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虐文考科举-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救人可以,但是该拿的好处谢千珏也是要拿的。毕竟他那些培元丹都不是白来的,都是他以后打算用来赚大钱的。
如今他全部拿出来救助百姓,他不好剥削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但是朝廷该给的好处他还是要拿的。
当然了,这些好处他不好用自己的身份拿。在外人眼里他就是普通农家子,可没有拯救世人这么大的本事。
他若是用现在的身份拿出培元丹,等到瘟疫平息之后,各方势力的人肯定就要找上门来。到时候他们用家人威胁他,把他关进小黑屋里为他们卖命,谢千珏这一辈子可就完了。
之前谢千珏给秦遗丹药的时候,曾经撒谎说这些丹药是一位神医所赠。谢千珏把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秦遗,便以出去寻找神医为由离开了临晨县。
秦遗深知那些丹药的神奇,见状他也没有阻拦谢千珏的脚步,只是在谢千珏临走前叮嘱他一切小心。
谢千珏并不担心家人与师傅,他们的身体素质远比普通人要强。加上谢千珏在临走之前,半哄半骗的让他们喝了不少汤药,那汤药里面就有三颗培元丹的量。
谢千珏手里有秦遗的令牌,他有特权可以随意出入临晨县。他在出了临晨县之后,就把之前买的□□戴上,然后又换了一身仙风道骨的衣裳。
这一张□□,正是那天他去送望远镜时买的好东西。有这一张□□改头换面,谢千珏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
与此同时的坪洲府,已经有很多人感染了天花。由于病人实在是太多了,城里的医馆根本没办法全部收治,有不少病人便吵着闹着想要出城求医。
陈敛之原本正在帮知府维持府城秩序,一个护卫突然跑过来对她耳语了一番,陈敛之立刻脸色大变的转身离开。
等她赶到落脚的地方时,整个院子里已经跪满了下人。他们一个个不安的跪伏在地上,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的惶恐不安。
陈敛之没时间跟他们计较,一路脚步不停的往后院赶去。不等她赶到旻湘郡主的院子,就听到一阵嘈杂的哭闹声。
陈敛之带着一身寒气踏脚院子,原本的哭闹声在她出现的瞬间消失了。一群人一脸见鬼似的看着她,随即便诚惶诚恐的开始跪地求饶。
陈敛之只觉得耳边一阵聒噪,也不知道她们到底都说了什么,径直朝着旻湘郡主的房间走去。
一旁的一个侍女见状忙拦住她道:“不……不行啊,世子爷,郡主……郡主她病了……”
陈敛之闻言没有搭理她,依旧不管不顾的朝着里面走去。陈敛之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哥哥,还要替代哥哥成为临南王世子。
她骨子里应该是想念哥哥的,但是由于常年假扮男人担心被拆穿,她潜意识里有时候分不清自己是谁?
她对旻湘郡主的感情很复杂,那感觉像是把对方当成她自己,假装……她还想还是有哥哥疼爱的人。
如果她的亲哥哥还活着的话,对方一定会像她对待旻湘郡主一样对她好,把她骄纵成一个无法无天的刁蛮郡主。
原本还在哭哭啼啼的旻湘郡主,在看见进门而来的陈敛之时,第一反应就是想要扑到对方怀里撒娇。可是她很快想起自己生病了,这病的传染性特别可怕,她忍不住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
然而就算如此,她看着疼爱自己的敛之哥哥,小姑娘还是忍不住哭道:“敛之哥哥哥,湘儿好像生病了,湘儿会不会跟他们一样死掉?”
陈敛之看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人,一直没有什么感情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心疼。
“不会,哥哥会想办法救你的。”亦,会想办法救坪洲府的百姓。
……
两日后,是夜,突降大雨。
正值秋末冬初,这样下着大雨的夜里莫名的寒冷。
一个白衣胜雪的青年,手持一把艳红如血的油纸伞,缓步到达了临城县的城门口。
守城门的人站在城楼上,一看到人影下意识的说道:“时逢瘟疫,任何人不准进城。”
之前还没有传到临晨县的时候,临城县的城门只能出不能进。如今临晨县也出现了天花之后,无论是进还是出都不能了。
青年举着手里的红伞似乎说了什么,由于雨声太大守城的人没有听清楚。对方见青年还没有离开的意思,忍不住一脸怒容的对青年喊道:“没听明白吗?任何人不准进城!”
