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方眨眨眼睛,没有再说。
第148章 逆天不祥
“袁术从颍阴方面赶来,纪灵、桥蕤为前锋,约万人。”
刘辩听了报告,一点反应也没有,只是看了荀攸一眼。“袁术来得好快!”
“应该是早就计划好的。”荀攸面色严肃,忧色甚浓:“这么大的手笔,可能不是戏志才一人所能做得出的。”
“恐怕还你叔叔的手段。”刘辩将一根枯枝扔进火堆,眼睛被火光照亮:“看起来,他和袁绍的分歧不小呢。”
荀攸没有再说。正如刘辩所说,先后调动袁绍、袁术两路人马发动进攻,看起来很像是荀彧的手笔。他反客为主,以曹操等人为棋子,迫使袁绍改变成计,现在又引袁术入局,决心不小,当然风险也更大。不论是袁绍还是袁术,抑或是曹操等人,都不会甘心被他如此操纵。
“陛下,眼下的事却是袁术如果率大军到来,则我军兵力太少,携带的辎重又少,不宜久战,还是尽快撤退为妙。”荀攸谏道:“万一被堵在嵩高山,后果不堪设想。”
刘辨眉梢微耸,似笑非笑:“戏志才会辅佐袁术么?”
荀攸一愣,想了想,摇摇头:“不会。”
“你荀家呢?”
荀攸明白了,笑了一声:“也不会。袁术虽然是袁家嫡子,可是空有纨绔之气,全无世家子弟之气度,不足以成大事。别说我荀家,只有要稍有见识的恐怕都不会支持他。”
“那就是了。”刘辩起身走到潭边,在荀攸惊恐的目光中伸出手,慢条斯理的洗起手来。石潭中的水位虽然不高,水面却不平静,不停的振荡着,哗哗在声。随着刘辩的手伸进水中,水声越发的响了。仿佛有一头巨龙被激怒,正在发出示威的怒吼。
刘辩看着水面,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戏志才不想辅佐袁术,又要招袁术前来,恐怕只是想借袁术的声势来造势,迫我就范。真正的杀招不会在袁术身上,只会在他自己手中。我就是想看看,他的杀招是什么。”
荀攸沉默无语。他觉得刘辩太冒险,自信得没有理由,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劝不服刘辩。
“公达,对我有点信心。”刘辩扭过头,冲着荀攸笑了笑:“我虽然说不出太多的理由,但是我有一种很强烈的直觉:戏志才,恐怕无法真正掌握这个局。不要急,我们再等等。”
荀攸点了点头。
……
“哇”的一声,戏志才吐出一口鲜血,面色蜡黄。
曹操同情的看着戏志才,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这是戏志才今天第二次吐血了,长时间的计算,让戏志才身体消耗太大,看起来随时都有可能吐血而亡。
逆天之局,果然不祥,是要用设局人的健康甚至性命做代价的。
戏志才拭去嘴角的血迹,慢慢的躺倒在榻上,闭上了眼睛,有气无力的说道:“全都准备好了么?”
“都已经准备好了。”曹操走到他的身边,拉起了他的手,握在手心:“志才,撑得住么?”
