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万王之王楚庄王 >

第563章

万王之王楚庄王-第563章

小说: 万王之王楚庄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会兵法?他们既然也已学会,看来这一优势只怕是没有了。”

    昭元想到这里,不由得若有所思地看了看那西峡关守将。那守将姓武名建德,见大王忽然如此看自己,心下大骇,连忙跪下道:“臣等未能抵挡,致使贼寇如此猖狂,请大王降罪。”昭元扶起他,叹了口气道:“这些不怪你们。寡人在都中时,本来亦觉你们太过差劲。但如今亲眼一看,才知道你们实已是尽了全力了。你们能做到这样,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武建德勉强站了起来,道:“大王不怪臣等,便已是天恩浩荡,臣等何敢望功?”昭元笑道:“敌人军阵形严整,寡人又荒淫失政,若非你等忠良,现在早已是庸人之囚了。这却怎能说无功?待军阵之事完,当大有封赏。”

    武建德顿时大喜,心头戒惧尽去,但听昭元之话,却又暗中嘀咕。要知他先前在关城中跟大王说及军阵之事时,发现大王居然甚懂这些,当时就觉得很是奇怪。当时昭元虽很少说话,但与他对答时,每一说话都能直问关键所在,全不象是荒淫了三年的酒色之君的模样。因此,武建德心中,其实已对大王酒色三年的传闻很有些怀疑。可现在见大王当着自己的面,直认这三年荒淫,自然更令他心下难以相信:“难道还真是祖宗显灵了不成?”

    回到关城之内,武建德道:“敌军曾攻城两次,但都被击退。只是臣可用之兵尚不足万,亦是不敢出击。他们现在似乎两路进攻,企图绕道而过。”伍参道:“此番我军既然大集,自然要跟他们大战一番,替将军出这口恶气。”

    斗越椒却皱眉道:“庸、百濮、群蛮之军,虽然历来多显乌合之众,但作战特别勇猛。多少年来,跟他们打仗从来都是我军损失最大的,往往累积几次小战的损失,就几乎可以跟对晋大战的损失相比。先王有鉴于次,是以修了四道关隘,想将他们阻拦在外就算了。可惜现在已经被他们突破了两座,士气正旺,作战定会更加勇敢。再说似乎他们也渐渐习得了军阵之学,只怕我军纵然能硬拼获胜,损失也是极大。那时若是晋国等大国趁机介入……唉。”说着摇了摇头。

    http://

第八卷 孽欲魔踪 第七十五回 力排众议振朝纲(四)

    这个乃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实在不能算斗越椒危言耸听,众将都是默默不语。公子婴齐乃楚成王义子,说起来可算昭元族叔,也道:“古语有云,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如今他们悍勇与军阵俱备,城外决战的话,只怕我们死伤的不比他们少。那样的话,纵然胜了也是损失惨重,确实似不值。可若是不打的话,他们如果长期盘踞于此修成关隘,那便进可攻,退可守,乃是直指郢都的一柄利剑,更加不利。”

    昭元想来想去,也觉甚是难办。他本心曾想将这些人招为己有,因为那才是最好不过了,只是自己也知这实在是不可能。其次之策,便是自己少牺牲,尽快击破他们主力。这样的话,他们一旦溃散,自己便可长驱直入占其本地,令其失去依托。日子久了,他们自然也会慢慢成为本国之民,这个倒是有些可能。但不管怎么说,都是要先打胜了才可能的,而且己方不能牺牲过大,否则便得不偿失。昭元看了看众将脸色,忽然心中一动,道:“寡人猜你们其实都已有破敌之计,却为何不说?”

