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神王冠-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喝了一口果汁之后,哈特教授拍着安宴的肩膀说道,“安,我看你似乎不太适应这种派对。”
“是,的确不太适应。”他以前哪知道搞科研得奖励,还要参加什么派对。搞科研不就是搞科研吗?果然还是他太天真了。
这么想着,哈特教授说道,“你以后就会慢慢习惯啊。”
…………
收到安宴的消息时,已经是凌晨一点钟左右。顾维则睡得迷迷糊糊地,拿出手机看了一眼。发现是安宴发来的消息,忽然就来了精神,从床上坐了起来。打开短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有重要的事情,还非常的激动。
安宴是有什么喜事儿吗?顾维则又躺在床上,呆呆地看着手机,等待着安宴的电话。只要安宴给他打电话,他保证自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接到安宴的电话。
一边看着电话,一边想着,安宴说的重要的事情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越想,越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安宴说的重要的事情,等到早晨六点过的时候。睡在他对面的陈汉林起床洗漱的时候,看见顾维则一直盯着手机看。并且有些黑眼圈,他好奇地说道,“顾维则,你一晚上没睡觉啊?”
“恩。”顾维则一直看着手机,似乎正在等着谁的电话似的。
陈汉林莫名其妙的说道,“你一直看着手机做什么?”
“我在等电话。”
“哦,你在等安宴的电话啊。”陈汉林打了个呵欠,又觉得不对,“我去,顾维则,你不会等了一晚上吧?”
“也没事儿,今天周末。”顾维则冲着陈汉林笑了一下,“我等安宴和我打了电话之后,我就去睡觉。”
“你可真是……”陈汉林还想说些什么,摇了摇头,走到阳台上去洗漱。等阿涛洗漱完了之后,陈汉林忽然说道,“咱们高中的班长说是让我们出去玩呢,你去吗?就是约很多同学出去玩。”
“不去。”顾维则显得毫无兴趣,“我和她没什么联系了,你倒是和他联系挺紧密的。”
陈汉林摸了摸自己的鼻梁说道,“毕竟是高中同学,人家都叫我了。我能说什么,不过我琢磨着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说实在的,都好几年了,班长可真是……”
顾维则也打了个呵欠说道,“我管她,反正我是不去,你要去就自己去吧。”
“别别别!”陈汉林急忙摇手说道,“我还是别去了,人家看见我没有把你带去,说不定还不会给我什么好脸色看呢。我还听说,我们高中的那位班长,到处再说安宴的坏话。”
“什么?”顾维则听见有人说安宴的坏话,顿时就坐了起来,“她说什么了?”
“我也不清楚,反正不是什么好事儿就行。好在安宴不在国内读书,那位嘴在长,也影响不了安宴不是。你也别太激动。”陈汉林拉开椅子,拿出手机。琢磨着刷一下围脖,然后去吃个早饭,“顾维则,要不要我给你带早饭回来?你就这么等着也不是办法啊。要不你先睡会儿吧?那边和这边是有时差的,说不定现在安宴还在忙呢。”
陈汉林倒是不相信,安宴真的不给顾维则打电话。尤其是说了打电话之后,但是他觉得可能安宴还在忙,所以就没有给顾维则打电话。
“这个时候,他那边差不多凌晨了吧。”顾维则拿着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应该快了。”
“大哥,你真是……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你好。”陈汉林拿着手机开始刷围脖,一般他刷围脖都是习惯性的点开热搜看的。
前面几个热搜都是一些明星八卦,他其实不感兴趣。也没有点开,在中间的热搜,忽然出现了一个海涅曼奖。
他有点儿迷惑,这是什么东西。什么海涅曼奖?什么玩意儿啊,听上去不像是什么正经的奖。他点进去,主要是想要看一下沙雕网友们的吐槽。没想到点进去一看,竟然是华国日报报道的新闻,哟呵,这个海涅曼奖还是有些来头的啊,竟然是华国日报报道的。
【昨日在哥廷根科学院颁发的海涅曼奖落下帷幕——】看了第一行字,陈汉林愣了一下,哥廷根科学院,这不是安宴要去的地方吗?
【与会人员为国际知名学者、教授等,不泛有国际性大奖得主,诸如诺奖得主、沃尔夫奖得主等等。】
所以安宴是去参加了一个颁奖典礼呗?与会人员都是学者什么的,应该是一个和科学有关的奖励吧。
【海涅曼奖,自1962年创立以来,每两年颁发一次。旨在为自然科学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得主没有任何国籍、居住地、年龄要求,在国际上,海涅曼奖也是一个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奖励。】
这是在介绍海涅曼奖,“顾维则……”
“怎么了?”顾维则心不在焉地回答陈汉林。
“我好像知道你家安宴究竟去哥廷根科学院做什么了。”
“做什么?”顾维则来了精神,“你怎么知道的?”
“你看这个围脖……”陈汉林还没有说完话,就看见下面一段报道。
【2012年该奖励,也就是昨天。该奖励由在苏黎世大学攻读物理系本科生安宴获得,海涅曼奖组委会认为安宴的石墨烯电池实验的成功。为物理学、数学以及化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让这三门学科的研究,更加的多元化。
组委会主席哈特教授声称,在诸多的参赛者中,来自华国的安宴是最符合这项奖励并且也是最有资格获得海涅曼奖的得主。】
“怎么了?”顾维则叫了陈汉林半天都没有反应,他要有点儿急了,“你倒是给我说啊,安宴究竟去哥廷根科学院做什么去了?”
