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群英-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孤贵妃、和政公主、兖王李僴、不久前从大漠返回长安的宁国公主,得知朝廷财政窘迫,从自家仓库中捐出钱粮,供给长安和洛阳两地驻军。马燧、李晟、郭晞、浑⑵凸袒扯鞯冉斓弥⒌牟普骄澈螅追咨媳恚裱孕痪钤サ姆馍汀
数十万大军的粮饷总算是有了着落,剩下朝中和地方各级官员的俸禄问题亟需解决。
元载向李豫建议:“京城各级官吏的俸禄,户部会尽量设法凑齐。对于京外的地方官员,陛下可以敕令各地刺史、县令开源节流,自己想办法解决。”
李豫问元载:“如何开源节流?”
元载回答:“不外乎增加税收,节省开支。”
刘晏当即提出反对:“不少地方的税赋已经提前收到了后年,再增加税收,恐怕会激起民变。下官正着手改革盐税,推行常平法,假以时日,定能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元载很是不满的回敬道:“刘仆射的办法极好,不过解决不了陛下目前的难题。”
刘晏反驳道:“元尚书所说之法,与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有何两异!”
元载:“你胡说!”
李豫:“好了,两位爱卿不必争执。士安继续推行常平法,改革财政。授权地方加收税赋关系重大,容后再议。”
就在李豫手头为缺钱少粮苦恼的时候,东都留守李光弼六百里加急送来喜讯,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田神功从江南运来财物一百六十船,总计四百五十万缗,现已到达洛口,不日转运长安。
一年前,李豫驾临东都,在洛阳宫乾元殿设宴,收回河北四镇节度使的兵权,时任淄青节度使的田神功被任命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统辖江淮地区军政事务。
隋朝时期大运河开凿贯通,地处江淮中心的扬州,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唐帝国自建国之初,便一直奉行对外开发政策,与周边各国通商往来。濒临长江口的扬州成为从事海上贸易的各国商人的重要口岸,旅居城内的数千波斯胡商可用富可敌国来形容。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田神功,得知李豫在陇右用兵,亟需钱粮供给,于是下令关闭扬州城门,派兵杀入波斯胡商宅邸,抢掠大量资财,登记造册,装箱上船,通过大运河送往洛阳、长安,充实国库。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波斯被大食所灭,旅居在扬州的波斯人成了没有国家的流民。田神功此等流氓加强盗的行为,自然也不会招来“国际争端”。
四百万缗相当于朝廷一年的用度,田神功的雪中送炭之举,解决了朝廷的燃眉之急。李豫没有过问财物来源,下发制书表彰田神功。然而半个月后,弹劾田神功的奏章便不断出现在李豫眼前,其中最重要的两份分别来自淮南道采访使邓景山和江南西道采访使侯令仪,二人控告田神功在扬州兴兵作乱,抢掠民财,滥杀无辜,致使扬州城内人人自危,商户闭门谢客,原本繁华的江南之都变成一座死城。
李豫派中使传诏,令田神功立刻回京接受调查,同时命侍御史崔亮南下扬州,调查事情真相,任命信安郡王李祎之子李崱镏荽蠖级礁な罚堪哺а镏莅傩铡
田神功奉诏回到长安,李豫并未责罚,命其回府安心休养。
侍御史崔亮很快从扬州发回调查结果,邓景山、侯令仪所告田神功之罪属实,田神功在扬州抢掠波斯胡商一千八百余户,戕杀二百四十九人,夺得财物共计四百五十万缗。
李豫从户部调来田神功上报的财物清单,上面清楚的列着总计四百五十万缗。田神功虽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纵兵抢掠波斯胡商,杀了不少无辜商人,将夺来的财物全部上交户部,没有分毫窃为已有。李豫下令,免去田神功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之职,改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仆射虽然是个闲职,但品级却高于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田神功相当于未受任何处罚。
侍御史崔亮回京复命。御史中丞严郢从崔亮口中得知详情,入宫见驾,要求李豫依律严办田神功。李豫和严郢磨了许久,劝说严郢不要盯着田神功不放。严郢不肯让步。到了晚饭时间,李豫请严郢留在宫中一起用餐。
餐桌上,李豫再次请严郢睁一眼闭一眼。
严郢当着李豫的面,义正言辞的告诫道:“陛下如此草菅人命,江南必生大乱。”
李豫没把严郢的告诫当回事,命薛平送严郢回府。
第二零二章 连环命案(上)
三个月后的一日午后,李豫正陪着独孤贵妃、宁国、和政、宝章三位公主,在大明宫内的自雨亭欣赏太液池的秋日景色。
右金吾卫将军章仇瑾瑜引领左相裴遵庆前来见驾,裴遵庆向李豫报告:“近日以来,阁部接连收到陕州、汴州等地上报,辖下出现多起恶性命案,被害者多是三五结伴、七八成群的外乡人,案发现场或在官道、或在客栈。”
李豫:“如此连环命案,背后必有内情。各州是否抓到凶手?”
