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王之王楚庄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一起,构成了横三世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一般认为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但在藏传佛教的有些支派中,则认为应是地藏王菩萨和大吉祥天女菩萨。其中,阿弥陀佛是理想世界的教主,该理想世界被称为“极乐世界”,或称“极乐净土”。释迦牟尼佛则是我们这个俗世“娑婆世界”中的教主。药师佛为“药师佛净土世界”的教主。
按照大乘佛教的说法,每一个佛都是一个世界的教主;一切佛的目的,都是要把自己这个世界的人,度化到极乐世界中去“往生”。而去极乐世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念佛”,也就是诚心诚意不断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是背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由于大乘佛教净土诸宗在中国影响非常大,导致中国僧人已经把“阿弥陀佛”四个字,当成了彼此之间的问候语。
观世音菩萨本是阿弥陀佛的儿子,但在中土千百年的流传中,竟然变成了一位大美女的形象。自从其女像崇拜出现后,中国历朝历代中,她的女像总是被用最符合当时中国人审美观的方式来塑造。中国人,特别是妇女,对观世音菩萨厚爱之下,甚至还给她安上了一个中国起源。按照《汝州志》的说法,观世音菩萨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三公主妙善,后来舍弃手眼为药以救父,从而得道。既然观世音菩萨是楚庄王的女儿,那么楚庄王自然就是阿弥陀佛了。这就是本书中,佛学这一部分的基本出发点。
佛教虽然主要是为了反印度教的“生有贵贱”思想而提出的,提倡“众生平等”,但这依然不能改变其是主要脱胎于印度教的事实。直到今日,普通人依然很难分辨印度教神像和佛教诸像,可见二者相似的程度。在本书中,也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佛教是如何得以从印度教中脱胎和发展的。因此,了解一些印度教的知识,对于更好地理解书中印度各种姓间的明争暗斗,可能会有一些好处。
印度教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创立的一种宗教,其主要特点是以创世神的头、手、腿、脚为喻,引申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等四大种姓。印度教的神灵,最大的是三位一体的三位主神,也即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和毁灭之神湿婆。
梵天也就是许多人听说过的“四面佛”,他主司创造。传说中梵天不但创造了世界,而且还创造了自己的妻子,即象征纯洁和智慧的辩才天女,并孜孜不倦地追求她。毗湿奴主司保护,其妻子为象征吉祥、财富和美惠的吉祥天女。在印度教的传说中,毗湿奴曾多次化身来到我们的世界,而且其中有一次是“化身为佛陀(即释迦牟尼佛),引导恶人弃绝种姓,引导他们自行毁灭”。因此,传统上印度教徒对佛教徒一直非常歧视。湿婆是印度人眼中的毁灭大神,由于印度人认为毁灭是再生的,毁灭具有重整混乱的能力,因此有些印度人认为,湿婆的本事比梵天和毗湿奴还要大。由于湿婆的妻子雪山神女是丰收和生育之神,因此也有人认为湿婆也“兼管”一些丰收和生育。
作品相关 序一:《万王之王》自序(3)
(四)西方文化的摇篮:希腊神话和圣经简介
西方世界的主要文化传承,一般来说有两大起源,一为古希腊神话,一为《圣经》。至于其他如北欧神话、各民族自己的部族神话等等,多与这二者似是而非,或是有某种传承关系。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和另外十一位神灵一起,构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光辉系十二主神。这十二主神是:
天王宙斯:宙斯又名雷神,是万神之王,但别的神似乎也经常敢于公然违抗他。他和五个兄弟姐妹联合起来,在祖母的支持下与父亲开战,并最终夺取了父亲对神界的统治权。他风流无度,跟无数人神生下无数神和半人半神,其中包括引发特洛伊战争的海伦。
天后赫拉:是宙斯的姐妹兼妻子,女神之王,众神之母。她容貌美丽,权势赫赫,对爱情忠贞不渝,并且是“嫉妒”的起源。相传她每年都在卡尼索丝泉恢复少女之身,永远绝对纯洁地与宙斯一起生活。赫拉同时还是已婚妇女的保护神,代表女性的尊严和美德。
海王波塞冬:是宙斯的兄弟。他在和宙斯、哈德斯三兄弟以抽签方式瓜分父亲留下的世界时,成为了海洋之王。由于西方文明很大一部分是海洋文明,因此波塞冬在西方特别受崇拜。他是马的创造者。他的妻子,海后阿穆芙莱特,是老海神涅柔斯的宝贝女儿。
得墨忒耳:是宙斯的姐姐,正义女神,并司万民之本的农事。她的女儿珀耳塞福涅被冥王哈德斯抢入冥间世界,成为冥后。由于得墨忒耳特别珍爱女儿,在失去女儿之后她无心工作,致使大地荒芜,万物失去生机,人类面临灭绝。后来诸神出面寻求妥协,最终迫使冥王答应让冥后每年回家省亲一段时间。由于这段时间里得墨忒耳特别开心,特别愿意赐福大地,于是这段时间就成了世界上的春天。
赫斯提亚:家室女神、灶神和贞节之神。她也是宙斯六兄弟姐妹中的一位。
阿波罗:人人熟知的太阳神。由于太阳崇拜是全人类自古以来共同的本能崇拜,阿波罗的地位显得特别突出。他同时是光明之神、真理之神、音乐之神、弓箭之神、医药之神、寓言之神、英俊之神。
阿耳忒弥斯:月亮之神和狩猎之神,同时也是三大贞节神之一。她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妹,兄妹俩共司光明,由她掌管月亮。传统上欧洲人在狩猎季节开始的时候,要隆重祭祀她。
