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美学 >

第267章

美学-第267章

小说: 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也各有所短,截长补短才有上升的发 展。他所谓“否定的否定”实际上是对各有片面性的两对立 面各打五十大板。各有所“弃”,各有所“扬”,然后才能达 到较高一级的统一或较高一级的真理。他明确地说过矛盾的 解决就是调和,他在悲剧论里曾不厌其烦地企图说明这个道 理。所以他的辩证法是以“一分为二”(事物本身包含否定自 己的对立面)开始,以“合二而一”(两对立面由互相否定而 达到妥协性的统一)告终的。其次,他既肯定事物不断发展, 却又承认有所谓“永恒正义”和“普遍人性”。第三,他既强 调一切现实事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却在这个借口之下歌颂 当时普鲁士君主专制。这一切矛盾都是由黑格尔的市民阶级 地位和政治态度决定的。他热情地赞扬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实际上他的思想从这次革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是到了雅 各宾专政时期他就忍受不住了,表现出绝望和彷徨。这个事 实就足以说明他的市民阶级的摇摆性和不彻底性。象马克思 和恩格斯关于歌德所说的一样,黑格尔还没有摆脱当时德国 “庸俗市民”的习气。
黑格尔辩证法的最大矛盾还在于他在肯定事物不断向前

……………………………………………………………………………………………………………………………
译 后 记
9 6 3

发展这个基本原则上发生了摇摆。这个基本原则本是黑格尔 辩证法的基本合理内核。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 学的终结》里曾这样肯定了它:

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
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
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
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
存在。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

这是不断发展这个大前提所应得出的结论,这也是马克思主 义所得出的结论。但是黑格尔本人并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在 他的著作中 (包括《美学》在内)到处讲的正是所谓“绝对 真理”或“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他一方面肯定事物的 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发展达到“绝对”便算达到 止境,因为“绝对”就不再有和它相对的对立面,就不能再 有辩证发展了。在他的思想体系里,人类精神的发展终止于 哲学所认识到的涵盖一切的“绝对”,也就是终止于他本人的 哲学体系;在绝对精神表现于艺术的发展终止于浪漫型艺术, 也就是终止于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中所流行的那种艺术; 在绝对精神表现于社会政治的发展终止于启蒙运动所吹嘘的 “理性王国”,也就是终止于德国威廉二世的“开明专制”。一 句话,世界历史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在黑格尔时代的德国就已 达到了顶峰和终点。
黑格尔何以得出这样荒谬的结论呢?这是理解乃至批判

……………………………………………………………………………………………………………………………
0 7 3 美学 第三卷

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关键要害所在。一语道破这个关键要害所 在的还是恩格斯,他的话是这样说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得不去建立一个体系,而按照传统的
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

这就是说,黑格尔哲学体系要求一种涵盖一切的“绝对”作 为认识的最高峰和终止点,也就是作为历史发展的终止点,就 是这个“绝对”或终止点扼杀了黑格尔辩证法本来应有的革 命因素,这就是黑格尔哲学体系与辩证法之间不可调和的矛 盾。
   所谓黑格尔哲学体系就是黑格尔所特有的一种客观唯心 主义体系。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亦即精神与 物质或思维主体上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在于:这两个对立 面,究竟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 还是存在产生思维呢?对这个基本问题过去有各种不同的答 案,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哲学派别。最主要的派别实际上就 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家,前者认为“心”或“精神”是 第一性的,而后者则认为“物”,“存在”或客观世界是第一 性的。唯心主义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派,前 者 认为主体认识造成了客观世界,后者认为客观存在的 “理”或规律具体化为客观世界。黑格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 同时又是集过去各种唯心主义之大成的。他的出发点是“精 神”或“心灵”,不过他所谓“精神”或“心灵”并不是某个 人或人类中某一部分人的头脑的作用或活动,而是超然于

……………………………………………………………………………………………………………………………
译 后 记
1 7 3

“有限的”具有肉体的人类之外、弥漫宇宙、涵盖一切的客观 存在的 “理” 或 “理念”(Idee ① )。客观物质世界就是由这 “理”外化或具体化出来的。“理”是一般,具体事物是特殊。 黑格尔的这种客观唯心主义还是按他的辩证法演化出来的。 他认为抽象的普遍的“理”本身中就含有它的对立面即具体 的个别事物。这具体个别事物就是“理”所外化的另一体。
  “理”在未外化为具体事物时,只有抽象的普遍性;事物 在未受到“理”灌注生气时,也只有抽象的个别特殊性,都 还不算真实,须互相否定,互相成全,才形成算得真实的统 一体。每一事有每一事的理,顺辩证发展的上升次第,理与 事各有高低等级,到了最高级,便是涵盖一切理与事的“绝 对”。未外化为具体事物的抽象的理叫做“概念”。在外化中 具体个别事物否定了“概念”的抽象普遍性,事物同时也受 到概念的否定,二者统一,成为具体的“理念”,理才成为真 实的理,事物也才成为真实的事物。“绝对”或最高理念便是 万物万理的统一,又叫做“太一”。黑格尔替理念下的定义是: “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在,以及这二者 的统一”,就是这个意思。从此可见,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实即唯理主义,其要义是理与事的统一,一般与特殊的统一, 亦即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以及哲学与历史的统一。它否定了康 德的不可知论,肯定了一切事物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及人类 认识的不断发展。

