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娇香-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喊了两位孙媳妇来; 也是商量一下三日后云蔓出嫁一事的。老太太说:“既然云家如此看重咱们家,一口气下了四张请柬,我们哪有伸手打笑脸人的道理。所以,到了那日; 咱们一道都过去。”
卢氏是世子夫人,又收了请柬,不去是说不过去的。
不过,柳香挺意外,老太太竟然也叫她去。她以为,老太太差人喊她过来,是告诉她让她在家好好休息的呢。
卢氏也注意到这个了,忙说:“祖母,但弟妹如今有孕在身。此刻她出行,会不会不方便?”
老太太目光往柳香肚子上一落,随即笑道:“香儿这也有三个月的身孕了,按理说出门串串亲访访友也不碍事。何况,等到那日,我也不会让她离开我身边半步,想来不会不方便。”
其实柳香已经有五个月的身孕了,早过了安全期。这些日子她又有按时好好吃饭,按时好好睡觉,休息得也很好,肚子里的小宝宝每日都会踢她一两脚,健康活泼得很,只要注意着些,想来也无事。
柳香又觉得,老太太让她去,自然有让她去的道理。而且老人家是稳重且有成算的人,她说能护着自己,那肯定是能的。
所以柳香也说:“如今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出去走走挺好的。这些日子我一直呆在家中不出门,也有点想出去串门了。”
卢氏也是个聪明人,见状,也就没再说什么。
“那也好的。”卢氏笑着道,“那到了那日,咱们一道过去。贺礼孙媳会好好备上三份,还请祖母您放心。”
其实云家和赵家结仇,最主要还是云老太君云芝祖孙和赵家结仇,但云侯夫人那儿,如今倒和赵家没有什么恩怨在。
云侯夫人当初设计想陷害的也是云芝,她没想到云芝会早早勘破她的计策,反将了她一军,扯了当时寄居在云家的柳氏女入局。她闹出的这一切,都是为的自己女儿后半生幸福,她不想女儿嫁到赵家来,她只想女儿嫁回到自己娘家去,嫁给她娘家的侄儿。这样的话,有女儿外祖母和舅舅照拂,女儿在夫家日子肯定不会难过。
女儿自小身子不好,她只想女儿能多活几年。
至于后来赵佑楠是不是退了亲又娶柳氏小户女为妻,说实话,她并不在意。
当初云家一直有心攀附赵家,所以,在她一再求着老太君和侯爷想退了蔓儿和赵家二郎的亲事时,这母子俩无一例外都拒绝了。抬出的,什么样的大道理都有。
但她看得明白,不过就是为了攀富赵家,想牺牲掉她的蔓儿而已。
后来,见退亲这条路走不通,云侯夫人才想出让云芝代自己女儿嫁赵家这一招的。但无奈的是,赵家那边不肯。
以至于后来使出那样一招而害了柳氏女,她也是不得已。
为了自己女儿的幸福,她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可眼下好了,眼下女儿和娘家侄儿成亲在即,她也没什么好再担心的了。至于那赵家二郎日后是好是坏,她都浑然不在意。
日后若是他浪子回头成了个疼媳妇的好郎君,她不后悔当日没把女儿嫁给他。当然,若是日后他还和从前一样,娶了妻有了子嗣依旧那么花天酒地胡作非为,也和她无关。
赵家这门亲戚,能走就照常走。不能走,就一拍两散好了。
云侯夫人诉求就那么一个,如今心愿达成,她心里再没什么不快的了。这些日子,她也一直满面春风,大张旗鼓的为女儿挑嫁妆、做嫁衣。
云芝在古阳失了身子一事,云侯夫人董氏自然也知道了。当时赵佑楠故意设局,引了不少云家奴仆进屋去捉到了云芝和章扬。所以,知道的人多了,云侯夫人这一家主母,自然不可能听不到什么风吹草动。
