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第6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木学堂和工坊很快清查完毕,头疼脑热的不少,袁权、张奋将他们隔离开来,又调集了医匠和药物应变。处理还算及时,虽然有十几个人病情迅速加重,但绝大部分人受了几天罪之后还是慢慢恢复了。
张昭那边遇到了一些麻烦。被招募去屯田的百姓分散在各处,张昭为了确认情况耽误了几天,疫情已经扩散的趋势,还传染了不少本地居民。因为医药不够及时,致死的人数在迅速上升,由几个到几十个,再到一百多个,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几乎每个时辰都有坏消息传来。
麻烦最大的却是那些被挑剩下的人。他们还住在大营里,近千人聚在一起,又不像营中将士一样守纪律,身体素质也普通比较差,病情扩散得非常快。大概是之前饿得狠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吃饱饭,不知道节制,结果有人吃坏了肚子,营里的茅坑人满为患,有人因此得了痢疾,上吐下泄。
恐慌在进一步蔓延,于吉不得不放下手里的事,赶到营里,为百姓治病。有神仙坐镇,这些百姓的情绪得到了控制,孙策又及时从营中抽调医匠,调拨药物,勉强控制住了形势。
三天后,患病和致死的人数还在不断上升,但曲线已经开始放缓。
看着折线图,孙策虽然还是很紧张,心里却多少松了一口气。曲线变缓就意味着形势得到了控制,向积极的方向转变,出现大面积传播的可能性不大。经过清查,患病的百姓大多是头痛发烧,医匠诊断的结果和郭嘉估计的差不多,属于季节变换,百姓露宿野外,受了凉,饮食又不太跟得上,体质差,抵抗能力弱。从各种症状来看,大部分人应该是普通感冒,只有一小部分是急热,高烧不退,病情迅速恶化甚至致死,和流行性感冒的症状非常相似。
孙策不敢掉以轻心,他见识过流感的威力。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
郭嘉休息了一天就好了,比预期的还要快。他的心态也比孙策好,但他也不敢掉以轻心。他对孙策说,桓灵以来的四十年间,接连大疫七次,平均六七年就要来一趟。上次还是中平二年的事,这两年发生大疫的可能性的确比较高,不能大意。
孙策对郭嘉的机械规律论不以为然,但他对桓灵之间发生大疫七次很震惊——郭嘉说的大疫就算不是全国范围,至少也是覆盖京畿。他读过史书,知道汉末有大疫,除了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外还有建安二十二年的那次大疫,建安七子死了好几个,除此之外了解的并不多,既使读到也是一扫而过,没什么印象。
这一次,他正站在一次大疫的边缘,而且身处指挥中枢,感受比当年经历非典还要深刻。他很清楚这次大疫如果爆发会对他有多大的伤害。经济受到打击是一方面,说不定会有人借些攻击他的新政,汉人讲天人合一,人事和政治结合再正常不过。推己及人,可知桓帝二帝当时是如何的焦头烂额。
“这两年没有发生大疫,可能和迁都有关。董卓强迫洛阳君臣西迁,洛阳为之一空,人烟稀少,就算有疫情也不太容易扩散。若非如此,初平元年左右就有可能大疫。”郭嘉摇着羽扇,看着挂在墙上的疫情地图。“将军,这是一个警告,虽然眼下看来可能是一场虚惊,但危险还没有真正过去。青徐的隐患还没有真正消除,兖州也有爆发大疫的可能,如今中原只有豫州安定,一旦发生疫情,流民会大量进入豫州,我们挡都挡不住。大兵之后,必有大疫,兵家必争之地,往往也是大疫的源头。”
孙策苦笑道:“奉孝,我现在才明白你当初的坚持,只是事已至此,后退亦不可能,只能咬牙坚持了。”
“将军,你也别这么说,我那方略是稳妥些,但也不是最好的结果。说实话,我当时也没想到将军的新政能有如此惊人的效果。如果按我的计划实施,将兖豫拱手相让,将军哪有机会在数年间称霸中原。”郭嘉转过身,眼神闪烁。“只是太快了也未必是好事,我们可能要缓一缓,准备得充分些,积些钱粮。如果决战时也是这般捉襟见肘,那可就不妙了。”
孙策思索良久。“奉孝,我们要准备的可能不仅仅是钱粮,还有医术和药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下一步,我们要将关注的重点转到医学上来。不仅南阳要有本草堂,平舆和吴郡都要有本草堂。我们不仅需要大匠,更需要大医。要不然的话,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迟早要吃亏。”
郭嘉点点头。“将军,这件事不仅和本草堂有关,于神仙也能帮忙。”
第1223章 巫和医
于吉正在忙。
他被一群流民围在中间,正在为一个老妇人扎针。老妇人被她的儿子抱着,闭着眼睛,痛苦的呻吟着。“让我死了吧,让我死了吧。”她抓着儿子的衣领,不停的摇晃着。“让我死,就不拖累你了。”
“阿母,你不能死啊。”那中年男子一边抱着老妇人,让她不要乱动,一边安慰道:“神仙给你冶病呢,你大难不死,将来还要享福呢。阿青怀上了,是个儿子,你要有孙子了,不能死。”
老妇人犹豫了。“那……那我看一眼再死。”
周围的病人哄笑起来,七嘴八舌的调侃老妇人。看得出来,这些人虽然病得不轻,但有神仙在侧,他们的心情都比较轻松,应该是对于吉有信心。只不过放眼看去,不是老便是小,就算神仙手段再高明,也有很多人熬不过这场疫情。不过他们并不会因此怀疑神仙的手段。死者长逝,生者却会对神仙感激涕零。
道教兴起于汉末,正是因为汉末的疫病流行,掌握巫术和医术的道士们可以救人,可以安心,这才得到了普罗大众的欢迎。相比之下,佛教虽然也在汉末走向普通百姓,却因为没有这样的手段,得不到普通百姓的支持,传布不广。笮融能够吸引普通人是因为免费的酒肉,而不是医疗技术。
