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玉在傍-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家家主更是颔首应道:“非但是官身,而且又是因工而亡,官声颇佳的一位。听闻采选之讯,即便是出于胡家之利,才将外孙女送入宫去,却也是因为圣上获悉其中原委后,更是钦点了此女之名。”
“原来还有这段曲折在其中,如此说来,那曾祖当初弃了一项也是情理之中。毕竟那入宫的清官之女也算是被胡抚养成人的,就是与当年受益的百姓们而言,我们家也是不好应对的。”
见大儿已是听明白了其中之因,胡家主也是缓缓颔首:“正是因此一说,你曾祖才从此罢手了这一项技艺。然而,那刘氏一门却并未就此作罢,反倒因我胡家的退让,愈发霸道起来。不但是将昔日有过节的赶离京城,更是生生逼退了多少行内之人,几乎到了独霸京城丝品过半之数的惊人地步。”
“真是可恶之极!”那旁的胡兴业,更是颇为激动道:“仗着自家有女入宫,就这般蚕食同行利益,已是嚣张的很,竟然还欲将整个京城中的份额全都归了他一家不曾?”
“所以,他家如愿得了皇商之实后,才开始有些收敛起三分。但早已将原有的京中同行们,挑得人仰马翻了。幸得当初你们曾祖退得及时,才终算是将咱们家护了个全,否则也必定元气大伤不可。”
言及至此,又深深看向两个儿子正色道:“也正因此,祖训上的那条只问技艺,不攀附权贵之言,你们更是要牢牢刻在心头!”
“再提一句后话,那刘家之所以近些年来,远不如前也皆是因为自满自大,不思提高技艺。又借势太久,却是忘了他刘家早已今非昔比,往日的风光也是一去不复返了,哪里还有嚣张的本钱。”
“爹爹安心,儿子们晓得轻重,绝不会有负祖宗所望,定当恪守祖训,不忘我胡家立足之根本!”听得长兄如此慎重其事,那旁的二公子也已是连声称是,诚心附和。
看着兄弟二人,齐齐表明决心,上首的胡家家主,也是不觉重重颔首道:“当初你祖父为你们取名之时,就是望你?p》兄弟俩能守望相助,振兴祖业。而今虽说难提这‘振兴’二字,但终究还是要将数百年的传承延续下去,才是我们父子三人首要之事!?p》
屋里的气氛一时间,更是凝重几分。一直到晚饭时分,才见父子们分了前后,出得书房之外。家中的大管事,更是在隔天一早后,又多了一项大事要张罗。那就是给,早已挂着胡计商号标示的数家小作坊中,送去了好些个物件。
就在这些本就由孤儿寡母们,撑起场面的掸子作坊内,众人俱是面面相觑之时。却见衙门中的赵明赵班头,已是与胡家大管事两个并肩而入,给大家伙解释缘由来。
原来是胡家丝织作坊中,因人手短缺特意在下茬蚕茧结成前,让作坊内的抽丝人手,来这些作坊中帮着教习一二。丝织一项虽是不容易学,但对于抽丝剥茧的这等前道工序,却不是太难。再加上,所需的家什也是简单的很,刚好合面帘不大的小作坊摆布放置。
于是,这胡家将分出部分蚕茧与小作坊一事,也在不经意间逐渐传扬开来。等到胡家遣人送了蚕茧后,更是引得不少好奇之人,围在几个小作坊门前,耐心观看起来。
“瞧着确实不是太难,就这般煮上一煮,再将泡松的蚕茧剥除里面的蚕蛹来,还有那黑色的褪皮,也就能舀去脱水晒干,交还与胡家商铺了。”
“可不就是,我看着也是不难。要不等下一茬结好了,咱们也在家试试,可是能行?”另一旁的胖妇人,很是笃定的问向刚才那个同来的中年妇人。
却是被那妇人笑着拦道:“咱们还是老实在家养蚕便好,到底后面那几道工序,压根就不曾全都明白,哪里敢下手蛮干的。你家要是也想学着地主家,做上几身丝绸小衣穿。倒不如,也同隔壁的三婶家一般,用蚕茧与胡家柜上,换些现成的好料也就是了。”
旁边已有人忙不迭附和起来:“定是比咱们这等新手,织得好上十几、二十倍的哟!”
