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御前驸马 >

第152章

御前驸马-第152章

小说: 御前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的?但是知道又怎样?知道又有何用?你去揭发?你去反对?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只要我们一反对,昏君就会用‘万一是真的’、‘如果是太祖皇帝显灵’这些话来搪塞我们的时候,我们又当如何?别说你我不信,就是堂上所有的文武百官,包括昏君在内,也是没有一个人会相信有太祖显灵这回事!但是现在摆明就是昏君想要恢复武科举,想要找一个理由来不让我们反对,我们又能怎样?难道你真的想当众不顾一切反对,引来陷昏君于不义的罪名?”

严嵩仍旧大声的斥责着,一连发了好几个疑问,说的是眉飞色舞,唾沫横溢。不过严嵩确实很聪明,看的很透彻,说的也很在理。

“可是……”严世蕃还想说什么。

“我知道,但是这还不是时候!一切都要找到玉笔之后,现在我们就先隐忍一段时日!相信,很快,很快,我们就可以过上高枕无忧的日子!”

严世蕃终于放低了声音,说话的时候,面色也轻松了许多,而那一双闪闪发亮的眼睛仿佛看到了他期盼已久之物一样,那样的有神,那样的充满希望。

第四章 兵行险招施妙法

西苑,嘉靖休息睡觉的地方。

其实一直以来,皇帝的居所都在乾清宫的,只是由于当年的“壬寅宫变”,差点被他的宫女们杀死。嘉靖皇帝从此不敢再住乾清宫,搬到当时的西苑,即现在的中南海去居住,直到临死前一天才搬回来。

“胡闹!胡闹!简直就是胡闹!”

嘉靖怒不可遏的咆哮着,仿佛谁做错了天大的事情似的。

而这个时候宁安却在一旁不语,只待嘉靖稍稍有些消气之后,宁安才开口柔声道:“父皇你也不用太过生气了,保重龙体才是!现在所有事情不都已经解决了吗,父皇就不必再去深究什么了。”

原来嘉靖之所以如此的龙颜大怒,是因为宁安的缘故。想来想去,应该还是因为方才在朝堂上的那一幕。

“哼!宁儿你也实在太放肆了!竟然敢假装太祖皇帝上身!什么太庙祈福,什么太祖显灵,什么密诏,全都是你一个人瞎编乱造,朕可有说错?”

嘉靖仍旧没有一点平息之意,显然,对宁安此举,他确实很是生气。

“好啦好啦!皇上你干嘛要生这么大的气呢?两父女,有什么心平气和的说出来有什么不好呢?如此吵得天翻地覆又是为了什么?”

沈贵妃又很合时宜的出现在了两人面前,贤良淑德的她说的话也是很有分量的。只见嘉靖也渐渐地平息了胸中的怒气。

宁安不禁撅了撅嘴,作出一副调皮的样子,道:“父皇,儿臣知错了。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还不行吗?对了父皇,你又是如何得知儿臣所作的一切都是假的呢?”

看着宁安那调皮的样子,嘉靖的怒气再消散一些,整个人也轻松了许多。不过死要面子的他还是没好气的道:“哼!你说你们这些人啊!成日的说朕怎么英明神武,朕怎么的雄才大略。原来这一切都是阿谀奉承的假话!看来还真的如李正尧所言,这皇宫里面说真话的人少啊!”

“父皇!你知道儿臣不是那个意思的……”宁安露出一副无辜状,倒像是嘉靖冤枉了她。

这一幕却让沈贵妃不禁也是掩鼻一笑。这两父女,一个调皮,一个死板,还真的是一对活宝。

“好啦!你看你们这样不是挺好的?一家人嘛。和和气气的,身体也会好很多!”

