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吉思汗不光给小儿子的封地最大,在其它方面也很偏心眼。当时蒙古嫡系部队总共不过十三万,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每人分到了四个千人队,也就是四千兵力,而拖雷分到了十万!看到了吗?只有更偏心眼、没有最偏心眼,疼老儿子的这个风俗从古至今就没变过,庄稼汉如此,帝国皇帝也如此。
当然了,成吉思汗这么弄也不光是溺爱,还有其它原因。在他这四个儿子中。术赤和拖雷关系不错,察合台与窝阔台从小就说得来。本来成吉思汗是想把汗位传给老二察合台的,但是察合台的长子、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孙子抹土干西征的时候战死了,而察合台性格执拗,与术赤的关系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为了不让自己死后这两个儿子打起来,成吉思汗还是把汗位传给了最会做人、人缘最好的窝阔台。之所以不给拖雷。也是因为拖雷和术赤走得太近,如果让拖雷继位,察合台估计就该很难受了。做为一个父亲和一个国家的首领,成吉思汗还是考虑得很全面,几乎照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拖雷失去了汗位,但是得到了几乎所有蒙古军队,这样窝阔台继位之后,也就不能和察合台联合起来欺负另外两个兄弟了,小平衡掌握得非常精准。
事实也像成吉思汗预想的一样。窝阔台继承了汗位,虽然过程有点坎坷,违反了蒙古人的习俗,但总算是和平上位了,兄弟四个表面上并没翻脸。其实此时术赤已经死了,他的封地由他的儿子拔都继承。很快拖雷也死了,有的说是窝阔台用巫术杀死的,但是根据史料记载来看。拖雷是饮酒过度死的,估计肝硬化了吧。
拖雷的封地由他的儿子蒙哥继承。这位就是后来的元宪宗蒙哥汗,也就是南侵的时候死在钓鱼城下的那位。要说拖雷应该是和他爹成吉思汗最像的了,不光打仗像,生的儿子数量、质量上都很像。成吉思汗号称有四曲律,拖雷也有四个厉害的嫡亲儿子。
生生从窝阔台系里把大汗位置抢回来的蒙哥汗就是拖雷的嫡长子,后面还有更厉害的!元世祖忽必烈是拖雷的嫡次子。剩下两个嫡子也不弱。一个叫旭烈兀是三嫡子、一个叫阿里不哥是四嫡子。
最小这位阿里不哥也是最能折腾的,当他哥哥忽必烈在中原自称大汗时,别人还没反对呢,他第一个跳出来不干了。拉着一部分反对蒙古汉化的贵族推选他自己成为蒙古大汗,和他哥哥一南一北打起了擂台。当然了。最终阿里不哥还是被忽必烈给打败了。
旭烈兀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这个名字去了中东那就是战神一般的存在。当年就是他带着兵一路打到了埃及,把整个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大部分全灭了的人。如果当年他能再努努力,现在的美国人应该最高兴,因为绿教还能不能留下来就是问题。
后世里称为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尔汗国就是旭烈兀建立的,估计这哥们想了,自己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不是啥省油的灯,和他们待在一起指不定哪天就****死了,还是带着兵出来抢地盘吧。抢多了多吃一口、抢少了少吃一口、抢不到饿死也活该,谁让咱没本事呢。
在历史上,这些汗国与元帝国名义上还是从属关系,后来才慢慢各自为政、甚至打了起来。但是由于洪涛的到来,把历史给搅合乱套了。南宋不光没被蒙古灭国,反倒越活越精神了。蒙古帝国被洪涛挖了个大坑,国力大损,已经无力再南侵,拖雷手中掌握的那点蒙古精兵也让窝阔台给糟蹋得差不多了。
如果窝阔台汗还活着,配上他二哥察合台,这俩个人一个红脸、一个黑脸,那些不太安份的蒙古王侯还不敢明着作对。现在窝阔台死了,有些本来就对窝阔台当大汗不太乐意的蒙古王侯就真忍不了了,第一个反叛蒙古帝国的就是远在俄罗斯地界的拔都。
这位术赤的大儿子得到窝阔台汗去世的消息之后,立刻做出一个决定,西征不打了,直接调转兵锋,回过头来陈兵在他自己封地的东侧边境,然后宣布他的封地独立了。钦察汗国以后不再听蒙古帝国的调遣,谁爱当大汗谁当,他管不着,他要关起门来自己玩了。
这下蒙古帝国算真乱套了,察合台自打被赎回来之后就一病不起,他的封地里也起了纷争,巴鲁剌思部支持立察合台的长孙为继承人,乞颜部则要立察合台的二儿子为继承人,两边谁也不服谁,别说跟着窝阔台的大儿子贵由去一起讨伐拔都了,自己家里还摆不平呢。
窝阔台的封地在四个封地中间是最小、最弱的,这几年由于遵从成吉思汗的意志一直都在西征、南讨,窝阔台本身的力量也消弱得很厉害,光靠贵由一家根本打不动拔都。可是实力最强的拖雷家族也指望不上,他们本来就和术赤家族关系好,现在拖雷那四个儿子能不和拔都一起东西夹攻贵由就不错了。
现在的形式是四个封地里一个独立、一个内战,对大汗的位子基本放弃了,剩下贵由和蒙哥两个各有各的优势。贵由名义上占优,他是窝阔台的长子,也是窝阔台汗指定的继承人。蒙哥实力上占优,虽然拖雷死后他家的军队被窝阔台汗调走了不少,最后都扔在大海上没回来,但要是真打起来,能征惯战这四个字儿真不是白叫的。
可是双方也没太大差距,贵由的封地实力没拖雷强,但是他有一个重要的助力,就是丞相耶律楚材。在这场争夺汗位的斗争中,耶律楚材坚定的站在了贵由这一边。他手里控制着很多北方汉人军队和金国降兵,要是蒙哥那边真和贵由发动了战争,还真不一定能打得过贵由和耶律楚材。
