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风流-第6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杀的死伤惨重,此时更无理由坚持下去,有人开始抛下兵器,双手抱住头颈蹲在地上;有人带头,顿时其余人纷纷效仿,兵刃落地之声乒乓不绝。
猛然间,外军两名千户忽然掉头朝大明门外飞奔,他们是领军之将,士兵投降可活命,他们却机会不大,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王勇撕拉一声撕开外衣,露出满是飞刀的贴身小靠,抬脚踩在一名降卒的头顶身子跃起半空,手中飞刀连珠射出,两名千户后心中飞刀,飞奔数步之后扑在地上蠕动。几名锦衣卫旗校冲上去乱刀将两人了结。
“大人,受伤了没?”万志上前扶住宋楠。
宋楠皱眉道:“这厮拳脚甚重,这一拳差点打碎我的肩膀骨,这半只臂膀怕是没个十天半个月不能-∮,w☆ww。恢复了。”
万志不放心的伸手检查了宋楠的肩头,确认没有脱臼骨头也没有碎裂,这才放心。王勇笑道:“大人武技见长,谭佑以前便号称勋戚中第一勇武之人,现在这个称号恐怕要换人了。”
宋楠看着谭佑的尸身轻叹道:“勇武确实勇武,单以气力而论,你二人怕都不如他,但就是没什么脑子。口口声声说没机会给他,给他机会他却罔顾,平白断送了他的一家子,本来他若见机,起码也是个知错能改阵前倒戈,这下倒好,成了叛军死党了,哎。”
万志啐道:“自作孽不可活,他既死在大人手中,他府中之人是一个不能留的。”
宋楠默然,他知道万志的意思,那是防止谭佑的后人仇视宋楠,将来或有后患。宋楠也不便多说什么,这时代就是这么残酷,像谭佑这样的情形,家中男丁抄家问斩,女子充入教坊浣房为奴为婢实属正常,也是大明朝的律法所规定的,倒不是自己执意要铲草除根。
“万志率一千人打扫战场,看押俘虏,严守皇宫;王勇随我出宫攻击正阳门腹背,正阳门处怕是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了,咱们须得助英国公一臂之力。”
“遵命。”
万志王勇迅速整顿队伍,三千多旗校死伤两成之多,刚才甬道中的短兵相接之残酷可见一斑,只短短的顿饭时间,便死伤了六七百人。宋楠也将左肩上的肿胀淤青之处用绷带包扎固定,单手提着绣春刀杀气腾腾的带着人冲出大明门来到宫前广场上。
前方远处,火光杀声依旧稠密,但忽然间前方传来密集的脚步声,数百条黑影在火光中照耀下冲了过来,王勇忙大喝道:“迎敌。”
锦衣卫们忙举着兵刃严阵以待,却听对面传来女子的娇呼声:“夫君,夫君,可是你么?”
宋楠一喜,高声答应着迎了上去。
小郡主和叶芳姑在身影出现在大明门广场南端,两人手中都提着兵刃,叶芳姑手中的短剑尚自血迹斑斑,显然经过一番冲杀;当看到宋楠快步奔来的身影时,小郡主大叫一声撒手丢了手中长剑飞奔过来,众目睽睽之下跃入宋楠怀抱。
“夫君,夫君。”小郡主呜咽着,热泪流到宋楠的脖子里,弄得辣黏糊糊。
宋楠单臂搂着小郡主笑道:“堂堂国公夫人,怎地这幅摸样,大家都看着呢。”
小郡主抬头叫道:“都是你害我们担心,都不许看,谁再看我请他吃鞭子。”
王勇孙玄侯大彪等人咳嗽着掩面,纷纷低头回避;宋楠苦笑摇头,看见叶芳姑笑盈盈的站在一旁,笑道:“芳姑不来抱一抱么?”
叶芳姑红脸啐了一口,突然瞥见宋楠肩膀上紧紧包裹之物,惊道:“你肩膀怎么了?受伤了么?”
