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下的目 的判断,康德开始从这样的原则去看有生命的东西:在有生 命的东西里,概念或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在内。作为目的,这 普遍性不是自外而是自内决定着个别的和外在的东西,决定 着有机体各部分的构造,这就是说,个别的方面·自·然·而·然·地 就适应目的。但是用这种判断仍不能使人认识到对象的客观 性质,它只表现一种主观的反思方式。康德对于·审·美·的判断 也是这样了解的,审美的判断既不单纯地出自知解力,即不
① 鲍申葵英译本作:“不是在它的本质上而且按照它本身的价值而成为真
实与现实的”。“自在自为真实”即 “绝对真实”。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7 7
出于概念的功能,又不单纯地出自感觉和热觉到的丰富多采 的东西,而是出自知解力与想象力的自由活动。就在这两种 认识功能的这种协调一致里,对象就和主体以及主体的愉快 和满足的情感发生了关系 ① 。
a) 这种满足首先要没有任何利益念头(兴趣) ② ,这就 是说,·没·有·对·欲·念·功·能·的·关·系。例如我们如果有好奇这样一 个利益念头,或是要满足感官需要的一种感官方面的利益念 头,一种要占领和利用的欲念,对象对于我们之所以重要,就 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因为我们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之下,存 在的东西之所以有价值,只是由于这种需要;情形就成了这 样:一方面是对象,另一方面是和对象不同的一种属性,但 是我们却要使这对象和这属性发生关系。比方说,我要把一 个对象吃掉来获得营养,这个利益念头只是在我心里,对于 那对象本身却是不相干的。按照康德的主张,我们和美的关 系并不是这样的。审美的判断允许现前外在事物自由独立存
判断一般是结合普遍原则与个别事例来进行的。康德认为“这是美的”型 判断并不根据什么普遍原则,他把这种判断叫做“反思的判断”。下这种 判断时,人觉得对象对他是适合的,愉快的。这种感觉虽是主观的,却 有普遍性。康德的解释是:由于对象的形式引起人的知解力与想象力的 自由而和谐的活动,它适合一般人的心理机能,所以使一般人都能感到 愉快。这就足见审美对象的目的性,它适合人类心理机能活动的某一种 仿佛是神意预定的安排。所以康德把审美的判断和目的论联在一起来 讲。
② Interesse,一般译 “兴趣”,康德指的是 “利益念头”或 “利害打算”。
①
……………………………………………………………………………………………………………………………
8 7
全 书 序 论
在,它是由对象本身就可以引起的快感出发的,这就是说,这 快感允许对象本身自有目的。我们已经说过,这是一个重要 的看法。
b) 其次,康德说,美应该是这样一种性质;它不借概 念,即不借知解力所用的范畴,而被感觉为一种引起·普·遍快 感的对象。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平常人对 于美是不能下判断的,因为这种判断要有普遍正确性。普遍 的东西·就·其·为·普·遍·的·来·说,固然是一种抽象,但是凡是自在 自为地真实的东西都包含有普遍地正确这一个属性和要求。 就这个意义来说,美也应该得到·普·遍·的承认,尽管美的判断 不凭只是来自理解的概念。举例来说,个别行为的善或正直 是要统摄于普遍概念之下的,这行为如果符合这些概念,就 可以说是善的。美却不然,它应该不假道于这种概念而直接 引起普遍的快感。这就无异于说,在审美时,我们并不意识 到美这种概念和把这美的东西附属在美这个概念之下,而且 不容许象其它形式的判断那样把个别对象和普遍概念分开。
c) 第三,美应该具有·目·的·性的形式,但仅限于这样的 意义:我们虽感觉到对象的目的性,心里对这目的却没有一 个明确的观念。这实际上只是复述上文已经说过的道理。一 切自然产品,例如一棵花或是一个动物,都是按照目的性的 原则而构造成的,而这种目的性对于我们是很直接的,我们 在意识里并没有一个目的的观念,与当前现实对象分裂开,区 别开。美也应以这种方式显现为具有目的性的。在有限的目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9 7
的性里 ① ,目的与手段是彼此外在的;因为目的与实现目的所 用的物质手段之中并没有内在的本质的关系。在这种情形之 下,目的本身的观念和目的所借以实现的那个对象是有分别 的。美却不然,它是作为本身具有目的性的东西而存在着,目 的和手段不能分裂成为彼此有别的两方面。比方说,生物的 手足的目的就是实际存在于这手足本身的生命;如果把这生 命拆开,手足就失其为手足了。因为在有生命的东西里,目 的与实现目的的物质手段是直接融成一体的。这东西之所以 存在,就因为它的目的就包含在它本身里面。依康德看,如 果从这个观点看美,美的目的性并不是一种附加到美上去的 外在形式,而见出目的性的内外相应一致才是美的对象的内 在本质。
d) 第四,依康德的看法,美应该被人不借概念而认识 出它是一种引起·必·然快感的对象。必然性是一个抽象的范畴, 它指的是两方面之间的这样一种内在本质的关系:·只·要这一 方面存在,而且因为这一方面存在,另一方面·也·就·因·而存在。 这一方面在它的本质里就同时包含着另一方面,比方说,离 开结果而谈原因,就是毫无意义的。美所引起的快感就应该 有这样的必然性,同时又和概念完全没有关系,这就是说,和
