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第8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抢锊攀俏颐堑母!�
李弘笑笑,“好,听你的。”接着他指着田重、郑信的墓说道,“不打仗了,我们就把他们一起迁到卢龙塞去。”
“但愿我们还能活到那一天。”老拐苦笑,“仗越打越大,越打越远,谁知道我们最后死在哪。”
两人恭恭敬敬地对坟墓行了个礼,然后转身向山下走去。
李弘看到了长公主。
大概是因为爬山的缘故,长公主脸色绯红,额头上还有一层细密的汗珠,娇艳欲滴。
“你到这里干什么?”李弘迎上长公主,伸出了手。长公主毫不避嫌,一把抓住了李弘的大手,娇声说道:“我担心你象上次一样,不告而别,偷偷地走了。”
李弘哑然失笑。对长公主,他有太多太多的歉疚,今生今世都无法偿还。有时候当他看着长公主就着昏暗的烛光,埋头在堆得高高的文卷中的时候,他的心里就阵阵刺痛。是自己把长公主推进了这种艰难而痛苦的生活,这恐怕不是先帝所愿意看到的结果。先帝会怪罪自己的。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这几年每逢出征,你都要到忠烈台来拜祭一番,这已经成了你的习惯。”长公主偎进李弘的怀里,笑着说道,“北疆的人都知道你在这里,我当然也知道了。”
李弘把她爱怜地搂进怀里,轻轻地亲了她一下。长公主的脸顿时变得红彤彤的,娇羞至极。
自从那天离开龙泉后,两人见面都在宫里,从来没有独处的时间。长公主为此很幽怨,常常用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传递自己对李弘的爱恋。今天她特意跑到龙山,就是为了找个机会和李弘说说话。
“你才从大漠回来,马上又要走。”长公主低声叹了一口气,“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
李弘没有说话,他也不知道,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长公主紧紧地搂在怀里。
第七节
三月下,兖州昌邑。
袁绍、曹操、刘表等人日夜商议攻击之策。
在新朝廷中,袁绍的实力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在即将开始的讨伐大战中,联军必须要依靠关中、关西方向的袁绍军牵制河东方向的北疆军,否则他们将无法顺利展开攻击。所以袁绍还是象过去一样,当之无愧地成为联军统帅。不过,和过去不一样的是,曹操、刘表这些人现在都是一方大吏,他们对袁绍不再俯首听命,而是指手划脚了。
袁绍把攻击时间定在四月中到五月初,这是春耕春收时间,此时攻击,可以迫使冀州南部郡县无法进行春耕春收。这样到了下半年,河北流民饥民暴增,河北形势随即岌岌可危。如果能促成冀州流民暴乱,那冀州今年就基本到手了。
袁绍的攻击策略是以重兵驻防于关中和关西两地,威胁河东和晋阳,以有效牵制北疆军的兵力,同时,各路大军从河内、兖州东郡、青州平原郡三地分七路攻击冀州。
这个办法好处很多。首先各路大军可以以最快时间和速度赶到黄河岸边,就近渡河。这样一来,攻击时间可以提前,将士们可以减少行军路程,粮草也能得到节约。其次,联军七路大军齐头并进,可以大大提高推进速度。联军的推进速度越快,河北就越恐慌,形势发展对联军越有利。第三,北疆军最厉害的是铁骑,铁骑最可怕之处在于它的神出鬼没。要想把这种劣势扳回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分路同攻。分路同攻,不但可以让各路大军互相支援,还能大大压缩铁骑活动范围,迫使他们失去灵活和机动。
第四,河北财赋有限。李弘之所以要修改兵制,就是因为河北财赋无力支撑其庞大的军队。河北前年先是出兵关中,后来又受灾,去年又征战塞外,今年它无论如何也无力支撑持久大战。所以北疆军为了保住冀州,最好最快的办法就是尽早和联军在冀州南部决战。联军反其道而行之,尽可能拖延决战时间,把决战地点推移到冀州中部。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分兵前进。一则联军可以利用人数上的优势消耗北疆军的兵力,二则可以打击北疆军的士气,三则可以逼迫河北财赋崩溃,四则可以破坏冀州,让冀州流民暴增,诱使流民暴乱,把北疆军推进绝境。
但这个七路同攻之策有非常明显的劣势。各路大军容易被北疆军一一击破,最后导致全军溃败。
曹操提出把七路同攻变为三路同攻。这样每一路大军都有足够实力抵御北疆军的攻击。如果其中一路大军能够缠住冀州北疆军的主力,那么其它两路大军可以一路畅通无阻,飞速杀到冀州中部,然后再回过头来合围北疆军主力。
双方为此展开争论。
与此同时,各地消息纷纷送到了昌邑。
冀州北疆军正从各个方向向黄河集结。冀州各条驰道和河道上布满了马车和船只,几十万民夫正把大量的粮草辎重送往邯郸、邺城、甘陵和平原。冀州百姓传言,北疆军即将南下平叛。
河东北疆军没有动静。
中原各州郡的军队先后出动,惊动了盘驻在泰山一带的管承、管亥。徐州境内的吴霸,豫州境内的刘辟等黄巾军余部。这些黄巾军最近活动频繁,有可能趁机劫掠运送到兖州的粮草辎重。
江东战事越来越激烈。孙策数次求援,袁术无奈之下,分兵南下江东。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引起了袁绍、曹操等人的注意。兖州典农中郎将任峻书告曹操,从正月开始,中原就没有下雨,至今已有三个月。各处河渠濒临枯竭,极有可能影响春耕。如果今年中原遭受旱灾,流民暴增,攻击河北就显得非常危险了。
袁绍和曹操等人紧急商议应对之策。