“嘿,陈汉林,你怎么知道的……”
陈汉林在顾维则几乎快要暴走的声音中回过神来,他呆滞地将手机递给顾维则说道,“则哥,你看这篇报道吧。”
“不是,我看什么报道。我问你怎么知道安宴去哥廷根科学院做什么?”顾维则怒视陈汉林。
“我说这篇报道上有,你相信吗?”陈汉林依旧还是愣愣地将手机递给顾维则。
作者有话要说:①:摘自百度百科哥廷根
第115章 晚上七点
“啊?”顾维则愣了一下; 不解地看向陈汉林,什么他家安宴在围脖的报道上。这都什么鬼啊; 还问他信不信,他当然是不信啊。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顾维则说道,“别搞笑了,我家小宴又不是明星,怎么会在围脖这种东西里出现。”
“围脖热搜也不一定是明星,你忘记之前你家小宴为什么会在围脖热搜里了?”
“……”顾维则无法反驳,这该死的完美逻辑。他看着陈汉林蹙着眉头说道,“你确定我家小宴在围脖热搜里?这次又是什么事情?不会是又有人在……乱说我家小宴吧?”
“放心吧; 这次不是; 你看看围脖热搜不就知道了?”陈汉林递过手机; 顾维则半信半疑地接过之后,拿着手机看了起来。
小宴居然是去参加什么海涅曼奖的颁奖典礼吗?顾维则瞬间恍然大悟; 原来是去参加一个科学奖的颁奖典礼,难怪小宴这么激动。嗯应该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科学奖,所以才会告诉他非常激动吧。顾维则还没有看下面的报道; 松了一口气。他还以为陈汉林是怎么知道小宴去哥廷根科学院做什么呢; 原来是看了这篇报道啊。
顾维则拿着手机继续看了下去,也不知道小宴参加这个科学奖之后; 还得在那边呆多久的时间。哦,想起来了; 小宴除了参加这个科学奖,还得去美利坚参加什么数学学术大会来着。继续往下看——
什么,小宴得奖了?所以小宴是去领奖了吗?科学家——小宴现在已经是科学家了?
顾维则给愣住了,难不成小宴想要给他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他获得了海涅曼奖,说不定小宴这个时候还忙着领奖所以才没有给他打电话过来。
接下来他又看见报道的最后——
【据了解,苏黎世大学华国籍学生安宴,除了参加海涅曼奖,并成为该奖得主外。在今年五月份会参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的数学会议,并受邀做一小时学术报告。这是该国际性数学大会,首次邀请华国籍数学家做一小时数学报告。】
“嘶——”顾维则倒吸了一口凉气,首次邀请华国籍的数学家参加一小时的数学报告?小宴不仅是科学家了,还是数学家?顾维则都愣住了,简直不敢想象。想到安宴之前还是咸鱼的时候,也没有几年的时间。
这几年小宴究竟做了什么,蜕变得也太快了吧。
捂着自己的额头,陈汉林看着顾维则的模样奇怪的说道,“怎么了,顾维则。”
“陈汉林,你把这篇报道看完了吗?小宴不仅得了一个科学奖,还是第一个受邀参加数学会议做一小时报告的数学家。”
“哈?”陈汉林也愣住了,“这……科学家的身份已经满足不了安宴了吗?还要当个数学家?”
“我看看。”拿过手机陈汉林接着往下看去,果然看见安宴首次成为数学大会华国籍首次受邀做一小时学术报告的数学家。
“什么数学家啊?”清醒过来的室友,迷迷糊糊地揉着自己的眼睛,“我听你们嘀咕了大半天,什么数学家、科学家的。大清早的,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了?不像是你们的风格啊,你们不是应该讨论顾维则的发小吗?”
“我们……就是在讨论则哥的发小。”陈汉林轻轻咳嗽了一声,“总而言之,则哥的发小牛皮了。”
“哈?”室友下床之后坐在椅子上,“怎么牛皮了,不就是去斯坦福大学读书吗?我看了一下,斯坦福大学是挺厉害的。但是也不至于是什么科学家、数学家之类的吧。”
“天真!”陈汉林冷笑一声,“你打开围脖看看热搜海涅曼奖。”
“哦!”室友现在是半睡半醒的状态,拿出手机,看了一下女朋友并没有给他发什么消息过来。随后打开围脖,果然那个海涅曼奖又上升了好几位。都快热搜前十了,点进去之后看见是华国日报的报道。
愣了一下,这么厉害的吗?都上华国日报了,华国日报是什么?那可是华国第一报,也是官方思想的主要来源。
可以说华国日报就是官方的态度,多少人想要登上华国日报,别说门,窗户都不给你开一下。
“唔……”室友看完整篇报道之后说道,“说不定是同名同姓的人呢?”
“是哦,同名同姓,一起去参加哥廷根科学院的颁奖典礼,还一起去参加加州大学的数学会议,是不是太凑巧了?”
“额……”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无法反驳。
室友没有在说话,而是看着下面的评论。
【少年强,则国强。这个安宴今年应该还不大吧?是个本科生呢,已经这么厉害了,看来华国以后还是有希望的。】
【说起来,这个安宴就是之前的渝城高考状元吧?还记得那篇《震惊!前渝城高考状元宣布自己解开数学猜想,不被国际权威承认》那篇文章吗?说的就是他,我琢磨着这不是被国际广泛认可吗?这不都因为这件事情,受邀做一小时的学术报告会了。】
【我去,原来那篇文章说的是他啊?那不就是自媒体在胡乱写吗?人家又是得科学奖,又是做一小时学术会议的,今年多少岁啊。这么牛,这就是大佬吗?】
【今年应该二十岁吧?孪生素数猜想早就被承认了,那个自媒体不是从某个国外民科论坛上扒拉了一些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