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悍卒 >

第142章

大唐悍卒-第142章

小说: 大唐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去,外面的人可不见得没有人明白这段话的意义。

且不说这个,此时的疏勒国王和刘山低声交谈了一会,已经明白了面前这位韩王的真正想法和目的。不管如何,西域诸国的王这个伟大的称号对于这样一个小国王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此时的刘山还并不知道,西突厥控制下的西域诸国也不是一片平静,这一片看似平静的地方其实早就充满着波涛汹涌的暗潮,这片暗潮绝对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也许,在以前西突厥的统治下,这些西域的国家还能保持表面的平静,但是西域三十多个国家,要说这些国家之间没有任何的矛盾和领土或者其它各个方面的争纷,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以前的平静,只是一个巨大山峰强压下的平静。

可是,此时这座山峰已经被刘山摧毁了,西突厥在草原的大败绝对不会是一场战争失败这么简单,从这场战争之后,西突厥已经失去了继续统治或者说控制西域诸国的能力。当这座大山忽然倒塌以后,西域诸国面临的是一场风雨即将到来的洗牌。

而此刻,刘山给予这个疏勒国王的条件无疑是巨大的,若是没有刘山这个诱惑,在西域这么多国家马上面临重新洗牌的危机时,疏勒国这样的小国极有可能会被其它的国家瞬间淹没,这几乎是不用怀疑的事情,即使这个国家能在接下来的战争之中保存下来,也肯定是一场损失惨重的保留。不管如何,在乱世之中,尤其是在一片地方存在几十个国家的乱世之中,一个弱小的国家要生存下去,绝对是一场极为艰难的事情。

而刘山的这句西域共主,给了这个会说汉语的国王一道末路之中的明亮曙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的疏勒国王自然是在一瞬间抓住了这个机会,只要他不是傻子,他就会明白,在拥有几十万大军的韩王帮助下,自己的国家极有可能实现韩王对他说的目标。此时这位会说汉语的小国王在不到一刻以后又极为庆幸自己竟然会说汉语,要不是自己会说汉语,今天这样的好事怎么会落在自己的头上,这简直是天上掉大饼的好事,不,不是大饼,是大金饼。

生与死,或者说是生存与死亡,他当然知道该往那边走。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是顺理成章,以疏勒国王带头,西域的几个小势力开始向刘山效忠。

刘山开始还担心这几个小国效忠会很困难,但是结果是这些国家都争相效忠韩王。在场的几个西域势力竟然没有一个不效忠韩王的,这道是让刘山有点不知道所措。今天是来这里弄好处的,但是此时这好处也来的太猛烈了,当然,来的更猛烈刘山也能接着。

这件事在后来的一位史学家的作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武德四年的特定历史背景给了韩王一个天赐的机遇。

在面临重新洗牌危机的西域诸国小势力穷途末路的时节,韩王站了出来,使这些国家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看到了光明。

他们这些随从西突厥的国家无一不是西域诸国势力弱小的国家,那些势力强大的西域国家在之前西突厥的压力下,还能抗得住压力。西突厥随从军的势力都比较小一些,毕竟,他们处在西突厥的压力下,不可能像那些稍微强大的国家一般,对西突厥的命令有所违抗,或者找出各种的借口推脱。这就是弱肉强食的真实写照。。。。

第二百五十六节执掌西域(二)

第二百五十六节执掌西域(二)

武德四年九月,经过短短休整的刘山军团开始陆续离开草原,大军分为两部分,原本属于凉州军团的数万军队开始向凉州方面移动,而河北军和重新组建的突厥军团则在刘山的带领下向西域进发。

在刘山离开王庭以后,秦王的势力也开始急速退出草原,毕竟,义成公主和秦王根本就是两个冤家对头,刘山在这里的时候,刘山还能在他们之间起到一个缓和的作用,但是刘山一走,谁也保证不了下一刻会不会马上上演鲜血洗涤草原的盛况。

不过,秦王也不可能什么好处都得不到,在突厥草原来了这么一趟,怎么说也帮突厥赶走了自己的宿敌,秦王也得到了许多的战利品,不过和他之前预想的差距,那已经不是差一点半点了,至于秦王之前期待的结果会是怎么样,谁也不知道,秦王更不可能说。

不过想一想也可以想到一些。突厥内乱,韩王领军援助东突厥,秦王肯定是想去做渔翁的,至于为何做渔翁,因为鹬蚌在相争。

而在两大势力急速退出突厥草原的时刻,在突厥上演了一场让整个突厥草原都震惊的变故,这个变故让人震惊的并不是变故本身,而是这个变故让一个人至少在形式上成为了突厥的主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山。

武德四年九月三日,颉利可汗死于突厥王帐,按照王庭传出的消息,可汗在经历了东西突厥大战,凉州大战以后,精力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但是可汗为了突厥的子民,依然在独自一个人承担着大战的压力,一个人扛起了突厥不倒的旗帜。但是人不是神,在经历了太多变故和不如意。可汗已经为突厥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长眠于王帐。

这道消息本身并不足以在王庭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突厥的上层组织也不是全部是傻瓜,自从王庭变故以后,一直是义成公主在支撑着王庭乃至整个突厥的事物,可以说,可汗早已成为了一个政治傀儡,摆在那里,做聋子的耳朵,已经没有什么具体的作用了。

但是可汗死去这件事引起的后事却让突厥王庭动荡起来,原因无它,用汉人的话说,就是家一日不能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可汗死翘翘了,却没有留下一个继承人。

