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963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963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沮授权势太大,洛阳军政大吏很多都是他的门生故吏,虽然自己可以借助此事解除沮授的权力,但同时也存在很大风险。自己一旦处理失当,让沮授和众多翼州籍大吏感到生命受到威胁,那么洛阳极有可能爆发更大的危机。在现今征伐中原的关键时刻,这个危机也许会对自己的王霸之业产生致命一击。这个结果是袁绍绝对不愿看到的。

袁绍召集许攸、辛评、逢纪三人反复商量。

许攸的情绪很高涨,想了很多解决之策。

许攸和袁绍是几十年的挚交,当年为营救党人,他们和一帮兄弟出生入死。董卓乱政,袁绍出逃冀州后,书邀许攸,许攸马上急赴冀州,竭尽全力帮助袁绍。讨伐董卓、逼走韩馥占据翼州、攻占关洛初建霸业,许攸可谓功勋卓着。但因为袁绍要倚重以沮授为首的冀州势力,他并没有像沮授一样得到袁绍的重用,成为洛阳举足轻重的人物,这让许攸耿耿于怀,郁郁不乐。

袁绍在关、洛站住脚后,许攸本以为凭借身后强大的颖川、汝南势力的支持,可以取代沮授的地位。然而事与愿违,因为许阀和袁阀关系的破裂,颖川、汝南各门阀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袁绍志在王业和袁阀继承人之争等诸多敏感问题,洛阳权势争斗异常激烈。许攸因此不但未能取代沮授,反而逐渐被袁绍疏远,越来越远离权力中心了。

这次的机会对许攸来说千载难逢,所以他不遗余力,和辛评、逢纪一起出谋划策,打算把压制他们多年的冀州势力彻底赶出洛阳。

许攸认为此刻形势复杂,攻占中原是当务之急。为了迅速稳定洛阳,还是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势把冀州势力连根拔除为好,以免留下无穷后患。

辛评坚决不同意。

连根铲除冀州势力等于在洛阳刮起一场腥风血雨,动作太大、影响太大、牵扯太大。即使成功了,保证了洛阳的稳定,但肯定会伤筋动骨,对洛阳来说损失不可估量。一旦中途出现意外,洛阳可能元气大伤,彻底丧失攻占中原建立王业的机会。因此他建议还是暂时闲置沮授,逐步削弱冀州势力,维持洛阳的稳定,待拿下中原后,再从长计议。

逢纪立即出言反对。

如果按辛评的办法解决洛阳危机,最后从这场危机中得到最大利益的肯定是袁谭。

冀州势力中的很多人都坚持立长不立幼,极力支持袁谭成为袁阀继承人。袁谭得此机会,势必会不遗余力地拉拢他们,以便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势力。袁谭得到冀州籍大吏的全力支持,其实力必会暴涨。如此一来,袁尚就没有机会了。此次袁绍之所以下定决心削弱冀州势力,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不过,袁绍倒认为辛评的担心非常有道理。

辛评的劝谏都是从稳固袁绍的大业出发,而许攸却不是,他为了捞取权势,不择手段,甚至连袁绍的霸业都不顾了。

袁绍从张邈背叛自己之后,已不再信任昔日的一帮旧友,虽然他依旧把许攸留在身边,但因为这几年两人政见不一,屡屡发生争执,袁绍已完全不信任他了。这次沮授被赶出洛阳后,袁绍打算再次起用他,利用他的权势来制衡颖川、汝南诸势力。在他看来,只要许攸支持自己建立王业,这个人还是可以信任的。但今天一番话谈下来,袁绍发现,许攸已经不是十几年前那个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忠心耿耿的许攸了。

“沮大人在北疆军南下后,处置严重失当,给洛阳带来了重重危机,考虑到此次危机是由公则(郭图)抗令引起的,主要责任不在沮大人,所以……”袁绍看看三人,以征询的口气问道,“我打算上奏天子,举荐他为大鸿胪,让他到许昌去侍奉天子,你们看如何?沮大人劳苦功高,这点过失毕竟算不了什么,无须罪罚。”

