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人生智慧书-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终皇帝并没有听赵概的话,欧阳修仍旧被贬官滁州。赵概后来执掌苏州,接着又辞官守丧,守丧期满后,被授职翰林学士。他再次上书,要求先为欧阳修恢复官职。虽然赵概的请求没有被朝廷采纳,但当时的人们都非常赞赏赵概。欧阳修也认识到了赵概的德高望重,对其非常佩服,两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赵概的德行如此高尚,这得益于他平时能够严谨克己修身。为了严格要求自己,他曾准备两个瓶子,如果起了善念,或做了好事,他就把一粒黄豆投入一个瓶子中;如果起了恶念,或做了不好的事,他就会把一粒黑豆投入另一个瓶子中。刚开始的时候,黑豆往往比黄豆多。后来随着赵概对自己的磨砺,时时内省,努力克制自己,改过迁善,瓶子中的黄豆渐渐多了,黑豆也随之减少,浩然之气就此在他身上一点点地形成了。
赵概用自我修行的方式,养出了浩然之气,达到了冯友兰先生所说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与赵概相同的人还有很多,“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彪炳史册、万世景仰的岳飞,都是胸怀正气之人。
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正气长存,则邪气却步、阴霾不侵;仁义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有了浩然之气,懦夫可以变成勇士,矮子可以长成巨人,弱小可以集成强大。只要心中存有浩然之气,便能无畏地畅游于天地之间。
秉廓然大公之心收获超脱
廓然大公,的确对于人生幸福有莫大关系,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亦很重要。
——《理想人生》“人生术”
幸福,就像是低垂的天幕中仿佛触手可及的星星。感觉上只要愿意抬起手,就必定能摘到;实际上,相距的几万光年远非触手少及。当然,这只是对最普遍也最平凡的人而言,因为这样的人心中,时时刻刻牵挂着自己幸福的获得,却忽略了幸福如同行星般,唯有在恒星的照耀下才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廓然大公,的确对于人生幸福有莫大关系,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亦很重要。人常说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不能廓然大公,有我之存在,总是战战兢兢,患得患失,结果也许委糟。所以大公无私,无我无己,若在道学家的旗牌约束下讲起来,很无味,但实在它们是对人生幸福有关系的。”确实,唯有那些懂得将美好与人分享的廓然大公者,才能收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千里迢迢从遥远的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培育在自己的花圃里,准备到时候卖上个好价钱。商人对这种名贵花卉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却连一粒种子也不给。他计划培植三年,等拥有上万株后再开始出售和馈赠。
第一年的春天,他的花开了,花圃里万紫千红,那种名贵的花开得尤其漂亮,就像一缕缕明媚的阳光。第二年的春天,他的那种名贵的花已经有五六千株,但他和朋友们发现,今年的花没有去年开得好,花朵变小不说,还有一点点的杂色。到了第三年的春天,他的名贵的花已经培植出了上万株,令这位商人沮丧的是,那些名贵的花的花朵变得更小,花色也差得多了,完全没有了它在非洲时的那种雍容和高贵。当然,他也没能靠这些花赚上一大笔。难道这些花退化了吗?可非洲人年年种养这种花,大面积、年复一年地种植,并没有见过这种花会退化呀。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请教一位植物学家。植物学家拄着拐杖来到他的花圃看了看,问他:“你这花圃隔壁是什么?”
他说:“隔壁是别人的花圃。”植物学家又问他:“他们种植的也是这种花吗?”
他摇摇头说:“这种花在全荷兰,甚至整个欧洲也只有我一个人有,他们的花圃里都是些郁金香、玫瑰、金盏菊之类的普通花卉。”
植物学家沉吟了半天说:“我知道你这名贵之花不再名贵的致命秘密了。尽管你的花圃里种满了这种名贵之花,但和你的花圃毗邻的花圃却种植着其他花卉,你的这种名贵之花被风传授了花粉后,又染上了毗邻花圃里的其他品种的花粉,→文·冇·人·冇·书·冇·屋←所以你的名贵之花一年不如一年,越来越不雍容华贵了。”
商人问植物学家该怎么办,植物学家说:“谁能阻挡住风传授花粉呢?要想使你的名贵之花不失本色,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让你邻居的花圃里也都种上你的这种花。”于是商人把自己的花种分给了自己的邻居。次年春天花开的时候,商人和邻居的花圃几乎成了这种名贵之花的海洋——花朵又肥又大,花色典雅,朵朵流光溢彩、雍容华贵。这些花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商人和他的邻居都发了大财。
本想独自获利的商人,在与邻居分享之后,才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功。这样的成功与幸福,只属于众人,而不是独属于某一个人的。这便是获取幸福的最佳秘籍。将自己心中的光亮与别人共享,才能驱散整个世间的黑暗;让邻居的花圃里也种上与自己同样高贵的花卉,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芬芳。
冯友兰先生一生醉心于哲学研究,并非只为满足自身对于幸福的追求,更是在为世人探寻着幸福的理想人生,廓然大公便是他学术研究的出发点与根本宗旨所在。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廓然大公所能带来的是一种超脱的幸福:“因为它是廓然大公底,所以亦无所偏倚,无所偏倚谓之中。因为它无所偏倚,所以遇到事物,当喜即喜、当怒即怒、当哀即哀、当乐即乐。”
爱默生也曾提醒我们:“要做一个为后来者开门的人,不要试图使世界成为死巷。此生最美妙的报偿就是,凡真心帮助他人的人,没有人不帮助自己的。”只有愿意以廓然大公之心之德行事者,才能于众多的幸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的幸福。
私心路上步步陷阱
在任何社会制度中,自私都是最大底不道德。
——《冯友兰谈哲学》“说家国”
私欲是一切生物的共性,而人的私欲是无限的。正因为如此,人的不合理的私欲必须要受到制约。如果人心中全是私心杂念,无崇高的道德理念,人就不再是人,而和动物没什么区别。因而会有“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这一对人生的呼喊与渴求。
冯友兰先生对此也极为赞同,他说:“在任何社会制度中,自私都是最大底不道德。”那些自私的人心里永远只有自己,他们渴望整个世界都是围绕着他们而转,期望一切的收获都归自己所有,然而,这样的想法总是会令他们无端地生出许多烦恼。
从前有一个人,经过长途跋涉,非常疲乏和干渴。他看见一条竹筒连成的水道淌出清清的细流,就赶紧跑过去捧水便喝。喝饱后,他满足地对竹筒说:“我已经喝够了,水就不要再流了。”他说完后,发现水依然细细地流着,心中发起了火:“我说我喝完了,叫你不要再流,为什么还流?”有人见到他这个样子,暗自发笑,上前开导说:“你真没有智慧。你自己为什么不离去,反叫水不要来呢?”