    众将见他已猜到了自己心中之意,都是面色尴尬。武建德道:“大王英明。其实现在兵力已够,所缺不过是大王一令而已。”昭元沉吟片刻,道:“你们所请之令,当不是出兵之令,而是容许假败之令?”武建德道:“正是。”

    昭元道:“只要大局得胜,莫说一败,便是弃了此关,亦是可行。”要知这事本来也是常计,并非什么就难想到的。只是此地离郢都已太近,中间只有一个很小的石盘关,万一又败,极易造成心理震恐。武建德多日不战,只求避败,其原因就在于此。而且若是弃了峡江关,战略上却又没达到预期效果,那后果更不堪设想。因此,这事争议和风险都是极大,必须要有人能够承担责任。如今昭元以大王之尊亲自定下基线承担责任,那么众将自然可以大展拳脚了。

    昭元想了想,道:“公子侧,你去石盘关准备。万一真要放弃,先不可报至郢都,以免引起恐慌。”斗越椒忽道:“臣武功尚在,或许能夜探一下敌营,擒问其中一二。”昭元摇头道:“不可。若真只是乌合之众,那也就罢了。但现在他们军阵严整,你一旦深入,他们冷静下来万箭齐发,那便谁也抵挡不住。否则寡人亦有武功,却怎么不亲去?”

    斗越椒道:“大王万金之躯,岂可亲身冒险?然臣……”昭元摇头道:“不可。令尹乃国之栋梁,如今年纪已过五十,万一有损,国人都会觉寡人不恤老臣,有伤吏民之心。”他见斗越椒似还欲再言,摇手道:“你不用再说了,此事不可。体恤有功老臣,亦是激励年轻人奋发之本。寡人今已知先前荒淫之过,竭力弥补,岂能再做卸磨杀驴之君?令尹莫陷寡人于不义。”

    斗越椒道:“是。大王心胸……”昭元皱眉道:“没用的话别多说。敌人甚强,现在当以担忧我军将士,思如何少伤人命以取大功为重。”武建德忽然跪地道:“臣有一本,请大王先恕臣死罪,臣方敢讲。”昭元道:“君臣相谏,百无禁忌。寡人若不能容谏,亡国立刻便是眼前之事,还有什么可忌的?你起来说。”

    武建德道:“谢大王。臣思敌军屯住此地多日,经营已实,几乎也已成了一座小关。若是我军在其军阵严整有备时进击,定然损失极大,还未必能胜。若想少损失便击破敌军,必得使敌阵形散乱,其兵各自为战。但以此来看,若只用硬冲的办法来乱其阵,恐难奏效,是以只有以诱的办法。”昭元目光闪动,忽然笑道:“于是寡人就是诱饵了?”

    武建德躬身道:“臣罪该万死。臣之意是……”昭元道:“不罪不罪。只是先要小心,一是莫要让他们知道寡人有武功不易擒拿,二是要多找些军中老弱之卒。”武建德道:“大王误会臣之意了。其实臣思但建大王麾号即可,可另外找人来扮大王,以免亲身涉险……”

    昭元微微一笑,心中一动,却是另有打算。当下他摆手道:“我非无武功之人,只要敌人不是万箭齐发,又或是心有旁鹜,当可无事。如今将士拼命,我却由人代为涉险,窃居其功,于心何安?”武建德吃了一惊,道:“不可,大王,不可!臣等直接指挥大战,尚不能亲身执刃邀斗,何况大王之尊?这事断断不可。这计还是当臣没提过吧。”

    昭元忽然一爪挥出,却是同时袭向公子婴齐、伍参和武建德三人。三人虽专长于军旅指挥,并非武道高手,但毕竟都懂些武功,自然而然而地便生出反应。但他们眼前才一晃,昭元便已收掌当胸而立。三人再看时,都见自己胸前铁甲已被取了一片甲片,各自大骇。昭元笑道:“寡人说去得,就是去得。”

    武建徳见他执意要亲自去,后悔不迭。但昭元却知,此次之战虽是一大危险,但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自己若能亲上战场,那么必然能使军兵大大感奋,一来可鼓舞士兵奋勇,二来军心也自然归属。自己只要有备,不往敌人弓弩太过整齐和集中之地去,便可无事,并不能说太危险。况且纵然有危险,自己难道就是面团一个,一点也受不起吗?至于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原因,使得自己对生命丝毫也不留恋,他却不愿去想,也更加不愿意知道。