① “这就是说,在我们用来实现一个目的(这目的是明确地作为一个观念而
摆在我们面前的)的手段里。刀不含‘割’,锹不含‘掘’,但是刀是按 照割的目的,锹是按照掘的目的而制造出来的。但是人却含‘活’,不活 着就不是人了。”(鲍申葵英译本注)美也应作为有生命的东西看待,目 的和手段不能分裂。
……………………………………………………………………………………………………………………………
0 8
全 书 序 论
知解力所用的范畴没有关系。比方说,有规律的东西 ① 很容 易引起快感,所谓“有规律”,仍是来自知解力的一种概念, 但是康德却认为如果要引起这种快感,只是来自知解力的概 念如“整齐”、“平衡”之类是无济于事的。
总之,我们在康德的这些论点里所发见的就是:通常被 认为在意识中是彼此分明独立的东西其实有一种不可分裂 性。美消除了这种分裂,因为在美里普遍的与特殊的,目的 与手段,概念和对象,都是完全互相融贯的。所以康德把·艺 ·术·美也看成是特殊事物按照概念而·存·在的那种协调一致 特殊的东西,就其为特殊的而言,是偶然的。无论就它们对 其它特殊东西的关系来看,还是就它们对普遍东西的关系来 看,都是如此;而正是这偶然的东西,例如感觉,情感,情 绪,脾气,愿望之类,在艺术美里不是只是附属于知解力所 用的普遍范畴之下,被抽象的普遍概念所·支·配·着的,而是与 普遍的东西融成一体,它们这些特殊的东西是内在于这普遍 的东西的,对这普遍的东西是绝对适合的。因此,艺术美成 为一种思想的体现,而所用的材料不是由这思想自外来决定, 而是本身自由地存在着;这就是说,自然的、感性的事物以 及情感之类东西·本·身具有尺度,目标与谐合一致,而知觉与 情感也被提升到具有心灵的普遍性,思想不仅打消了它对自
②。
例如对称。
① ② 一般判断都是建立个别事例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谓“按照概
念而存在”不是取一般意义,它是指符合引起心理机能的和谐活动那个 普遍的 “目的”。
……………………………………………………………………………………………………………………………
三 艺术美的概念
1 8
然的敌意,而且从自然里得到欢欣;这样,情感、快感和欣 赏就有了存在理由而得到认可,所以自然与自由、感性与概 念都在一个·统·一·体里找到了它们的保证和满足。但是谈到究 竟,这种象是完全的和解,无论就判断来说,还是就创造来 说,都还只是主观的,本身还不是自在自为的真实。
就它们目前与我们的讨论有关来说,康德的“批判”的 主要的结果如上所述。对于了解艺术美的真实概念,康德的 学说确是一个出发点,但是只有把康德的缺点克服了 ① ,我们 才能凭借这种概念去对必然与自由、特殊与普遍、感性与理 性等对立面的真正统一,得到更高的了解。
2.席勒、文克尔曼、谢林
应该承认:有一位心灵深湛而同时又爱作哲理思考的 人 ② ,早就走在狭义的哲学之前,凭他的艺术感,要求而且阐 明了整体与和解的原则,用它来反对那些永无止境的抽象的 思考,反对那种为职责而职责的号召,反对把自然与现实、感 觉与情感看作只是一种·局·限和敌对因素的那种抽象的理解。
黑格尔这段批评康德的话要义在于:康德见到普遍性与特殊性,概念与 对象,目的与手段等对立面的统一,所以很接近于关于理念的辩证的看 法;但是康德的缺点在于他认为这种统一只是在思想中完成的,所以纯 粹是主观的。黑格尔自己进一步证明这种统一不仅在人的思想中,而且 在现实世界中一直在进行着,所以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这就是思维与 存在的统一。
①
② 即下文所说的席勒。
……………………………………………………………………………………………………………………………
2 8
全 书 序 论
席勒的大功劳就在于克服了康德所了解的思想的主观性与抽 象性,敢于设法超越这些局限,在思想上把统一与和解作为 真实来了解,并且在艺术里实现这种统一与和解。席勒在他 的美学研究里不只是谨守艺术和艺术的兴趣而不顾它们与专 门哲学的关系,而是拿哲学原则来衡量他对艺术美的兴趣。只 有从哲学原则出发,而且借助于哲学原则,他才能更深刻地 了解美的性质和概念。我们感觉到席勒在他的创作生活中某 个时期在思想上下过很多的功夫—— 也许这对艺术作品的纯 朴的美并不大利。在他的许多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意地 进行抽象思考甚至表现出他对哲学概念所感到的兴趣。有人 因此谴责他,特别是在拿他和歌德的宁静的不纠缠在概念里 的纯朴性和客观性作对比时,他总不免遭到非难。作为诗人, 席勒在这一点上是代他的时代受过,但是犯这种罪过 ① 正是 这位具有崇高心灵和深湛情思的诗人的荣誉,而科学知识也 因此得到裨益。就在同一时代,歌德也曾受到科学的吸引而 离开他的特殊领域—— 诗歌。席勒所专心探讨的是人类·心·灵 的深处,而歌德的特殊兴趣则在于艺术的·自·然方面
②,即外在
自然,例如植物构造,动物构造,结晶体,云的形成,颜色 之类。歌德把他的伟大的见识应用到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推 翻了过去纯靠推理的研究及其错误的结论,至于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