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7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说来,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印度的国内局势。”
“不是不用担心,而是不用过分顾虑。”王元庆看了眼项铤辉,说道,“激化印度国内矛盾的关键不是我们向印度宣战,而是印军在战场上遭遇决定性的惨败。换句话说,当那些妄图通过战争击败我们的印度人认为在鲁拉贾帕尼的领导下印度不可能获胜的时候,印度的国内矛盾才会爆发,鲁拉贾帕尼的地位才会受到威胁。对我们来说,这无疑是尽快结束战争的有效办法。”
项铤辉立即皱起了眉头,他也听出了元首这番话的另外一层意思。
“小李,你要加强对印度国内局势的监控力度。”王元庆把目光转向了李存勋,“虽然我们无法肯定鲁拉贾帕尼会在什么时候完蛋,但是要不了多久,当我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鲁拉贾帕尼的地位就将岌岌可危。哪怕鲁拉贾帕尼的死活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我们也必须掌握局势的发展方向。”
李存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元首的意思。
“项总,前线的事情意要麻烦你了。”
“放心吧,我会盯紧。其实有裴承毅在前面指挥,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裴承毅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战将,而且非常清楚政治局势对战争的影响,只是我们也不能过分高估他的能力,毕竟作为前线总指挥,裴承毅必须集中精力指挥战争,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王元庆呵呵一笑,说道,“再说了,裴承毅的根本职责就是指挥我军打胜仗,至于在什么时候打胜仗,就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了。作为总参谋长,你要在这方面起到督促作用,总不能当甩手掌柜吧。”
项铤辉也笑了起来,只是在他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为裴承毅担心。
“好了,总参谋部到了,有新的消息,你们再来找我。”
这时,项铤辉与李存勋才发现,元首车队没有直接返回元首府,而是停在了总参谋部的外面。
两人没有耽搁时间,告辞后,立即下车。
焦魃山关上车门后,王元庆才长出口气,靠在座椅上闭上了眼睛。
“元首,叶副总理已经到了元首府。”
“直接回元首府。”王元庆看了眼秘书,闭上眼睛,说道,“该来的迟早要来,回去之后,你再次联系阎尚隆,让他准备好外交声明后马上过来。”
在返回元首府的路上,王元庆抓紧时间休息了一阵。
获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战争授权是一回事,向印度宣战是另外一回事。王元庆不可能把宣战当作儿戏,也就不可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把国家带入一场必须获得胜利的战争。宣战前,王元庆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掌握国家的基本情况。因为无法做到绝对保密,所以王元庆必须在数个小时之内,也就是共和国即将向印度宣战的消息传遍全世界之后,印度做好战争准备之前发表战争宣言。如此一来,王元庆必须在这几个小时之内掌握国家的具体情况。
王元庆并不担心叶致胜与阎尚隆的工作能力。
对于精通外事的王元庆来说,他要做的,只是如何让全世界相信,共和国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才向印度宣战。
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68章 动员
王元庆回到示首府的时候,叶致胜巳经在书房里等了半个小时。
“最新的调查报告。”叶致胜将带来的黑皮文件递给了王元庆,顺手拿起放在桌上的香烟,说道,“时间很紧张,所以引用了部分以往的调查数据,更详细的调查报告还在制订之中,预计明天上午才能完成。”
王元庆点了点头,翻开了文件。
时间紧张不是叶致胜的错,战争刚刚爆发,王元庆在昨天晚上做出了向印度正式宣战的决定,留给叶致胜搜集整理国防力量调查报告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万幸的是,在此之前叶致胜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全面战争拼的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国家的国防实力。
与针对弱国的战争不同,与印度这种地区性大国的全面战争,更受考验的不是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国家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可以说,曾经在纪佑国执政期间担任元首首席助理、在赵润东执政期间担任国家副元首的王元庆最清楚军事工业生产能力对大规模战争的意义。半岛战争、日本战争都考验过共和国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特别是日本战争,如果不是赵润东与王元庆花了数年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共和国必然会遇到很多难题。
与日本战争一样,这场战争的规模不会小到哪里去。
因为这是一场地区性质的大规模战争,所以王元庆更加关注陆军与空军的装备弹药生产能力,毕竟海军的建设周期过于漫长,除非战争延续好几年,不然战时动员机制不会对海军造成太大的影响。
粗略翻看了一下,王元庆点上了香烟。
