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之风流驸马 >

第70章

大明之风流驸马-第70章

小说: 大明之风流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凝之真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大妈,就你们这样的,还让我抛媚眼儿?哥又不是发情的公猪!忽然一声大响,铜锣开道,旌节蔽日,太监高声喊道:“皇太孙亲临,送陈驸马出使高丽!”

缓缓驶过来一架超级大马车,能够坐几十个人的位子上就坐了一个朱允炆,不但显得马车浪费,也显得朱允炆的孤单。怪不得都说皇家的人是孤家寡人,诚然啊。陈凝之跑过去大喊道:“你小子,怎么整了这么大的阵仗,倒是吓了我一跳,还以为是皇上亲临呢。”

朱允炆叫了声“大哥”,弯起身子向陈凝之伸出了手。陈凝之拽着朱允炆的手微一用力就上了马车,两人并排而坐,指指画画,颇有点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味道。东宫舍人黄大庆手持拂尘,嘴巴张了老大,可是见到皇太孙乐得如此,虽然觉得于礼不合,一时间倒也无法。黄大庆相当于东宫的总管事,朱允炆在朱元璋的授意下每多出宫走动,他甚少跟在身边,是以朱允炆对陈凝之熟悉得很,他却不熟悉,只是知道这位是当今的驸马爷,朱允炆的姑父。姑父和侄子称兄道弟,于礼不合;驸马爷和东宫之主共乘一舆,也是于礼不合。

朱允炆神神秘秘地凑到陈凝之的耳朵边说道:“你这次送蓝玉的女儿出嫁,解了我心头大患哪!”

陈凝之诧异道:“此话怎讲?”

朱允炆道:“蓝玉这个武夫本来是准备将女儿嫁给我的,可是我实在是不喜欢蓝玉的为人,再加上听说他的女儿蓝芳比较…那个…比较野,于是我极力反对,皇爷爷就先按下不提。没想到这次你居然说动了李成桂叛变,皇爷爷就顺水推舟,将她嫁给了李成桂的儿子,说起来将来也是个王后,并不辱没了他大将军的身份。”

陈凝之这才知道中间还有这么档子事情。不过话说回来,今年蓝芳也才十二岁,那蓝玉准备将女儿嫁给朱允炆的时候才几岁呀,莫非这个时代的人都喜欢这种小萝莉?

朱允炆又道:“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命人制造的那个什么弹簧,已经成功了!”

“真的?”陈凝之大为兴奋,这下子后发式火枪就能顺利研制了。

朱允炆连忙道:“形象,注意形象啊!”

陈凝之这才发觉自己在兴奋之下,竟然双手紧紧扣住朱允炆的肩膀,整张脸都快要凑上去了,姿势的确是十分的不雅。陈凝之赶紧坐好,询问是怎么做到的。原来,这个时代的匠人们还是很聪明的,他们按照陈凝之的方法炼出好钢之后,用模具浇铸成丝,缠绕在一根铁棍子上数日之久。这样,等取下来在经过进一步加工,就初步具有了弹簧的功能。当然,这种简易的弹簧根本就和后世的没法比,可是能做到这个地步,就已经很是出人意料了,你不能苛求他们立马造出飞机大炮坦克核弹来,那朱元璋还不轰炸全世界啊,这也太意淫了不是。

陈凝之说道:“本来我是准备让丁三儿那小子负责这一块儿的,可是我这次去高丽,不能没有一个贴心的下人,只好拜托你常常看着点。方法我已经跟匠人们说过了,就差最后的实验。”

朱允炆道:“这个我晓得,皇爷爷对这个火枪的研制也是有极大地兴趣,只是黄师傅和齐师傅二人觉得这是暗器取巧之道,并非战场杀敌之正宗,眼下皇爷爷倒也没空理会这些。”

陈凝之暗自皱了下眉毛,这个黄子澄,怎么每次都有他?其实陈凝之要是熟悉一下历史就会发现,黄子澄还建议建文帝立即削藩,加强皇权的统治,这才直接导致了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朱允炆最后削藩不成,倒是把自己的皇位给削没了。

“城门已经到了,古语云,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大哥一路保重!”朱允炆说道。

看着不算巍峨的城门,陈凝之心想今日一旦离开,就不知多久才能回来了。几个老婆都没让来送,徒增伤感而已。下了大车,丁三儿立即跟了过来。蓝玉骑着大马前来,对陈凝之说道:“陈驸马,小女就交给你了,望你平平安安到得高丽,一路顺风!”