这句一出,更是引得四周齐来观看的妇人们,一阵点头赞同之声响起。更有那消息灵通之人,已是接口补了一句道:“你们还都不晓得吧,如今这胡家的丝织就是在京城中,也有得卖咯!听说每日进出他家铺子,挑选的人家都是些大户人家的女眷。”
这消息,虽说有些传偏了,因为此刻在京城之中,胡家还尚未有开设门帘。所寄售的店铺,便是京中名声颇佳的柳计新开的成衣铺。但远在郦县的乡邻们,又哪里分得这般之细,只晓得是在店铺中售卖,又见胡家已在郦县中,开设了一家独占三个门帘的丝织铺,便更是以讹传讹,最终成了京中胡计丝织铺了。
不外乎,此言才毕,更引得众人连声感叹。只一想到就是京城中的达官贵人们,所穿着的丝绸也都是出之自家院内,胡家作坊内精织而成,便是喜色满面,好不得意万分的样子。
试想这是何等荣耀之事!也难怪这些民家妇人们,自此后无不是对这项,本只为给家中添些进项的额外活计,更是倍叫悉心看顾了。
胡家也因此,对丝织这一项也越发得心应手起来。时值入冬之前,将今年的两茬蚕丝皆收拢来后,已是将下一年的春蚕养殖之事,排上了议事日程中。
而其中在父子们商议下,会更多的将抽丝剥茧之事,分与城内外的百姓们家中来料理。如此一来,也就能空出更多的人手,加快些成品出产的速度。因为京中柳计大掌柜的书信,已是提及来年朝中的几桩大事件,便会接踵而来,到时只怕少则也要更添五成之多的!
“没错,三月里便是太后的七十笀诞。就算再无有旁事,这京城之中也定是要欢庆好几日的。即便不能往宫中赴宴而去,也定会借此之际,往来亲朋好友家中走动一番的。单是此项所需之数,就已是可见一斑了,更何况宫中势必也要采办不少才对!”
早已得了消息的胡家大公子,此刻也忙是告辞了老父,亲自前往作坊,再三吩咐管事们定要各司其职,就是能将现有的功效提高半成之数,也是聊胜于无。
☆、第二百五十三章鸡犬升天
就在胡家丝织铺里,放出消息要将抽丝这道工序,教习与城内外的养蚕之家。但凡是有意学此项活计的,即日便可前往各处的掸子小作坊中,跟着此间的熟手妇人们,不出几日就能学成。
当然,比起往日里只舀了蚕茧,前去胡家铺子售卖时的所获,这又多出几道工序后的蚕丝,自是能卖上更高的价。由此一来,又怎会有那不愿多忙上两日,便能换多几分利的民妇哦!
左右不过是多添了件,抽丝所用的家什罢了,又不值当什么,与那因此而多得的银两相比,更是不足十之一二的。也正是胡家这一分摊的举措,无意间倒叫城内的杂货铺子,小赚了一笔意外之财。
如今这县城内外,几乎十有七、八,皆是在为胡家养蚕抽丝的人家。旁的暂且不论,就从胡家丝织上柜售卖的那日起,便有多少客商纷至沓来。单是此项已让郦县衙门今年的商税,在最后一季中着实又添上了厚重的一笔!
连如今才新添那两个专作监门的小吏,也是跟着水涨船高起来。原本郦县一来是,城墙都榻了半壁,又哪来的必要看守城门。而今却是修得挺拔,虽是与那州府的高墙相比不值一提,但在邻近的县城中,也算是最好的一处咯!