“再撑两天,应该没问题。”戏志才疲惫的笑道:“如果能一举击杀刘辩,迫使盟主早日入主洛阳,提前结束战事,纵使我活不过四十岁,也值了。”
曹操暗自叹了一口气。戏志才这句话可有些不吉利。他今天刚刚三十多岁,活不过四十岁,那就没几年啦。不过,他也希望戏志才能够成功。如果这次在嵩高山击杀刘辩,袁绍进入洛阳,不管是拥立刘协也好,自立也罢,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了自救,袁绍不得不倚重他,这将给他带来难得的发展机会。
有了这个机会,再加上这次的战功,他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实力,缩短和愿望之间的距离。
汉高祖刘邦由起兵到称帝也不过七八年的时间。天下大乱,才是平步青云的最好时机。
“对了,将军最好准备两个绵团,随身带着。”戏志才忽然想到了什么,睁开了眼睛,着重的叮嘱道:“对普通人来说,㭎鼓曲也就是声音响一点,可是对于即将明悟的人来说,却有可能伤及脏腑。”
曹操目光一闪,点头答应。
……
孟津,袁绍指挥大军,缓缓退去,眼神如火。
他率领五万大军赶来,想迫使张燕向他低头。原本在他看来,张燕虽然号称十万大军,且不说是不是真有十万大军,黄巾军的装备、训练都不足,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他有足够的胜算将张燕击溃,重新将河内收入囊中,同时将张燕的黑山军吃掉。
没曾想,张燕不仅顽强,而且能打。黑山军虽然装备不行,仗却打得有声有色。张燕充分利用兵力优势,不仅挡住了他的进攻,而且取得了一场小胜。
更让他惊讶的是,张燕手里居然有张角的九节杖。虽然张燕没有像张角那样用咒术鼓舞将士作战,但是九节杖一出,还是大大的鼓舞了黄巾军将士的士气。他们前仆后继,攻势如潮,硬是用血肉之躯击退了袁绍的攻击。
据袁绍所知,九节杖应该在宫里,它怎么会又回到了张燕的手中?
回到大帐,袁绍叫来了田丰、郭图、辛评等人。一听说九节杖在张燕手中,田丰立刻站了起来:“如此看来,定是朝廷招安了张燕,要与黄巾余孽和解。”
袁绍心头一动,暗自不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招抚张燕的可能性就更小了。在争夺黄巾的较量上,他又一次落在了刘辩的后面。当初在争夺对吕布及并州军的时候,他因为迂缓致使丁原被杀,并州军落入刘辩的控制之中,从而失去了对洛阳局势的绝对控制。如果让刘辩再控制了黄巾军,那后果可比吕布杀丁原严重多了。
因为在他的后方,青徐一带,还有大量的黄巾军,总数不在百万以下。他们如果响应朝廷,骚扰青徐,他的麻烦可就大了。
“盟主,这不是坏事。”田丰接着说道:“山东虽然还有不少黄巾余孽,但是他们分散各地,所为有限。再者,黄巾乃是山东的共敌,一旦让他们沉滓泛起,山东必然涂炭。”
袁绍眼前一亮,连连点头。黄巾之乱给山东世家带来的伤害太深了,他们不会希望再来第二次,黄巾军如果重新集结起来,对他利大于弊啊。
这个田丰,终于出了一个好主意。
袁绍遣退田丰等人后,独自在帐内徘徊。过了一会儿,郭图去而复返,递上了一份军报。袁绍看后,不置可否:“公路终于肯出手了,也是好事啊。”
“盟主所言甚是。”郭图笑道:“戏志才自作聪明,借天子之手重创刘备、孙坚,如今袁将军至,他可能要弄巧成拙了。不过,盟主,若曹操、刘备为袁将军所用,对盟主的颜面……不太好看啊。”
袁绍眨了眨眼睛,若有所思。他沉默了良久:“戏志才的困龙阵,真能困住刘辩小儿吗?”