希望水只为自己而流,其实是自私心理在作祟,无论是谁,都会有私心,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如果任由自私的天性发展,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容不得自己的利益有一丝一毫的损害,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去损害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地去获取,结果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一天,村里的一位渔夫带着儿子来到与海相通的大湖边。他想,这个湖既然与海相通,就一定会有很多鱼,于是他就在湖边开始钓鱼。他刚把钓钩扔进湖里,就钩住了一个很重的东西,用力拉也拉不动。
“看来是钓到一条大鱼了!”他兴奋地想着,不过又想:“这么大的一条鱼,如果把它钓起来,被别人看到的话,大家肯定都会跑到这里来钓鱼,那么湖里的鱼很快就会被别人钓完了,所以还是不要告诉别人的好。”
这位渔夫想了一会儿,便告诉儿子:“你赶快回去告诉你妈妈,说爸爸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要妈妈想办法和村里的人吵架,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样就不会有人发现我钓到了一条大鱼。”
儿子很听话地跑回去告诉了妈妈,妈妈心想:“只是和人吵架根本无法吸引全村所有人的注意,我还是想点更好的办法吧。”于是她就把衣服剪出了很多洞,把儿子的衣服当帽子戴,还用墨水把眼睛的周围擦得黑黑的。对于自己的扮相她很满意,便离开家在村子里走来走去。
邻居看到她,惊讶地说:“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是不是发疯了?”她便开始大吼大叫:“我才没有发疯!你怎么可以这样侮辱我,我要抓你去村长那里,我要叫村长罚你的钱!”村民们看到他们拉拉扯扯吵得很厉害,就都跟着来到村长家,想看看村长如何判决。
村长听完他们各自的说辞,便对渔夫的妻子说道:“你的样子的确很奇怪,不论是谁看了都会问你是不是疯了,所以他不用受罚,该受罚的是你!因为你故意打扮得怪模怪样,还这样大吵大闹,严重扰乱了村民的生活。”
湖边的渔夫在儿子跑回家之后,用力拉钓竿想把鱼拉上来,可是怎么拉也拉不动,他怕再用力会把鱼线拉断,便干脆脱光衣服跳进湖里去抓那条大鱼。当他潜入湖里,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鱼钩是被湖底的树枝钩住,根本就不是钓到什么大鱼!他非常气恼。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当他伸手拨开树枝,不料钓钩反弹起来刺伤了他的眼睛!他强忍着剧痛爬上岸来,又湿又冷,但是衣服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偷走了,他只好光着身子沿路回村求救。
渔夫的自私最终伤害到了自己,他同其他的自私者一样,以为独占便是最明智的选择,然而他们忽略了,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人要和他们争夺,也就注定了最后的恶果只能由他们自己来承担。
表里相应心自知
一个人的言,是否与他的行完全一致,一个人的“里”,是否与他的“表”完全相应,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知之。
——《理想人生》“存诚敬”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现实的社会之中,人们早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演员的角色之中,就像席慕容的《戏子》中所说:“在涂满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一颗戏子的心”。为了获得别人的接纳与认可、为了能有升职加薪的机会、为了讨得心上人的欢心,甚至是为了让自己像个完人,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为自己涂上油彩,以掩饰真实的自己。有时甚至需要如戏剧中的“变脸”一般,根据不同的场合随时更换面具。时间长了,人们便忘记了最初的样子,即便想要回到曾经表里如一的时候也回不去了。
表里如一,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就是“诚”,这是道学家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而冯友兰先生给出了最贴近生活的解释:诚的意义是不欺。不欺有两方面,一是不欺人,一是不自欺。我们常说“自欺欺人”,就是不诚。所谓“不妄语”,即是不欺人;所谓“脚踏实地”,即是不自欺。要做到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选择的时候。
从前有一个非常不善于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