此时大家如果大家看看地图,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南宋这个以前被蒙古按着揍的鼻涕虫居然摇身一变,成了能左右蒙古大汗争夺战的重要因素。
假如此时南宋能和贵由一方达成默契,按兵不动、不发起北伐的话,那贵由和耶律楚材利用黄河流域的人口和物资,慢慢磨也能磨死蒙哥一方,毕竟这里有足够的粮食产量和人口,而贵由又不缺马匹。
假如此时南宋能和蒙哥一方达成默契,都不用出兵玩命北伐,只需要做出个北伐的姿态,那耶律楚材就不得不把更多兵力抽回来防备这南宋,能帮上贵由的也就不多了。让贵由和蒙哥单独pk,还是蒙哥的赢面大一些。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
四百一十二章 香饽饽()
【播报】关注,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此时已经是1243年的春天,蒙古帝国的大概情况已经被慈禧的情报部门摸了个通透,文南也把南宋朝廷对罢市、北伐的态度带了回来。洪涛根据这些情况,也把自己的计划改了改,然后召集了各部门的负责人,在金河城开始商议下一步金河帝国该如何行事最有利。
“诸位,看到了吗?啥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啥叫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以后大家遇到了什么难事儿,千万不要一时意气用事,只要能活着,一切都不是难事!大宋官家估计此时睡觉都能笑醒,计划赶不上变化啊,谁能想到蒙古人居然自己打起来了。这次大宋朝庭要是再收复不了失地,那这个朝廷不要也罢。”洪涛的开场白依旧是那么俗,却又那么有哲理,听得慈禧频频点头、听得栗娘直撇嘴。
“蒙古帝国的现状刚才慈部长已经介绍完了,大宋朝廷对北伐还是比较积极的,并且和帝国追加了三千支火枪,只等这一万人新军训练完毕,北伐的条件就凑齐了。不过在海商罢市的问题上,大宋朝廷不愿意让步,目前朝廷里的北伐派倾向于由朝廷和海商代表谈一谈,主和派则主张按照造反来定性,派兵镇压和海禁都提出来了。”
“现在对于帝国来讲,也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如何处理好帝国与南宋、帝国与蒙古之间的关系,能不能让海商罢市行动最终获得预期效果,都关系到帝国今后是在河东还是在河西。今天我们要确定的就只有两个问题,第一、如何支援大宋朝廷进行北伐;第二、如何利用目前的国际环境来迫使大宋朝廷与海商坐下来谈判。慈禧。你点头点得最多,看来是颇有心得,那你第一个说吧!”
对于这两个问题洪涛其实已经想清楚了,但他不想自己拍板来决定国家政策,这样会把帝国官员养懒、养笨、养成应声虫。他们必须要有当家做主的觉悟,必须阐述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必须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所以洪涛就是不说自己的想法,非得让在座的这些帝国高层动脑子琢磨,不怕想法错误,就怕你不想。
“……我觉得陛下说得……”慈禧习惯性的又要站队,但是话音未落,就看到了洪涛那双小眼睛开始变得一只大一只小了,赶紧又把嘴闭上了。这是洪涛要发飙的前兆,说明自己要说的东西不符合皇帝的心思,那就得赶紧改!
“我觉得陛下说大宋朝廷现在成了一个香饽饽。其实帝国本身也变成了香饽饽。假如大宋朝廷想北伐,光靠他们那些烂兵是不够的,还得依靠帝国给大宋训练出来的新兵,所以大宋离不开帝国。与其说蒙古帝国内部对于汗位的争夺结果取决于大宋的态度,不如说现在蒙古人谁当大汗得听咱们的!这样的话,帝国在海商罢市的问题上就有很大发言权了,我建议可以把北伐问题和罢市问题放到一起考虑。”
“大宋朝廷答应和海商们谈判,那帝国就继续为大宋训练新兵、提供武器弹药;大宋朝廷要是还顽固不化。热衷于搞斗内,那就让他们自己北伐去吧……诸位。我说完了,大家凑合听,不对的地方就当我没说,侥幸说对了,也不是我的本事,而是平时陛下教导的好。才让我懂了这么多国家大事……”如果把最后一句废话省略,再别看慈禧那张猥琐的脸,洪涛都想带头给他鼓掌了。这段话说得很有水平,看问题也看到了本质,并且抛开了个人喜好。完全是从国家角度出发,算是老成谋国之言。
“我担心把这两件事儿搅合在一起,会引起大宋朝廷的抵触。这个两个问题一个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政策,一个是大宋内部的家事。站在帝国的角度上,不太合适直接出面干涉吧。”慈禧身边坐的就是文南,如果说帝国高层里有不讨厌慈禧的人,他必须算一个。因为他们俩平时的工作地点基本都在大宋土地上,很多事情要相互配合,私人关系也处的不错。但是个人感情不能影响公事,文南第一个就对慈禧的建议表示了部分反对。
“我支持慈部长的建议,既然我们能和蒙古人做生意,就没理由不去用他们来给帝国获取更多的利益,必要的时候不光可以用北伐当筹码,帝国还可以去和蒙古帝国的某一方直接合作,甚至帮助他们去训练火枪兵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只要能达到帝国的目的,过程不重要!”第三个发言的就是帝国政府里最年轻的女部长栗娘,她和慈禧、文南两个人的说话风格完全不同,根本不去考虑其它国家的感受,百分百从帝国利益出发,一点儿人情味儿都没有。
“那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