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医师1879 >

第481章

医师1879-第481章

小说: 医师1879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江浙地区的产业工人规模越来越大,优秀的工人从技工学校毕业,以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即将回国,诸如机器厂、无线电工厂等也开始进入了筹备阶段。有了亨特拉尔银行的投资,已经约翰在技术上面的鼎力支持,这些工厂建造起来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未来几年,将是亨特拉尔银行在中国的狂飙突进时期!

    在这个中国极度落后的时代,他们投资的这些工厂产品无疑是不愁销路的,本地生产的成品相对较低,而亨特拉尔财团的技术以及大量的留学生将会保证产品的质量,唯一需要担心的是可能遭遇的不正当竞争。

    约翰最担心的,当然是英国人。

    只不过在保证给予英国人足够的尊重之后,约翰内心深处其实并不是很惧怕对方。哪怕英国人的势力再大,以亨特拉尔财团如今在中国的影响力,恐怕也没人敢把他们挤出去。再加上现在已经是1911年年底,很快英国人就会自顾不暇了……

    至于其他国家?

    说句心里话,约翰还真没放在心上。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十年之内,约翰的重心都会放在江浙地区,最多会辐射到安徽、两湖、江西和福建地区,这里除了英国人之外根本就不用怕任何国家。因此在肯定了一战还会爆发之后,亨特拉尔银行的后续计划中,更多的纺织厂,更多的火柴厂将会逐渐开办,总有一天,江浙工厂低廉的成本将会彻底击垮那些一心想要倾销商品的洋人们。

    而且有着约翰这个后盾,亨特拉尔银行的远东分行也不会缺少资金。

    自身本来就有造血功能,再加上辛亥革命中捞了许多的好处,比如那些不幸“被刺”的满清王公们遗留的存款等等,足以让亨特拉尔银行投资更多的产业,建立更多的先进工厂。唯一需要约翰担心的是人才的问题,现代工业的建立和管理都需要大批人才,他只能静静等待那些留学生们一批批的归来……

    就像未来开放后的中国一样,亨特拉尔财团正在大展宏图。

    虽然政局不稳,各方势力依然还在博弈,未来还会发生很多次内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正是急需外来资金和技术的时候。事实上也正是在辛亥革命前后以及一战时期,中国的近代工业迎来了大发展,尤其是江浙地区的发展更是迅速异常。只不过相比于未来的中国,这个时代的中国条件实在是太差了,资金、技术和人才无一不缺,所以发展速度始终快不起来。

    但是这些条件,偏偏亨特拉尔财团全部都满足!

    资金有亨特拉尔银行作为后盾,如果只是在江浙两地发展的话肯定是足够了;技术的话约翰更不会藏私,美国公司有什么技术,完全可以照搬来中国;就连这个时代中国最头疼的人才问题,虽然未来几年留学生开始大批回国,相信也不会是什么难题了……

    除了最重要的亨特拉尔银行,洋行的发展也是一帆风顺。

    背靠着世界上最强势的亨特拉尔财团,洋行从来就不会缺少精良的产品。美国本土的无线电、电话、发电厂、钢铁厂、日用品公司等等,都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供货,足以打得各国商品满地找牙,而本土设立的这些工厂产品也全都交由亨特拉尔洋行代理,更是给他们带来无数的好处。因此可以预期的是,最多三年的时间,亨特拉尔洋行的规模将会远超其他洋行,形成一个真正的巨无霸!

    而且……

    在约翰的命令之下,亨特拉尔洋行已经开始把手伸向了国内的各个领域。

    比如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国猪鬃,约翰就命令他们开始筹建数个规模不小的制刷工厂,并且从现在开始培养熟练工人,专门清理炮的刷子;再比如说化学工业,中国现在几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但是约翰在几年前就开始有意引导留学生们学习化学专业,并且开始着重培养一批氨、化肥方面的人才……

    超越时代的眼光,终究还是有用的。

    约翰终究只是一名医生,哪怕他重生后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角度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他还是可以从未来几十年或者几年的角度出发,帮助中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大力发展纺织业等基础工业,比如说支持中国自己的钢铁工业,比如说未来农业最重要的化肥工业等等。

    不过在约翰看来,最重要的依然是教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无论亨特拉尔银行投资江浙地区的工业也好,或者为了将来提前布局也好,始终都是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除了约翰偶尔的资金援助之外,亨特拉尔做这些事情的投入都来自于他们自己。但是在另外两个领域,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出版,约翰的支持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因此从亨特拉尔出版社远东分社成立以来,每年年终迎来的都是巨额亏损!

    将总部从香港迁来上海之后,亨特拉尔出版社就加大了翻译、出版总社图书的力度,每年都会投入数万美元邀请著名翻译家们翻译图书,然后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在中国。有些特殊的图书,比如学校的教科书或者科普性质的图书,甚至会以赠送的方式大量印刷。普通图书中销量最高的大国崛起系列图书,年销量超过三万套,但是给亨特拉尔出版社带来的利润只有区区四百美元,而销量最庞大的亨特拉尔系列中小学教材,如今年销量超过一百万套,给约翰带来的却是一个让他也忍不住心头一跳的亏损数字!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亨特拉尔出版社在中国的名声同样极好。

    说白了,稍微有点儿眼光的人恐怕都能看出来,和其他的外国银行和洋行相比,亨特拉尔银行和洋行做生意最是公道,出版社更是有点儿干着赔钱的买,但是图书质量却是全国顶尖,没有任何一家可以相提并论!

