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第5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见吴夫人已经把自己的意图明白说给母亲了,母亲虽是放松些但难免还是未能完全放下,就上前揽住母亲的手臂,对吴夫人笑着道:“义母,我都要羡慕姐姐了,有你这么护着她,替她担事情。姐姐只需要照顾好姐夫,带好阿绍就好。”
郑夫人立即明白了小女儿的话里意思。
“夫人,是我想多了。”
吴夫人笑这夸赞小乔,“小乔这伶俐劲,一个赶上三个呢。走,我们过去看看阿绍,等阿绍的父亲回来,我们再过去那院子看阿绍,可不像如今这么便宜了。”
阿绍的父亲正陷在包围中呢,想挣脱包围回家看儿子,看来是需要一番努力的。
孙策挥舞着□□,拨打射向自己的箭矢。真是该死!居然在自己的辖区遭遇了埋伏。等他找出幕后主持的人来,不把其碎尸万段,难消心头之恨。
孙策为了能参加长子的百日礼,安排好豫章郡的事务后,就带着自己的骑兵卫队急匆匆地往曲阿赶路。那想到才过了泾县就遭遇了伏击。
伏击他的人差不多有五百之众,事后他回想起发生的一切,才觉得后怕不已。要是没有张纮经常提醒他不要身先士卒、没有阿娘经常劝说他多带人,他很可能就因为身边人数过少,让伏击自己的“土匪”获得成功了。
幸好跟随孙策的亲卫,都是身经百战的好手,有都有悍不可挡的勇气,伏击事件发生的时候,孙策又恰好在队列的中间,没像既往那样骑马奔驰在前面,才没有受伤。因为开路的骑兵,因意外踏入数个陷马坑而纷纷坠马。
然后是如雨一般的箭矢向他们倾泻过来。
孙策不敢想像若是自己也落到陷马坑里,是不是也会像那几个近卫一样被射成刺猬。
破解了这局埋伏的是跟在亲卫队尾的吕蒙。这吕蒙还是一个少年郎,他属于穷人的孩子早懂事早立志的类型,而且是一个心志坚定有主意的人。他很早就明白寒族出身的自己想要脱贫、过上富裕的日子唯有当兵。所以他瞒着母亲,偷偷地跟在姐夫邓当的身后跑出来当兵。因为打仗勇敢,又肯动脑,被孙策提到身边做了近卫的一个小首领。
危局情况下,吕蒙带着自己小队的十个卫兵,迂回冲到埋伏的一侧,从伏兵的后面进攻,打破了包围圈。
孙策在冲出包围圈之后,立即调了当地的驻军杀了回去。可是才没过多久的战场,除了跟随自己的、已经被处死的受伤亲卫的尸体,找不到包围他的人丝毫痕迹。
这已经是孙策今年遇到的第四次谋杀了。而这次的看起来比以往都准备的更周密,只是自己改了骑马在队列前面的习惯,才掏出了必死的杀局。
会是谁布下的局呢?
孙策明白伏击自己的绝不可能是土匪。有数个陷马坑明显在昭示着这是知道自己行踪的,而那服从号令、进退有据的精兵模式,且离开的时候一具尸体不留、让孙策开始怀疑起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了。
后面的行程,孙策就不再匆忙赶路了。他又从泾县附近调了五百军卒,按着军队的前探后哨,带着卫队平安地回到了曲阿。
一路上孙策都在想这次伏击自己的是谁?
会是袁绍吗?
自己在袁绍“称帝”之后,就与袁绍断绝了关系,但是并没有对袁绍动手。
那么是刘表?
江夏郡、长沙郡被自己收入囊中,自己对荆州已经摆出蚕食的阵势。要这次是刘表对自己动手,也是真的很有可能的。
但是到底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连战亡的士兵尸体都带走呢?
一个个的问题在孙策的脑海里盘旋不去。
唯独孙策不敢想的就是会不会是自己内部将兵的将领。
在孙策遭遇埋伏的同一时间,刘备也遭受了意外的打击。
刘备在失去徐州的下邳再次驻军到小沛后,熟悉的地方激起他的万般不甘来。他驻军在小沛的心情,已不复初次拜见陶谦、得到赠与四千军卒到小沛驻军的时候了。他真的是不甘心失败,不甘心自己自己收留了吕布,反而被吕布反咬一口。
自己怎么就不听二弟关羽的意见呢?