这一次青年声音大了一点,守城的人在听到他的话时愣了一下。因为不确定对方的话是真是假,他这边没敢多说什么就去通报了。
等了大概一刻,那守城人就带着一群人赶来,慌慌张张的给对方打开了城门。
之前谢千珏去寻神医的事,秦遗就已经告知了临晨县知县大人。知县把这件事跟府衙与守城的人说了,他们都在等待这个所谓神医的到来。
原本以为还要等待一段时间,毕竟神医若是这么好找就不是神医了。然而让所有人感到惊喜的是,没想到这么快他们就接到了好消息。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要不是谢千珏查资料和准备药耽搁了时间,谢千珏当天出城当天就能够赶回来。
知县杨曲琤亲自过来迎接,等到他们见到所谓的神医时,都没想到对方会这么的年轻。
在很多人潜意识里面,神医就应该是那种白发飘飘的老头子。原本谢千珏也想要打扮成这副样子,可惜等他买了白色的假发套之后才发现,他买的□□原来是个俊俏的白面小生。
这一张新面孔不比谢千珏长得差,甚至因为额间一点猩红的朱砂痣,衬托的整个人亦仙亦邪十分古怪。不过这个时候也没时间计较这些,他多耽搁一段时间就会多一个天花病人。
因为临晨县很多人都是熟人,谢千珏担心他们看出什么端倪来,还特意买了美瞳改变了眼睛颜色。甚至担心他们看出自己的身量来,他还穿了一双带内增高的靴子。
从来没有穿过内增高的某人,在进城的时候好几次差点绷不住,就把自己辛苦营造出的高人形象毁了。
好在因为他天生异瞳的原因,很多人都不敢与他对视,所以也就没有看出他的不自然来。
谢千珏不敢多耽搁,进了城之后,就把种牛痘的事告诉了知县。原本以他的意思是,想要通过知县把种牛痘的方法传播出去,这样就能有更多的人可以预防天花了。
但是由于种牛痘听起来太惊世骇俗,杨曲琤并不敢把这个方法传播出去,担心万一出了差错会闹出更大的事来。
谢千珏见状也明白杨曲琤的难处,便答应一边想办法救治天花病人,一边先在临晨县种第一批牛痘。
谢千珏平日里也看过不少医书,他便在一些普通的驱除瘟毒的汤药里,添加了他早就准备好的各种药粉。
这些药粉除了培元丹与还魂丹,还有他新买的另一种叫百病消的药方。这个药方是修仙界用来治瘟疫的药,因为他还不确定这个药方的作用如何,所以一开始只给一些重症患者用了。
经过十几天的努力,谢千珏发现百病消可以救治轻症与中等症状的病人。虽然没办法彻底救治重症患者,但是却大大减少了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让原本一半的死亡率减少到了十分之二。
在发现这些汤药有用之后,谢千珏便把百病消的药方给了杨曲琤,让杨曲琤把药方先送去坪洲府。
百病消药方的出现,救的人不止现在这一时。就是后世的人也可以继续沿用,可以说是很大程度的造福百姓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估计还要修一下。
第112章
在谢千珏外出去寻找神医; 然后又跟着知县大人控制瘟疫时,这段时间谢家这边发生了不少事情。
谢千珏以出城寻神医为由离开后,第一天晚上谢家就遭了贼。好在谢家有两只大狗子; 还有一只特别通人性的胖鸟。
因为三只宠物闹出的动静; 不仅吵醒了前院的仆人,还吵醒了后院的谢玲语她们。那个贼最后什么也没捞着; 还被海听和大头咬了几口。
得知这个消息的秦遗; 第二天一早便带着侍从搬进了谢家。这个时候也没时间讲究什么繁文礼节; 毕竟在瘟疫没有得到控制之前,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会发生。而且他还答应了谢千珏,在他外出寻找神医的时候,一定会好好照顾好谢家人。
因为有秦遗和他的侍从守在谢家; 之后倒是没有再发生什么遭贼的事,但是秦遗却忘了外面还有一个小沅。
小沅一个姑娘家人生地不熟的,加上碰见了这样动荡不安的时候; 差一点就被一个地痞给占了便宜。
秦遗一点也不想管小沅的事; 但是人家姑娘毕竟是为他而来的; 最终小沅一哭二闹之下也跟着搬进了谢家。
一开始小沅与谢家人相处的不错,她除了对秦遗有一点偏执的想法之外; 其实是一个脾气很好很听话的姑娘。但是大概是情敌之间的某种感应,很快小沅与谢云莲就察觉到了彼此的小心思。
谢云莲的性格一直温婉内向,她完全不是一路吃苦走来的小沅的对手。加上她不是小沅那样大胆的姑娘; 也就注定她没办法主动追求男人。
所以不等小沅出手对付谢云莲,谢云莲已经自己想要放弃这段感情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小沅却不幸的就染上了天花。
秦遗见状,立刻把小沅带离了谢家,生怕她感染了谢家其他人。
等到把小沅单独关起来之后; 大家才知道之前那个欺负小沅的地痞,就是因为他发现自己感染了天花,所以才胆大包天的对小沅起了色心。
秦遗找到这个地痞的时候,他正和其他病人一起接受官府的治疗。秦遗便把他单独关进了一个地方,打算让他自生自灭以此来惩罚他。
虽然不小心染上了天花,但是小沅的状况还算不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谢千珏已经假扮神医来了临晨县。听说神医手里有救治天花的良药,所以小沅整个人的情绪还算稳得住。
小沅被关在单独的院子里,一连几天都有人过来送汤药,她十分配合的把汤药全喝了。由于小沅的症状很轻,加上她别其他病人心态好,她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痊愈了。
听知县大人的意思是,染过天花的病人在康复之后,就不会像普通人再次染上天花。
小沅经历了一场生死大劫,整个人看起来比之前成熟许多。她没有继续厚着脸皮纠缠秦遗,反而仗着自己不会再感染这一点,开始在临晨县的医馆里当起了学徒,每天起早贪黑的帮医馆救治染上天花的病人。
由于小沅之前染过天花的关系,她照顾那些病人的时候很有经验,很多病人在的鼓励之下心态也变好了。
……
因为有了谢千珏的药方,以及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临晨县的瘟疫很快便被控制住了。
一开始杨曲琤还不敢全信神医的话,后来见几个属下种了牛痘都没有事,杨曲琤便硬着头皮也跟着一起种了。
后来又经过几次试验之后,他就发现种了牛痘的人确实没有染上天花,杨曲琤这才把种牛痘的方法推广出去。
加上神医配制了各种汤药,有着强身健体的神奇功效,之前疯一样的传染速度戛然而止。就连一些染上天花的病人,也因为有了药方一个个恢复了健康。
随着瘟疫的情况得到控制之后,谢千珏这个神医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坊间有不少百姓对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