“大人,好办法,好办法啊。”逢纪鼓掌高赞。许攸、辛评相视苦笑。

逢纪在一边手舞足蹈,两人也不好无动于衷,只得站起来恭维了两句。

曹操把天子送到许昌后,除了丞相府外,朝廷其他诸府也都迁到了许昌。天子既然不在他手上了,他当然不愿意花钱养一帮白吃白喝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的官吏。这个朝廷纯粹是个摆设,人员不齐备,平时也无事可干,不过好歹能拿一份俸禄混混日子,养老休闲还是不错的。此时袁绍为平息洛阳危机,让沮授去许昌朝廷任职大鸿胪,明里是升了沮授的官,肯定了沮授的功绩,但暗底里却剥夺了沮授手上的权力。

沮授离开洛阳的真正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袁绍用这种办法解除沮授的权力,冀州籍的官吏能接受,也能继续忠诚于袁绍,毕竟他们的生命没有受到威胁,既得利益也没有受到很大损失。相反,出面袒护郭图的袁谭,却因为冀州籍官吏对郭图的痛恨而遭受池鱼之灾,平空得罪了本来支持他的这股势力,损失很大。

“公则(郭图)如何处置?”许攸慢悠悠地问道。

“他现在仗着有人撑腰,连我的话都不听了。”袁绍冷笑,“不过,大家都是相交多年的朋友,没有必要因为这件事闹得反目成仇。我既然没有惩罚沮大人,也就不为难他了,让他去关中吧。他不听我的话,留在洛阳也没用。”

“谁去河内领军?”

“让高柔去吧。”袁绍说道,“本来想让高干去,但如果我们回援河南,这里就需要留兵屯驻。我觉得让高干留在白马、濮阳阳更合适。”

“沮大人走了,何人坐镇洛阳?”许攸又问道。

袁绍看了他一眼,许攸那期盼的眼神已把他心中所想暴露无疑。

“我打算让孟谦(袁微)坐镇洛阳。”袁绍嘴角掀起一丝嘲讽,“子远,你看如何?”

许攸眼里掠过一丝失望,脸上的笑容有点苦涩,有点沉重,还有几分落寞。

“孟谦兄威严不足亲和有余,坐镇洛阳恐怕难以服众。”辛评沉吟良久,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此刻正值攻占中原的关键时期,洛阳万万不能乱。以我看,还是让显思(袁谭)坐镇洛阳为好。此乃万无一失之策。”

“关中至关重要,显思不能离开。”袁绍一口否决。

辛评还欲再劝,袁绍摇手阻止,“我知道让孟谦坐镇洛阳有点难为他。以他的威望的确难以驾驭洛阳诸府,所以我打算让正南(审配)和他一起回去。”

许攸脸上神情一黯,眼里蓦然露出一丝怨恨之色。辛评愣了片刻,轻轻“哦”了一声,不再说话。

逢纪则喜形于色,嘴里吐出一连串的奉承之辞。

沮授走了,冀州籍的文武大吏还在,这帮人如今遍布洛阳诸府和各地军中。很多人都在要害部位,熟知军政,短期内根本无法撤换。以袁微的资历和威望,很难指挥他们。

审配在冀州籍的官吏中威望很高,仅次于沮授,但他这几年因为和沮授、田丰等人政见相左,渐渐被沮授和田丰利用各种机会排挤到了一边。这也正是他和袁绍走得更近,甚至受袁绍影响,转而支持袁尚为袁阀继承人的原因之一。

袁绍的安排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解除了沮授的权力,分裂和削弱了冀州势力,打击了袁谭的实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为下一步建立王业和指定袁尚为自己的继承人打下了基础。

许攸和辛评告辞离去。

袁绍留下逢纪继续商讨一些细节,同时派人去请袁微和审配立即赶到大帐议事。

“大人,许子远的神情你看到了吗?”逢纪小声问道。

“他有点不高兴。”袁绍淡淡地说道。

“哼……”逢纪冷笑,“许子远何止不高兴,他大概杀人的心思都有了。”

袁绍叹了一口气,“今天不应该叫他来。”

“今天他如果不来,大人如何看到他的真面目?”

