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悠然农家女 >

第16章

悠然农家女-第16章

小说: 悠然农家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曾听到说了甚?”安木立刻紧张了起来。

李进摇了摇头,“他害怕躲得远,没听太清,有一句却是听清了,说是不给老子钱就弄死你……是那不认识的人向王仁说的。”

“不给钱就弄死你!”安木喃喃的念叨了好几遍,眼中一亮,“是不是他们分脏不均起内斗了?能查清那说话的人是何身份吗?”

李进苦笑了一下,“李小乙离的远,根本看不清那人长甚样。只是看着身形不熟悉,应该是外村人。这人海里捞针,可上哪里寻去?”

他这么一说,锁嫂原本充满希望的目光立刻黯淡了,捂着脸痛哭了起来。

这时,何家几个儿子从外面回来,也说一无所获。

“这可怎生是好?我可怎么活啊……”锁嫂听到连她儿子都没有打听出来任何事情,哭得瘫倒在地。

“大姐,”吕氏趁着锁嫂不注意附耳道,“我说句话您别不爱听,为啥在他家发现了首饰,别人家却没发现呢?说不定他还真是贼呢!这事不关咱家的事,咱给了一贯钱又替他家跑了腿,就足够了。”

安木哭笑不得的看着吕氏,“婶婶,别人家的事情不关已事,所以咱不用管。可是如果都这样想,那等到哪一天咱家再遇到事,何人肯来管咱们?同在桑梓,理应互帮互助。”一席话说的吕氏低下头去。

他们这里正在说话,到了晚间却有话传来,原来候押司刚刚带着何老三到了县里,魏县尉便迫不及待的升了堂,要打何老三板子。何老三吃痛不住,招认了自己行窃之事,这个消息传来,顿时惊呆了安家上下几口。

“我三哥不是那样的人!”锁嫂话没说完便昏了过去。

这边闹哄哄的递水递巾子在照顾锁嫂,角门处却有人用力敲门。

李户长趾高气昂的走进安家前院,看到人们都围成一团,笑道:“倒是巧了,也省得某多跑几趟!……安大姐,明日春耕开镰试犁,吉地便选在你家田垅边,卯时为吉时,你家今夜把祭棚搭好,否则到时治你个不敬农耕之罪。”

“我与大郎都不算丁,祭棚如何就要放在我家田垅上?”安木抬起头问道。

李户长勾勾单侧嘴角,冷笑道:“春耕乃是大事,你纵是有不满,也要等春耕后再讲。某只是来通知你,若是不搭祭棚,某就将你带到县上治罪。”

--推荐好友总小悟的侯门福妻,简介:重生复仇,王爷养成。

>;

第28章争执

“行啊,那就麻烦李户长将我和大郎带到县上治罪去吧。”安木轻蔑的笑,伸出双手做出自缚之势,“倒要让魏县宰看看,原来咱们沙湾的春耕大事,居然是托付到一个三岁幼童身上的。只是不知道县宰看到之后,是会高兴呢,还是会生气?不知道县宰会如何奖励李户长。”

古代人一听到进衙门就吓的不得了,多少里正和户长就是用带到衙门这一招来吓唬治下村民,百试百灵,只可惜今天遇到了穿越的安木,根本不怕进衙门。

“你?……”李户长犹如吃了一记重拳,气得直咬牙,恶狠狠的说道,“某告诉你,那春耕搭祭棚的事情就交给你家了,明日耽误了沙湾的祭祀耽误了春耕,信不信某家带了村民来折你家的院子。”

“李户长,枉你还自称为沙湾户长,难道你不知我大宋有律,不成丁者不担赋税,我和大郎一个六岁一个三岁,离成丁还十几年呢。你强行将祭棚的责任压到我家,你难道不知你已犯了不义之罪?”安木说着从袖子拿出《宋刑统》摇了摇,背道,“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此条元非血属,本止以义相从,背义乖仁,故曰不义……我与大郎理应在家中为先考妣守孝,你却不让我们守孝,这便是不义!”