当然,以草原人的豪放,在那一方面不可能存在什么大的问题,不会像有些人想的那样得了要去某家爱打广告的医院去治疗的疾病。

事实是,可汗留下了大批的继承者,或多或少都具有王族的血统,可是,不要忘了,之前还是有一场大战的,在这场大战之中,义成公主以各种大义的名分将这些继承人一批批的送到了战场。这在民风彪悍的突厥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不正常的是,这些出征的继承人都相继的为国家,为民族贡献了自己最后的力量,死在了战场上。

没有一个继承人能够回来,即使回来,那么,他们也要担上一个作战不利的罪名,逃兵是必须处死的,那么逃将呢。其实,从他们一出去就注定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命运只有三条,第一死在战场,第二投降西突厥,自然,选了这条的永远也就失去了作为东突厥继承者的身份。第三条,回来,然后被加上罪名,死翘翘。三条,两条死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经过了一场战争,战争之后人们可怜的发现,草原上具有王族血统,能够顺利继承可汗之位的人已经没有了。

王族的血统,竟然在一场战争之中断绝了,当然,还没有完全断绝,上战场在突厥是男人的事情,不是女人的事情,王族的血统在女人这一方面,几乎是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但是,血统这一说在历史上的很多国家,是不将女人算在内的,在突厥就是如此,人们最后在面对可汗的尸体时,不禁痛哭,突厥后继无人。没有想到,可汗在活着的时候日理万机(鸡),为王族留下了绝对可以传宗接代的下一代,却在一场战争之中尽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悲哀。

此时,人们发现,不得不在剩下的女子之中选择一位和王族血统沾边的后代来完成这一件关系突厥传承的大事,毕竟,这些驸马没有血统,他们的后代或多或少还有一点。可是,此时人们才惊讶的发现了另外一个事情,那些突厥本族的驸马们也都战死杀场了,甚至连那些小字辈的人都不能例外。这一刻,人们才真正意识到,王族的血统完了,全完了,即使分出去的这些驸马也都完了。

就在此时,有人提出了还有一位驸马存在于世,这位驸马自然不是别人,正是刘山。

但是,刘山却不是突厥人,而是一个汉人,提出这一点的人马上遭到了近半突厥贵族的责骂和痛斥,就差没有拔出刀当场将他砍死了。

但是,提出这一点的人却合了一个人的心意,这个人自然就是手握实权的义成公主。

这不得不说是刘山命运之中又一件幸事,自己因为娶了思南公主,而成为了突厥汉位继承的唯一人选,不是他离这个位置近,而是比他近的人都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不过,他要继承这个位置,还面临很大的压力。

但是他恰恰得到了此时突厥最具权利的一个人的支持,义成公主不支持自己的女婿还能支持谁。而刘山在突厥此时的声望也很高,毕竟,之前的东西突厥大战,可是刘山率领的军队帮东突厥打下来战争胜利的条件。

不过,面对刘山是一个汉人的问题,这场汗位的继承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突厥的贵族阶级绝对是不会允许这件事情发生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传出了思南公主已经怀有身孕的事情。而且,在确定思南公主怀有身孕的事实以后,义成公主邀请了很多自认可以看清公主到底是会生男孩还是女孩的奇人异士前来确定,大家都说公主肯定会生男孩。

于是,突厥的绝对权利者和贵族讨价还价,最终确定了一个双方都可以勉强接受的条件,汗位将由思南公主暂时代理,韩王刘山为突厥的摄政王,等思南公主的小王子出生以后,将汗位正式传于小王子。

就这样,后世从属于大唐的四大汗国之一的突厥汉国的王位得到了确认。

而此时的刘山已经离开了突厥草原,思南公主因为身孕,不能随同刘山同行,留在了思南公主府,公主府正式更名为承天府。。。。

第二百五十七节执掌西域(三)

第二百五十七节执掌西域(三)

且不说此时在突厥的事情,凉州军在九月十三日既赶回了凉州地界,他们的速度之所以如此快,原因无它,凉州皆骑兵。

而在这支骑兵赶回凉州以后,自然受到凉州地界的官员民众的一致欢迎,无它,他们是凉州本地的子弟兵。只在凉州做了短暂的休整,补充了必要的草粮以后。这支军队就在林蒙的率领下迅速的赶赴敦煌。

到了武德四年九月十七日,沉寂的敦煌城猛然间喧闹起来,早晨还在城墙上无所事事的守军兵士猛然看到一大队的骑兵队伍向这里靠近,骑兵卷起的漫天尘土说明,这绝对不是小股的军队。敦煌城之中的钟鼓马上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已经有快骑赶往城里汇报去了。对于这样一座古城来说,这样的钟鼓不一定代表的敌袭,不一定代表的边患,长久的凄凉和没有商贾往来,几乎让这里成了一片死城。毕竟,隋末乱世,作为丝绸古道上的重镇,敦煌已经很久没有迎来热闹的日子了。此时有大队的骑兵来到了这里,似乎标识着某件重大事情的到来。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敦煌城的钟鼓声响起的时候,已经标识着敦煌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也标识着西域开始成为初唐时期一个备受关注的地方。

九月十七日的暮色中,一队队的彪悍军人陆续开进了敦煌城,寂静的城镇马上变得喧闹起来,城里为数很少的居民纷纷从屋里走了出来观望,有妇女抱着孩子,有头发斑白的老人拄着拐杖,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军队从自己的面前经过,据后来有人回忆,当天,敦煌城门骑兵通过竟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