    只不过……

    在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亨特拉尔出版社的负责人苦笑道:“先生,今年我们预计亏损额度将会创造一个新的记录,超过四十万美元,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会有更多的学校选用我们的教材,那样的话……”

    “好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不等对方说完,约翰就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摇头道:“亏损额持续加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如果中国所有的中小学都使用我们的教材,那么即使亏损一百万美元又如何?”

    说到这里的时候,约翰的两只眼睛都闪烁着光芒!

    用的学校越多,就越说明这套教材在这个时代的优秀,也说明约翰将会影响到更多的年轻人。这种好事儿别说一百万美元,就算是每年五百万美元他都乐意,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所以毫不犹豫的看向自己的下属,约翰沉声道:“记住,你们可以在中国设立自己的造纸厂,建造自己的印刷厂,用任何办法去降低图书的成本,但是所有的教材必须免费赠送这一点,必须要一直坚持下去……”

第三十六章 发展() 
♂,

    送走了自己的下属们之后,约翰终于开始敞开大门了。

    只不过让上海各界愤怒的是,无论政界、商界还是文化界,或者各国的洋大人们,亨特拉尔先生还是闭门不见,唯一能够通过层层保安进入到那个私人社区的,只有约翰承认的学生们。

    在1911年的上海,这些人数量非常庞大!

    认真来说,其实约翰承认的学生只有亨特拉尔医学院的毕业生,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凡是接受亨特拉尔财团资助出国留学的中国人,都应该算是他的学生。中国人最讲究的是知恩图报,尤其是在这个时代更是如此,再加上约翰的医学界、物理学界的名头也确实够响,因此几乎所有的留学生们都以约翰的学生自居……

    如今的上海,约翰的学生数量过了五百人!

    这些学生有一小部分在亨特拉尔财团里面工作,大部分要么职于于约翰筹建的各级学校,要么就是在亨特拉尔银行的支持下开始创业,管理着自己的工厂。事实上这也正是约翰希望看到的结果,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掌控一家工厂或者企业并不是那么容易,而成为一名教师则简单得多。而这些经受过现代教育,同时又在美德生活了几年的人成为老师,能够给中国带来的东西就太多太多了。

    一连两三周的时间,约翰都在大宴宾客!

    事实上他早就让随同一期来上海的颜福庆传出了消息,让打算来拜访约翰的人稍安勿躁,耐心等一段时间。因为抵达上海之后,约翰要先休息一下,然后处理处理内部的事务。等所有的事情处理完之后,约翰自然就打开大门,迎接自己看重的这些学生们了。

    一时间,这座封闭的小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上海本地有几百名学生,再加上周边江浙地区的学生,甚至湖北等地的学生也纷纷赶来,人数庞大无比,自然不可能同时上门。因此在颜福庆的组织之下,大家前前后后分成了十几波人马,主要以现在从事的行业分类,前来拜访自己的“恩师”!

    这段时间,约翰绝对是痛并快乐着。

    痛苦是每天都要接待好几十人,一一了解他们现在的情况,询问现在是否遇到困难,如果有的话就要想办法解决,或者当场吩咐手下人以后帮忙解决;快乐自然是约翰欣喜的看到,这些学生带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回国,又有了足够资金的支持,在国内的展大多数是一帆风顺。而且在亨特拉尔银行的保驾护航之下,哪怕中国现在处在一个极为混乱的阶段,也没有哪个方面的势力敢于太过为难他们!

    这些学生们的展度,让约翰大为欣慰!

    比如说第一天来摆放的是纺织工业的学生们,最先回国的那批人中有三个是开纺织厂的,短短三四年的时间他们的工厂就几次扩大,工人数量更是暴增了十倍!而且因为引进的是亨特拉尔财团最新研的纺织机,所以产品质量好,成本低,在国内打得英国人和日本人满地找牙!因此在听到这个好消息之后,约翰毫不犹豫的当场指示亨特拉尔银行继续增加给他们的贷款,支持三家纺织工厂继续扩张,并且建议起步较晚的一些学生向内6省份进军,顺便掌控更多的原材料产地……

    最让约翰眼前一亮的,无疑就是三年前回国的孟飞了。

    这个从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毕业”的家伙,三年前拿着亨特拉尔银行的五万美元贷款,在武汉开始筹建属于自己的工厂。只不过因为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孟飞一直都非常低调的准备着,从亨特拉尔洋行那边买入廉价而先进的设备,从技工学校招募并培训熟练工人,然后从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引进并消化技术!

    三年之后,这家后来被人称为孟氏兵工厂的武器制造公司开业了。

    一上来就给中国人放了一个大卫星,孟飞在三十多名回国留学生的帮助下,在老东家的技术支持下,一口气便建成了两条生产线——一条勃朗宁步枪的生产线,每天可生产四十只勃朗宁19o8步枪;一条子弹生产线每天可生产6ooo子弹或者复装15ooo子弹!

    这条骇人听闻的消息,震得全中国的军阀们浑身直颤!

    每天4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