小郡主闻言忙朝宋楠肩膀处看,但见密密包裹的绷带将宋楠的半只臂膀固定在脖子上吊着,显然伤势不轻。
“不妨事,刚才火拼一场受了些伤,并没伤着骨头,数日将养便好。”宋楠满不在乎的道。
小郡主悔的直跺脚,刚才自己猛扑过来,还用手又锤又打,那肩膀伤处也不知挨了多少下,定是疼的要命,这红皮狗居然一声不吭,倒也忍得住。
宋楠看着南边的火光和喊杀声道:“正阳门情形如何?看这样子是攻破了,否则你们也不可能冲过来。”
叶芳姑便检查宋楠的伤势,边点头道:“是,已经攻破城墙,外军溃败之后张公爷正在带领团营兵马清剿残余兵马。我们直接杀了过来接应你,没想到你也已经脱险了。”
宋楠点头赞道:“大舅哥好本事,这一回算是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了,正阳门城墙坚厚无比,我本以为大舅哥不花个三两天是攻不下来的,没想到他半日便建功了。”
叶芳姑张张嘴欲言又止,宋楠没注意到她的表情,兀自兴奋道:“咱们也快些过去,可不能让杨廷和和那几名逆臣趁着混乱走脱了。”
叶芳姑道:“跑不了,杨一清大人领着团营兵马尽数出动,内城所有城门已经被控制,他们插翅也难逃。”
宋楠愣了愣道:“团营其他兵马也出动了?”
叶芳姑点头道:“是啊,正阳门城墙攻破之际,团营恰好到达,否则外军死守隘口,倒还要花一番功夫呢。”
宋楠冷笑道:“我说呢,正阳门一破他们便赶到了,可巧的很。个个比猴儿还精,罢了,这笔帐过后再算,先去正阳门处收拾残局再说。”
二更时分,正阳门内外的战斗正式宣告结束,城墙倒塌后,杨一清和果勇敢勇两营拿下宣武门之后从西边直扑大明门背后,不约而同的是,另外四营团营也从东边赶来增援,一时间张仑手下剩余的团营兵马尽数到齐,加上神机营的两千多兵马,竟有七营兵马,人数近五万人。
侯爷们反客为主,反倒责怪张仑没给他们下令,说他们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这才决定无令出兵,还说杨一清大人去寻他们的时候,他们早就有了出兵的想法,已经着手准备,终于仓促准备完毕,才没耽误大事云云。
张仑心知肚明,没空和他们啰嗦,只命他们急速剿灭残敌,随后率兵封锁全城,搜捕缉拿残兵逆臣,等候进一步的指令。众侯爷干劲十足,作战勇猛无比,直将张伟败退的残兵追的鸡飞狗跳,杀了一千多人,剩下一万六千多兵马尽数俘获。
正阳门后方广场上,满地的狼藉和尸首,团营兵马们清理出一大片空地开,外军降兵被看押在此。在正北方,被缉拿归案的杨廷和,费宏、张伟等人在锦衣卫校尉的看管下站在篝火旁;杨廷和面容憔悴,像是老了几十岁,本风度翩翩的他,如今看上去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费宏也低着头站在他旁边,张伟一直胳膊流着血,身上穿着普通士兵的甲胄,像个瘪三一般蜷缩在一旁。看到大批的京营兵马杀到时,张伟自知大势已去,于是换了士兵的甲胄意图逃脱,却不料被手下将领出卖,被锦衣卫火铳亲卫营千户赵大鹏抓了个正着。
广场上逐渐清理完毕,数万士兵开始在广场上列队,数百堆篝火点燃起来,照的广场上一片通明。后方正阳门城墙上,黑色的烟柱余烟袅袅飘向黑沉沉的夜空,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和焦糊味。
不久之后,中午逃出宫后各自逃散回府的文武百官们纷纷被锦衣卫校尉从家中拽出来,六部九卿都察院及六科言官们来了,内阁其余两名大学士也来了,顺天府巡抚衙门老爷来了,最后,踏着大明门隐隐血迹,内廷各监的太监们来了,张太后的銮驾也在数十名锦衣卫大汉将军的‘保护’之下来了。
