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新军明确地指出,英国政府和德国政府应该反省。英国人如果继续支援日本海军舰艇和物资金钱的,德国政府继续支援日本陆军精锐的武器的话,那就是与中国军队为敌,是一种自不量力的跳疗小丑的自杀行为。
“你们国家,还有类似思想的国家,如果想借着这个时机来大捞一票,那就大错特错了!”
“中国新军对于朋友来了,有鲜花和美酒,对豺狼来,只有大炮和猎枪!”
“哪一个国家要是对中国新军和大清帝国动一根小指头,中国新军就要敲掉他的整个脑袋。”
“任何遥远的海洋和陆地,都不能阻止中国新军复仇的步伐!”
“任何敢于援助中国新军敌人的国家,都将是中国新军的敌人!”
在宣战中,中国新军还义正词严地表示,如果日本帝国能够认清形势,主动退让,则中国新军抱着诚恳的态度,愿意和他们进行谈判,开诚相见,商讨一切问题。但是,如果日本帝国主义者,其天皇,其大臣,其军队将领们执迷不悟,则日本的命运,将是毁灭!
“我决议,在日本的野蛮的,坚决的侵略之下,中国新军针对的答案只有一个,彻底地消灭这个地球上野蛮的国家。废黜天皇腐朽体制,逮捕审查其大臣将领,摧毁其行政军事体系,驱逐和消灭其人民,那时,日本治者将会看到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现实!”
“战端既开,则每一日本人,无论军政商工农,皇族华族,都将是我中国新军的敌人,中国新军官兵,则可得任何之手段以对付之。并不受军事纪律之约束!”
栗云龙的多次声明警告,和要消灭日本的决心,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新军,尤其是那种义无反顾,坚决消灭日本整个国家的号召,让每一个官兵都激动起来。满洲地区,顿时就兴起了保家卫国,支援前线战争的运动,许多年轻人纷纷到各警备军地点报到,要求参加新军,大家还捐献出了许多的粮食,金钱,甚至将一些铁锅都捐献出来,要求冶炼成枪炮,去抵抗日本侵略军。
栗云龙在这一份冗长的宣战声明里的许多句子,被以后的各国学者反复使用,以来证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很野蛮很强悍的,是狼图腾的文化基因,而不是象中国人自己标榜的羊的善良。
许多句子则成为当时的流行语言,不仅在满洲,就是在大清帝国的许多地方,都被人们广泛地传播着,就是在清廷的中央政府北部,也有很多的官员们反复研究,吟诵,一面大声地叫好,“这才是大清男人,中华汉子!”
张之洞,岑春暄,庆亲王,盛宣怀等,也包括心情复杂的袁世凯,受到栗云龙修理的铁良大人,还有专门到北京,充满了敌意的王文韶,都对栗云龙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
张之洞甚至私下里说:“若栗云龙辈果能涂灭倭国,为大清洗刷千古未有之奇耻大辱,复台湾,灭日本四岛,则一定能够开辟中华千古之基业。其人之业绩,可更堪高就。”
文人就是文人,说得曲里拐弯,通俗点儿,要是真的事情成了,就是封栗云龙为日本的国王,皇帝,或者栗云龙把清廷本身被灭了自己当皇帝,也是顺理成章的!他服了!
这一场中日之间的大战,就这样仓促地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场决定亚洲命运的战争。特别是东亚的命运,因此,后世的史学家们把这一战争,统称为大东亚战争,从一九零四年开始,一直到日本亡国,天皇被拘禁,日本潜逃到台湾和白海道的残余势力被歼灭为止,也有的历史学家,更把日本海军瓜生舰队在太平洋硫磺岛附近海面最后被中国特混舰队聚而歼之为最后一笔。
面对中国新军的强烈反应,世界各国一片哗然。
首先是日本政府。
日本政府在上海事件以后,立即就发出了声明,宣布确实有日本的特混舰队向清帝国的上海一带活动,但是,不是侵略清国,而是清剿海匪,说有一股海匪侵入了台湾,进行了巨大的破坏,日本舰队要惩罚和逮捕这些家伙,所以,才追踪进入上海附近的洋面,日本舰队是大清帝国的好朋友。到上海更是要维护世界和平。
日本还表示,在舰队中,派遣了大量的宪兵,保证绝对不会侵犯大清帝国民间和政府系统的一草一木。
不过,第二天,日本政府就改变了态度,因为清廷已经派遣人向天津的许多国家公使表明,所谓日本舰队的维和行动,其实是侵略,已经造成数万和平居民的死伤,上海地面的清朝官员也有多人惨遭毒手。江南提督麾下的千余名溃兵被日军逮捕屠杀。日本政府声称,因为清朝地方官员严重误会了日本舰队的善意,才造成了激烈的纠纷,清朝的地方官员甚至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冲击和殴打日本登陆部队,导致数十人牺牲。因此,日本军人愤然而起,以武力自卫!
