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1879-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成为最著名的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
对于大多数科学家们来说,能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都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中国就是对此最为看重的国家之一,约翰至今还清晰的记得一条自己曾经听到的消息,那就是一位师姐因为在读博的时候在《细胞》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毕业后被某所医科大学聘为教授和博导的事情,可以说一篇文章抵得上诸多同行们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努力!
而在这个时代,《柳叶刀》也是相当出色的学术杂志。
当初李斯特在四处碰壁的时候,就是《柳叶刀》冒着被攻击的风险第一个发表了他的无菌消毒技术这位英国医师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因为世界医学的中心已经从巴黎转移到了德国,德语期刊才是最引人瞩目的存在,《柳叶刀》相对而言就要暗淡不少了。
一百多年前的《柳叶刀》,整个编辑部不过三个人而已。
当然,虽然这个时代有能力进行医学研究的人数极少,每年写出的论文数量不多,但是三个人也是不可能撑起一本杂志的,哪怕是一百多年前的医学杂志。事实上,这三个人只是杂志的常驻编辑而已,除此之外还有杂志的主编、副主编等职位,还会有一些专业人士作为杂志的顾问经常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一百多年前的学术期刊,其运行的模式其实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而且作为一本已经创刊超过六十年的杂志,《柳叶刀》编辑的素质也是相当高的,基本上都从事过临床医师的职业,甚至还进行过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大多数论文不需要外来力量的帮助就能完成审稿工作,可以说是游刃有余。
但是今天,《柳叶刀》的编辑约瑟夫?格拉汉姆先生却被难住了。
难住他的是一篇来自德国的医学论文,与血液和外科手术有关,当格拉汉姆先生第一眼看到论文的标题时就愣住了。
《人类血型和临床输血常见死亡原因的推断》。
这个标题着实有些怪异!
临床输血格拉汉姆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毕竟《柳叶刀》杂志本身就是由一位外科医师创办,作为编辑格兰汉姆对于这种不常见的技术还是有所了解的。另外,《柳叶刀》杂志以前也收到过相应的文章,格拉汉姆隐隐的有些印象,知道这种技术虽然可能救活了一些人,但是死掉的却更多……
但是“人类血型”是什么意思?
活了三十多年的格拉汉姆十分的肯定,自己应该是没有听说过这个概念!
于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之下,格拉汉姆先生立刻认真的了这篇篇幅不短的论文,试图去发现所说的血型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现在正是医学渐渐成为一门科学,每天都有新奇观点产生的时代,而非常明显的是,编辑格拉汉姆先生很享受那种被新发现震撼的感觉。
果然,在看完了整篇论文之后格拉汉姆被惊住了!
这个叫约翰?亨特拉尔的德国佬实在是很有趣,他竟然认为人类的血液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而且还在论文中言之凿凿的把它们分成了四种类型:a型;b型;o型和ab型,最后在进行了长篇大论之后认为输血只所以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就是因为血型相同或者不同的缘故!
这个论点,实在是太奇妙了!
搜遍了自己的大脑,格拉汉姆似乎没有找到与之相类似的记忆,而且单从自己以前接受的教育和曾经作为医师的经验来看,论文中的现在已经超出了他的理解能力之外!
不过……
看到论文中的叙述和列出的实验记录之后,偏偏格拉汉姆又觉得似乎有着充足的证据,从血液凝集的现象分析开始着手,到对可能原因的猜测,再到数以百计的交叉实验,最后得出相应的结果和推断,读来给人一种可以信服的感觉!
这种似乎有些矛盾的两个方面格拉汉姆拼命的皱着自己的眉头。
“嗨,约瑟夫,你发什么呆呢?”
就在格拉汉姆先生脑海中不停的转动着论文中那些观点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同事大卫好奇的声音。两人的办公桌挨在一起,大卫发现自己同事在看了一篇来稿之后一直在发呆,不由得有些好奇了。
被同事的声音惊醒过来,格拉汉姆先生就像是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一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急声道:“大卫,这篇论文观点实在是太新奇了……你一定要马上看一”
“哦?”
听到了格拉汉姆先生的话之后,大卫的好奇心顿时也被引了起来,连忙站起身走到格拉汉姆的桌子旁边,拿起那篇论文仔细的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大卫的脸上也露出了愕然之色,好一会儿才哑然失笑道:“约瑟夫,这篇论文的观点却是有点儿意思……啧啧,这应该是一种臆想吧?人的血液还能分成几种?哈哈,这个也太有意思了!”
很明显,大卫并不认可论文中的观点,无论表情还是语气都带着一丝嘲讽的味道。
相较于只做过医师的格拉汉姆而言,曾经是大学副教授的大卫年龄要大一些,见识也要广一些,但是他也从未听说过有类似的观点,因此性格比较守旧的他看完这篇论文之后第一印象就是荒谬,然后是好笑,开口讥讽的同时也是连连摇头,认为这篇文章又是一个外科医师的突发奇想而已。
“是吗?”