赫淮斯托斯:火神和工匠之神,妻子是爱和美之神维纳斯。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与人除了有神力上的区别外,神还总是极英俊或极美丽的。可偏偏这位火神,却是神中唯一的丑陋者。但火神除了面相丑陋之外,陪伴他的和他制作出来的全都是最美的,传说中他的心灵也是最善良的。他的发怒,是“火山”一词的起源。
阿佛洛狄忒:爱和美之神,其更被人们熟悉的是一个罗马名字“维纳斯”(本书中也采用了此简名)。她是美的最高象征,遭到无数神和人的嫉妒,也遭到无数神和人的追求。由于宙斯追求她失败,宙斯遂强行把她嫁给了以丑陋和瘸腿著称的火神。她的儿子“厄洛斯”(即丘比特)是手执金箭和铅箭的小爱神。
阿瑞斯:战神,力量和强权的象征,阿佛洛狄忒的情人。他的罗马名字为“玛尔斯”或“玛瑙斯”。在后世罗马传说中,他被认为是罗马人的起源。在后世罗马共和国贵族与平民的妥协中,曾经设置了可以否决元老院决定的保民官。但与此同时,双方也达成一个协议,即国家处于战争时期时,保民官无权否决元老院决议,而国家处于战争阶段的标志,就是战神祭殿的大门开着。
雅典娜:智慧女神,生于宙斯的头颅,也是宙斯最宠爱的女儿。她是三大贞节处女神之一,同时还是一位女战神,在一场混战中曾经战胜过战神阿瑞斯。她是法律与秩序、农业与园艺的保护神,她教育人们纺纱、造船、冶金等等技能,并且发明了耕种用的犁。她是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最崇拜的神灵,雅典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她在雅典的时候,曾经主持了传说中第一次以投票方式裁决是否有罪的审判,被审判对象是杀母为父报仇后,被复仇女神逼得无路可走的俄瑞斯忒斯。另外,雅典娜还同时是特洛伊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就是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那一位。他是神灵之间的信使,灵魂的引导者,体育、商业、旅游、畜牧的保护神,同时还是小偷们所尊奉的“祖师爷”。
此外,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黑暗系之神,一是冥王哈德斯,一是神神都怕的命运女神三姐妹。由于冥王是黑暗的代表,他是神和人的共同敌人。他主管财富、黑暗和公平审判。但是,他自己却首先干了一大件极不公平的事,就是抢了正义女神年轻貌美的女儿珀耳塞福涅为妻。只是因为珀耳塞福涅后来爱上了他,诸神间又达成了妥协,此事才不了了之。
命运女神传说中是三姐妹,其中大姐负责减断生命线,二姐负责揉搓生命线,三妹负责接续生命线。但是一般来说,许多人还是倾向于把她们合而为一,统称为命运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命运女神是最神秘莫测的神灵,也是最无可抗拒的神灵。命运女神编织的命运对于一切神灵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被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相传宙斯曾经很郁闷地对其他众神说:“命运女神对待我,就象我对待你们一样残酷。”
西方神话的另外一大来源《圣经》,一般被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主要内容是神与人之间立约以及此约后来被执行的情况。由于这两部分的年代、笔触和故事主线都有不小的差异,有人甚至认为这二者所说的上帝其实不是同一个上帝。《旧约》的具体年代无法考证,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几百年或更早一些。而《新约》则主要描述耶穌降世后的故事。《旧约》和《新约》之间最重要的联系,一般认为是旧约中预言的救世主“弥赛亚”。
不但大家熟知的基督教信奉圣经,犹太教也信,但犹太教只信圣经中的《旧约》部分。这是因为犹太教认为,旧约中曾预言救世主降临后世界“大同”,可耶穌降世后世界似乎并未大同,因此犹太人不愿认耶穌为传说中的弥赛亚。
许多人以为十字架是圣经成书后才由教会建立起来的标志,这是不对的。西方很早就有十字架的传统,如斯巴达克斯起义军中的许多人,在会战失败后,就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关于十字架的起源,一说是起源于十字路口的抉择,一说是传说中公平和正义的神灵象征,还有一说与传说中特洛伊的一种太阳崇拜有关系。在本书里,将通过“中华”的“中”字,把所有这些有关十字架的传说全部统一起来。
(五)中华思辩宗教:道家简介
按照男主角行程的时间顺序,现在该介绍中国自己的道统和神灵体系了。中国本土滋生出来最重要的思维体系是儒学,但从很多方面上讲,儒学并不是一种宗教。这是因为,儒学一直是基于中国人本主义精神的,从来没有儒生把自己学系的先人解释为神,也从来没有人把儒学人物当神。中国本土滋生的最有名的宗教,通常认为是道教。
道教既然滋生于中华本土,其道统中的许多人物,自然都早已和中国远古神话融为了一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道教的神仙传说,甚至已深深烙印于了中国人的文化灵魂。道教跟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道教自己认为,道统的起源是世界初始,道教的起源是伏羲、鬻熊、周文王、老子等人。但学术界一般认为,这些人物更主要是道家的人物,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正式起源是汉代的张道陵(即人们熟知的张天师)。
道教最重要的特点是“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清静无为”等,不过忌讳似比传统佛教要少一些,也要松一些。但是,道教的封建性也似乎更强一些,道教的天宫设想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