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醉枕江山 >

第1009章

醉枕江山-第1009章

小说: 醉枕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的结果。
    如果令尊执意不肯对胞兄取而代之,那就退而求其次,由令尊来摄政,总之,权力一定要拿过来,无论如何不能再让今上掌握,否则我们难免如张柬之等人一般下场。”
    李隆基郑重地点点头:“我明白!大祭之后,我就赶回潞州筹备。”
    杨帆道:“好,我这边也会尽快与万骑中一班袍泽进行联络。若是来得及,咱们便抢先发动,若是来不及,早些开始准备,也不至于屠刀临头时毫无还手之力。”
    李隆基道:“嗯,我回潞州之后,家父这边就拜托于你了……”
    杨帆会意地道:“你放心,若是韦后骤下毒手,我与薛崇简会尽全力护送相王与太平公主离开长安,据北地而御,未尝就没有一搏之力。”
    李隆基向杨帆抱拳,郑重一揖。
    杨帆肃然还礼。
    一揖,便是一个托生付死的承诺!
    ……
    南郊大祭如期举行。在李显而言,如此庄严肃穆的一场天地大祭,不过是他用以哄妻子、女儿开心的一个游戏,但是对韦后而言,却是意义重大。
    武则天封后五年,才得到垂帘预政的资格,这还是因为高宗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视政,不得不委托皇后预政,而韦后在李显刚刚称帝时,就顺利取得了垂帘预政的资格。
    武则天封后十一年,才得到成为亚献参与大祭的机会,她韦后依旧走到了武则天的前面。至于献祥瑞和受命于天的歌谣,高宗李治活着的时候,武则天绝对不敢这么做,可她韦后同样做到了。
    韦后为此志得意满,她觉得自己比婆婆武则天更加了不起,她想成为女皇实比武则天还要容易。野心一旦萌发,在这极其适宜成长的环境里,几乎在刹那间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了。
    景龙四年,南郊大祭。天子首献,皇后亚献,命妇千金,一体伴同,大祭之后皇帝宣布大赦天下,赦还流人。大祭之礼后天子还朝,相王、太平等重臣陪同,其他人等则一哄而散。
    那些命妇千金一开始听说要陪同皇后大祭,还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可这一套大祭下来,一个个晒得满脸油汗,妆也花了,脚也酸了,真是叫苦不迭。
    大祭一结束,她们就纷纷钻进自家车马回府去了。李成器五兄弟先到车里换下厚重古板的礼服,穿上一身便袍,复又骑马而行,沿官道行了片刻,李隆基突然勒住缰绳,眺首远望。
    李隆范诧然道:“三郎,怎么不走了?”
    李隆基道:“你们先回去吧,我想一个人走走!”
    李隆基说完,双腿一磕马镫,打马一鞭,斜刺里便杀出官道,向荒郊野外驰去。
    李隆范急道:“三哥!”拨马就想追上去,却被李成器急急唤住:“老五,站住!”
    李成器望着李隆基远去的方向,轻轻摇了摇头,叹息道:“不要管他,让他一个人去散散心吧。”
    这兄弟几人中,只有李成器约摸了解一些三郎在做什么,他知道这个尚未成年的兄弟,肩上背负着多么沉重的压力。可是他自知天资不如三弟,有些事他这个长兄是担不起来的,他只能在心底默默祈祷,希望三弟能够成功。
    李隆基打马甚急,他的座骑本极雄骏,在主人的催促下更如一枝离弦的箭,片刻功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李隆范莫名其妙地看看三哥远去的方向,拨马回到队列当中。
    “驾!驾!驾!”
