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纪晓岚随机应变方圆之道 >

第17章

纪晓岚随机应变方圆之道-第17章

小说: 纪晓岚随机应变方圆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敢室尔防,一任梁闲啸。
    他的分析不局限于画面,认为这是画家会心之作,以奇诡之笔,绘见所未见景象,就像书家平日作楷书,忽然以狂草示人,是一种奇笔。应当承认,这种分析是很有见地的。纪晓岚当时刚刚在《四库全书》总纂的位置上坐定,他是读书极多的学者,也写神鬼故事的笔记,他的长篇题句开宗明义就是“文士倒好奇,八极思旁骛”,认为他的文字与罗的画相得益彰,接下去的题诗是:
    万象心雕镂,抉摘到邱墓。
    柴桑高尚人,冲澹遗尘虑。
    及其续搜神,乃论幽明故。
    岂曰图神奸,将以资禁御。
    平生意孤迥,幽兴聊兹寓。
    此画谁所作,阴风生绢素。
    日后罗氏远出,随身便带着他的《鬼趣图》作为他的标志。遇见名流,便展图请人题咏。据种种笔记载录,先后题咏者近百人。
    题句者差不多都在说:鬼即是某些人,某些人其实便是鬼。人与鬼共同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人所以产生种种苦难都是因为鬼太多,害得人不得安宁。人不能识鬼便有惶惑,但是一旦看出鬼的原形,便要笑破肚皮:装得人模人样的鬼的本相,原来如此,便觉得十分有趣。这样的画显得太尖锐了,难怪生于徽州而长于扬州的程晋芳,本年刚中进士在吏部做官,用一枝很谨慎的笔在画幅上题句说:“斯图即奇特,洗手勿轻试”,劝他不能再画了。
    许多今日漫画家都认为,《鬼趣图》开日后中国漫画之先河,这一组画完成于大兴文字狱的乾隆时代,作者的才华与胆识都是十分可贵的。罗聘的前辈纵然对时弊有所触及,但没有一位能像罗聘这样尖锐与大胆,八怪诸人中,罗氏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罗氏在北京、天津逗留三年,告别时不画鬼了,画了一幅《归帆图》,请朋友题咏。题咏者六十余人,其中多朝臣大儒。
    回到扬州以后,关于白日见鬼一节,传闻种种。有的说,小东门的关帝庙的关爷磨刀,要问弥陀巷的罗先生鬼在哪里;还有的说,城隍老爷也怕罗聘,治下的小鬼不见了,还要请罗先生帮助寻找呢。
    据说大文学家袁枚晚年,曾请罗聘为他画像。此像罗聘说是袁枚,而袁枚家人都说不像袁枚。双方争执起来。但袁枚却十分喜欢这幅经过艺术加工的画像,并发表了一番通达的高论,为两峰开脱:我有二我。家人眼中的我,是一我;两峰画中的我,是又一我。说画不像我,或许我本貌本该如此,而当初老天生我时出现误差;又或者今生的我不是此貌,而前世、后世的我,怎知不是此貌?所以这是两峰舍近图远,画我前世与后世。此像放在家里;家人会把它误为执炊之叟、卖浆之翁,拉杂摧烧之。此像若藏在两峰处,必与其《鬼趣图》及老师金农像一起供奉,这是二我之一我的幸运。所以此图就由两峰代存,让天下认识我与两峰的人,一起观赏。于是,此图存于两峰处。

方圆交友之道三:休与小人仇冤,休向君子谄媚
    ——不要跟行为恶劣的小人结仇,因为小人自然有人和他为敌;不要对有品德修养的君子以不正当手段献殷勤,因为君子为人处世不会为了私情而给人特别恩惠。