格拉汉姆却不太认同同事的意见,他皱了皱眉头认真的说道:“但是我认为他的观点和论据虽然新奇,实验的数据却非常的有说服力!而且如果这套理论成立的话,那么就可以解释不同人血液相遇之后为什么会凝集,而手术输血失败的原因也就可以解释了……”
“哈哈哈……”
听到格拉汉姆的这番话之后大卫忍不住笑了起来,连连摇头道:“约瑟夫,手术失败一定是输血的原因吗?半个世纪之前很多国家为什么会禁止做手术?那是因为手术的成功率太低了的缘故!而且即使是现在的话,很多手术的成功率难道很高吗?”
“这……”
对于大卫的回答,约瑟夫一时间倒是无言以对了。
确实,可以造成外科手术失败的原因太多太多了,谁也不敢肯定就一定是输血造成的,这一点格拉汉姆根本就无法反对。事实上,如果不是近二十年麻醉、消毒和一些外科技术的发现和进步,许多外科手术恐怕依然是医师们的禁区,而即便如此,稍稍大一些的手术病人死亡率依然还是相当高的。
确实很难说病人的死亡就一定和什么血型有关。
“我就说嘛!”
眼见格拉汉姆脸上露出了疑虑和犹豫之色,大卫心中颇为得意,放下论文后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这些年咱们见到的猎奇论文还少吗?很多医师拍拍脑袋就能捏造出一篇出来,如果每一篇都去详细的追根究底的话这个工作也太累了!而且这个叫什么来着?”
低头看了一眼论文的封面,大卫呵呵一笑道:“柏林大学,约翰?亨特拉尔……你听说过这个名字吗?”
“没有!”
下意识的,格拉汉姆点了点头。
作为杂志的编辑,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还要同行们的成就,因此他们对全欧洲优秀的医师自然都是有所耳闻的,尤其像柏林大学这样的地方更是如此,但是这个约翰?亨特拉尔他确实没有一点印象。
大卫得意的点了点头笑道:“哼,我也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位亨特拉尔先生,所以如果真是柏林大学的,那也很可能是一个年轻的小家伙……瞎胡闹罢了!”
听完这番话之后,格拉汉姆顿时默然。
咋一听起来大卫的话似乎不无道理,但是或许是出于个人的直觉,格拉汉姆总觉得这篇论文不像大卫说的那么简单,而且他认为这位约翰?亨特拉尔先生表述的观点真的很有道理,一旦成立的话可以解释很多问题,并将会对临床医学尤其是外科学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好了,看下一篇吧。”
表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大卫再次拍了拍格拉汉姆的肩膀,笑着点点头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忙碌去了。
但是在他的身后,格拉汉姆却没有按照他的建议执行,而是重新把目光放在了那篇论文的封面上,目光中充满了犹豫,脸上的纠结之色久久不去……(
。。。
第四十四章 争论和新灯泡()
“……格拉汉姆先生,你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
在《柳叶刀》杂志法斯先生的办公室里,大卫瞪大了眼睛惊讶且愤怒的叫道:“一篇从未听说过名字的医师的论文,你竟然要求法斯先生邀请至少三位忙碌的绅士来进行讨论?你难道不知道我们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吗?”
“我认为是值得的!”
并没有多辩解什么,格拉汉姆先生只是郑重的点点头,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虽然表面上大卫是因为论文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杂志的利益考虑,但是格拉汉姆此时已经看出来了,这位平日里关系还算不错的同事此时只所以如此恼怒,恐怕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反驳了对方的意见,坚持己见的缘故。
“你!……”
果然,大卫的表情顿时越发气愤,看向同事的目光也变得更加不善了起来。
看着两个下属之间针锋相对的争吵,作为杂志负责人的法斯先生却没有立刻阻止他们,而是面色凝重的看着桌上那篇厚厚的论文,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作为一片论文,这位叫约翰?亨特拉尔的所表达出的观点无疑是非常新奇的,但是正是这些观点和结论太过新奇,阻止了被传统思想束缚的人们去接受它。就如大卫一样,本身就是一名期刊的编辑,平时接触的都是新的观点和新的发现,他尚且无法顺利的接受,更何况其他人乎?
但是,以法斯自己的经验和眼光来看,这篇论文却是如此的特别!
从最开始对血液凝集现象的描述到临床输血问题的分析,从实验的设计方案到数据的采集,从实验结果的统计到最终结论的得出,这篇论文的结构就像是一根精密之极的链条一样,一环扣着一环人根本就找不到一丁点儿的空隙!
很难让人相信,一位不知名的医师能够写出如此严谨的论文!
而且相对于论文的撰写手法而言,法斯更加看重的自然是论文所蕴含的价值——文中观点一旦成立的话,恐怕将是里程碑式的巨大成就!输血的问题暂且不提,仅仅是人类血型这个概念就是血液生理学的一场了!
格拉汉姆无疑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大卫否决了之后还坚持找到自己,要求召集相关领域的顾问们进行咨询和讨论。
“法斯先生,我认为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
眼见顶头上司凝眉沉思的样子似乎颇为意动,大卫心中顿时一惊,立刻表情严肃地说道:“是不知名的人士,又是不知所谓的猜测,我认为这篇论文根本就没有刊载的价值,至于说邀请几位绅士前来讨论就更没有意义了。”
听大卫这么一说,格拉汉姆也急了,连忙开口道:“法斯先生,我恳请您能够重视这篇论文的价值,至少也应该做一下简单的验证再来得出结论!”
“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