“元图,你想得太多了。”袁绍摇摇手,“子远和我几十年的朋友,他这个人我很了解。子远除了心高气傲、私心较重外,其它的无可挑剔。有些地方,我们都不如他,这一点你必须承认。”

逢纪不屑地撇撇嘴,“等审正南到了洛阳,许子远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袁绍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正要开口询问,袁微的说话声从帐外传了进来。

审配对袁绍的安排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他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可惜沮授和田丰对自己的劝谏听不进去,他们非常固执,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正越来越危险。

从董卓乱政开始到现在,大汉已经陷入战乱整整十年了。大家努力了十年,但现状却越来越糟糕。沮授和田丰等人认为,要想重振社稷,必须要改变国策,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旧制,从源头上遏制祸乱。但袁绍,还有许许多多的官吏,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没有完全看清这一点,又或者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他们至今还在拯救大汉的漩涡里垂死挣扎,还在挽救社稷的荆棘里艰难行进。

河北就是个鲜明的例子。李弘一介武夫,从贫瘩的北疆土地上迅速崛起,靠得不是他强悍的武力,而是他从先帝时代就开始实施的一系列新政。李弘的学识肯定比不上大汉一个普通的士子,但他锐意改革,他的胆子非常大。他依靠一群同样锐意改革的士人的帮助,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把本朝使用了数百年的官制、田制、赋税制等等制度都进行了修改,有的甚至就是彻底推翻重新制定。就连治国之本的官学都在他的强横干预下,起用了郑玄大师融合了今古文经学两家之长的新经,从而结束了长达两百多年的今、古文经学之争。

河北之所以越来越强大,不是因为它武力的强大,而是因为它有充足的财赋支撑它强大的武力。而这充足的财赋,就来源于河北实施的新政。

相比河北,洛阳的改制就显得非常保守。这几年,袁绍推行的一些新制也让洛阳、豫州等地的财赋飞速发展,但和河北实施的新政相比,这种改制治标不治本,没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发展是短暂的,到了一定时间后,它本身的锢疾会再度爆发。

前年的冀州大战,联军大败。沮授、田丰等人趁机在洛阳掀起了一场改制的高潮。他们认为联军集洛阳、豫州、荆州、江淮四地的财赋都没能击败李弘,反而让仅有冀州之利的河北打得大败,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像河北一样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制度。

河北以冀州之利养活了二十万大军,洛阳为什么不行?洛阳有关东之利,有豫州之利,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为什么就不能打造一支二十万人的强悍之师?

这个说法打动了袁绍。他接受并开始实施计口授田制,实施由此田制而修定的新赋税制。

然而,袁绍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洛阳、河南、南阳、豫州各地的门阀富豪们在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坚决抵制。沮授、田丰等坚决推行和实新政的官吏们成了门阀富豪们的攻击对象。诬蔑沮授、田丰私通河北的谣言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袁绍让步了。因为关中地多人少,袁绍随即下令,仅在关中一地试行新制。

这场风波激化了洛阳各势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让袁绍感到自己手中权力的脆弱,于是事情便开始向不利于沮授、田丰这些坚决而激进的改制势力的方向发展了。

当天晚上,审配去看完田丰,把袁绍为解决洛阳危机而做的安排细说了一遍,把袁绍这种安排的前因后果也分析了一遍。

“元皓,你给袁大人写封信,承认自己的错误。”审配劝道,“待在这里不是事,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