始还有说有笑的几名参谋立即起身。
李东石随意点了点头,转身朝专门为他开挖的地下室走去,根本没有注意到章春艳与聂容华身上的变化。
“老李!”章春艳叫住了漫不经心的李东石。
虽然才认识1天,但是两个“娘子军”早就不把李东石当旅长了。实际上,她俩也不是李东石手下的兵。
李东石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了眼章春艳,随即就愣住了。
“老李,你觉得怎么样?”聂容华故意摆了个姿势。
“你们……你们这是干嘛?”
看着两个女军医身上崭新的迷彩战斗服,系在胸口的大红花,特意梳理过的短发,还有手上的山东快板,李东石一下就后悔了。早知道她们把战斗当儿戏,当初说什么都不回带她们上飞机。
“老李,你怎么了?”
“你们……你们简直是乱弹琴。”李东石长出口气,扫了眼站在一旁的几个参谋。接触到旅长的目光,参谋都低下了头。目光回到两个女军医身上后,李东石克制住怒火,压低嗓门,说道:“章春艳、聂容华同志,这里不是歌剧院,更不是乡坝子上的民间戏舞台,而是炮火连天的战场!”
“李东石同志,你……”
李东石没有理会神色激动的章春艳,对负责勤务的参谋说道:“让警卫替章春艳与聂容华收拾行李,天亮前还有一次空运,到时候让警卫送她们上飞机。”
“旅长,其实她们也是……”
“她们什么?你们这几个毛头小子就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别忘了自己的身份,更别忘了外面的战友!”
勤务参谋立即低下了头。
“李东石同志,你凭什么赶我们走?”章春艳立即忍不住了,“你凭什么说张参谋想在我们面前表演?”
李东石皱了皱眉头,觉得与女人吵架有失身份。
“老李,你误会我们了。”聂容华拉了下冲动的章春艳,说道,“重伤员都运走了,我们处理了所有轻伤员,还到阵地上为不肯去战地医院的轻伤员换了纱布,处理了伤口。看到战友都很疲惫,我跟小艳想帮帮忙,准备到阵地上给大家表演山东快板。本来不应该来打扰大家的,只是我跟小艳已经很久没有练过了,所以请张参谋帮我们看看,如果还行,我们就去阵地上给战士们表演,让战士们能够打起精神来。”
李东石一下愣住了,意识到开始过于武断。
“如果你不同意的话,我们现在就回医院。”
“不,是我误解你们了。”李东石不是那种放不下面子的人,“小张,叫两名警卫,你带她们去。”
开始还低着头的勤务参谋立即点头。
聂容华拉了下还有点不服气的章春艳,跟着勤务参谋离开了指挥部。
“除了执勤的,你们也抓紧时间休息一阵吧。”李东石看了眼其他几个参谋,才转身走进了属于他的私人空间。
虽然万分疲惫,但是李东石怎么都睡不着。
也就在这个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印度陆军参谋长古吉拉德向兰契附近驻足不前的印军作战部队第二次下达死命令,要求各部队必须在天亮前到达兰契,并且发起进攻。
虽然在白天损失了60000多官兵,但是古吉拉德没有别的选择。
第三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从加尔各答出发,正在向兰契东南方向上的贾姆谢德布尔挺进,预计在3天之内就能到达。如果一切顺利,第三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将在5天后,也就是18日凌晨到达兰契。
如果在平常,5天时间已经很漫长了。
古吉拉德并不觉得时间非常充足,因为钉在兰契的是空降153旅。
要知道,当初空降153旅在2个美军陆战师面前坚持了好几天。印军的战斗力有美军陆战师那么强大吗?更何况,当时美军还拥有制空权,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除了兵力,印军什么都没有。
只是,古吉拉德并未绝望。
印军不是没有希望打下兰契,只是需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根据美国军事顾问提出的建议,必须持续不断的投入进攻兵力,消耗空降153旅的作战物资。只要能够赶在中国陆军的增援部队到达兰契之前拼光空降153旅的资本,逼着空降153旅与印军拼刺刀,印军就能打下兰契。
美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代价太大了。
作为孤悬敌后的空降兵,空降153旅的作战物资不可能很多,虽然中国空军在12日连续向空降153旅投送了3批物资,但是其中大部分物资都用在了兰契城区的战斗中,剩余的战斗物资肯定不多。更重要的是,现代战争对物资的需求量非常大,空降153旅已经不是五老战役时的空降153旅,拥有不差的装甲兵,还有不少的火炮,打起来,物资消耗速度肯定比五老战役快得多。只要印军一直对兰契保持压力,让空降153旅大量消耗作战物资,而且消耗速度超过空投补给速度,就能耗光空降153旅的物资。没有作战物资,空降153旅不过是一群强悍的军人,而不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到了拼人数的阶段,印军就能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攻占兰契,消灭空降153旅。
为此,印军必须尽可能多的向兰契增援作战部队。
剩余的4万兵力肯定不够,当初2个美军陆战师的兵力超过了4万,都没有能够打下空降153旅驻守的五老。
问题是,美国军事顾问没有给增兵提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只是说越多越好。
什么才叫越多越好?