裴遵庆:“陛下圣明,臣觉得此事绝不简单,故而前来向陛下禀告。凶手行动十分严密,各州调查后一无所获。”
李豫:“裴公身兼刑部尚书,当尽快侦破此案。如有必要,可以宰相身份,亲往案发地调查。”
裴遵庆:“臣遵命。”
五日后,兵部侍郎马燧急匆匆的来见李豫。
马燧向李豫奏报:“兵部刚刚收到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崱倮锛蛹保隙烂髦荨⑻ㄖ荨㈧ㄖ菹较碌亩喔鱿兀嗉瘫⑴┟窬壑谖Чァ⒎偕障匮玫氖录颐裼薪蛑凇!
“什么!?”李豫大惊失色的站起身,自己登基即位不到一年,好事没有遇到多少,坏事却是接踵而至。
李豫问马燧:“洵美以为该当如何处置?”
马燧抱拳回禀:“末将以为应当授权李长史,调度府兵平息祸乱,并且查办惩治引发民变的祸首,安抚当地百姓。”
李豫签发敕令,任命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崱炊纪常谌ㄆ湔鞯鹘隙栏髦莞较⒚髦荨⑻ㄖ荨㈧ㄖ葜遥钡鞑槿莨倮簦页雒癖涞脑赐贰
马燧走后,李豫隐隐觉得明州、台州、歙州之乱,似乎与几日前裴遵庆奏报的河南道连环命案有所关联,将命案发生地串联起来,正好由江淮到洛阳,最后指向长安。
次日,宣政殿早朝后,李豫在紫宸殿召集内阁,宣布自己将前往东都,命中书令崔圆、右相颜真卿留驻长安,全权处理京中事务,礼部尚书崔光远、兵部侍郎马燧、御史中丞严郢随行前往洛阳。
李豫召来羽林军诸将,命哥舒曜与王霆、章仇瑾瑜、尚可孤、郭昢、郭晤留守大明宫,浑⒀ζ健⑵凸太‘、郭曙随自己前往东都洛阳。
李豫此番前往东都洛阳,没有銮舆仪仗开道,显得十分的低调。随行官员只带了崔光远、马燧、严郢三人,浑⒀ζ健⑵凸太‘所率飞龙甲骑和羽林轻骑各一百护卫,至于内侍和宫女则是一个都没带。
御驾离开长安,经过潼关,进入陕州境内。李豫吩咐崔光远、浑⒀ζ铰饰蓝蛹绦靶校约涸虼怕盱荨⒀羡⑵凸太‘、郭曙扮作客商,微服前行。
李豫一行来到陕州桃林县城,投宿悦来客栈。十多天前,就在悦来客栈,五名投宿的外乡人被杀。因为刚发生过命案,客栈的生意十分冷清,老板见到有客人来住店,连忙招呼伙计为李豫五人牵马、拿行李。
安顿妥当,李豫与马燧、严郢来到大堂,见大堂中没有一位客人。客栈掌柜站在柜前,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李豫问客栈掌柜:“听说此地不久前曾发生过血案,不知是否真有其事?”