佛教一开始走的就是高端路线,后来为了推广,才学道教的实用技能,卜卦、算命乃至施药,这些都是从道教学来的。道教则与之相反,从一开始就扎根于平民,治病救人与修道成仙并行不悖,混合了巫术的医学一开始就是道教的看家本领,最后形成道医一脉。
但道士毕竟不是神仙,他们救不了多少人,更无法挽回这乱世。当魏晋南北朝的乱世越演越烈,人们生存越来越艰难,面对不期而至的死亡,即使是世家权贵也觉得命运多舛,无法预测,佛教的来世观念就成了他们逃避的乐土。佛教真正大行其道是南北朝,原因正在于此。
孙策不希望看到那一天,他想尽力逆转这历史,但是面对瘟疫这个超级对手,他也觉得很无力。要想统一天下,非战不可,但频繁的战争正是瘟疫爆发的重要原因。瘟疫与战争如影随行,由战争而起,又反过来限制战争。他抗争得越激烈,瘟疫来得就会越频繁,越惨烈。当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人口十不存一,战争自然无法延续。
论起对人口的杀伤力,就连战争都要甘拜下风,瘟疫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杀手。
孙策站在远处,看着忙碌的于吉,心中说不出的愤懑。
于吉看到了孙策,给老妇人取了一些药,又嘱咐了注意事项,这才起身,来到孙策身边。等着治病的百姓虽然没说什么,但明显有些怨言,没给孙策什么好脸色。
“都是一些愚民,将军不要介意。”于吉说道。
孙策笑笑。“于公,我没事,倒是你自己要留神。虽说修道有成,整天在病人堆里,还是小心些好。”
“无妨。生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归根到底还是自身正气不足,才让邪气有可趁之机。我虽不敢说是纯阳之体,但正气还是足的。”于吉打量着孙策,眉宇眼露出关切。“将军,你这几日是不是太累了?”
孙策点点头。他这几天的确很累,不仅是身体上累,更是心累。面对四世三公的袁绍,他有信心战胜他。面对瘟疫,他却一点把握也没有。即使有本草堂,即使有张仲景那样的名医和于吉这样的道士,他还是没什么胜算。张仲景是写出了《伤寒论》,但那是研究了几十年的结果,代价是满门百余人的病故。他在理论上了解一些瘟疫的本质,但他没有任何切实可行的办法来遏制瘟疫。
他最多拨一些粮食和药物,尽可能做一些后勤保障工作。
“是有点累。”孙策回头看看那些百姓。“待会儿我让人再拨一个营给你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容易传染,让他们分开住。尸体要埋远一点,埋深一点。不能饮生水,尽可能喝烧开的水。薪柴的事不用担心,我会及时拨付的。药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已经派人紧急调拨。生病的要治病,没生病的也要预防。”
“将军,你还有空闲的宅院吗?”
孙策看看于吉,眼神疑惑。
“这些人都是被挑剩下的老弱,没有安身之处,愁深思重,更容易染病。如果能让他们安定下来,有利于他们恢复。是的,他们既做不了工,也屯不了田,可是让他们到处走,危险更大。”
看着于吉,孙策很尴尬,连忙点头答应。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候觉得这些人没用,现在是非常时期,这些人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不能让他们四处乱窜,不惹事便是万幸。
“没问题,豫州有很多空闲的宅院、田地,他们如果愿留下,我非常欢迎。”
“那我就代他们谢过将军了。”于吉拱拱手,很正式的行了一个礼。“将军来找我,是想要《太平经》吗?这些天真是顾不上,还请将军宽限几日。将军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先回答你。”
孙策摇摇手,斟酌了一下语言。郭嘉说于吉能帮忙建立本草堂,他也觉得道家的身内求道有助于中医的发展,但他并不希望道教走上老路。相比佛教的来生,道教有人文关怀的一面,但道教毕竟是宗教,不可避免的有一大部分精力会用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事物上。
“过段时间,会有一些医匠从南阳本草堂赶来,协助控制瘟疫。我想请于公襄助,可是在此之前,我想和于公沟通一下,有些话要说在前头。”
“将军请说。”
“于公说过,身内求道比较难,你修了几十年,才有一线机会得窥大道。现在是乱世,钱粮紧张,我供不起太多修身内道的人,所以主要精力可能还是要放在身外求道上。”
于吉抚着胡须,无声地笑了。“将军放心,身内求道并不需要额外的开销,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修的,要看机缘。”
“还有一件事,不是我不相信符咒之术,但就目前而言,我觉得这些技能恐怕不是普通人能掌握的。在与本草堂的医匠合作时,我希望将巫的成份减到最少。”孙策静静地看着于吉。“我希望于公能在导引、按摩、针灸等技术上多下功夫,培养一些有用的人才。”
于吉摇摇头。“将军,人之所以生病,除了外部的邪气入侵之外,心神不宁、魂魄不安也是内因之一。对于很多人来说,符咒还是有用的。”
孙策抬起头,看着远处的百姓,沉默了片刻。“于公,我只是希望有所偏重。”
第1224章 虚心和心虚
孙策离开大营,回到水榭。
袁权已经让人把水榭彻底打扫了一遍,到处弥漫着花椒的味道。孩子也被尹姁、麋竺带到工坊里去了,那里有单独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