蓝玉虽然也会跟去,但那是暗地里的,明里可不能让人随便看出端倪。陈凝之对蓝玉道:“一定!也祝蓝将军心想事成!”蓝玉难得地笑了一下,因为他听得懂陈凝之的“心想事成”指的是什么。

陈凝之骑马走在前面,身后是八百亲兵,既是沿途的护送之人,也是显得朝廷对这件婚事的重视程度。蓝芳的车子就在这支队伍的中间,六匹高头大马拉车,马车以红色为基调,极尽奢华,估计这又是蓝玉的主意,因为以朱元璋节俭的风格,断然是不会造这种东西出来的,自己家里公主的座驾也没这个好。

“陈大人,郡主有请!”一个亲兵过来报告。赐婚使是这支队伍最大的官,蓝芳这个主角反倒货物一般给护卫起来。

陈凝之心说这个小妮子,才出了南京城,能有什么事儿啊。来到车子旁,蓝芳已经探出了头:“师父,你快上来呀,一个人呆在上面好寂寞的啊!”

第一百四十六章 家家有本经

陈凝之不得不提醒她:“大姐,这么多人看着呢,我们孤男寡女共乘一舆,成何体统啊?”

蓝芳一撇嘴:“你不上来是不是?那好,停车,我这就回京城去,这高丽不去也罢,反正是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辈子老死在那里多凄惨呀,本姑娘不去了!”

陈凝之慌忙道:“别呀,凡事好商量嘛!喂,你们都听到了,这是她邀请我上去的,我们俩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呀。”

旁边的亲兵都像是没有听见一样,其中一个还说着:“你说这好好的,怎么就打雷了呢?”

另一个说道:“是呀,这雷响的,啥都听不见!”

陈凝之无语,只能是抬脚上了马车。

“师父,讲个故事吧,好无聊啊!”蓝芳看到陈凝之上车,感觉自己胜利了,很是高兴。

陈凝之道:“好吧。话说有这么一个乡绅,这人有个臭脾气,就是凡事必须亲力亲为才会相信,不然任凭别人说破天去他也是个不信。有一天,他听说东村有个人上吊死了,他就想呀,这上吊会死吗?家里人都知道他的这个毛病,就都暗中注意着他。他终于还是忍不住自己找了根绳子上吊去了,凳子一踢翻,令人窒息的感觉传来,脖子上如同上了夺命索般难受,他开始挣扎起来,但最终没有抗住,晕了过去。幸亏家里人及时赶到,方才救了他一命。岂知他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上吊虽然难受,但不会死!”

“哈哈哈!”蓝芳大笑起来,“这人就是个傻子嘛,一根筋的那种!”

陈凝之感慨道:“是啊,这人虽然傻,但是傻在明处。这世上又有多少人如他一般傻,却是不自知呢?”

………。

李芳果坐在书房里,手中端着一杯早已凉透了的茶,眼睛始终盯着桌子上的一页纸。纸只有一页,可是内容却是石破天惊!

李承茵匆匆忙忙赶了过来,看样子没有仔细打扮,是被人仓促间叫醒的。天只是蒙蒙亮,可是李芳果却已经呆坐了很久。这信是父亲李成桂写的,为了避人耳目,半夜才送进府里。李芳果一拿到这封信,就开始坐在这里思考,一直到天亮,才叫人把姐姐叫过来。他也有两个弟弟,可是只有这个姐姐是一母同胞,他只相信这个姐姐,至于两个弟弟——嘿嘿,不提也罢!