“让热孝之人去搭祭棚,也亏得李户长想得出?你不怕惹了皇天厚土降罪于沙湾?”安木笑了笑,上下将李户长打量了几眼,“又或者李户长别有用心,故意让我安家去搭祭棚,好断绝沙湾今年的收成?”

停顿了一下,看到李户长气得铁青的脸,又揶揄道:“既然李户长开口了,那我和大郎岂有不从之理。明日寅时(3-5时)我便和大郎披麻戴孝去搭祭棚,绝不误了李户长的春耕大计。”

李户长心里那个气啊,真想伸出手将面前的安大姐活活掐死,他活了五十几年,还没有人这样阴阳怪气的顶撞他。

怒道:“安大姐,莫要惹了某家,某怕你安家……”话还没有说完,身后便传来耆长的哈哈声。

“哎呀,户长!我找你老半天了,可算找着你了,”耆长满脸带笑的踏进安家前院,“我家大哥和二哥正在搭祭棚,也不知道合不合规矩,我又不敢做主,便四处找你问计,哪里想到你在安家闲唠?”说着就伸手去拉李户长,“我的户长老哥,快点随我过去,这马上天都黑了,再晚些就得点上火把干活了。”

李户长被他推推掇掇的往院外走,一边走一边埋怨,“你家搭祭棚怎么也不和某说一声?某还正找人搭呢?”

耆长乐呵呵的答道:“户长整日忙碌,些许小事俺这些人替你想着就是。快去指点指点,若是不合规矩再重头来过。”

李户长被耆长奉承的心中烦躁稍少了些,也正好借机从安家抽身离开,便假意笑道:“有你出马,哪里会不合适?还用得着某看?”

“走,家里浑家新烫了酒,看完祭棚咱们哥俩吃几口。”耆长说着,飞快的向安木眨了下眼,拉着李户长如飞般跑了。

吕氏冲着大门‘呸’了口,骂道:“遭天瘟的,不得好死!以前安举人在时,年年过来装孙子问祭棚怎么搭。”

安木没有接吕氏的话,她觉得浑身虚软,站也站不稳。她不想和李户长争执,更不想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可是刚刚的情势如果不争执那么自己就要和大郎连夜去搭祭棚。就是李进肯帮她去搭,户长一计不成还会再生一计,直到把她们姊弟算计死。

她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李户长和她已经不死不休了。不是她和大郎死,就是李户长死。若是她软弱,只怕被人啃的连骨头都不剩下。她捏了捏手里的《宋刑统》第一次觉得法律并不能保护安家,她需要那些游离于法律之外却拥有真正生杀大权者的保护。

“李进叔,”她叫过了在一旁安慰何老三儿子的李进,“您早些休息,明日一早去往县里,将青菜给张文学送去,顺便不要忘了候押司家,去时问他一声,何老三的事情要如何处置?”

李进慌不迭的答应了,何老三的大儿子听到他们进县里是为了何老三的事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道:“多谢大姐,爹爹的事情您费心了。明日我和李进大哥一起上县里,若是有跑腿需要出力的只管使唤我。”

安木急忙闪身避开,嗔道:“跪来跪去的成甚样子?快收了眼泪早些休息,明日随着我李进叔一起上县。”

何小一听到安木这样说,抹了把眼泪,从地上站起来深深施了一礼。

一夜无话,早上安木和大郎起身后,吕氏已经拉着铭哥等在屋外,先领着他们去棚屋中哭上一阵后才服侍他们吃了晨食。

“大姐,今日是春耕之时,咱家不去能合适吗?”吕氏看到铭哥和大郎玩到一处后,低声问道。

“不妨事,”安木微微抬头,指了指手中正在看的《宋刑统》,“不成丁者不担赋税,父母丧者不入乡射之礼。儿和大郎正占了这两条,祭祀一事我和大郎是不能出面的。”

吕氏听到安木这样说,长出了一口气,随即又担忧了起来,“若是户长故意找岔怎办?”