此刻,河北肯定已经得到消息,知道各地州郡联军要攻击河北了,所以北疆军出动了。他们可能会抢在联军发动攻击之前,渡河南下,把战场推到中原。北疆军杀到中原,既能保住冀州,又能趁着联军兵力分散之际予以痛击。形势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不过,由于袁术半数以上的兵力已经陷进江东战场,徐州的威胁彻底解除,刘备可以调集七成以上兵力北上参战,这使得联军在兵力上更具优势。
袁绍不再犹豫,命令各州郡大军即刻北上黄河,驻防各渡口,严防北疆军渡河南下。只待粮草辎重齐备,立即发动攻击。
袁绍还是决定用七路攻击之策。按照他的推测,北疆军的主力大军除了晋阳朝廷的南、北两军外,也就是塞外铁骑了。南、北两军有六万人,不可能全部赶到冀州,另外河东方向也还需要北疆军主力予以兼顾。去年李弘征战塞外,大漠未必稳定,塞外铁骑也不可能全部南下。这样算起来,北疆军能投入到冀州的主力最多只有六万人左右。至于冀州七座军大营的兵力,袁绍认为那些都是河北实施新兵制以后招募的屯田兵,训练时间短,没什么战斗力,不堪一击。
曹操也没有再坚持。
这时,谁能抢先渡河,谁就能占据先机,先杀过河再说吧。
八百里快骑冲去昌邑城,向四面八方呼啸而去。
田楷、刘备、张扬、马腾等人也随后出城,会合各自的大军去了。
****
大汉国建兴元年(公元197年)四月。
四月初,大司马大将军李弘到达邯郸,建大将军行辕。
左将军麴义、虎烈将军颜良,冀州七大营统领王当、张合、高览、文丑、张辽、高顺、徐晃,冀州刺史郭策、魏郡太守丁立、甘陵国相许混等河北文武大臣赶到行辕拜见李弘。
司马傅干详细解说了攻击策略,并禀报了当前参战各军的大致位置。
右将军张燕、奋威将军吕布统率北军正在翻越太行山,估计再过七八天,大军可以到达邯郸。
龙骧将军赵云的两万铁骑已经到达飞狐要塞。奋武将军公孙瓒的五千铁骑已经赶到河间国。武锋中郎将李溯的一万铁骑已经赶到蓟城。十天后,他们可以到达信都大营。
七大营兵马已经到达指定渡口,并完成了渡河准备,随时可以展开渡河作战。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十天后,七大营兵马开始渡河,十五天后,铁骑进入中原。
左将军长史阎志接着解说黄河南岸的动静。
叛军的动作非常缓慢,至今为止,只有青州的田楷两万军,兖州曹操的三万军赶到了黄河南岸。河内张扬的一万人马还在黑山附近,没有攻击迹象。徐州刘备的军队,豫州袁微的军队,扬州袁术的军队,甚至包括袁绍的军队,至今都没有发现,估计他们正在路上。如果叛军在四月中完成集结,那么我们正好比他们提前几天发动攻击。
“叛军具体有多少兵马,你们弄清楚了吗?”李弘皱皱眉,望着麴义问道。
麴义摇摇头。“自从曹操搞了个什么三家联盟,重建皇统后,那边的情况就变了,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形成了两个庞大势力。两个声音说话,当然比五六个声音说话起作用,所以他们有可能尽起所有兵马北上攻击。这样算起来的话,他们至少有二十万人。当然,这些人各有各的想法,不可能把全部家当拿出来。所以我们折算一下,攻击河北的叛军应该在十五万人左右。”
要集结十五万人的大军,筹措十五万大军的粮草军械,征调几十万随军民夫,没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不行。我们河北早在去年底就开始准备了,但至今我们还没有开始进攻,由此可见叛军要想在四月中渡河攻击,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这些叛军本来就不是一条心,他们在命令执行上要大打折扣,现在就算他们上下齐心了,要想万事俱备顺利展开攻击,我看至少也要等到五月底。”麴义不屑一顾地挥挥手,继续说道,“目前看来,这一仗的初期我们绝对能打赢,但问题是,我们打到中原后,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击败这十五万大军的联手攻击?因为这一仗叛军如果打败了,他们就只有等死,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他们会拼死反击。”麴义冲着李弘微微一笑,“这是一场生死大战,谁都输不起。”
李弘点点头,“你担心什么?担心我们兵力不足?或者,财赋无力支撑?”
“两者我都担心。”麴义两手交织在一起,稍稍搓动了一下。
北疆军经过这么多年的大战后,真正的精锐不过十万人左右,这些将士分布在边疆大漠、冀州和河东三地,每一地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兵力,这也是河北要修改兵制扩建军队的主要原因。冀州目前这七大营的七万大军除了一部分中下级军吏外,几乎都是从开挖中兴渠的流民中征募而来,训练时间太短,不堪大用。
袁绍、曹操、刘表、刘备、田楷、袁术这些人的军队一部分是原来的青州黄巾军,一部分是打了好几年仗的精兵,这些人如果分布在各地,独自和北疆军作战,自然不是对手。但联合到一起,力量就要超过北疆军。尤其是我们打过黄河把他们逼到绝路后,这些人彼此间即使有血海深仇,此时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尽释前嫌,携手而战了。
战事一旦拖延,打个半年,河北财赋肯定无力支撑。十几万步骑大军,几十万民夫,打个半年仗,需要的钱粮军械数量是个庞大的数字。到时北疆军只能撤回河北,空手而归,白打了。
李弘已经听出了麴义话中的意思,他指指颜良、张合、高览等人,笑着说道:“你们也说说。我到大漠待了一年,回来后形势一变再变,有些事我也不是很了解,必须要听听你们的意见。”
颜良、张合、高览、文丑等人看到李弘并没有责怪的意思,马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