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万王之王楚庄王 >

第562章

万王之王楚庄王-第562章

小说: 万王之王楚庄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多么恨君万寿,也只能再次含糊回应巴国,说楚军正在“尽快准备”。

    这些事虽可含糊,这是否迁都之议却是火烧眉毛、必须决定的事,容不得半点含糊。要知现在情况紧急,都城离敌军兵锋已只四五百里,那是楚近百把年来从来未有之事。因此,也不由得群臣不慌乱,而生出此迁都之想。昭元先不说话,只令他们先自陈迁都之利害。

    经过昨日一天,群臣知他心胸开阔,不忌人言,也就都无所忌讳,各自直言存亡利害。但见朝臣之中只有寥寥几人赞成不迁,其余之臣,无论是斗越椒、申无畏还是伍举、苏从等,都是持迁都避其锋锐之议,争议其实不大。

    昭元冷眼听了一气,心中已是有数:若是自己是无主见、只从大流之君,自然当以迁都为上。那个时候,待其进兵过远,粮草失继,打败其军的可能便大些。但坏处是都城可能被占,宗庙社稷会被焚毁,楚颜面大丢不说,所失实利也并不少。但若是自己能够不让军民丧气,那么郢都百年经营,怎么也不是白建的。也许就在王都一场攻守大战,便极有可能击破那几国联军主力。

    同时,昭元这下也已将众臣心态看得分明。虽然他们都相信自己这个大王确实变“好”了,但这毕竟是存亡大事,谁也不愿相信大王真的马上就有了足够的经验和胆略。因此,他们都觉得还是先稳妥一些才好。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很重大的理由。若令经验丰富的斗越椒挂帅出征,多半就能将敌人在关外就击破。可是现在自己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以荣耀封地为代价削弱斗越椒的兵权,若是再让他解此大危,岂不是令他权势威望又要大涨?而且庸并不弱,其地几乎可比郑、宋加起来,百濮、群蛮兵势也甚盛,要平叛非大兵不可。斗越椒若是将兵在外,难保不有大变。这些原因,那些不愿意斗越椒擅权的臣子们自然心知肚明,只是谁也不肯说破。

    昭元想了许久,终于拿定了主意,挥手命群臣停下争吵,沉声道:“诸卿为社稷而想,无论持何之议,都是忠心一片。只是我能往,寇亦能往,迁都以避,未必上佳。寡人有一议,便是寡人亲自挂帅,同令尹和各武卿一起出征讨贼。各位觉得如何?”

    此言一出,群臣皆是大惊失色。要知楚先王均甚崇尚武勇,亲自为将出征之事,亦并非没有。起码来说,前有楚武王曾不惜病重,亲自带兵出征随国,后有楚文王亲自率军平定巴国人叛乱。因此这亲征之事,本也不足为奇。但此二君后来均是死于军中,遂导致许久以来,国君为帅被诸臣视为大凶之事。

    当然,这楚武王之事也就罢了,那乃是因为他本来就已病重,但因为国事,终于还是亲征。当时楚武王夫人邓曼极贤,在出征前被问及意见时说:“大王若去,既可壮军威,但同时也可能病死军中,以堕军威。但臣妾还是劝大王出征。若是万一过世,只秘不发丧可也。”后来果然如她所料,兵未至随国,楚武王已病死。令尹和知此策者秘不发丧,坚持进军,终于击败随军,达成出兵目的。等回军之后,诸臣才正式宣告楚武王驾崩。当时之人,无不叹楚武王及其夫人、令尹和诸将的清醒头脑,以及他们以国事为重的精神。

    但叹归叹,楚武王因军旅操劳,加速而死,却是事实。而后来楚文王亲自平定巴人之乱时,就更是凶险。当时楚文王亲自登高指挥战斗,但楚军中有一名将军忽然叛乱,军阵被冲。巴人趁机大进,乱军中有一利箭射穿楚文王之下颌,楚军失了主脑,顿时大败。