嘉靖见宁安那无辜的样子,再加上沈贵妃方才所言,嘴角不禁微微上扬,道:“好!朕也没有怪你的意思!你看你们。其实很简单嘛!第一。你说你昨日去太庙祈福,这就是一处破绽,你难道忘了昨日你一直都和朕在御房与李正尧谈话,随后你便与沈贵妃一起在御花园里面赏花。根本就没有出过宫,何来的太庙祈福?第二。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在民间学过一两手口技的绝活,发出男人的声音也不足为奇;第三。就是密诏太假,首先御房的架是前年才更换过的,所以,即便有暗格,也不会出现太祖皇帝留下的密诏。其次,诏的内容也存在问题,第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就有错,这‘奉天承运皇帝’才是一个词,而非‘奉天承运’,文内容更是必须为墨笔楷体,然这些虽是墨笔,但绝非正宗楷体。所以朕可以断定这是一部假诏。”

别看嘉靖平时昏昏庸庸,没有政绩可言,但是不得不说,在某些时候,他还是一位明智的皇帝。至少在明辨是非上,他还是能够有自己的见解的。只是多年不理朝政的这个恶习令他做什么都会被外人诟病,认为他无一是处。

宁安此刻也不得不对自己的这个父皇刮目相看,以往与嘉靖聊天都未见过嘉靖会有如此明智的一面,但是现在,自己的父皇当真可以算是英明神武了。

“啊……原来父皇早就知道,看来他猜的一点也没错。”

宁安的眼神一阵闪烁,先是失落,而后又变得有些欣慰起来。

“他?呵呵,对了,朕还没问你呢,这个主意肯定不是你自己出的,说是不是李正尧出的主意?”

嘉靖再次欣然一笑,立即问道。

其实从一开始,嘉靖就明白,宁安固然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拿这件事来开玩笑,相信背后一定有人在捣鬼。而能够让宁安干出这种事情的,除了成日被宁安传的神乎其神的李正尧之外,嘉靖也再想不出有其他人。所以,嘉靖这么问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嗯,儿臣也不瞒父皇了,其实这一切都是他出的主意。”宁安也不隐瞒什么,点点头说道。

虽说在嘉靖的意料之中,但是嘉靖还是冷不防的一怔。这个李正尧似乎也太胆大了,而且,他怎么会想到自己有恢复武科举的想法呢?

宁安似乎猜出了嘉靖心中所想,立即又道:“他在昨天临走之时其实就想对父皇你明说的,可是后来想了想,觉得还不是时候,于是先去找了皇叔陆大人他们商量,目的其实就是想借此来压制严嵩的势力。”

“哦,难怪今日本来都要退朝了,陆炳突然提出要恢复武科举,原来这一切都是你们早就商量好的!”嘉靖总算明白了,到头来,自己才是被蒙在鼓里的人。不过嘉靖倒是没有生气的意思,若不是这样,相信严嵩也不会那么干脆的就妥协了。

“其实他也猜到严嵩会进行阻止,所以便商议兵行险招。虽说这样对太祖皇帝看似不敬,但是他却说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相信以太祖皇帝那样的雄才伟人,一定会明白我们的用意的。接着,儿臣便按照他的计划,悄悄地在父皇的御房里面用玉玺事先盖了一个章,然后由他来伪造密诏。若严嵩提前就范,那这封密诏也用不着,若是不就范,这份密诏就是最有力的铁证。”

宁安如同说一样的在回忆昨日正尧与她商议的计划,而言语之间不难看出宁安对正尧的这个方法尤为的佩服,无不是赞叹的意味。

“那后来呢?万一严嵩他死口否认太祖显灵又当如何?”嘉靖也明白正尧这么做确实有道理,而且也很严谨,但是正尧又如何能够确定严嵩不会强硬起来呢?

毕竟这也是一场心理战,正尧也好,严嵩也罢,各自都有一半的胜率,没有谁敢说绝对没问题。

听到这里,宁安不禁掩鼻一笑道:“父皇与儿臣一样,当时儿臣其实也是这么说的,可是父皇娘娘,你们猜,他又是怎样回答的?”