方圆实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让交朋结友有助于博学多闻,让交谈有助于互相教益。要使朋友成为你的老师,要让学问的用处和交谈的乐趣有机融合。要乐于和悟性高的人一起相处。你说出的话须博得听者喝彩,你听到的话须使你多识多闻。一般情况下,是我们自己的兴趣使我们接近别人,所以,这种兴趣是高尚的。谨慎的人常常出没于英雄豪杰之门:这是发挥英雄气概的舞台,而非沽名钓誉之宫。有的人以学问和判断精到闻名遐迩:他们以身作则,与人为善,饮誉天下,和他们的志同道合者一起构成了一个智慧超群、风流倜傥的学院派。
    孔子讲:“无友不如己者。”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朋友的影响是深刻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朋友来往久了,就不免会受其影响。与有品德的人相交,自己也会品德高尚,与小人交往,自己的名声也会毁掉。所以交友一定要慎重,要精心选择,莫毁了自己的名声。同时,别人也是从你所结交的朋友的品行来判断你的品行的。南北朝时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住惯了室内充满芬芳气味的人,香气在不知不觉中会渗入体内。同理,与优秀的人物交往,时间一久,自己也会成为放出香气的人。”可见,与人交往时,谨慎选择朋友的确不简单。
    孔子提出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以便说明择友的标准。他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第一种,“友直”,即刚直的人;
    第二种,“友谅”,即诚实的人;
    第三种,“友多闻”,即见闻广博的人。
    同时,他认为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第一种,“友便辟”,即馅媚奉承的人;
    第二种,“友善柔”,即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第三种,“友便佞”,即好说大话的人。
    要想对自己的品德修养、事业前途有帮助,就要慎交益友,切勿结交损友。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纪晓岚,对孔子的教诲自然是非常清楚的。在纪晓岚的仕宦生涯中,他与刘墉关系最为密切。这不但因为他是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生,更主要的是两人皆正色立朝,又皆至耄耋之年,以廉洁自持,被嘉庆帝称为“国之二大老”。俩人的性格也有许多相似之处,皆诙谐、幽默,又同受和偶罚坏迷缃惺唷�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又号香岩、日观峰道人、石庵山人、天香室道人、青原等,以书法和断案名于时。刘墉为刘统勋长子,自幼聪明好学,而天生驼背,故有罗锅子的绰号。他虽多才多艺,博通古今,但入仕较晚。乾隆十六年中进士,获选庶吉士。
    刘墉做官50多年,在最初的五年,他在翰林院任庶吉士、编修、右春坊右中允、侍讲等职,并不负责具体工作。乾隆二十一年后,他历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等职。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刘统勋死后,刘墉离官守父制三年。回京后为内阁学士,主持乾隆四十一年江南乡试,再为江苏学政。乾隆四十五年升任湖南巡抚。四十七年初调入京师后,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吏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期间还入值南书房、充尚书房总师傅、管理国子监事务大臣等职。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因发生尚书房皇子师傅集体旷工事件,乾隆大为愤怒,刘墉被免去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虽仍令充总师傅,但被降为侍郎衔。不久又升为内阁学士兼吏部侍郎,历任顺天学政、吏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吏部尚书等职。嘉庆二年三月始获授体仁阁大学士一职,成为民间所说的宰相。嘉庆九年十二月,刘墉以八十五岁高龄死在任上,死后人祀贤良祠,谥“文清。”
    刘墉在民间无疑是个最具知名度的人物,早在他在世的嘉庆初年,民间已经开始以多种文学体裁来歌颂他平反冤狱、除暴安良的事迹。当时流传在保定等地的弹词《刘公案》就是歌颂他在任江宁知府和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间事迹的。以后又有关于刘墉事迹的多种民间传说流行。各种话本无一不称赞他是个著名的清官。
    刘墉比纪晓岚年长四岁,两人因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为纪晓岚的座师这层关系而很早就开始交往,又由于两人都有正直的品质,富有才华而性格豁达,所以过往密切,亲同兄弟,常爱在一起开玩笑。此类传说很多,其中有一则故事说:
    有一次退朝后,乾隆突发雅兴,把刘墉叫住,说:“刘爱卿,我给你出个题,你答答吧!你说什么最高?什么最低?什么在东?什么在西?”
    刘墉本是聪明过人,但对乾隆这几个“最高”、“最低”、“在东”、“在西”,一时倒不知如何回答,怔怔地呆在那里。乾隆见他这副模样,笑道:“先回家想想,想好了再答。”
    刘墉回到家中,搜肠刮肚,苦思冥想,总找不出合适的答案。这时他想起了纪晓岚。
    纪晓岚博学睿智,机敏过人,或许他能想出来。于是急匆匆赶到纪晓岚家里。
    纪晓岚听了刘墉的叙述,说道:“这好办,我们先到花园看看。”
    后花园有不少树木花草,也种有黄瓜、茄子、冬瓜、西瓜。
    纪晓岚说:“你看这园中的东西,什么最高?什么最低?”
    刘墉环顾了一下,说:“架上黄瓜最高,茄子最低。”
    “再看看什么在东?什么在西?”纪晓岚说。
    刘墉沉吟了一下,说:“这里,冬瓜在东,西瓜在西。”
    “这就对了,”纪晓岚笑着说,“问题的答案不就解决了吗。”
    刘墉心实,他没有注意这“最高”、“最低”、“在东”、“在西”,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的。
    第二天,文武百官上朝,乾隆要刘墉回答昨天的问题,刘墉满腔高兴地答道:
    “启禀圣上,架上黄瓜最高,茄子最低,冬瓜在东,西瓜在西。”
    他满以为会得到皇上的嘉许。岂料乾隆听完,半晌不语,脸色阴沉,环顾左右,看到纪晓岚在身边,便说道:“纪晓岚,你再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纪晓岚愣了一下,立即领悟,跪下奏道:“启禀圣上,万岁最高、微臣最低、文官在东、武官在西。”
    这下子,切情又切景又搔到了乾隆的痒处,乾隆高兴得又是点头,又是微笑。
    刘墉丢了面子,下朝后,找到纪晓岚埋怨道:“你昨天告诉我这样回答,你自己又换过一套,这不是存心让我挨皇上的白眼。”
    纪晓岚解释道:“回答问题要讲究场合,在后花园那样回答可以。在金殿上,环境变了,那样答怎能讨皇上喜欢呢?”
    刘墉这时才明白,自己忽略了特定场合这一因素,致使弄得自己很尴尬。
    这当然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故事,而实际上,刘墉也是一个机智诙谐的人,断不会出现如此大的笑话。相传刘墉当年参加御试时即有上乘表现。刘墉当时被乾隆召见时因驼背为乾隆所鄙,让其以自身为题赋即兴诗一首,刘墉当即吟出:
    背驼负乾坤,腹内满经纶。
    一眼辨忠奸,单腿跃龙门。
    丹心扶杜稷,涂脑报皇恩。
    以貌取人者,岂是圣贤人。
    结果引得乾隆龙颜大悦。
    不过刘墉和纪晓岚确实有共同的爱好,就是都好收藏砚台,而且都很风趣幽默,又有共同的志向,自然要演绎出许多趣闻轶事。
    纪晓岚是学问的南山北斗,却拙于书法,当时纪晓岚学名很盛,向他求书的他一概不应。实在推托不掉,即请门人代写。有的奏稿也由书吏誊录。他的砚匣上有自题二诗:
    笔札匆匆总似忙,晦翁原自笑钟王。
    老夫今已头如雪,恕我涂鸦亦未妨。
    虽云老眼尚无花,其余疏慵日有加,
    寄语清河张彦远,此翁原不入书家。
    但他却非常喜欢听刘墉论书,喜欢看刘墉写字。甚至连刘墉的短札,纪晓岚都刻在砚上。两位白头太平相卿,不以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