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1879-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扩散了出去。第二天一大早,第一份拜帖便送到了门口,然后被早就得到嘱咐的保安挡住了,理由当然是亨特拉尔先生旅途疲惫,暂时不见客……
……
“先生,英国公使朱尔典先生又一次来了请帖。”
在早餐的餐桌旁,管家小埃尔伯恭敬的说道:“他希望您能参加明天晚上英国驻上海领事馆举办的一次盛大舞会……听说这次舞会是为了庆祝北方的袁先生上任临时大总统,已经筹备很多天了。“
“朱尔典?他还在上海?”
听到这个名字之后,约翰的眉头顿时一皱。虽然在中国的近代史之中,朱尔典这个名字并不是很起眼,但是并不妨碍约翰很熟悉这个人——大英帝国的中国公使,这个身份可不一般!
“是的,先生。”
欠了欠身,小埃尔伯低声道:“听说这位公使先生原计划是上周离开的,但是听到您计划来上海的消息之后,临时决定留下来,并且筹备了这次舞会……”
“知道了,替我回绝。”
不等管家说完,约翰就淡淡的吩咐道。
在香港他和卢加德之间的沟通虽然很顺畅,但是也很不愉快,毕竟谁都不喜欢受到别人的威胁,哪怕这种威胁非常的客气。所以从那天起,约翰已经在计划着如何给日不落帝国上眼药了,更别说现在来的是什么英国公使!
对于这帮每天想着如何从中国身上吸血的家伙,约翰真心是一点见的兴趣都没有!
或许在这个时代,英国人在中国的影响力独一无二,一般的美国商人肯定不敢惹。但是别忘了,现在已经是1911年了,约翰很清楚约翰牛即将面临的是什么,也很清楚有钱有枪的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有多大的影响力,相信这个朱尔典既然在历史上也算得上赫赫有名,就应该明白约翰?亨特拉尔恐怕不是他能惹得起的……
“先生。”
眼见约翰的态度很坚决,管家稍稍犹豫了一下,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另外还有一个人……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杰夫?斯坦福先生,今天想来拜访您一下,您看……”
“杰夫?斯坦福?”
约翰的眉头一挑,有些不敢肯定的问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位斯坦福先生应该是……我们安排的人?”
“是的,先生。”
微微一点头,管家轻声的回答道。
作为亨特拉尔财团在远东地区的大本营,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很早以前,约翰就让人在这里做好了准备。实际上从罗斯福时代开始,总领事就已经是他们安排的人出任了,而等到塔夫脱上台了之后,让这位亨特拉尔财团的代理人继续做了下来……
对于这种政治交易,约翰已经见怪不怪了。
“很好,请他中午的时候过来吧!”
沉吟了片刻之后,约翰突然开口一笑道:“正好我也有些事情找这位斯坦福先生聊聊,邀请他一起共进午餐,让苏力准备些可口的中国菜……”
……
“先生,我也很喜欢中国菜!”
轻轻擦了擦嘴角的油花,历史上并不存在的上海总领事斯坦福先生深情地说道:“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菜,也包括这个国家的一切!在中国待了这么多年之后,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国家,非常乐意为这个国家贡献出我的整个人生!”
“呃……”
听了这番话“表白”之后,约翰心中顿时一阵恶寒。
如果是个不明底细的人,恐怕还真会相信眼前这家伙的话,毕竟人家说的是如此的深情,而且一口汉语说的能让很多中国人怀疑人生。但是约翰很清楚,如果不是自己表现出了对中国的极大好感,并且不断加大对这里的投资的话,这家伙肯定就是另外一副嘴脸了。
说白了,这家伙就是亨特拉尔财团养着的政客。
不然以他一个小小总领事的身份,怎么可能在上海住着豪宅,在纽约还有一套别墅和一个农场?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竞选美国总统的花费也不过百八十万美元而已,他不过一个小小的总领事,每年从亨特拉尔银行拿到的灰色收入就有五位数,而且还有着很多中国工厂的干股,只要在任一天就年年有分红……
“和这家伙共进午餐,就是个错误!”
虽然很满意对方这些年的工作,但是并不意味着约翰就喜欢对方,所以很快他就眉头一皱,干脆的说道:“斯坦福先生,接下来我会在上海待上一个月,和中国人谈妥一系列的大合作,所以我希望在我离开了之后,你能配合亨特拉尔银行与亨特拉尔贸易公司,把这些大合作给照顾好,必须保证这些合作不受任一方面的骚扰,明白吗?”
“当然,先生!”
斯坦福的表情也郑重了起来,连忙认真的点头道。
或许他是有点儿爱拍马屁,也有点不要脸,但是既然能得到亨特拉尔银行负责人的信任,在上海总领事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年之久,那肯定是有真本事的。因此这会儿一听幕后大老板的话,自然就明白很多事情了:随着清政府的倒台,很多人都会现中国正在起着的变化,而作为亨特拉尔财团的亲密合作者,斯坦福也现了大金主这几年的很多先手:教育的投资更加庞大,开始筹建更多的工厂,还有无数的留学生正从德国和美国归来,涌入相对开放的江浙地区……
斯坦福先生不明白亨特拉尔先生为什么这么做,并不意味着他看不懂这些布置的作用!