① 这个词本义是“印象”或“观念”,引申为柏拉图的“理式”和黑格尔的 “理念”,客观唯心主义实际是唯理主义。

……………………………………………………………………………………………………………………………
2 7 3 美学 第三卷

   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思维决 定存在还是思维反映存在。黑格尔不从具体客观现实出发,而 从一整套逻辑概念出发,企图从逻辑概念推演出客观世界,实 际上是“首足倒置”,显然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相对立的。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用一个简明例子一针见血地驳斥了 黑格尔的理念产生客观世界的谬论,他说,“要从现实的果实 得出‘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是很容易的,而要从‘果实’这 个抽象的观念得出各种现实的果实就很困难了。”所以上文引 过的恩格斯肯定黑格尔的辩证哲学的那句话:“它本身也不过 是这一过程 (指客观历史发展过程—— 译者注) 在思维着的头脑 中的反映而已”,这虽是从黑格尔的辩证发展大前提出发本应 得出的结论,而实际上黑格尔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从他的 辩证发展大前提得出应得的结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由于这种“首足倒置”,黑格尔既未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 的问题,也没有真正摆脱康德的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的关 系既然“首足倒置”了,而思维所能得到的概念由低级到高 级的上升又终止于“绝对”或最高理念。这就对历史发展和 人类认识都划了止境。止境以内是“此岸”,一切都仿佛可知, 止境以外便是“彼岸”,一切便不可知了。有人说,黑格尔的 辩证法只能应用于过去,不能应用于未来,也就是指他把未 来划到不可知的“彼岸”。从此可见,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致命 伤就是“绝对”这个概念。这个“绝对”就把他的本来带有 革命性的辩证发展观点扼杀了,教人安于现存秩序,对未来 极端悲观。辩证发展是无限的,不能说到了时间上某一阶段 就达到“绝对”的高峰或终止点。“绝对”与“相对”是统一

……………………………………………………………………………………………………………………………
译 后 记
3 7 3

的,不能离开“相对”而有所谓“绝对”。世界历史不断向前 发展,人类认识也就不断提高和深入。这个道理恩格斯在 《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反复阐明过,毛主席在 《实践论》里也作过精辟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
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
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客观现实世界的
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
没有完结。

从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否定了在某一发展阶段中人 类认识就已达到了黑格尔所说的“绝对”;它也否定了客观世 界有什么不可知的“彼岸”,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通过实践 会不断地把未知的变成可知的。有了这种认识,黑格尔的不 断向上发展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便可发挥效用了。

二、《美学》的结构,美的定义:“理念的 感性显现”,理性内容提到第一位

  以上我们费了一些篇幅说明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 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矛盾,因为这是理解和批 判黑格尔的《美学》都必须抓住的纲,因为《美学》是他的 辩证法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具体运用。
《美学》是从概念或基本原则出发,来推演出艺术发展具 体情况的。第一卷讲的便是艺术美的基本原理。第二卷从艺

……………………………………………………………………………………………………………………………
4 7 3 美学 第三卷

术类型观点追溯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种艺术的特征及 其历史发展。第三卷从三种类型中代表艺术门类出发,讨论 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和诗 (包括戏剧)这些门类艺术的 特征及其历史发展。原第三卷的论诗部分在本编中划入第四 卷。论诗部分特别重要,因为黑格尔认为诗是一切艺术的共 同因素,一切艺术里都必有诗,一切艺术发展阶段都必出现 诗;诗也是黑格尔本人研究较深的一门艺术,所以论诗部分 是《美学》这部著作的精华所在,与第一卷有同等重要性。黑 格尔所理解的诗其实就是文学或“语言的艺术”。
   黑格尔的全部美学思想都是从艺术用感性形式表现理性 内容这一基本原则推演出来的。艺术的特征是美,所以他替 美下的定义也就是艺术的定义,原文如下:

真,就它是真来说,也存在着。当真在它的这种外在存在中
直接呈现于意识,而且它的概念直接和它的外在现象处于统一体
时,理念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了。美因此可以下这样的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