郭图一愣,略显尴尬。他对戏志才知之甚少,对什么困龙阵更是一无所知,哪里知道他能不能困住刘辩。说戏志才能困住刘辩,岂不是说自己无能,说戏志才困不住刘辩,万一他真的成功了呢?袁术抢先进入洛阳,对袁绍来说,可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他承担不起这样的后果。
袁绍见郭图不答,脸色有些不佳。
……
深夜,刘辩盘腿坐在石潭旁,闭目冥想。
石潭水拍打着石壁,哗哗作响,永不停息。
这是二十八个石潭中的一个,形如蝎尾,和东方七宿中的尾宿的确有几分相似。据说这是东方青龙最易受到攻击的位置,如果于此日婚姻,三年内必有大难。
刘辩不担心这个问题,他担心的是如何尽快和贾诩会合,找到吕布,如何击败曹操,退出嵩高山。如果能临阵斩杀这三个枭雄,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不过,在杀死曹操三人之前,他还要先考虑好水源的问题。二十八浦的水量不足,供应他这五千人马已经很勉强,和贾诩、吕布会合之后,水源供应肯定会成为问题。有备无患,他已经详细询问了荀攸附近水源的情况,并派人去打探,只是现在还没有结果。
他必须要找到更充足的水源,才有可能支持下去,才能等到戏志才支撑不住。
他慢慢的睁开了眼睛,目光落在眼前的水潭上,一点疑惑泛上了心头。荀攸说过,二十八浦的水量比往年低很多,那么这些水都去哪儿了?二十八潭的水是不是都变少了,如果是,那么这些水的量可不少,仅仅用降水不足仿佛无法解释。如果不是同样变小,那应该有些石潭中的水量变多了。
哪些石潭的水量变多了?他们由东南方面而来,东南地势最低,按理说,那些地方的水量应该最大才是,可是他见到的石潭没有一个水位高的。
难道戏志才的阵法能将水由低处引入高处?这也太逆天了吧?他将这些水聚到一起,又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让他的大军缺水,抑或是……
刘辩忽然心有所悟,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第149章 刘氏祖山
荀攸匆匆赶来,听完了刘辩的担心,他思索了半晌,摇了摇头:“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为什么?”
“就算将二十八浦的水量全部加起来,也不足以水攻。”荀攸指着周围的山谷:“陛下,你看这附近山谷宽阔,并无狭窄之处。要形成能够冲击大军的水流,夏季水量最大的时候也许可能,眼下这个季节,可能性太小了。戏志才的阵法再强,难道还能变出水来?”
刘辩看看四周的地形,再想想荀攸说的话,也觉得自己有些过敏了。要想水攻,就必须有足够的水量和流速,以这样的地形而言,戏志才如果能用水攻,那简直是通神了,移山倒海啊。
与这个相比,还是利用地形,截断某些水流,让他陷入断水的困境比较靠谱一点。毕竟大军可以短时间缺粮,却一天也不能离开水。
白白紧张一场,刘辨松了一口气,却也没什么睡意。他和荀攸对面而坐:“公达,你是颍川人,对嵩高山很熟悉,说些故事来听听,消此长夜。”
荀攸看看刘辩,想了想:“陛下听说过禅让吧?”
刘辩点了点头。他这段时间恶补了一些历史,对禅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后世的印象相比,禅让在汉代名声还没臭。禅让一直是儒家最推崇的制度,前汉时,儒家对当时朝廷以儒为表,以法为里的王霸道杂用不满,就提出汉家天命已尽,要求天子禅让,虽然遭到了严厉的打击,却依然不放弃,最后到汉哀帝时,利用天子年幼无知,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示再受命于天,实际上就是承认了禅让,只不过还是禅让给刘家而已。
这是皇室对儒门的妥协,但是儒门并不满意,反抗越来越激烈,最后演变成王莽之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禅让。
“其实,对禅让之说,儒门内还有另一种说法。”荀攸指了指西南方向,“史书记载,所谓的尧禅位于舜,巡狩阳城,崩于登封,不过是一个伪饰之词。真相是舜逼尧退位,并放逐尧于阳城,最后杀之于登封。”
刘辩眨了眨眼睛,很有些意外。他似乎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后面掀起疑古浪潮的时候,这样的翻案之风的确不少。不过,他没想到荀攸会知道这样的说法,这说明汉代时就有这样的记载。
“那禹受舜之禅让也是如此?”
“大致差不多。”荀攸笑道:“不过禹更狠,他不仅夺了舜的帝位,杀之于苍梧,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再次重演,他还改禅让为父子继承。启之后能得天下,是禹生前早就安排好的,而不是启自己的想法。所谓启杀伯益,改禅让为家天下,其实是误传。否则,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