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什么-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论】孔子所推崇的做人、做事、作秀的总原则。
【原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是十五岁以上能自己束发修饰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想教悔的。”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苦思冥想还得不到答案时,不去启发他;不到欲说却表达不出时,不去引导他。不能举一反三的话,学识又有什么意义呢。”
【原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有戴孝人在旁时,孔子从未吃饱过。
【原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当天哭过,孔子一天就不再唱歌了。
【评论】这是讲孔子对于养生送死的礼非常重视。他去了丧家,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在这一天哭过了,心里头难过,绝对不唱歌的。这很简单,不但孔子,我们也一样。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受重用时,就展露才华;不受重用时,就韬光养晦。只有我和你能做到!”子路说:“您带兵作战时,让谁辅助?”孔子说:“徒手斗猛虎、赤脚过深河,至死不悔的人,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那种小心行事、以智谋取胜的人。”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如财富能靠求拜而来的话,哪怕是赶车的活,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来做事)。”
【原文】子之所慎:斋、战、疾。
【译文】孔子慎重的事:斋戒、战争、疾病。
【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个月不知肉味(食不知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原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有说:“老师是不是对卫国的君王位置有打算啊?”子贡说:“哦,我去问问。”子贡进去后,问:“伯夷、叔齐是那种人?”答:“古代贤人啊。”问:“他们后悔吗?”答:“求仁而得仁,后悔什么?”子贡出来说:“老师并没有此打算。”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也在其中了!缺少仁义的富贵,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
【原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学《周易》,就可以无大错了。”
【原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孔子有时讲官话:读《诗经》、读《尚书》、举行典礼时,都用官话。
【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
【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学问的人。”
【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人中,必有可当我老师的人。选择比我强的人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比我差的人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评论】只有当自己的学问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分辨出善者和非善者,才能谦虚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否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说:“老天赋予我高尚的品德,桓魋追杀我又能把我怎样?”
【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么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原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原文】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孔子说:“圣人,我看不到啊;能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善人,我看不到啊;能看到有恒心的人,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贫穷却装作富裕,打肿脸充胖子的人,这样的人是很难保持有恒心的!”
【评论】由此看出孔子非常务实。先制定出理想目标,在没人达到目标时也不要丧失信心。就像考试目标是100分,达到80分也行了。是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
【原文】子钓而不纲、弋而不射宿。
【译文】孔子只钓鱼而不撒网、只射飞鸟而不射睡鸟。
【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孔子说:“大概有一种自己不知道但却能凭空创作的人,我不是这样的。多听,向善者学习;多看,然后才能见到问题的所在(个案),然后才能意识到这类问题的所在(举一反三,才能知道共性的东西)。”
【原文】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互乡那里的人不容易讲道理,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很疑惑。孔子说:“肯定他的进步,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进步,过去的就不要老提了。”
【评论】互乡的道德规范可能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因此在其他地方认为“对的”在那并不认可,发生“鸡”与“鸭”讲的事,双方都听不懂对方的理论。就像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一样,不存在绝对的标准,各方都会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做,而另一方看待同一件事用其标准判断就可能是错的。
【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原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吗?”孔子说:“知礼。”孔子走后,陈司败对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不袒护人,君子也袒护人吗?昭公娶了一个吴国人做夫人,也姓姬,他却将她改名换姓,叫她吴孟子。他也知礼,谁不知礼?”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一有错,就必定有人知道。”
【评论】孔子对于知礼不知礼,心里明白得很。但别人问到自己国家的国君时,他绝不会批评自己国君的不对。所以当然要说鲁昭公知礼,绝不能说不知礼。你们外国人讲他不对是你们的自由。而且既然你们外国人懂了,何必再问我?你问我,我当然这样答的。所以这也是孔子的高明,同时也是外交上的礼貌。
【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要他再唱,然后照他的歌,依他的音乐曲调,另外再作一首。
【原文】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孔子说:“在文方面,我可能和别人差不多吧;在品德修养方面,我却还未有很大的心得。”
【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啊。”
【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孔子生重病,子路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有用吗?”子路答:“有用。我祈祷天神地神保佑您平安。”孔子说:“要是这样,我早就祈祷了。”
【原文】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
【译文】孔子说:“奢侈就会骄狂,节俭才会稳固,与其骄狂,宁可稳固。”
【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评论】君子站得高,看得远,不会被眼前的不顺所难倒。
小人站不高,看不远,一点小事对他来讲就是大事了,为此忧愁不止。
这个世界上任何时间都是小烦恼的数量要远大于大烦恼的数量,因此为小事而烦恼的时间要长的多。
另外,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小人,只有当他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为君子(冰山)后,才会发现他以前或现在不如他的人是处在小人阶段(浮萍、小船阶段)。
【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粗暴,庄重而又安详。
第二章第八节
泰伯篇第八
【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周文王的哥哥)的品德高尚极了!三次让出王位,百姓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
【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孔子说:“恭敬而无礼则辛劳,谨慎而无礼则胆怯,勇猛而无礼则闯祸,直率而无礼则尖刻刺人。君子全心全意对待亲人,则百姓就会致力于仁爱;传统观念不要放弃,则百姓就会不偷巧,社会风气就稳了。”
【评论】世界上有天生恭、慎、勇、直的四类人,那么他们要不要后天的学习呢?孔子告诉我们先天的坯子再好,不懂礼,也不会成为君子。
【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译文】曾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