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堕落仙人 >

第214章

堕落仙人-第214章

小说: 堕落仙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定?这么简单?”

  “我们一起入定,互相感应,然后我就可以带你去。”

  接下来,苏原按照智光所说,双腿盘曲,打坐入定。

  苏原这一定,就到了无色*界的最顶点,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他所能达到禅定最深处。

  这时有一个极小的白色光点靠近苏原,他感应一下,原来正是智光。事实上到了这种境界,苏原自身也是一个极小的光点。

  “跟我一起念……”智光向苏原出感应。

  “好!”苏原回应他。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智光不停地念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苏原也不停地念着。

  定中没有时间,也许念了很久,也许只是一瞬间。苏原现自己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

  天气非常温和、晴朗;土地辽阔而又平坦;没有高山深谷,没有湍急的江河。天空如同蔚蓝的宝石;大地都是由七彩珍宝构成;又有许多琉璃状的泉池,点缀其间;清幽的溪流蜿蜒流淌,围绕着金碧辉煌的宫殿;更有广大的绝妙园林,胜过天界的天林花园……

  这里难道是西方极乐世界?苏原马上就否定了这个念头。按照经典记载,西方世界应该比这里更加殊胜。那么,这处空间是什么地方?真的很奇妙!

  再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个个都是容貌端正,神态庄严;人人脚下都踩着宝莲花,光明流转胜过大自在天的天人。

  嗯?智光去哪里了?苏原正在四处寻找智光,智光已经来到他的身后。

  “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智光说,“三清真境在后边一点。”

  “这里又是什么地方?”苏原好奇地问。

  “这里是佛刹,或叫佛国、佛土,其实就是娑婆世界。”

  “是释迦牟尼佛的清静佛土?”苏原好像有点明白了。

  “对啊,凡夫心不净,见到的娑婆世界都是秽土,真正的娑婆世界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这样说就对了!”苏原点点头说,“我以前经常想,为什么阿弥陀佛的清静佛土那么美好,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却是五浊恶世,原来是众生的心不清静,感应不到!”

  “我刚去了三清真境,你却跑到这里来,看来你真是有缘人啊!”智光说。

  苏原问:“三清真境又在哪里?”

  “在这后边,或者叫下边……”

  “比佛国要低一层?”

  “这个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其实是在同一处,差别不是太大。”

  “对了,道真也说三清真境和普通人间在同一个地方。”

  ……

  苏原随着智光来到三清真境。

  这里处处都是仙山仙水,神仙无数,和刚才完全是两个世界。

  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一为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为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为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玉清境是元始天尊的道场;上清境是灵宝天尊的道场;太清境是道德天尊的道场。

  和道真讲的一样,这里的神仙共分九品。太清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对于道家人来说,这里就是净土世界!

  苏原四处漂荡,边看边暗暗称奇。当他来到上清境,看到老道人和阳复道人都在。再看不远处,姬依和伊灵,还有戚夫人、刘如意、刘盈全都在这里。

  不过苏原现在只是一缕执念,他能感应到这里所有的人,那些人却看不到他的存在。虽然双方无法交流,但苏原总算是放下心来,老道人果然带着大家来到了三清真境,也许离他们证悟混元大道已经为时不远。

  “这里和佛土之间能相通吗?”苏原问智光。

  “相通,不过只有部分神仙知道佛土的存在。”智光回应他。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众生的感知和电脑很相似。”苏原说,“明明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差别如此之大,简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电脑?那是什么?”智光问。

  “是人造的一种机关,能通过自动运算、处理,把幻像显示出来。”苏原解释说,“不过电脑只能简单地模仿现象,而众生的心和识却能依据感知自动显现‘世界’。电脑的档次有高低,每个人的感知能力也是各不相同,所以显示出来的结果千差万别。”8



第372章 心的四相

  

  苏原随着智光重新来到释迦牟尼佛的清静佛土。

  苏原说:“这里好像白天和夜晚都是非常明亮的!”

  “是的,心净则佛土净。”智光说,“这里没有寒署四季,永远都是温暖、光明的气象;也没有一切恐怖、恶难,是真正的太平净土。”

  苏原又问:“这里的人都是菩萨,或者是阿罗汉吗?“

  智光说:“也不全是,这里多数人都是佛住世时,见佛闻法之人。还有‘声闻’、‘缘觉’等。”

  苏原又问:“凡世的佛和此处的佛,有什么不一样?”

  智光回答:“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最清净,离一切相,‘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故名如来;法身‘遍一切处’,没有一个地方不是佛的法身所在。”

  智光继续说:“在此处清静佛土示显的,是佛的报身;而在凡世中示现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或者叫应化身佛。报身佛,我们普通众生看不见,报身超过六十万亿亿里,在视线所能达到的极限之外,所以凡人所能见的只能是应化身。”

  “那在这清静佛土,我能见到佛吗?”苏原问。

  “可以,不过佛身边有很多护法尊者,我们只能远远地看。”

  “太好了,带我去看看!”