客栈掌柜回答:“不瞒客官,十多日前,小店确是发生过命案。不过客官别担心,你们住的是前院上房,那几位被杀的越州人当时住在后院偏房。”
李豫:“哦?你怎么知道被害者是越州人?”
客栈掌柜:“干我们这行的,南来北往的客人见得多了。只要客人开口说话,一听口音便知从哪儿而来。”
严郢:“哪你说说我们从何而来?”
客栈掌柜:“听您几位的口音,定是从京城而来。”
李豫:“店家果然厉害!可否引我等去后院命案现场看看。”
客栈掌柜显得有些警觉:“你,你们是衙门的人?”
李豫笑道:“当然不是,只是好奇而已。”
客栈掌柜:“行,您几位算是本店的贵客,有什么要求一概满足。”
客栈掌柜领着李豫、马燧、严郢来到后院,用钥匙打开一间偏房的门锁:“三位,这里就是命案现场。”
李豫看了看屋内,现场已经打扫干净,找不到什么线索。李豫问客栈掌柜:“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死者的?”
客栈掌柜:“那日,大概是午时,听伙计说五个越州客人住的偏房一上午都没有动静,我觉得奇怪,于是来到后院推门进去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当时那个惨状,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后怕。”
李豫:“当时的现场是什么样子?”
客栈掌柜:“那五个客人横七竖八的倒在床上,床上、地上全都是血。我立刻报了官。后来,县衙、州衙的人,还有京城来的大官都来调查过。”
严郢:“案发前一天夜晚可有听到什么异常响动?”
客栈掌柜:“没有。后院年久失修,平时很少住人。那五个越州客人傍晚前来投宿,身上没几个铜钱,只能住这最便宜的偏房。”
从后院返回前院的路上,李豫问客栈掌柜:“你可知道那五个越州客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客栈掌柜:“五个人都是三十左右年纪,看外貌不像是兄弟,但彼此之间似乎很熟,应该是同村之人。”
回到房间,马燧对李豫说:“公子,刚才有收获吗?”公子是李豫给自己安排的临时称呼。
李豫:“五名被害者身上没有多少钱,可以判断凶手杀人的目的肯定不是谋财害命。”
马燧:“不错!这五名来自江南东道越州的同村人,抱着同一个未知的目的,远行到此借宿,不想却命丧他乡。五人既无随身财物,应该不是来做生意的,又是同村人,走亲访友的可能性也不大。”
李豫:“洵美认为他们从江南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马燧:“燧不知。”
第二天,李豫一行五人离开桃林县城,继续向东赶路。
李豫骑马走在通往东都的官道上,看到官道两旁的麦田里,金灿灿的麦穗已经成熟,三五成群的农户正在收割。适逢战乱初定后的第一个秋收时节,收获的粮食不管是对百姓、还是对国家来说都尤为重要。
第二零三章 连环命案(中)
李豫一行继续东行,按原定计划在洛阳西面的新安县与崔光远、浑⒀ζ剿饰蓝踊岷稀A俳悸逖簦钤ジ嬷氍{,御驾经由禁苑入城,不要打扰东都百姓。
皇城宣辉门外,太尉兼东都留守李光弼、左相兼刑部尚书裴遵庆、河南府尹来瑱,率东都六部官员、河南府地方官员相迎。裴遵庆奉命前往汴州调查连环命案,事毕返回长安复命,正在洛阳停留。
李豫下车谢过众臣,进住洛阳宫,命李光弼、裴遵庆随行。李豫与李光弼久别重逢,当夜,两人秉烛长谈了许久。
次日一早,裴遵庆向李豫汇报在陕州和汴州调查连环命案的情况。
连环命案共五起,第一起发生在陕州桃林县,被害者五人,皆是越州上虞县人;随后四起发生在汴州境内,被杀者共二十人,分别来自江南东道的润州、湖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