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367章

明扬天下-第367章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不才这就去办。”

  御书房里。已经点上了蜡烛,秦牧让人端来了些点心,大家就着热茶用一些点心后。继续讨论。
  在如何解决人力这个问题上,宋应星和杨慎、刘伯全、许英杰四人都没有出声。
  人力不是没有,因战乱导致家破失亲,孤苦无依者比比皆是,而女性又占着大部分,正适合从事纺织业。
  问题就在于秦牧要建的是集约式的大型纺织厂,而不再是象以样,由各家各户小打小闹。现在谁提义将这么多妇女集中到厂里去,这违背了女子应守的道德规范,极可能会引来满朝御史言官的攻击。
  秦牧也不逼他们,这事自己来扛吧,做了再说。
  秦牧坚持要搞大型的纺织厂,自然是想看看能不能借机推动一场工业革命。
  根据杨慎所说,松江府志上有明确记载,明朝中后期,光是松江一府之地,每天出售的松江大布就达15万匹之多,而全国每年生产约6亿匹,总价值一亿两白银。其中半数以上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
  换句话也就是说,大明每年光是棉布一种商品,所产生的金银交易量就达到五千万两以上,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产量,比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时产量大出6倍,
  众所周知,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正是以纺织业为启动点的。
  那么比英国产量大出6倍之巨的产能规模的明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命呢?
  秦牧个人认为,关键就是在于,明代棉布产量虽大,但主要是各家各户分散生产的,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模式,没有形成集约式的企业化生产,也就催生不了工业革命。
  据杨慎所说,松江府四乡之人,自农桑而外,主要便是纺纱织布。摧车蹋弓,纺线织机,率家有之。
  村民入市买棉,回来交给妇女纺织,日业于此,虽六七十岁老人亦然。有夜完纱而旦成布者,谓之鸡鸣布。遇到农闲之时,男妇老幼共相操作,篝灯纺织,旦夕不休。
  或许,这正是小农出身的朱元璋所追求的景象:男力耕于外,女力织于内,遂至家给人足,每个人都安于眼前,一生不出乡里,老死不相往来,如乡野之草,自生自灭,帝国将因此绵延百世,千秋万代。。。。。。。
  而朱远璋的这种观念,正是秦牧一定要打破的。
  集约式的企业化生产,最重要的技术,在纺织技术方面,杨慎和宋应星都有深入的了解,秦牧问起,杨慎便答道:“如今松江百姓用的轧棉搅车,只须一人自摇、自踏、自喂,每天可轧籽棉十斤,出皮棉三斤,比明初提高了三倍。
  弹棉开松去杂方面,主要是以木为弓,蜡丝为弦,长五尺许,上圆而锐,下方而阔,弦粗如五股线,置弓花衣中,以槌击弦中,效率也比以前提高了数倍。”
  就秦牧所知,纺织大概可分为四个程序:轧棉籽、弹棉、纺纱、织布。
  而最耗工时的应该是纺纱这一道工序,要把一团团棉花纺成一根根细线,想想吧,一匹布要多少纱线才能织成。
  因此他立即问道:“现在的纺车,效率如何?”
  “回秦王,自黄道婆改进之后,目前民间所用的纺车,最多为四锭。织机方面,有三梭罗、五梭罗、七梭罗等不同的织机。”
  杨慎说得比较简略,不过通过他的解说,秦牧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对此,他肯定是不满足的。
  他对韩赞周说道:“下一期的大秦时报,刊个悬赏文告,不管是谁,只要能改进纺车,一次多纺一绽纱赏银一千两,多纺两锭纱赏银两千两,如此类推,不设上限。扎棉机、弹棉弓、织机三样,但凡有重大改进的,也一率予以千两纹银重赏。”
  韩赞周连忙应道:“奴才遵旨。”
  正所谓重赏之下,心有勇夫。
  秦牧就不相信了,开出如此重赏,让整个大秦的人开动脑筋去想,就比不过一个珍妮。
  在官营织造局方面,五人又商议了许久,直到似定大致的章程之后才散去。
  此时已是初更时分,明月东升,清辉满地;
  送走杨慎四人之后,秦牧站在御书房的檐下,望着满地月色,淡淡对身后的李式说道:“李式,你说,在这月色的暗影里,有多少暗流在涌动呢?”
  “秦王,这个微臣不知,微臣只知道,夜不收最暗。”
  “哈哈。。。。。”秦牧朗笑几声,胸中郁气尽吐。这次有人过界了,有人过界了啊。
  我可以给你言论自由,但不会容许煽动清议以谋取私利的行为。
  “好了,歇着吧,有什么新的情况随时并报本王。”
  “是,秦王。”
  一阵夜风吹来,春寒料峭,嗯,就让风再吹一阵吧,把所有的草芽都吹出来最好。
  秦牧轻轻拂了一下大袖,转身回后园,留下满地如霜似雪的月光。

  ps:这几天老是大雨加上电闪雷鸣,遇到这种天气就会停电,没办法,刚刚来电,上传晚了,抱歉抱歉。
  还有几天就要到月底了,兄弟们手上有月票的,请投下来支持一下吧,求月票啦!
  。(未完待续。。)