    李隆基一人一马,疾驰如飞,马至昆明池,迎面碧涛万顷,心胸为之一畅,压在胸臆间的那副重压陡然化作一团浊气,被他用力喷出去,这才舒坦了许多。
    李隆基下了马,牵马而行,徘徊于昆明上,处处碧波绿树,参差如画,李隆基压抑的心情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里渐渐舒缓起来。
    前方出现一片茵茵草坡,一旁是华盖如云的大树,树叶都是新绿,被阳光一映,发出嫩黄的颜色。草地上掘了浅沟,引来湖水,十几个华服少年散坐在浅渠两旁,四周有俏美侍婢服侍着,显然都是非富即贵人家的子弟。
    李隆基在那片草坡前停住,身前不足一尺,就是那条引水的小渠,湖水悠悠而过,一只酒杯正在水面上飘飘而来,杯中盛满美酒。
    一个喝得有了六七分醉意的少年看见李隆基,见他虽只一人一马,但貌相英俊,一表人才,不禁生起好感,向他举杯一笑,朗声道:“相逢即是缘份,足下何不饮上一杯。”
    李隆基见他们曲水流觞、悠游自在的模样,紧张的心弦更加轻松起来,他微微一笑,松开马缰,任那马儿去一旁啃吃草皮,一弯腰便从水中捞起那杯酒,向那好客少年遥遥一举,将酒一饮而尽。
    那少年见他爽快,拍手大笑道:“真妙人也,足下既然孤独一人,何不与我等同座,饮上几杯呢。”
    李隆基甚喜此人爽朗,便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下,那少年笑嘻嘻地道:“环云,还不为这位郎君斟酒。”
    旁边俏立的侍女立即跪坐下来为李隆基斟酒,李隆基盘膝而坐,神色从容,没有任何的不自在。
    遍观在场诸少年,唯隆基一人丰神如玉,最是俊朗,周围那些俏婢忍不住都拿眼偷偷瞧他,颇为羡慕那个斟酒少女可以如此与他亲近。
    邀李隆基同坐的少年转首又对那些同伴们道:“所以,李某以为,儒家那一套,修身则可,不足以治国。某并非人为人姓本恶,但人生而为人,世间**千千万万,本无善恶之分的人姓,自然会趋向恶的一面,仅靠道德教育,那是万万不够的,非得以法约束不可。”
    李隆基讶异地瞟了他一眼,心道:“原来这些官宦少年,正在这里论辩,看来这位与我同姓的少年是崇尚法家了。”
    李姓少年又道:“儒门教条、孔孟之道,太不切合实际了,以法治政,外圆内方,方能使朝廷和国家有章可循,才能无为无不为,才能凡事有度……”
    一个脸上生着几颗青春痘的少年见李隆基面如冠玉,气度雍容,心中不免嫉妒,再看他与自己等人同座,大剌剌的毫不拘禁,心中更加不悦,却是无心听这李姓少年论辩了。
    他放下酒杯,打断李姓少年的话道:“哥奴,你我今曰出游,难得清闲,怎么又兜售起你那套韩非理论了?我们可都是儒教**,不会听你那套左道旁门的,呵呵,不如咱们做个游戏,多饮几杯才是正经。”
    李姓少年无奈地嘿嘿两声,道:“什么游戏,你且说来。”
    那人顾盼左右,微笑道:“你我皆官宦高门,不如就在这里自报一下家门,历数自家上三代之豪杰,据此排定饮酒顺序,如何?”
    众人一听,都觉有趣的很,若只论父辈官职,高低上下就不用排了,可是还涉及到祖父曾祖,那谁上谁下就不一定了,少年好胜,于是纷纷叫好。
    其中一人兴致勃勃地道:“我先来!某,曾祖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封爵许国公。祖吏部侍郎。父徐州刺史。本人苏震,荫封千牛校尉!”