不过,云家姑娘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存在,把云芝失身一事宣扬出去,对她蔓儿也不好。所以,对此事,云侯夫人倒是没怎么管。
反正她现在挺高兴,她女儿如今嫁了文官清流董家,日后在夫家还有外祖母疼惜照顾,日子肯定不愁。而云芝呢?失身给了一个七品芝麻小官不说,那小官还是有过原配夫人的,而且都三十多岁了,年纪也大,日后一应升迁,肯定都有重重阻碍。
寒门出身的学子,又一把年纪了,以后能有多大造化?云芝这辈子,算是完了。
云侯夫人和云芝生母陶姨娘斗了大半辈子了,之前她事事被陶氏钳制,害得她十好几年来都没一天好日子过。如今陶氏早去了多年,她和侯爷捧在掌心宠的女儿,如今也不过就是这么个归宿。如此一想,她倒也释怀了。
子女都已有了归宿,日后的日子,就为自己活着吧。开开心心的,也不必太恨谁,免得自己日子过得也难受。
云侯夫人没有刻意去为难云芝,面子功夫倒也做得足。云芝这段日子呆在家里待嫁,一应晨昏定省的,一样不落,十分勤快。
云蔓云芝二人,平时也偶会呆一起做绣活。云蔓对云芝,如今是心中有数,但面上不显。
云芝如今最恨的人就是柳香,她不但自己恨柳香,她还想拉着云蔓和她一起恨。元宵节那日,那个颇有些名气的艺妓金蝶闹出的一场,早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
金蝶这个青楼女子,云芝云蔓姐妹都曾有过一面之缘。所以,借着一起做绣活的机会,云芝笑着提起了这件事来。
“大姐,说起来也是怪事。当初赵家那位二爷,何等的宝贝这个叫金蝶的姑娘,姐姐肯定还记得吧,当初咱们一起和柳氏去木材铺子选木材,恰好就在门口遇到过她。当时赵家二郎带着她招摇过市,好不威风,全然不顾姐姐的脸。”
“原以为,赵二郎是真心待这个女子的。却没想到,他自从娶了柳氏为妻后,竟就再不沾惹外面的花花草草,只独宠起柳氏来,当真成了二十四孝好男人了。”
云芝此言,颇有心计。她是看准了云蔓心思,所以是句句踩在了她的痛点上。
云芝是旁观者,自然看得出来。虽然侯夫人一再瞧不上那赵二,但身为和赵二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云蔓,却是心中有那位赵家二哥的。
如今可笑的是,当初侯夫人一再折腾着要退婚,或要代嫁,不过就是因为这赵二混账。可如今,他娶了妻后竟不混账了,她们母女能不后悔?
既是后悔了,又岂会不恨那柳氏?
但云蔓确确实实谈不上恨柳香,她心中很能明白,那不过也只是个可怜女子罢了。
云蔓的确心中有些爱慕曾经的未婚夫,只是,既然如今尘埃落定,凡事已成定局,她也没什么好再去追悔的。她如今的未婚夫是她舅舅家表哥,舅舅舅母从小就疼她,表哥也和她很好,她有自己的安稳日子可过。
云蔓也不蠢,自晓得这位庶出三妹妹的心思,于是她笑了笑,用颇有些漫不经心的语气回说:“三妹妹怎么到如今都还没吸取点教训?既然已经定了人家,好好待嫁就是,管外面的那么些事做什么。那些青楼女子怎么样了,别人家的夫君又如何了,与你何干?你不好好安守本分,好好的做个大家闺秀,成日里都在想些什么?”
云蔓自然也早知道云芝是何手腕了,从前她只是因为她是陶姨娘之女而不太愿意亲近她,后来才发现,她比她生母陶姨娘还恶毒可恶。
云蔓十分看不上她,所以,话未免也说的难听了些。
“你若真觊觎赵家二哥,当初自请了祖母去,让祖母谋划让你嫁去赵家不就是了?既然当初明明心里想着人,却又偏偏端着淑女的架子,如今人去娶了别人,你不说祝福也就算了,竟然还想折腾?阿弥陀佛,三妹妹,你姨娘当初就是这样教导你的?”