第495章 群情鼎沸


  前一天的朝会上,在马唯中、沈青阳等几十个大臣的进谏下,秦牧说句模棱两可的话,便宣布散朝,这当然不能让那些御史言官满意。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从第二天起,进谏的奏章就象雪片一样,堆满秦牧的案头。
  上表进谏的不光是那些御史,还包括杨廷麟这种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传统文人。
  秦牧索性让韩赞周找来一个大筐,让几个识字的小太监一起,把进谏的奏章全部挑出来,扔到箩筐里去。
  没想到此举激怒了一个人,历经国破家亡,已经变温柔内敛许多的柳如是,竟冒死跪到御案前,神色决绝地说道:“婢子入宫以来,常侍候左右,见秦王雄才伟略,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实为千古圣君,是以百姓爱戴,天下归心;但秦王今日所作所为,却俨然昏君之举。。。。。。。。”
  “大胆!”秦牧冷喝一声,吓得韩赞周与几个小太监两脚发软,纷纷跪下。
  柳如是眼中落下两滴清泪,却视死如归地接着说道:“婢子贱如草芥,国之大事,本来轮不到婢子置喙,然婢子实不愿国失明君,今日愿以一条贱命,换秦王警醒;
  圣人有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
  如今群臣上表匡君过失,就算秦王认为大臣们说得不对,但如此对待大臣们的奏章。岂不是视大臣如土芥?秦王,君视臣如土芥,则臣必视君如寇仇啊!”
  秦牧看看那一筐奏章,再看看引颈待戮柳如是,冷冷地说道:“念你初犯,今日且饶你一命,守好你的本份,若有下次,必然杖毙!”
  “婢子。。。。。。”
  “退下!”
  平时连杨芷,都不敢干涉政事。秦牧也没想到身为婢女的柳如是,竟敢冒死进谏。
  他虽然把柳如是斥下了,但过后还是让韩赞周重新把奏章整理了出来。
  确实,你可以不接受大臣们的意见,但必须给予他们基本的尊重。
  抛开君臣关系不说,就是普通朋友相处,也应该守着这样的底线。
  秦牧其实很清楚,在上表的大臣中,并非个个都是怀着私心。他们只是坚守着几千年来民众普遍认同的伦理道德而已。

  当然,也有想利用这场反对浪潮,谋取私利的。
  国子监旁边的鹤仙楼上,被徐永顺打得鼻青脸肿的黄梦梁和钱琛。没有理会李清商的警告,坚持留在金陵,继续鼓吹他们的“真知灼见”。
  如今他们俨然成坚守信念、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理想斗士、满身风骨的典范,倍受读书人追捧。怎么愿在风头正劲的时候离开金陵呢。
  鹤仙楼上全是读书人。其中半数以上是国子监的监生。
  黄梦梁丝毫不掩饰自己脸上的瘀青,挥舞着大袖慷慨陈词道:“诸位,秦王本是明主。如今却要禁女子裹脚,招女子为医,还要办什么女校,命宫中美人出来抛头露面,自坏纲理伦常,何也?
  无他,这是朝中出奸臣了,他们蛊惑君上,蒙蔽圣听,倒行逆施,欲坏我大秦朝纲啊!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等饱读圣贤之书,对此岂能视若无睹,任由奸人乱国?”
  黄梦梁话声一落,楼上顿时一片喧闹,有人激愤,有人好奇,有人起哄,乱纷纷地议个不停。
  “是啊,是啊,秦王本是明君,如今这事做得一反常态,恐怕真是受了奸臣蛊惑。”
  “肯定是这样。”
  “诸位仁兄,小弟有些不明了,这奸臣是谁呢?”
  “是谁?”钱琛一把推载椅子,站起来居高临下说道,“这奸臣是谁还用说吗?在满朝大臣之中,有几个能让秦王言听计从?有几个能左右秦王的想法?又有几个能只手遮天,蒙蔽圣听?”
  钱琛连发三问,声如炸雷,震得满楼回响,这矛头所指,就连傻子也知道是谁了。
  “诸位,正所谓君王死社稷,国士死君王。为了大秦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了大秦的长治久安,我等岂能坐视奸臣乱国,危及大秦社稷。”
  “不错,咱们必须站出来。”
  “讨伐奸臣,让他无处遁形。”
  “大伙一起去敲登闹鼓,向秦王进谏!”
  “就是,大家一起去。”
  一时间,楼中一群愤青群情激愤,闹哄哄一片,一个个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眼看事态越闹越大,静静坐在角落里的黄振林坐不住了,他虽高居工部郎中之职,但只有二十来岁,穿着一身儒衫,与普通的读书人无异。
  他站出来说道:“诸位,请听我一言,据我所知,秦王要办女校,主要是教授一些女工,并非你们想象的那样,诸位切莫凭借一些风语谣言,便聚众叩阙。。。。。。。”
  不待黄振林说完,立即有人反驳道:“那招女子为军医,这又怎么说,难道这也是女工?”
  “招女子为军医怎么了?”黄振林朗声说道:“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有忠贞侯征战沙场,我记得明毅宗御笔亲誊诗一首,赐与忠贞侯: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再有,唐初的平阳公主,亦曾率领娘子军征战疆场,把名将屈突通打得连连大败,在关中建立若大一片基业。。。。。。。。。。”
  黄振林说到这,突然有人跳出来指着他道:“我认得他是谁,他就是那个凭着星象弦术,骗得秦王信任,一路做到工部郎中的福建仔。”
  “没错,没错,就是他,凭着一些歪门邪道,骗得官位,他也不是好东西。”
  “就是,当众发出悖论,我看蛊惑秦王的一定有他一份。”
  黄振林好歹是六品的郎中,楼中一群愤青激愤之下,竟然围上来推推扯扯,甚至还有人暗中下黑手。
  黄振林大喊着,声音却被大片的指责声所淹没。
  “福建仔”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那时蔡确、章惇、蔡京等一大批来自福建的官员主导了朝政,这些福建官员多是支持改革的,与苏东坡等守旧派不合,于是苏东坡等人私下便以“福建仔”称之。
  苏东坡是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