看着宁安又有点顽劣的样子,一旁的沈贵妃不禁也是一笑,道:“本宫猜,这个李正尧肯定又说了什么惊人的话语,否则又怎么可能令咱们公主对他那样的赞不绝口呢?”

沈贵妃一看宁安的样子,就知道宁安心中的想法,于是也开起玩笑来。

而她这么一说,顿时让宁安一脸绯红,恨不得立即找个缝钻进去。

“好啦!宁儿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说!”

嘉靖似乎也来了兴致,对这个古里古怪胆大有勇的李正尧也产生了好奇之心。

宁安平复了下心情,然后继续道:“他说若是严嵩硬要说太祖显灵一事是假的,那么父皇你一定会以‘万一’为由进行反驳。‘万一太祖显灵是真的’、‘万一密诏真的是太祖皇帝留下的’,不管严嵩说什么,父皇你都以这个‘万一’为由,那严嵩自然就不会多说什么!因为即便当场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有‘万一’,只要有这个关系到大明江山的‘万一’,就是假的也得变成真的,严嵩就是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也都只是惘然!”

一边说,一边还不忘笑,仿佛这一刻就是正尧跟自己说这句话的时候,绕来绕去的还真的挺有意思。

“哈哈哈哈!好一个李正尧!朕还当真没有看错人!这个方法也能想得到!”听完宁安所言之后,连嘉靖也不禁哈哈一笑。

再仔细回想一下,当时自己还真的就是这么对严嵩说的,而当时严嵩那吃瘪郁闷的表情也着实让人好笑。

“父皇这么说,那是不是不会追究我们伪造密诏,冒犯太祖皇帝之罪了?”宁安试探性的问道,毕竟这两个罪名也确实不小。

嘉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轻轻拍了拍宁安的肩膀,道:“其实朕一直都在寻找一个方法看看如何恢复武科举而不让严嵩反对,如今事情已经解决,正合朕意,朕又怎么会责怪谁呢?”

“父皇所言当真?”

“金口一开,不得悔改!这可是李正尧说过的!哈哈哈。”

“父皇真好!”

说着,宁安一把扑到了嘉靖的怀中,此时此刻,宁安从心底里发觉,自己的父皇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英明神武。

“哈哈,你瞧瞧你们两父女,真是的……”

沈贵妃不禁摇摇头,之前两父女还差点吵得整个皇宫都听得到,而现在,两人偎依在一起,父慈女孝,共享天伦,真是羡煞旁人。

一阵微风徐来,桂香扑鼻,沁人心脾。那舒畅的感觉,就宛如春天来临一般,神清气爽,无限幻想。

第五章 蜀州会馆来故人

虽说嘉靖许诺正尧一个御前三等侍卫,但是贸贸然的封赏,确实会让人生疑。如此正尧便与宁安靖王等人拐了个弯,决定先从考武举开始。毕竟正尧好歹也是警队出生,而且身体力行,虽谈不上万夫莫敌,但至少练过几手,考上一个武进士应该不难。

武举,唐代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至清朝时改称武科。历史上武举一共进行过约五百次。相对于文科举,武科举较为不受重视。历朝的武举时而被废,时而恢复。而武举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进士。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以一时之气,将其废除。虽说中间偶尔又重新施行,但是各种方式不同,且也并非正式的科考,所以一直以来武科举都并没有真正的恢复。而这一次提出将武举恢复,对于天下所有习武之士来说,也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与科举一样,武举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此外对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其内容也绝非简单的擂台比武,单打独斗。

不过这次嘉靖却觉得不应该那样的繁琐,因而决定来一场御前比斗,或许在他看来,武科举考试的内容远远没有直眼观看参赛者在擂台相互打斗那般精彩。

很快,不到三天,恢复武科举这一大事便在全国传开来,看来所谓的八百里加急确实奏效。而距离十月初举行的武科举虽然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全国各地所有武行之人一闻到风声便立即往京城赶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