“候押司虽说过,让儿不要故意和李户长起冲突,可是他这样死死相逼。若是咱们不加以反抗,只会让他觉得咱们软弱可欺。”安木说道,“这乡里的事情多了,咱们能逃过一件,却逃不过第二件第三件去。是得想个法子让李户长害怕和咱们做对……”

“可是,咱们现在一无功名,二无亲友可以投靠。能想甚法子呢?”吕氏皱了皱眉头。

安木微微一笑,“读书人,自然要用读书人的法子。”

叫过正在院中和铭哥玩耍的大郎,沉声道:“从现在起,姊姊要教你声律启蒙,你须得用心铭记。”

大郎看到安木一脸的严肃,用力的点点头。

--推荐好友的闺宁重生幼年,扭转乾坤,但求此生亲人平安顺遂,享一世安宁!

第29章雅祭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安木在书桌前正襟危坐,大郎和铭哥并排坐在她的对面,一字一句跟着读。

大郎异常用功也非常聪明,不论安木教他什么,他都强迫自己记住,如果今天背不完那么就不许自己吃饭,有时让安木看的直心痛。他一夕之间失去了父母,姊姊又昏迷了两三天,由万般宠爱的独生子变成无人关心的孤儿,当面对户长那贪婪的目光时除了害怕还有绝望,直到姊姊‘醒了’,才觉得有了依靠,让他瞬间就长大学会了懂事。

当安木告诉他这是爹爹唯一留下的东西,我现在传给你了。大郎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学会这些东西,保护姊姊,保护安家,保护爹爹留下的东西。

《声律启蒙》一书原名为《声律发蒙》为元代的祝明所编共两卷,只收有平声三十个韵部的字,在康熙年间被湖南车万育重新编撰成熟,后改为启蒙。在清朝是和四书五经一样属于必备书籍,流传甚为广泛,是必不可缺的私塾读物。

北宋的启蒙读物也就是这么几本,无非就是《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罢了,像《弟子规》和《增广贤文》等都是后世发明的,在一个缺少幼童启蒙的时代里,如果有一个新的启蒙书籍出现,那是多么震撼世人。当那些不会做诗的读书人看到这本书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安木有一个信息量很庞大的图书馆,只要是学校里有的书籍,都可以在图书馆系统里找到。想了很久,决定让安举人‘写’出一本《声律启蒙》,反正安举人已经去世了,谁也不能找他对质,更何况自己是一个六岁的小丫头,也绝对不会有人想到这本书实际是她弄出来。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没有留下一纸半字的作为凭证,自己可以说只是形成腹稿所还未成书。

为了能够摆脱现在的生活局面,剽窃就剽窃吧,安木的心中没有负罪感。

所以,在每天下午,村民们总会看到姊弟俩人身穿孝服,捧着几页纸,跪坐在安举人的坟茔前不知在读着什么,读完了之后就将纸在安举人坟前焚化。

现在的人们和后世不一样,后世大学生太多了,而且由于后世的道德水准大幅度降低,以至于人们产生了不需要上学也能混个人上人的思想。再加上那些叫兽时不时蹦出来秀个下限,所以后世的人们根本就不尊重读书人。

现在,布衣毕升的父亲还在歙县的匠铺中刻着雕版,没有生出发明活字印刷的好儿子,再加上江浙一带的竹纸技术未完善纸质易折易碎,现在使用的藤纸和麻纸价格又极高,所以书籍和唐末时的价格没多少区别,直到七十年后仁宗庆历年间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才开始大幅度降价。

北宋初期的书籍都是论卷卖的,发行量广的书籍每卷最低五十文,比如士人必备的《前汉书》有一百卷,要卖五贯。而一些发行量小的书籍或者佛经那价格则是高的吓人,在千年名刹宝林禅院中收藏的一套《大藏经》则是稀世之宝,价值数千贯。当一本书的价值超过普通农户一年收入时,读书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