军事工业的生产能力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王元庆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如同当年策划日本战争一样,藏南冲突结束之后,王元庆利用军事工业改革的机会,对共和国的军事工业生产结构做了全面调整,不但大规模引入民间资本,还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与制度,对民营军火企业加以限制,其中包括在战争状态下,民营军火企业应该尽到的责任与义务,把民营军火企业纳入了国家的战略规划。通过出台国家长远战略规划的方式,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政府在军事工业建设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比如为军火企业提供政府贷款担保,降低军火企业的营业税收等方式,让军火企业在和平时期建立更多的军火生产线,而不是按照销售标准建立生产线。
以J…16重型制空战斗机为例,如果按照和平时期的销售标准,中重集团只需要建立1条生产线,就能每年为客户提供至少500架,最多1000架战斗机,满足包括共和国空军与海军、以及海外潜在客户的购买需求;实际上,中重集团一共建立了4条生产线,其中2条生产空军的J…16A,1条生产海军的J…16B,另外1条则专门为海外潜在客户生产出口型的J…16系列战斗机。按照此标准,在以正常方式运转的情况下,每年能够为所有客户提供至少800架J…16系列战斗机;如果满负荷生产(不考虑销售,生产线每天运转8小时),每年生产至少1600架J…16;如果超负荷生产(生产线24小时运转),每年至少生产4000架战斗机。建立更多的生产线,意味着更大的投入。为此,中重集团获得了由政府提供的贷款担保,并且将建立生产线的花费计入了战斗机的生产成本之中。虽然这一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J…16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军火不同于普通商品,在性能第一的情况下,价格偏高并不是影响销售的主要因素。
与之类似,共和国的其他军火生产线都在4年间得到了增强。
当然,决定军火生产效率的不仅仅有生产能力,还有军队需求。
按照叶致胜提供的调查报告,在共和国空军基本上夺取了制空权、海军基本上夺取了制海权的情况下,对包括J…16、J…17在内的高技术兵器的需求量不会太大,空军与海军也没有必要在战争期间全面扩充编制,主要就是满足部队的战损补充需求。相对而言,真正需要大力生产的是陆军的武器装备,以及各种弹药。
与日本战争不同,针对印度的战争不可能在空中与海上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王元庆决定向印度宣战之后,地面将成为决定最终胜负的决战场。按照国防部做出的相关估计,共和国最终投入的地面部队很有可能超过100万,甚至超过150万。虽然起关键左右的主力部队不会超过50万,也就是在前线作战的野战部队在14个军左右,大部分的作战部队将用来维持后方的战略补给线,以及占领区的治安工作,还可以通过邀请盟国出兵的方式减轻共和国的战争负担,但是陆军对装备的需求肯定会远远超过一般战争,需要为陆军提供更多的作战设备。
在叶致胜提交的调查报告中,陆军的装备采购占到了大头。
按照组建150万地面部队的标准计算,至少需要为陆军采购2500辆主战坦克、5000辆步兵战车、150套电磁炮系统、1500架垂直起降战术运输机、1000架垂直起降攻击机、装备20个军的轻武器(大约包括50万套单兵作战系统、10万套班组支援武器系统,5万套连排火力支援系统,等)。这一采购计划的前提条件是,将之前10年间封存的武器系统全部进行现代化改装,提供给2线部队使用。如此一来,算上采购新式武器与改装老式武器的所有花费,需要支出大约25000亿元的战争经费。
钱还不是关键问题,问题是,在王元庆确定的战争计划中,战争将在2036年底之前结束,也就是说,必须在不到1年半的时间内完成装备生产与改装工作。可以说,时间相当紧迫,要想完成生产工作,必须从现在开始全面提高生产能力。
与装备生产相比,弹药生产更成问题。
和平时期,国家可以通过封存的方式,保留大量武器装备,却很难通过封存的方式保留弹药。虽然随着技术提高,大部分弹药的有效存放时间都超过了10年,有的甚至达到20年,但是存放弹药的风险太大,而且弹药的更新换代速度更快,没有任何国家会在和平时期大量生产弹药。
按照一般情况,如同共和国与美国这样的国家,只会在和平时期保留足以满足一场低烈度战争、或者满足大规模战争前三个月需求的弹药。如果战争规模扩大,或者战争时间延长,就得加快弹药的生产速度。
弹药的调查报告是根据前线指挥部反馈的战场信息制订的。
按照战争头一天的弹药消耗情况计算,共和国的弹药储备最多能够满足不到1个月的战争需求。以电磁炮的炮弹为例,在战争的第一天就消耗了近20万发,远远超过最初制订的作战计划。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存放在共和国各处军火库内的炮弹最多使用1周,即便在后面的战斗中消耗速度降低一半,也只能满足半个月的战斗消耗。
万幸的是,弹药的生产周期非常短,只要生产线开足马力,就能得到补充。
如此一来,新的问题就是,国家能否在短期内拿出足够的战争经费,从军火厂商手里购买武器弹药。
问题也在这里,叶致胜在报告中说得非常明确,中央政府的战争预算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的周转周期,才能交到军火厂商的手里。虽然中重集团、中航集团等大型军火厂商已经扩大了生产规模,按照与政府签订的合同,在战争期间以赊账的方式出售军火,而且得到了政府的担保贷款,但是各大军火厂商必须拿现金从上游企业,特别是资源生产企业订购生产武器弹药的资源,在战争经费无法及时发放到位的情况下,军火厂商的生产工作必然受到影响。
看到这里,王元庆皱起了眉头。
“解决办法不是没有,但是必须用到国家调控能力。”
王元庆点了点头,说道:“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只能这么做。你尽快拿出一份详细的调控方案,然后与颜靖宇商量。”
叶致胜长出口气,没多说什么。
所谓的“国家调控能力”,实际上就是按照战时机制,以计划生产代替市场运作,即利用国家权力集中国家的工业生产力量。毫无疑问,这么做,必然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