    楚文王逃回都城,却被守门的一位烈性之士鬻拳阻挡于门外:“大王回军,已大胜否?”楚文王道:“是大败。”鬻拳道:“先王东征西讨,未尝大败,威镇天下。今大王若无胜,臣不敢放大王入城以羞祖先。今黄国不肯朝楚,大王若能击败黄国之军,才好入城。”楚文王又羞又怒,于是便移师向黄国,以讨其先前曾从敌伐楚之罪。时楚文王羞愤之下,怒发如雷,不惜血流如注,亲自擂鼓。诸军感奋,遂大败黄军并灭其国。但楚文王当晚亦因伤重而死,这件事自更加震慑人心。后来的楚成王、楚穆王出征,就小心得多,中原诸侯自更不用说了。

    昭元还在沉思,上大夫伍参已说道:“大王乃万乘之尊,国之根本,断不可亲身涉险。”昭元一笑,道:“寡人非纨绔子弟,又有令尹和诸卿相助,只要再加小心一些,当不致有文王覆辙。”苏从道:“大王既以文王为戒,便更当保重尊体,以安国本。”

    昭元知他其实是要提醒自己楚文王那次军中叛乱之事,要自己小心斗越椒,当下道:“文王之时,那叛臣先受惩罚,所以怀恨在心。如今寡人待诸卿皆有恩遇,携手共治,若还有异心,那便是禽兽不如了。寡人相信各位皆是楚之良才,安肯出禽兽之行?”苏从急忙又要说话,昭元忽然伸指止住,道:“寡人主意已决,亦有准备,卿等不必再言。接下来只论兵力多寡和偏师配备即可。”

    苏从觉大王那一指简直如实实在在指到了自己之嘴上,立刻便知大王武功极高,心下大惊。他抬头一看,见大王目光炯炯,似乎是明了自己之含义之后却依然坚持,便只能叹了口气,不再多言。

    斗越椒道:“臣以为,即便大王执意要亲征,终究还需有亲近之人坐镇郢都以备接应。如鬻拳之事,虽是忠君爱国,但毕竟不可轻为。再者当时无灭国之险,不过一败而已,现在却是大大不同。”昭元点了点头,道:“令尹所言甚是。王后甚贤,有先武王夫人之风。当此非常之时,王后可以会同内外二禁军统领,暂管全城内务。但对外城事物,则只负责开守城门,无寡人亲手调兵令不能调兵出城。至于东面寿春陪都,屈荡,你先往经营。”

    这时诸臣见大王主意已决,坚定无比,知道再劝无用,于是也就只论些具体军整之事。另有一些臣子见大王一定要亲自带上斗越椒,似也猜测到他还是防了这一手。昭元命伍参和斗贲皇各领左右二军,自己亲领中军,命斗越椒为中军军师。其余之将,也大都选派已定。

    至于所调军兵,却是最为可虑之事。由于这涉及到下面之低级军吏,而他们多半还是斗越椒时所定,要争取的话需要时间。若是他们现在阳奉阴违,故意多选些老弱来,让自己大败一场,那便极是麻烦。昭元念及于此,便先不发具体调兵之令,只命斗越椒自行先选派士卒。自己查看过后,若是并无异常,那便自己亲自出征,否则再做打算。同时他又命伍参一系众人多选精壮士卒。虽然他们势力不大,所能选的肯定不多,但怎么也还是比没有强。

    这迁都和亲征之事之大计既然已定,许多其他之事也就好办得多。到得晚间,昭元已是又处理了二十六件积案。这次散朝之后,昭元就已远不似昨日那般疲惫。于是他自行先到司吏卿那里,查阅了许多历年升降调派细节。回来的路上他又特别留心,暗中将宫内宫外许多卫士之武功神态看了个清楚,务必求心头要尽可能的有数。

    带斗越椒父子而去,乃是根本大计。若是得胜,功劳自然大半归己;若是战败退守,也有斗越椒帮着担责任。同时,这还可以随时监视他们的行动,避免他们有机会另立傀儡。因此,昭元已暗暗打定主意,自己一定要和斗越椒同住同起,绝不让他离开自己太远。同战也好,同守也好,总之是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成团单飞。

    这日回去时,樊舜华却还刚刚起来,显是她为了让自己晚上睡好,昨夜其实根本就没有睡。昭元心中感动,但感激的话已说过多次,却也没什么新的来说。昭元心头忍不住想:她实是一位极好的贤内助,实在也是国后的不二人选。自己真的会把她嫁出去么?

