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那个女巫-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
小镇里没有钟楼,在烛火微明的房间中,时间的流逝变得模糊不清。寒风吹打着窗户,时不时能听到气流掠过窗缝时的尖啸声。就在罗兰感到一丝倦意袭上心头时,夜莺突然说到:“开始了。”
只有她才能看到安娜体内那团魔力开始变得不安起来,绿色的焰团变得越来越浓郁,中心部分由白炽转暗,狂躁的魔力向中心汇聚,像是被什么拉扯住一般,它挣扎着,翻滚着,却无济于事。
罗兰看不到这些变化,但他也察觉出了不对劲之处。
蜡烛顶端的火苗摇晃起来,而室内并没有风。火苗发出的光越来越暗,仿佛正被周围的阴影吞噬,接着焰尖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橙红色的火光变成了幽碧的绿焰。
他望向床中的女子,安娜依然在沉睡,她的面容没有丝毫变化,仿佛这一切都和她无关。
此时的烛火几乎完全隐没——并非火焰熄灭了,而是绿焰正在一点一点吞噬橙红的部分,直至光芒完全消失,所有人都陷入黑暗之中。
但很快,火光重新亮了起来。只不过这回,烛台上的火焰变成了纯粹的碧绿。三人映照在一片绿光之下,互相大眼瞪小眼,有点难以理解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而此时,安娜的一声呻吟将三人的目光都拉回到她身上。
她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安娜……”罗兰愣住,她醒来了?
女子眨了眨眼,对他露出微笑,接着伸出右手,摊开手掌,递到王子面前。
一团绿火从掌心跃出,静静地燃烧。
不知为何,罗兰觉得自己读懂了对方的意思。他迟疑片刻,缓缓将手指插入火焰中,预料中的灼热感并未传来,有的,只是如同被温水包裹起来一般的柔和与暖意。
第五十三章 心之火(下)
安娜苏醒后的第二天,夜莺便向罗兰辞行了。
“虽然不清楚原因,但她恐怕是第一个安然无恙度过觉醒日的女巫,”临行前,夜莺兴奋地说道。跟着罗兰久了,她也开始习惯用觉醒一词来形容女巫的转化,“我会带来共助会的姐妹们,到时候希望您能接纳她们,就像您接纳安娜那样。”
罗兰对此求之不得,一个安娜就跨过了热锻工艺,使小镇看到了工业时代的曙光,一堆女巫意味着什么?当然,考虑到安全问题,他还是进行了挽留,希望对方在邪魔之月结束后再前往绝境山脉。
但夜莺显然已急不可耐,“今年冬天,还有许多人要面临这道难关,如果能早一点将消息告诉她们,说不定就能少几个人离我们而去。放心,一般的邪兽是无法发现我行踪的。”
“那你的觉醒日呢,是什么时候?”罗兰最后问。
夜莺翻身上马,“冬末春初之际,”她摆了摆手,留给王子一个背影,“不用担心我,近些年那种痛苦已经越来越淡了。”
这个答案让罗兰若有所思。
他也一直在思索安娜能如此顺利度过觉醒日的原因,毕竟安娜事后说,一点痛苦都未曾感受到,这完全颠覆了夜莺的观念——“女巫的力量来自魔鬼,是邪恶的不洁者”之类说法正是因此而起,死时血水蒸发、表皮焦黑的惨状则成了堕落力量不可动摇的铁证。
然而罗兰一开始就没往这方面想过。
他翻遍了四王子的记忆,也没找到这个世界有真神或魔鬼存在的证明。既然力量并非神赐,就不应该视作辨别善恶的标准。事实上,就算是那些诸神频繁干涉凡间的世界,也是信徒先选择了自己的阵营,才会被赋予神力,而不是反过来。
根据夜莺的描述,女巫是魔力的汇聚体,会不会正是因为魔力无处释放导致容器本身损坏?罗兰觉得这种可能性很高,女巫受到大多数人的敌视和打压,必然会选择隐藏自身的能力,装作一名正常人,兢兢战战地活着。这导致她们在成年之前很少有机会施展魔力。
罗兰当然不会认为自己的城堡正好是块风水宝地,他询问过安娜,得知在此之前,她也经历过难以忍受地痛苦。要说这一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自从她来到城堡后,几乎每天都在运用这股力量。
而夜莺最后的回答隐隐印证了他的猜想——隐身能力即使常用也不会引人注意,加上她曾被人强迫训练过这种能力,现在用起来更是肆无忌惮,所以觉醒日的反噬才会对她影响甚小。
罗兰回到城堡后立即对娜娜瓦加强了训练,如果防线上没有出现伤者,就必须治疗各种小动物。假如能通过娜娜瓦证实这个猜测,对于女巫的意义可谓是翻天覆地,魔鬼的诅咒将变成上天的恩赐。只要他能确保自己的领地对女巫持开放态度,女巫们便会源源不绝地汇集过来。
不管如何,这起波澜过后,一切又回到了正轨上。
罗兰开始加紧蒸汽二号机的生产,同时也是让安娜熟悉新能力的过程。
城堡后院里又搭起了棚子,只不过这次是为了遮风挡雪。作为实验基地,他觉得目前还是建在自己地盘比较安全。
按夜莺的说法,女巫在成年后,能力会稳固下来,并有可能产生新的分支能力。他目前还没看到安娜体现出新能力,但在火焰的运用上,已经和之前完全不同了。
不,它能不能被称为火焰还是个问题……罗兰想,如果说之前的火焰尚在常识能理解的范围内,如今的碧绿幽焰已不是常识能解释的了。
他给它起名为“心火”。
因为它能离开安娜单独存在,同时受安娜意志影响改变形态。就如同她现在做的这样——
一朵小小的火苗立在离她两米远的铁板上,前后微微摆动,像是在朝她致意。但罗兰知道,那是安娜在操控它。在平时,它可以保持在一个和体温相近的温度,只有安娜想要升温时,它才会瞬间将温度提升到较高点,颜色也会由碧绿色转变为墨绿色。同样,它也能由一团火苗变成大簇火焰,还可以以较慢的速度缓缓移动。