这城墙本就该已坚固为重,又基于这郦县城中实属不广,因而平日里也就仅开了北门,以供人通行来往罢了。所以在这人手上,自然也是能减则减。若不是眼下那车马便道旁的山头。皆成了守军直接管辖之地,想来这监门一事,也是不必的。
原说被那不请自来的北地驻军,占了郦县足有几个山头。还得每季供奉上些粮米与那主官。但到底也在隐隐间。将那些心思不纯的奸商们,堵在了两县之外。
如今是谁人不知,这郦、邵两县先是合建了码头一座,又被那胡家的桑蚕大事,牢牢绑在了一处。也算是息息相关的紧!虽说此间当以那栽植桑树的邵杨为主。但这桑蚕养殖为辅的郦县,也可算是配合得默契异常。
即便这两县眼下,已是将原先并列,甚至与强上几分的县城比了下去。但此事与蓟阳全州府的主官而言,却是难得的好功绩。又怎会多言半句不善来,反倒将那异军突起的邵杨,常挂左右。
一时间。更是惹得多少人艳羡不已,奈何旁的北地州府中,却是绝少有堪比那邵杨的绝佳桑基鱼塘之所在!惟有望眼哀叹一声,到底是身处北地之境,苦啊!
自是比不得那南方水泽丰沛之地为官的,压根不曾将此等桑田小事看在眼中,毕竟那地界本就是富庶的很。反观这北地只一出京畿境外后,就再难觅堪称‘富庶’二字的所在咯!
这也正是北地为官者,多半自觉比起那南方官员,生生矮了半截的根源所在。但如今这蓟阳管辖之中的邵杨一县,却是狠狠将此一项固有之态打破,却让身为北地的大小官员们,无不拍手称快。于此同时引得多少咬牙暗恨,眼红嫉妒者,有意无意间百般讽刺的。
但这些对于如今势头正劲的邵杨而言,却是不足以撼动半分的短视之举。因为不待十一月过半,朝廷的一道旨意顿时,将众人砸得眼冒金星。
也不知秋实时节,那‘路过’蓟阳的御史,是如何得知而今的邵杨县中,一改往日的北地之貌。竟然也学起来,南方那桑基鱼塘之法来,而且还是足以媲美一二的样子,更是令这位大人好奇不已。
于是,便随即取道而往,定要一探分明。恰巧又是行的水路前去,又将那两县所建码头上的繁忙景象,也是一并收入了眼底。等再抵此行之地邵杨后,更是惊叹连连,直到蓟阳小江南!
自此一句出口之时,同行之人尚未及多虑,却不想半月后远在皇城中的圣上,一见六百里加急秘报传来,更是欣喜非常!
若是那不明就里之人,定是不解为何,但帷帐近臣又怎会不晓其间所为何故。只等急速将那蓟阳知府宣得京来,愈发是赞叹连连,岂料这等苦寒的所在,也能司那等南方的桑田鱼塘之事。
想那蓟阳知府,也是个老官场了,临来京中面圣之前更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但凡是与那桑蚕农事相关诸多,却是不拘远近,尽数让人收拢了背。
也不知当年殿试之后,多少年不曾这般用心过,亏得一路往京即便再快,也得不少时日。待到上殿面圣之际,已是事无巨细,不论万岁爷一时兴起,问及哪处也都能一一应对上些许。
这般‘务实’之州府官员,圣上又怎会不喜。更何况那秘信上所书之意,那邵杨之所以能这般学得南方桑鱼齐收,也是面前这位蓟阳知府曾给与提示一二所致。
此事虽是那蓟阳知府偷学了前任的手段,暗中知会与邵杨知县所言。却是比起那事后,再行安慰的前任来,已算是温和三分了。毕竟不比那般只懂,以强势压制属下之嫌的上峰,即便日后再被人提及一二,也是暗恨犹存。
说来这才接任不到三年的新知府,也端是个好福气的。哪里曾料就是因此桩大事后,便得了青云直上之势,直接被调入京畿所在的上府州,任了正四品正职。
可谓是春风得意,原本那蓟阳不过只有中府的规模,即便能将其调往他处为上府知府,已是万幸。哪里曾妄想过,自己竟然有朝一日也会这一步登天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