云芝倒是从来不知道,这个平时瞧着柔柔弱弱的长姐,竟也有言词这般犀利的时候。云芝原是想挑唆着她去恨柳氏,继而好在她成亲那日多少让柳氏难堪些,日后她再想算计柳氏,这个长姐多少也能给与一二助益。可如今,她不但没能挑唆成功,反倒是她自己挨了一顿辱骂。
云芝气愤得双拳紧攥。
偏还不能顶撞,云芝忍着怒气强颜欢笑道:“是,长姐教训得是。”
云蔓淡淡瞥了她一眼,没再搭理。
云芝也没再继续留下来,只寻了个借口,走开了。
女方家嫁闺女,一般都是亲朋好友提前几天过来。这样的话,多少能陪上新娘一阵。云家提前几天就开始摆酒席,陆续有亲友登门道贺。
赵家一家女眷选择了在云蔓出嫁的前一天登门,云蔓听说赵家一家女眷过来了,此番正呆在老太太屋里说话,她主动过来拜见。
作者有话要说: 晚上9点见哈~
第052章 √
赵家如今的四个女主人; 一个都没少,齐晃晃一起呆在云家老太君的福寿堂。说是来给云蔓贺喜,但既来了云侯府; 肯定得先见一下云侯府如今内宅最高辈分的女人。
云老太君端坐首位,云侯夫人董氏挨着她坐。两侧,分别坐着赵家的四位女眷。卢氏和小郑氏婆媳坐一边,赵老太君则把柳香这个小孙媳带在身边,让她靠着自己; 二人坐得很近。
说话间,云家老太君目光时不时的会朝一旁柳香腹部瞥去; 心中自有自己的心思在。
而这一切,赵老太君自然都看在了眼中。
赵老太君有在布局,所以这一切; 都在她的计划之中。余光瞥见了云老太君的眼神动作; 她没去正视; 而是只笑着和陪坐一边的云侯夫人董氏说:“虽然我们家二郎没能有福气娶到蔓丫头这么好的姑娘为妻; 但如今她有了好的姻缘,我们一家都很为她高兴。而我家二郎呢,如今也娶了一房各方面都令我十分满意的娇妻; 也算是我们家的福气了。”
“这也是他们兄妹二人各自的造化,算是各得其所。云侯夫人; 你不会还记着之前老身回回撵你出府的仇; 心里一直记恨着老身吧?”
董氏对如今的结果很满意; 她肯定不会记恨赵家的。
何况,蔓儿待嫁,赵家举家女眷都来贺喜,也算是一种示好了。若此刻她再记着从前的那些小事; 也就太不识抬举了。
冤家宜解不宜结,她和赵家又无深仇大恨,肯定是愿意继续和赵家友好走下去的。
所以,董氏忙笑着道:“老封君,您这样说,可就是折煞晚辈了。蔓儿待嫁,您能这般大张旗鼓过来给她送嫁,我们母女感激您还来不及呢,又怎会怨恨。再说,从前……从前我也有错的。您老是知道的,蔓儿打小身子不好,我难免要多为她考虑几分。”
“你这说的是实话。”赵老太君虽对这董氏数次登门提出无理要求感到不满,但有一条却让她挺感动。
这董氏,爱女心切,一切都是为了自己闺女未来幸福着想。
只这一条,就足够令赵老太君不去计较她从前的那些无理。所以,赵老太君说:“你爱女心切,情有可原。”
董氏忙有些激动的感激她道:“多谢您老的体谅。”
赵老太君余光朝上位云老太君扫一眼,继而颇存了些心机的又加深几分笑容,热络和董氏叙话道:“蔓丫头那未婚夫婿,我是见过的。温润如玉,君子端方,是个年轻有为又能知冷热的人。蔓丫头日后,指定能有好日子过。”
又说:“我也是看着这丫头长大的,那董家小郎君也是有为青年,日后势必会入仕为官。到时候,和我家大郎二郎同朝为官,也有颇多照应。”
董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