    敢抢先自报家门的,家世自然相对显赫一些,但是其他人却也未必就弱于他,有的曾祖、祖父辈儿不及他家显赫,可是父亲这辈儿却后来居上。
    于是那首倡这个游戏的少年便道:“某,曾祖定州刺史,祖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父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本人薛奇童,现为中散大夫。”
    薛奇童说完,傲然瞥了李隆基一眼,坐在李隆基旁边的李姓少年道:“某,曾祖,长平王。祖,原州长史。父,扬州参军。本人李林甫,现为千牛直长。”
    李林甫说着,语气有些消沉,相对那两人,他这一族真是一辈不如一辈了。
    李隆基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想不到眼前这人在曾祖辈儿还是堂兄弟,虽然血缘如今已经远的很了,毕竟是李氏一家,李唐宗室如今凋零若斯,看到本家不免亲近了许多。
    这时又有人要自报家门,薛奇童却打断了那人,笑吟吟地对李隆基道:“足下不请自来,想必也是出身高门了,不知足下家族中又有什么显赫的人物,不妨说出来让我等一开眼界。”
    他的语气里就带着一种戏谑的味道,其他几个少年听了,脸上都露出玩味的笑意,齐齐看向李隆基。他们觉得李隆基的家世虽然也该不错,不过出游昆明池,连个仆从都没有,单人匹马,纵然家里有人做官,想必也低微的很。
    李林甫喝的有些醉了,直到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薛奇童这个游戏就是要羞辱他邀来的客人,登时有些不悦,他刚想出言维护,却被李隆基一把按住手臂。
    李隆基微微一扫众人,淡淡地道:“某,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本人李隆基,现为临淄郡王。”一言既出,众人面面相觑,竟是半晌无言。
    李隆基微笑着问道:“这第一杯酒,李某可喝得么?”
    薛奇童面红耳赤,讪讪地道:“自然……自然该由足下……呃,不不不,该由郡王先饮。”
    李隆基哈哈大笑,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复把酒杯一抛,长身而起,向李林甫长长一揖,道:“多谢足下请酒,深感盛情,这就告辞了。”
    李隆基牵起马儿,在众人错愕难堪的眼神中悠然远去,不一会儿便消失于茂盛葱绿的树丛之中。
    昆明池畔,李隆基登上那条足有三丈长的汉代石鲸,足踏鲸背,眼前碧波万顷,风从湖上来,吹得他衣袂飘起。李隆基扶三尺剑,黯然慨叹:“大丈夫,真不可一曰无权也!”
    P:诚求月票、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密相会
    杨帆走在人群后面,看到李隆基**似的策马而去的情形,杨帆不由得微微一笑。
    他还以为这个看起来远比他的实际年龄更加成熟的少年,心志真的已经坚强到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至高境界,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他终究还是一个少年,即便他的心胸、见识、胆魄、智慧都比同龄人强,可养气功夫是需要岁月沉淀的,它必须有所经历才能形成,也许再给他十年功夫,他能变得非常成熟,但是现在一个少年若有那般深沉的城府,那就只能用妖孽来形容了。
    后边一辆轻车突然从杨帆身旁快速驰过,车子很华美,就连车厢外壁上都镂着精美的花纹,还用了上好的清漆,在阳光下发出玉石一般润泽的光。
    杨帆认真地盯了一眼那辆车子,似乎很欣赏它的做工和手艺,但是与此同时,他手上微微用了点力,马缰拉紧,轻驰的马慢了下来。
    前面那辆车子依旧驶的飞快,杨帆则信马游缰,当他赶到长安城门时,那辆轻车已经不见了踪影。
    回到隆庆坊后,杨帆拨马离开大道,拐进了路旁丛林的一条小径。头一天刚下过雨,小径有些泥泞,随在杨帆身后的侍卫们没有对他的这个举动表现出任何异样。
    他们知道这条小径不长,小径的尽头就是玉真观的后门,宗主近来常去那儿。
    民间不曾流传过杨帆与玉真公主的故事,可是杨帆身边的这些侍卫对他们的交待最清楚,每次宗主到玉真观主那儿,盘桓的时间都超过一个时辰。
    毫无疑问,这个年轻、美丽、高贵的公主,是宗主的新宠。一个时辰,已经足够他们做很多事。
    到了玉真观的后门,不用杨帆吩咐,任威等人便翻身下马,将马拴在树下,散落在四下静候,杨帆则走上前去,亲手叩响了院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