    昭元主意已定,反而觉得轻松了起来。在这基础上再说其他之计,自然也都是越来越顺。等到天亮,基本思路已定了下来:先行一战,但并不力拼,只探虚实。如有需要,可以诈败,同时抛弃锱重粮草,引诱他们起贪心、从而追掠自己。

    要知这锱重也就罢了,倒是今岁西北有旱,粮草难得,要抛弃之确实心疼。但也正因为如此,敌人才会更加相信些。昭元本来还想飞鸽传书,叫樊舜华先不要宣扬自己一鸣惊人的事,但想了想,却又觉这样也好:敌人军阵严明,头脑定极冷静。他们如见自己一方极力宣扬,自然疑心自己其实还是酒色之辈,不过为博名声而已。那样的话,反而更好。

    当夜大军陆续进关休整,对外则在城头上建起楚王旌旗,以涨声势。次日一早,昭元便率领一军出城,远远望见敌军早已有备,而且亦出了一军,与己方人数差之不多。显然,他们也是想试探一下虚实。

    双方靠近,军中皆响起阵鼓,立刻冲杀起来。昭元亲身披甲执锐,于战车上不住发弩。这番带出之军都是他带来的新力之军,大都甚是精壮,再加上先前败仗之报不断,此次又是大王亲自出战,自然人人奋力。战了一阵,敌军渐露不支,但士卒依然英勇,阵形并无大乱。忽然间远方敌营传来鸣金之声,敌军迅速回撤,丝毫不乱。昭元追了一阵,看看离敌营已近,敌方角栅之后弓弩如林,便也收兵回城。

    这一此是楚军数月来的第一次胜利,虽然人人皆知不大,毕竟也还是大有振奋精神之效。昭元等却丝毫不敢太过欢喜,反而大有忧色:这些蛮兵本来都是只以勇猛见长的,可是如今亲眼所见,他们也已进退有度,勇谋兼备。如果是这样大话,实是极难压垮其志气。

    最担心的是,敌人似乎并无迫切大战之意,而似是想长久驻扎。敌军驻扎所选之地亦有山川之险,而且似乎并不缺粮。若是任他们再行长久经营,只怕日后就是两关面对面而立。那时候他们进可攻退可守,要再攻破他们,谈何容易?从那之后,楚之边界就真的要退至此地。斗越椒等老将知兵,也都是大大忧此。一时间楚营上下之思炯异:下层一片欢腾,而上层如昭元等,虽面上也是欢喜,心下却大都是郁郁不乐。

    次日诸将又请出战,昭元再行出征。这一次敌军虽有不同,但却是一样的英勇。昭元知道敌人这次出战的乃是庸军,昨日乃是百濮和群蛮军,心中忽然起了一念,突然号角连声,急令身后出动大兵。不料敌人也是号角连天,昨日出战的百濮群蛮军也是倾巢而出,立刻便要有一场真正的大战。

    昭元不愿现在大战,只好自己先退回城中。要知此次攻楚是庸人主起,百濮、群蛮等加盟,晋为“人人知道的”暗助。昭元知道庸和百濮群蛮二方只是半附庸的关系,其实亦有内部较劲,因此便想集中力量打庸军,而对百濮群蛮方并不用力。如果能这样反复几次,庸军定以为百濮群蛮一方与楚有默契,所以损失才会只集中在庸方,自然会生嫌隙。但如今看来,敌人盟约甚固,互相协助,实在难以相趁。

    今日之战不分胜负,而且昭元看出敌军协调极好,更是郁闷。到得第三日,再行一战,由伍参领军出战,亦是小胜而已,连敌人皮毛都没怎么伤着。昭元知敌人根本不在乎这几场小败,恐怕还是因为知道自己乃是酒色之君,要在自己这忽然奋起、急需建立功业的时候,故意来让自己轻敌一番。自己若是硬行进攻,自是未必能胜。但若不进攻,则敌人脚跟越来越稳,关外失地便难收回。

    如此一连数日,双方互有胜负,却都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