吕布能杀了丁原、杀了董卓,自己给吕布的与他二人给吕布的怎么能相比!
自己不该收留吕布啊!
刘备后悔,悔的肠子都发青了。他捏断手里的枝条,暗暗发誓:若得机会,必杀吕布。
于是刘备就在小沛的蛰伏期间偷偷招募军卒,暗暗地准备自己的力量。
不想募兵的事情泄露了,吕布打上门来。 。
第684章 684、武烈皇后30
袁术在吕布回绝了婚事后; 就派了大将张勋、桥蕤率几万步兵骑兵,进攻吕布。吕布采纳陈珪的计策; 集中力量先针对在下邳进攻的桥蕤一人。两军阵前他活捉了桥蕤后,再去攻打张勋; 张勋不敌吕布之威猛而败,其余袁军人马溃散逃走。
于是吕布在得知驻军小沛的刘备在招兵买马的时候,趁着自己在与袁术的战事上取得了优势; 立即去铲除随时可能给自己一刀的刘备。
在吕布的心里他这么做是有绝对道理的。
容留你刘备驻军在小沛; 还把你的内眷都还给你了,你刘备现在用自己的名义募兵; 是想做什么; 要夺回徐州吗?
可是他不想想当初他被曹操从兖州赶出来、被曹□□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刘备是怎么收留他的了。所以说吕布这人只重利益、不念情谊,反口就咬死对他有恩义的人,要是老天不给他一个众叛亲离,都对不住那些被他辜负的人。
这一次刘备想对吕布投降也没可能了。
吕布带大军来到小沛; 刘备慌忙带着张飞出去迎接。他看到吕布老远就立即在马上抱拳行礼。
“奉先兄; 别来无恙。不知奉先兄来小沛; 备有失远迎; 还望奉先兄恕罪。”
刘备的态度非常恭敬,可吕布却打定主意不想不听刘备絮叨。
他用方天画戟指着刘备道:“大耳贼; 我容留你在小沛,可你招兵买马心谋不轨,今日我就来断了你的非分之想。”
刘备还想再未自己辨说几句; 吕布驱赶胯/下的赤兔马、挥舞着方天画戟奔着刘备就来。
刘备只好拔剑抵抗,张飞驭马上前助阵,但俩人联合也不是吕布的对手。刘备在张飞的掩护下,抓住张飞的丈八蛇矛架起画戟的空儿,拨马就逃,吕布带军追杀不休。
刘备顾不得尚在小沛的关羽等人,再一次丢下内眷匆忙往北逃去。吕布一直追到徐州与曹操的兖州接壤处,才停下追击。
他调回头去小沛。
刘备和他身边关羽、张飞、还有麋竺等人的内眷都在小沛呢。看他这个大耳贼能逃到哪里去。
等吕布带兵回来,发现麋竺、麋芳和关羽一起严阵以待,摆出与他同归于尽的架势,气得吕布就要立即指挥进攻,还是陈珪劝阻了吕布。
“将军,如今曹孟德率兵在洛阳拱卫帝室,尚需要兖州提供粮草,刘备逃向兖州,不若把他的内眷还有那些部曲等混饭吃的内眷,一并都放去兖州。看看刘备怎么从兖州讨出这些人的吃用来。等兖州不肯白白替刘备养这些人的时候,比将军自己动手,不是更好么!”
吕布才因陈珪的计谋对袁术取得一场胜利,就应了陈珪的建议,放了关羽和麋竺兄弟带着刘备等人内眷的内眷去兖州。
把刘备从小沛赶走了,吕布自觉喘气都舒畅了很多,他转回头全力去抵抗袁术。
孙策在豫章郡得知桥蕤被吕布所捉,立即派了手下的谋士秦松带人去徐州赎桥蕤。而在兖州主持曹操留下的所有政务的荀彧,收留了投过来的刘备,然后派人与曹操联系。
曹操立即在小皇帝面前,把吕布趁皇叔刘备与反贼袁术相峙作战的时候,在背后插了刘备一刀、夺了徐州,而今又把刘备从小沛赶到了兖州的事儿说了一遍。
刘协对吕布这人还是有很深的印象,他沉吟了半晌才问道:“曹司空想为何呢?”