“怎么了,是不是父亲的消息?”李承茵嗓子还有些不舒服,声音稍微有些走样。

用力点了点头,李芳果把信递给了姐姐:“看完烧掉。”

李承茵拿着信只是看了几行,就一下子睡意全无,惊出一身冷汗。快速地将信看完,晃出火折子烧掉:“父亲真的决定这么做?”李承茵还是有点不能相信,父亲身为高丽大将军,官居极品,手上精兵数万,为什么还要推翻高丽王而自立呢?

李芳果沉着的声音说道:“男人的事情,你不懂!”

李承茵闻言有些生气,但只是动了动嘴唇,终于还是没有说话。是啊,父亲的决定,她没有道理不遵从。也许正如弟弟所说的那样,男人的事情,女人其实不懂!

李芳果对姐姐说道:“王上的任命已经到了,着我即可出任大将军一职,但是首先罚俸禄半年。”

李承茵心中一凛:“是因为车同彣吗?”

李芳果“嗯”了一声,毕竟那天他们姐弟俩把人家车同彣给揍了个不成人样,还杀了人家两个保镖。虽然车管相一时间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可这毕竟大大削了人家的面子,高丽王罚他半年俸禄倒也在情理之中。

李承茵道:“王上最近性格变化很大,听说前日一个宫女无意间说错了话,就被他一刀刀割死。以前的王上虽说不上是明君,可最起码没有这么残暴的。”

李芳果叹了口气,说道:“王上身边多了一个东瀛的忍者,他叫大冢智三郎,是本州岛最大的幕府将军大冢乔的干儿子。”

李承茵惊道:“怎么会有东瀛人在王上的身边?怪不得王上最近性情大变,这个东瀛人一定是蛊惑了王上,我们要想办法除掉他……”

她还没有说完,就已经被李芳果给制止了,门外走进来两个约莫十来岁的男孩子:“二哥,大姐,你们在说什么呢?”

………。

“天下就如同这棋局,有时候一着不慎,导致满盘皆输。太孙,你又输了!”黄子澄笑着说道。

朱允炆看着棋盘,说道:“黄师傅国棋妙手,孤不及也!”

方孝孺笑道:“黄大人以棋局作喻,想必定有所指吧?”

今日送走大哥陈凝之后,朱允炆闲来无事,把他最敬重的三位师傅都请到东宫来聊天。朱允炆好儒道,若非陈凝之这个异数,换个人是很难得到他的认同的,更别提能和他称兄道弟了。要说这里面估计也有朱元璋的授意,不过更多的却是在于陈凝之的个人魅力。不过这种能够吸引男人的魅力,我想不要也罢——阿弥陀佛,作者多嘴了,罪过,罪过!

黄子澄沉吟了一下,说道:“太孙可知道胡惟庸为什么会死?”

朱允炆笑道:“他图谋造反,罪有应得,皇爷爷不是已经发了文书通告天下吗?”

齐泰和说道:“太孙聪明之极,何必绕着圈子说话呢?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胡惟庸谋反一事,本就诸多疑点,只是我们做臣子的,不敢妄加评论罢了。”

朱允炆打了个哈哈,说道:“反正我大哥陈凝之发现了他谋反的罪证,此事已经盖棺定论,无需再提。至于为什么胡惟庸会死,我想是因为皇爷爷想牢牢抓住大权吧?”

方孝孺抚掌曰:“然也!皇帝如果不能大权独揽,早晚会出现唐朝时候的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太孙不可不鉴啊!”

黄子澄点头道:“方先生所说正是吾意,我认为,有朝一日太孙即位,首要之事就是削藩!”

“削藩?”朱允炆眼中闪现一种特别的光芒,若有所思。

黄子澄声音凝重,掷地有声:“对,就是削藩!圣上方得天下,考虑安定的因素,因此分封了很多藩王。亲王有燕王朱棣等,外姓王如顺王陈友谅,皆有自己的领地和治军权。皇上是出于稳定考虑,可是太孙将来即位,情形又不一样,当是以革陈推新,开创盛世之基业为要务。到了那个时候,这藩王就一定得削!”

朱允炆眼神迷离,有了些许向往:“开盛世之基业?……”

方孝孺道:“黄大人所说,某并不认同!想诸藩王经过这些年的苦心经营,多少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