日本政府要求,清帝国的中央政府,应该立刻就派遣大员到上海地面去勘察实际,约束本国的居民和不法官员,给日本帝国一个满意的答复,并且,要及时地赔偿日本帝国军人的生命财产损失。
日本人倒打一耙的做法,当然是非常恶劣的,在国际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会愚蠢到相信它,不过,大家只是议论,并没有哪一个国家出来主持正义。
法国倒是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仲裁调停清日两国的冲突纠纷,希望日本先撤退舰队。
日本政府的外务省马上予以拒绝,理由是,法兰西共和国和中国新军走得太近,容易偏袒清国政府。
美国公使则出来打圆场,说上海地区,实在是一个利益密集,各国关系复杂的地方,既然清日两国在那里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就应该派遣新的力量来主持,比如说,马上就组织一个联合的力量来进驻上海地区,实现国际共管,日本舰队和军队,都可以在那里继续驻扎。
这话当然是扯蛋,也是美国人在华外交一贯方针,那就是,趁火打劫,政治讹诈。
这话自然是说说而已,不要说日本人反对,就是满清中央政府也当它是狗臭屁。
英国政府和德国政府则表示,支持日军对海盗的打击,这是一个文明的,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做的。
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公使们,支着耳朵乐不可支,反正哪里有新闻哪里还好玩。它们才不肯趟什么浑水呢。
英国和德国心里有亏,既没有辩解,也没有表示立场。
德国国内的强硬派要求威廉二世皇帝趁机组成德日联军,将所有的海军舰队都调集到东海和黄海的海面上,对中国新军决战,但是,被拒绝了。皇帝还清醒。
英国政府也遏制了赤膊上阵的冲动。闷头不吭。
十章,袁朱会谈
一贯喜欢在国际关系中玩弄阴谋诡计的日本政府,在进行了种种无赖式的自我表白以后,在第五天,因为中国新军的公开宣战,也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宣布,对中国新军处于战争状态。
两国都没有派人给对方正式的书面通知,而是以通电的方式,因为中国新军自然不屑一顾于到日本国派驻领事,日本的外交官被羞辱以后,全部撤离了天津,事实上,这一场战争,是上一场战争的继续。中间不过是间隔了大半年而已。
西元一九零四年五月十一日,中国新军对日宣战,同日,日本政府应战。战火逐渐从上海地区向大清帝国更多的地方燃烧。第一阶段,日本帝国自然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它的强大海军舰队,任何一支,都可以轻易地将中国的海军,无论是潺弱不堪的清廷南洋海军舰艇,还是庞大的新军海参崴舰队,一举歼灭之。囊括了世界第一流海军绝大部分精华的英国舰队,已经将精锐和主力舰只的大半加入到了日本特混舰队之中。制海权在日本人手中,他们可以随意地进攻中国清廷的控制区域和朝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海参崴地区,随便一个地方,在西太平洋上,日本舰队已经是令人畏惧的存在,不仅如此,就是在世界上,也没有哪一支海军舰队敢与争锋。
在大量地争取了英国皇家海军支援的同时,日本的几个造船业中心也在加紧制造新的舰艇,仅仅是新开工的航空母舰就有四艘。聚合了英国,德国造船业的精英,日本政府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有些则是巨型商船的改造,所以,日本海军预计,在一年之内,海军还能够得到三艘航空母舰的新队伍。
这种前期的战争形势,给了中国清朝中央政府一个尴尬的地位和绝大的难题。日本政府舞动海神的三叉戟,却是意在中国新军。不仅是经济掠夺,也是军事演习。将软弱涣散的清廷政治,逼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境地。
到底怎样处理对战争双方的态度,清廷觉得委屈和棘手。
首先,清廷决定厘清和满洲新军的关系。
两天的时间里,清廷的西安政府和奉天之间进行了频繁的联络,北京的王文韶和天津的袁世凯也都没有闲着,几方都进行了认真的磋商,千方百计地构思对付日本的办法。
清廷中央政府非常庆幸自己,还没有将都城草率地搬迁到北京,那样的话,不仅直接处在满洲新军的兵锋威胁之下,而且,将成为现在日本进攻的首要目标,日本的强大舰队只要之逼天津,叩开了这个东大门,其陆军的精锐主力将直捣北京,按时,满清政府和皇帝太后们,将不得不面临着第二轮的溃逃,就象《三国群英传》游戏里的设置一样,连续失败几次,部队的士气将极大降低,清廷的威信将不堪收拾。
光绪皇帝亲自出面,在电话里要求栗云龙立刻就派遣空军和海军南下做战,同时,调遣陆军主力南下,帮助上海一带的陆军作战。清廷甚至做出保证,从天津到上海一带的运河沿线,清廷会立刻派遣人手帮助大军南下的。
清朝皇帝宣称,只要满洲新军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就将是大清帝国的真正忠良,以后任何人的造谣中伤都会被大家抛弃,只要满洲新军能够保卫了东南沿海,则生灵数百千万因而保全,国家版图也能金瓯无缺,栗云龙将成为千古名将的榜样。皇帝还进一步向栗云龙做出表示,以前封他为渤海郡王,后来降低为辅国公,是有原因的,就是担心他尾大不掉,祸害国家,现在,国家有难,如果他能抛头露面,勇于靖难,则清廷将恢复对他的王爵封赏,还要加至多罗靖国郡王。甚至,连亲王也不是不可能的。
栗云龙蜿蜒拒绝了皇帝的诱惑,同时,真诚的讲述了这样做的困难。
他不是多熟悉《清史稿》,也未必就知道清廷的历史上,那些被封王爵的人上上下下起起伏伏,今天亲王,明天郡王甚至成废人的旧帐。
“满洲新军要维持在满洲和朝鲜的战争,已经非常困难,要全面地保护东南沿海,是不现实的。甚至,即使能够抽调兵力南下,也无济于事。日本的海空军力量非常强大。在上海的平坦水网地带作战,新军并不适应。”
“即便海军也是,恐怕海参崴的海军舰队还没有到达上海,就已经被日本的三支特混舰队加以包围歼灭了。”
不过,栗云龙却给清廷提供了一个新奇的建议:“不要指望满洲新军的任何援助,因为,中国新军在对敌宣战的时候,并没有拉拢朝廷中央,日本在宣战的时候,也没有正式宣布对中央,清廷的中央政府是有很大回旋余地的。皇帝和中央政府不应该害怕,在敌人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冷静面对,一是不惧怕敌人登陆和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