遗憾的是,它始终不能离开安娜太远,经过反复测试,只要离开五米以上,心火便会消失。
心火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安娜可以召唤复数朵火焰——只是她现在仅能勉强同时操作两朵。
最近的边境上可谓风平浪静。邪兽仍陆陆续续地出现在城墙外,但没有混合种存在,一般邪兽很难突破防线。就如罗兰所说,强的更强,快的更快,可仍不过是野兽而已。偌大一截围墙,却纷纷被引导至中间段,使得人手仅百余人的民兵队也能应付下来。
所以除了每天例行巡视外,罗兰有大把时间花在建设上。
他已经在城堡南边划出一块地盘,计划作为女巫到来后的居住地。作为该项目的投资人,他任命卡尔为负责人,在此地搭设一批双层砖房。同时要考虑布置美观合理、进出方便、排水快捷等问题,争取将其打造成模板小区。
他也曾考虑过是否将女巫分散到新旧城区,和镇民混合居住,后来想想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尽管那样做有助于加速领民对女巫的了解,但在误会完全解除前,一旦出问题,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无法弥补。毕竟现在女巫仅仅只在民兵队中有一定影响力。
而且罗兰也不能保证,夜莺带来的女巫都是纯良的无害者——她们大多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和磨难,恐怕已不能再用单纯来概括。像安娜和娜娜瓦这样的女巫,只会是其中极少数的部分。
所以集中居住也方便集中管理,必须在她们到来前,拟定好相关的条例和规章。在这点上,罗兰毫无经验可以参考,毕竟他既不是国安局超能力办公室的相关人员,也不是复仇联盟缔造者,谁会知道如何管理一群异能人士!他只好先按一般企业的人事管理方法暂定个基本制度,以后再慢慢摸着石头过河了。
罗兰当然知道这个方案漏洞百出,但是作为先驱者,他不去做的话还有谁能做?夹着尾巴缩在这座边陲小镇里,或许花个数十年,能堪堪摸到工业化的门槛,可他并非修仙道士,又能有几个数十年?
想要引领时代前进,站在改革的最前线,就必须有冒险精神。
就在他将这些思路一一记录到羊皮纸上时,巴罗夫推开门走了进来。
他抖了抖身上的雪花,向王子行礼后说道:“殿下,长歌要塞的使者来了。”
第五十四章 “噩耗”
培罗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故地重游。
他原本不想在这么寒冷的冬天,特别是在邪兽肆虐的时候离开温暖的住宅,无奈莱恩公爵指名自己将这封烫手的文书交到四王子手里。
他当然知道文书的内容——事实上,整个灰堡的上层贵族都在讨论这个惊人消息:灰堡之王因为一场谋杀而殒落,谋杀他的正是戈隆·温布顿,国王的长子。随后次子赶赴王都,宣布国不可一日无君,他将以第二顺位继承人的身份登上王位。
然而这一行为并不被所有人接受,有人宣称戈隆的审判十分蹊跷,整场审问下来,他只露过几次面,而且口不能言,双手被紧绑。希望能等到事情彻底被查清后再决定王位归属。
还有人传言这不过是次子提费科·温布顿自演自导的一场戏,真正的凶手正是装出一副悲伤模样,却迫不及待等待登基的二王子。
不管这场争论到底谁对谁错,二王子在御前首相的鼎力支持下,仍以国王代行的身份暂时攫取了灰堡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同时他向所有竞争对手发出了召回令——争王已经结束,各王子王女在接到旨意后,应在冬末之前返回王都。新国王将根据这六个月的执政情况正式册封领地和爵位。
培罗当然能看出这道命令中的迫切心情。
提费科·温布顿能不能坐稳王位,全看其他王子王女的反应。如果都乖乖放弃争王,回到王城,那他自然将成为无可争议的温布顿四世。
发往边陲镇的文书会先转送到长歌要塞,而莱恩公爵本人对这道召回令嗤之以鼻。国王在世时对各地领主还有较高的掌控力,至于二王子,光是这段强行登基便做得生硬无比。加上戈隆被送上断头台的前例,只怕没人愿意只身返回王都。
不过在要塞六家眼里,这倒是一个恰逢其时的命令。
两个多月前,麋鹿伯爵擅自谋划的行动让公爵十分不悦,特别是还失败了。王子那边的反应也十分激烈,直接把希尔斯·梅德判处绞刑,如次一来,两边可算是公开撕破脸皮。
原本公爵便打算等到邪魔之月结束再腾出手解决这桩麻烦,现在有了这封公文,他就可以干得更加名正言顺。罗兰·温布顿回王都,边陲镇自然归莱恩公爵所有,不回王都的话,他则能以武力相逼——打着新任国王的旗帜。
至于最后王冠落于谁手,公爵并不太在意。
而作为大使的培罗,显然就不太舒坦了。上回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将带来新的贸易契约,结果来的却是麋鹿家的黑手。现在他倒是来了,带来的同样是噩耗——不管是温布顿三世逝世的消息,还是新国王的召回令,培罗相信,四王子两者都不想看到。
一路上的航行还算顺利,灰堡是大陆靠南边的国家,即使是冬天,河流也不会冻结。
培罗时不时透过窗户向河岸探望,一路上既没看到倒毙的饿殍,也没看到逃难的人民,这说明边陲镇至今仍未失守。
这点令他稍微有些惊讶,毕竟上次他参观城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