摆在古吉拉德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等待第三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到达,二是出动原本向兰契集结,后来向波卡罗钢城的动员部队。
古吉拉德没有把希望押在其一支部队上,而是准备拼尽全力。
当4万被炸得焦头烂额的印军官兵再次向兰契开进的时候,在波卡罗钢城完成组建工作的3个预备师踏上了前往兰契的征程。
虽然预备师的官兵都是再服役军人,但是作为临时组建部队,其装备水平甚至比不上二线部队,3个师的4万多名官兵只能靠两条腿赶往兰契。从波卡罗钢城到兰契的路程大约为80公里,全副武装步兵的平均行军速度大概为每小时6公里,也就是说,3个预备师最快能在13个半小时后到达兰契。如果印军选择夜间行军,中途没有遇到阻挠,将在14日半夜到达兰契。如果考虑到实际情况,则最快也只能在15日天亮前到达兰契。
新的问题是,前面的4万印军能否在兰契坚持到15日天亮?
古吉拉德并不乐观。
4万步兵轮番猛攻兰契,很有可能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拼光最后一个人,或者因为伤亡过于惨重而崩溃。
必须尽快增派第二支部队!
新的问题是,集结动员兵力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组建几十个预备师,只能分批次的投入作战力量,如此一来,根本无法对空降153旅形成压力,就算能够消耗空降153旅的作战物资,也会牺牲成千上万的印度军人。
古吉拉德有别的选择吗?没有!
兰契必将变成印度军人的绞肉机。
只是,古吉拉德不会坐以待毙。
确定第二批增援力量,4个预备师能在14日傍晚出发后,古吉拉德向波卡罗钢城的守军下达了一道命令:提前招募适龄人员,必须在18日之前增加15个预备师。
也就是说,动员大约20万非退役军人,组建15个战斗力更差的师。
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古吉拉德要的是军人,而印度最不缺的就是人。
与其他地方相比,波卡罗钢城作为印度的钢铁工业与军事工业重镇之一,不但不缺乏用来武装军人的枪支(当地有印度最大的枪械生产基地与储备仓库),也不缺乏用来组建作战部队的适龄人员(没来得及跟随钢铁厂南迁的钢铁工人就有15万)。
打到这个地步,印军也只能拼“人命”了。
古吉拉德的部署没有任何秘密可言,3个预备师还没有离开波卡罗钢城,裴承毅就收到了战场侦察力量发来的消息。
3个预备师,算不了什么,只是印军的举动很反常。
虽然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印军首先动员的是退役军人,但是裴承毅很清楚,那些放下武器、离开军营好几年的退役军人不可能在报道之后立即恢复往日雄风,需要接受最低限度的训练,掌握新式武器装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战术要领,唤醒沉睡已久的军人灵魂。
印度的第一阶段战争动员最快都要到8月20日才能到位。
现在才8月13日凌晨,即便预备师完成了组建与集结,也没有战斗力。
印军急着派上没有战斗力的预备师,难道打算让几万名很有可能成为战争后期中流砥柱的军人去送死?
显然不可能。
不用细想,裴承毅就猜出了印军的意图。
印军在别的方面拼不过共和国陆军,在人力方面却远远超过共和国陆军。
用持续不断的人力投入,拖垮钉在兰契的空降153旅,在包围东部集团军群的天罗地网上撕开一道裂口,让更加宝贵的第三集团军逃出生天。
想明白后,裴承毅就放心了。
如果由人数决定战斗力,印度就是世界上第一大军事强国。
人力不但不是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军队崩溃。
让几万名无知的军人前往兰契不是问题,可是要让几万名军人在明知道是送死的情况下还要不顾一切,前仆后继的去送死,那就是个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不可否认,某些印度人会为国尽忠,会为了国家献出生命。
在一个拥有17亿人口的国家中,绝对有这样的“英雄”,而且数量不少。
问题是,绝不是每一个印度军人都心甘情愿的去死,而且是毫无价值的去送死。
如果不愿意去送死的印度军人占了多数,那么印军向兰契投入的军队越多,败得就越惨。
让参谋把消息发给空降153旅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