曹操对皇帝拜了又拜,“袁术大逆不道自立为帝,刘备讨贼被吕布所误。请天子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允臣替天子讨伐吕布,也好让天下讨伐袁术的人不再惧怕会被人端了后方。”
对小皇帝来说,袁术是不能饶过的,吕布偷袭敢与袁术对抗的刘备,更不可饶过。他立即准了曹操所请。
曹操这回是带着圣旨去讨伐吕布了。
再说回到扬州刺史府邸的孙策,先与张昭、张纮等相见,说起这半年在外领兵的成就,然后说起自己在回来途中遇到的埋伏。
张昭沉吟了一会说:“怕是一路上知道吴侯踪迹的人与贼人报信。不过我私心认为,吴侯你麾下的士兵,一般不会参与射杀你。袁术与刘表张绣吕布在打,不会在这时候与吴侯你再开战。那些埋伏的人,还就是荆州那里的可能性比较大,江夏郡收复时间尚短,民心军心不稳。”
张纮赞同,“也可能是江夏郡刘表的军卒与江东的盗匪联手,严白虎猖狂肆虐了多年。吴侯若是把严白虎势力拔出后,再与袁术、刘表用兵,才能够后继无忧。”
孙策最担心的就是军中出现反叛,他前后已经平过几起叛乱了。见二人这样说,都偏向是刘表那里的人,他就嘱咐二人别把自己遇袭的消息说出去,让张昭好好抚恤死亡的亲卫。
张纮提醒孙策道:“吴侯往后不好再单人匹马往来各地了。”
孙策赶紧抱拳讨饶,“子纲先生说的我都记得呢。若不是你与子布的建议,我若仍是驭马在前奔驰,这次就在劫难逃 。你们放心,我以后只随大军出动。”
孙策与张昭、张纮商量好政事,就回后院拜见吴夫人。
吴夫人听说孙策回来,见他先去衙门与张昭等议事,就叫随行的亲卫来问孙策的情况。因孙策回来遇险之事,吕蒙被其它亲卫推出来去回吴夫人的问话。
少年的吕蒙在吴夫人的询问下,三言两语地就被掏了底,等他醒悟过来,立即跪在吴夫人跟前捂着嘴哭。
他这样子一下子把吴夫人逗笑了。
“快起来快起来,你这是在哭什么啊?”
吕蒙哭的抽抽噎噎的。
“将军说了不能告诉夫人他遇险的事儿,否则就要打十军棍。小的也不想说,可是被夫人问出来了。呜呜呜,一会儿将军要打我了。”
“行啦,你能闭嘴不哭,我就不让他打你的。”
吕蒙立即闭嘴收了哭声,吴夫人叫他起来,让小丫鬟带他洗脸,回来继续问话。
孙策进来的时候,这看到吕蒙坐在吴夫人身前的几子上吃点心呢。他心里咯噔一下,看来自己遇险的事情是瞒不住了。
别的人说漏嘴还能打十棍子,可吕蒙这次立功了……他立即装作没事儿一样,上前与吴夫人请安。吕蒙早在看到孙策进来,就放下点心站去一边了。
母子二人见过礼,孙策挨着吴夫人坐下,仰起脸一脸讨好的笑容。
“阿娘,我没伤着。”
“嗯,我知道的。来人,把才做好的那两套衣服给吕蒙拿着,把这几样点心包着。”
吕蒙看吴夫人给自己包点心,与自己阿娘关爱自己的眼光一样,忍不住就羞红了脸。
“夫人,我不是小孩子了。”
吴夫人看着与孙权一样年龄的吕蒙,笑着说:“好孩子,我该谢你护卫将军有功的。你要是有心上进,就先去识字,以后过来跟我读书。”
吕蒙立即给吴夫人磕头,谢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