    第三日中,下属军吏来报,说是队伍已大半选好。昭元前去一看,只见中军竟然选的全是精锐,斗越椒亲自跃马负弓,来回奔走,极是用心。昭元心下大喜:“看来我确实疑心太过了。他纵然曾有擅篡之心,但如今能为我所用,亦是楚国栋梁。我实不可单以一心戒备,就过于歧视,伤他继续效忠之心。”当下大大夸奖了斗越椒一番。再看伍参和斗贲皇所选,却是差了许多。不过本来偏师就兵力弱许多,这也已是他们能做到的最好的了。

    昭元立刻颁下军令,正式宣布自己亲征。左中右三军之兵,本来都早知这位楚王荒淫无度的。可但现在一见,却都觉大王目中神光四射,中气充足,俨然一幅英主模样,与想象中差别很大,不免都暗暗奇怪:“难道以前传说有误?”但不管如何,终是欢喜多过嘀咕。昭元登台对三军而训,大用自己身为神主、专摄人心之法,极力鼓舞士气,渲染气氛,果然成效显著。

    庸国其实是楚国西北方之强邻,与秦、巴、楚都接壤,地域甚为辽阔。当年,庸国的前身上庸国,甚至还曾位列助周武王伐商的各诸侯之首。庸国发展到现在,本身已有好几个不弱的半附庸,如百濮、群蛮等,因此当然不是什么小国。但昭元为了鼓舞士气,却竭力将其描述成一个撮尔小国,极力渲染前败之耻之憾。一时之间,三军之中人人都是暗想:堂堂大楚竟然被几个不太大的国家打成这样,实是奇耻大辱。而自己这一行若不能大败其兵,令其从此不敢正视楚国,那便根本无颜回乡见父老。

    昭元见三军气势已足,知道再鼓的话,就容易无回旋余地,许多谋略无法应用。于是他便又大谈用兵需要谋利略,常常需以小利换大利云云。接着,他更亲自宣读军法斩禁之令,声声直撼全场,三军无不肃然。

    待从校场而归,昭元立刻又选了些王宫卫士以充随军内卫,而且不拘强弱,一选百名。这自是要防备斗越椒所选之军兵中藏有心腹,防止他们暗中近身加害。昭元自然不是想这些能抵挡得了斗越椒,而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帮自己近身预警。自己只要能活着逃走,那么一切便都可能翻过来。此外,还有策略上的安排,就是派人赶去秦、巴等国,希望能协调行动,令庸军顾此失彼。当然,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要靠自己了。

    军情已急,前方战事一日一报,甚是吃紧。到第五日,钱粮等物已备妥先行。昭元亲批甲胄,率领三军数万将士进发。他眼见一路疾苦,见今岁楚国西北干旱,当地民生调蔽,百姓实是苦不堪言。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庸、百濮、群蛮等好几个国家趁机入寇,不免更加激发了昭元要彻底击破他们,彻底解除这些威胁的想法。大军行进不可能太快,过石盘关后,又用了四日才到西峡关。昭元下令大军先在关后驻扎,自己亲自领西峡关守将和新来的斗越椒等左军、中军诸将,趁夜探看敌军情势。

    众人人都是武勇之士,当下弃了军马,直接攀登关侧之山。远远望去,但见十几里外敌营灯火通明,声势极胜;再看其布营盘阵,都极合军法。昭元不由得暗暗吃惊:“这几个国家虽然兵强人勇,但向来少知兵书,打仗只喜死拼的。怎么到了现在,他们也已如此领会兵法?他们既然也已学会,看来这一优势只怕是没有了。”

    昭元想到这里,不由得若有所思地看了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