大明朝身在京城的皇亲国戚、军政官员都来了,整个正阳门后广场上汇聚了大明朝心脏地带的所有重要人物。他们有的神色慌张,有的兴奋异常,有的沉默不语,有的面色淡然;形形色色的面孔在篝火的映照下显露无疑。
数万人的广场上居然无嘈杂之声,场面肃静的有些可怕,他们都在等一个人的出现,那便是镇国公宋楠,他们被叫来这里,抑或说是被强迫来到这里,也都是镇国公宋楠之命,也只有他能让他们默默无语的前来,哪怕是脾气最臭硬的官员,在此刻他们也丝毫不敢耍个性。
马蹄声响,十几骑疾驰而来,数万人的目光看着马儿奔来的方向,一匹大黑马上坐着宋楠,一只手捆着绷带,一只手托着一支托盘,腰杆挺拔笔直,目不斜视的奔入场内。
宋楠纵身下马,将手中托盘放在一张临时布置的香案上,回身来扫视全场,全场之人都似乎被他盯了一眼,心头咯噔一下,那是一双清冷的带着煞气的双眼,刚刚经历京城之乱的厮杀,镇国公的眼神中依旧带着凛冽的杀气。
宋楠来到群臣面前,转过身子朝銮驾上呆呆而坐的张太后行礼,群臣这才想起来要对太后行礼,刚才太后到来的时候,众人居然没有一个想起要行大礼迎接,他们心中都在想着今晚的事情,想着将要发生的事情,却连最基本的礼节都忘了。
宋楠没忘,所以他恭敬的给张太后行礼,身后的群臣和数万兵马也跟着行礼,杨廷和和张伟费宏等人也跟着行礼。
礼毕起身,宋楠回过身来,扫视全场一眼,扬声开口道:“诸位,本人镇国公宋楠,今奉大明皇帝之命宣诏。在此之前,我不胜悲痛的告诉诸位,皇上已经于今日上午巳时三刻驾崩殡天了。”
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因城中乱起缩在家中不敢出门而不知道这个消息,但此刻,不管是已经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瞬间爆发出震天的哭嚎之声,有人捶胸顿足,有人以头抢地,有人嚎啕落泪,有人默默坠泣。
面对此情此景,宋楠也不禁眼眶红润,虽然他知道这当中有些人完全是做戏,但自己对正德的情感是真的,终于能平息纷乱郑重宣告此事,宋楠的心头又闪过正德临终时的情形,由不得他不落泪。
许久之后,杨一清擦了眼角之泪起身高声道:“请诸位节哀,我朝失不世明君,天地为之变色,风云为之动容,举国臣民亦哀痛催怀;但皇上驾崩,国事纷乱,又有逆臣为祸,令皇上英灵难安。然此时不可沉迷哀痛之中,国丧之事,立继承之君的大事,惩大逆之臣,这些事都要立刻进行,不可拖延以至社稷混乱。皇上去世时,镇国公宋楠在侧,皇上亲口口述遗诏一份,对朝政做出了安排,请诸位聆听吾皇遗命,谨遵圣意。”
第八六七章 真正的遗诏
杨一清话音落下,拱手朝宋楠一礼,道:“镇国公,请宣读皇上遗诏吧。”
宋楠微微点头,目光掠过黑压压满是人头的广场,轻轻整理好衣帽,看向张太后道:“太后,请准许臣宣读遗诏。”
张太后紧张的舔着红唇,哑声道:“准镇国公之请。”
宋楠不再看她回身挺起胸膛,单手托起遗诏朗声道:“圣上遗诏!”
全场一片跪地之声,数万士兵数百大臣均匍匐于地,静静聆听。
万志和王勇协助宋楠展开长长的绢纸,宋楠单手抚在遗诏上,高声诵读。
“朕自知天命不久,弥留之时密令镇国公宋楠回京,朕以大明皇帝之命,立此遗诏,诸臣民遵照执行,若有违背不遵之人,无论官爵,无论身份,均可视之为大逆不道,人人可劾之。”
“朕自即位以来,经历良多,朝中重臣戮力辅佐,本朝虽屡生变乱,但国本不失,诸臣忠君报国勤勉为事,此乃我大明朝屹立不倒之根本。于朕而言,朕之功过皆有,但朕之功过是非,朕无意自评,待朕死后,留待后世评说也罢。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