  ……

  苏原和智光来到一处精妙的园林。只见宝树婆娑,处处生长着奇花瑞草;净瓶宝象、真珠璎珞,不计其数;园中弥漫着戒定真香;更有五彩祥云,低垂肃立,像是正在聆听长者的教诲。

  园林的空间非常广大,里面足有亿万人之多,正在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

  在吉祥圣洁的光明之中,释迦牟尼佛正在宣讲:“……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苏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智光说:“晚课的钟声响起,快回去吧!我如果不去参加,会给其它人产生不好的影响……”

  ……

  苏原出定,眼前仍然是普通的凡世。

  智光匆匆地赶去参加晚课。对于这次奇妙无比的经历,苏原细细思考起来。

  释迦牟尼佛的清静佛土与西方极乐世界相比,这有点像:一个是国内名校,一个是国外名校,二者各有所长。国外名校在教学设施方面略好一些,但国内名校方方面面更具有本土特色,对于本土学生更加适宜。

  当然,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博采众长,是集无数清净佛土之大成者,这个经典里的介绍非常详尽。‘末法’时期,净土法门第一,这是从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以及众生的因缘方面来讲的。

  不过为什么众生之间,显出的世界相差如此之大?这个问题苏原还是不怎么明白。

  ……

  第二天,苏原把这个问题请教智光。

  智光说道:“什么叫众生?就是由种种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有哪些?有十二种。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众生即是这十二种因缘,和合而生。”

  苏原说:“这和电脑显示的道理相似,但更加复杂?”

  “是的,万法唯心。”智光继续说:“心的四相为‘生’、‘住’、‘异’、‘灭’。比方说电脑分为四个等次,那么凡夫的电脑就是第四等,最差的一等,再怎么好的东西,让你显出来也是粗糙的、丑陋的,失真的。”

  “有四个等次?心有生、住、异、灭四相?”苏原问。

  智光解释说:“有个‘二乘人’的说法,就是指‘声闻’、‘缘觉’和罗汉。二乘人看我们凡夫有四颠倒:不净计为净;以苦计为乐;无常计为常;无我计为我。所以,执着于财、色、名、食、睡。我们的心智觉悟程度只达到:‘心灭后而知灭’的境界,只能看到浅表的现象。”

  “但在菩萨看来,二乘人也有四颠倒:着不净,不见法身净;着苦,不见寂灭乐;着无我,不见自在我;着无常,不见佛性常。二乘人着于‘空’,心智觉悟程度可以达到‘觉异无异’的境界;所以二乘人具有‘一切智’的心智。具有‘天眼通’及‘慧眼见真空’的本领。”

  “佛对心的四相最清楚,最明白,所以称为明心——觉生无生、觉住无住、觉异无异、觉灭亦无减,生住异灭四相皆无,是为菩提心、清净心,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

  苏原说:“那就是说:凡夫只见灭相;二乘人能进一步见到异相;菩萨更进一步能见到住相;佛对四相全知。这就是为什么众生之间,所见的世界会相差那么大!”

  “对,凡夫于四相中只见灭相。前念灭,后念即生,而凡夫只能意识到已灭的状态。比方说,当你意识到现在是午时,实际上就已经是午时过去了一点点;当你说现在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处于你所认为的那个‘现在’的未来状态。”

  苏原问:“念念相续,稍纵即逝,以凡夫的能力永远只能见到事相的末端?”

  “可以这么理解。”智光说,“何谓灭相?比如我刚才打一个妄想,当时不知道自己打妄想。打完妄想,才‘觉’,妄想在何处?你有没有捉到?——减去了!又如起一个恶念,你‘觉’这个恶念吗?——灭了才觉!所以凡夫对自己的心一点也不觉,灭了之后才觉称为‘不觉’。”

  “异相又是怎样的呢?”

  “觉异无异,一觉心的异相,这个‘异’便空了,是为觉异无异。例如做梦,当你发觉自己做梦也就清醒了。觉梦无梦,觉错就无错。刚才讲的二乘人,能觉心的异相。异即是变异,是与非是异相,善与恶、生与死、人与我、怨与亲等是异相。二乘人觉心的异相,觉异无异。所以无是非、善恶、生死、人我、怨亲,所以二乘人是修行用功,见到心的异相,觉异无异,便能了生死。”

  “住相又是怎样的呢?”

  智光说:“菩萨进一步觉住相,觉住即无住。迷时便有住相,觉时则无。例如作恶时是迷,觉时便不作;不修善是迷,一觉便修善则无迷。所以觉住无住——觉住时,一切不住。有所住便是妄心,一切不住便是真心。”

  智光继续说:“菩萨无住,不住又是什么相呢?不住便是无相,不住则内无我相,外无人相,中间无物相,叫作三轮体空。菩萨觉住无住,所以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若住布施,不能修持戒,若住忍辱,不能修禅定,菩萨如是无所住,六度万行齐修。”

  “那么,心的生相又如何?”

  “若觉生则无生,无生是什么?无生就是佛。佛见心的生相,观一切法无生,证得无生法忍。烦恼是生法,烦恼不生便是菩提;业障不生就是解脱;生死不生是涅槃;众生无生是为诸佛;因此,佛称为大圆满觉。”

第373章 世界都在我们“心”里


  ps。春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