所以在犹豫了好一会儿之后,总领事还是有些忐忑不安,小心的问道:“亨特拉尔先生,冒昧的问一句……我想知道,您所谓的大合作……主要是哪些方面?”
“放心,只有教育和商业合作。”
似乎看出了总领事先生的不安一样,约翰淡淡的回复道:“其实主要是在医学领域,我打算在中国成立一家制药公司,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另外还计划在未来十年中筹办至少1o家大学和医学院……”
……
唉,临月底了又败人品,存稿太少了。(。)
第三十三章 访客()
张云很头疼,真的很头疼。
作为《申报》的一名资深记者,张云一直都以自己的身份感到骄傲。《申报》这家创刊于四十年前的报纸,一直都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而且因为英国人主办,再加上身处上海,《申报》敢于披露很多消息,也一直都拥有着很高的声誉。比如说两年前连续报道光绪的病情变化,甚至没有引来清政府的干涉,都不是一般报纸能做到的。
因此从业十年以来,张云的感觉一直很好。
因为《申报》的影响力,张云也算是颇有地位,也曾经采访过许多的大人物,比如说英国公使、日本公使等等,但是这两天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大门口,张云却感觉自己就像是回到了当年刚工作的时候,惶惶然不知所措……
“……啧啧,太冷了。”
就在张云心烦的时候,旁边一个年轻的声音忍不住抱怨道:“张哥,咱们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进又进不去,走又不能走……天啊,这个什么美国大亨架子也太大了吧?咱们可是申报的记者……”
“申报怎么了?”
本来就心烦不已的张云眼睛一瞪,没好气的说道:“难道你不知道这位亨特拉尔先生的身份?那可是亨特拉尔出版社的幕后老板?人家手里有《新文化报》、《上海新报》和《上海每日晚报》,会在乎你一个《申报》的记者?”
听到张云的这番话,报社的小字辈顿时不吭声了。
《申报》在上海滩确实原本是一枝独秀,但是自从亨特拉尔出版社进军中国以后,这种好日子就一去不回头了。人家先是创办《新文化报》,开始大幅刊登欧美的消息,引起国人的关注,然后创办《上海每日晚报》,主要刊登国内的时政要闻,随后甚至恢复了当年因《申报》竞争而停刊的《上海新报》,主打小品文、诗词等文学作品。在先进的办报理念支持下,三家报纸的影响力都飞速增长,尤其是前两者,影响力直逼《申报》,这一点他岂能不明白?
“唉,耐心再等等吧。”
见年轻人不敢吭声之后,张云无奈的叹了口气。
前段时间约翰?亨特拉尔造访香港的事情,在报届也是沸沸扬扬,几乎家家都报道了这个消息,《申报》当然也不例外。一方面亨特拉尔先生的身份确实让人关注,据传是美国也是世界第一富豪的有力竞争者,这个身份本身就带着足够的光环;另外一方面,亨特拉尔银行、出版社和洋行在上海的影响力更加庞大,最大的地主、最有影响力的初步安设以及最大的洋行等等,都让人不得不仰视才行。
因此当《申报》得到消息后,立刻派出了记者前来采访。
为了抢到最有价值的新闻,《申报》甚至都没有抢先报道对方来上海的消息,而是打算先采访,然后配合着消息一起发布。
只不过……
好不容易打听到对方入住的地方,张云两人竟然连门都进不去!
亮出《申报》记者的身份没有用,报纸的主编亲自找门路,甚至找到了美国商会的会长也没用,门口的白人壮汉面对他们始终都是一张冷脸,重复着一句冷漠的英文:这里是私人地方,请你们离开!无法可想,又得到了总编的严令,张云他们两人只好干起了最早的狗仔队勾当,打算在大门口一直守着碰碰运气。
唯一让张云好受点儿的是,遭遇这种待遇的不止他们。
事实上在这里蹲守的一天多时间里面,除了刚刚离开不久的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外,前后有六七波造访者都是一样的遭遇,这让张云心中好受了很多。他现在最担心的是,这个美国大亨明显是想要低调行事,一旦消息传开,即便接受采访肯定也是人家名下的三家报纸,恐怕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咦?”
就在张云烦恼不已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报社另外一个小字辈的记者。对方一路小跑到他身边,远远地叫道:“张哥,你终于不用再在这儿守着了,人家来上海的消息已经传开,可以回去了……”
……
约翰抵达上海三天后,消息终于传了出去。
得到了小道消息的某家小报用一篇《世界最富有的人访问上海》为标题,掀开了上海报届的亨特拉尔热潮。一时间,似乎所有人的目光都从南北合谈、袁大头上台等重磅消息上转移开去,汇集到一个美国人的身上。
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似乎具备了某种特殊的魔力!
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在过去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约翰?亨特拉尔名下的产业在这个东方古国已经创下了偌大的声望!比如说生意规模越来越大的亨特拉尔银行和亨特拉尔商行,比如说已经出版超过一千种图书,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影响社会各界的亨特拉尔出版社,比如说江浙地区六十多家带有亨特拉尔标记的工厂,比如说上海、南京和杭州的三所大学以及江浙地区无数的技工学校和中小学,还有数量越来越庞大并且开始回国的留学生们……
至少在江浙地区,亨特拉尔这个名字的影响力无外国人能及!
正是因为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