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主线-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起的连锁改变人类才算基因技术入门。
看起来好像计算机最容易解决,但一想到基因的复杂性,这台计算机其实人类根本无法完成,否则基因研究也不会单纯的以收集数据和实验为主。
可这在云辉看来就有问题了,传承基因也是基因的一部分,不是强行利用某种技术塞进一堆信息就可以了,先祖确实改变了基因,并且这种改变是有益的,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的。
(本章完)
第505章 人口问题()
基因太过复杂,想要改变很容易,但是能做到有益的改变就不简单了,甚至修改基因能做到不崩溃,不产生某些灾难的后果都不简单。
但是云辉确实继承了传承基因这种对人类有着巨大帮助的基因,最离谱的是,云辉父亲也没有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曾经的云辉与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同,现在基因改变完全是因为创世之光原因导致的进化。
这就有问题了,先祖修改了自己的基因传承给后代,让后代通过血脉获得了他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且让后代掌握了这种能将所学传承给后代的能力。但神奇的是,他们其实与普通人没有任何不同,哪怕从基因层面也没有任何不同。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获得传承基因,作为副作用基因出现某些缺陷,这些缺陷某种程度甚至是灾难性的。当然也有可能技术很先进,不仅没产生某些缺陷,反而展现其他方面的优势,就如同神奇的程序员几行代码让程序全面优化一般。
虽然说这是不可能的,但最不可能的就是除了改变过的基因其他基因与普通人完全相同。
基因是复杂的,人体有22对染色体以及一对性别染色体,每个染色体承载数百到上千甚至更多的基因,每个基因蕴含无数信息,并且这些信息不是单纯的信息,他们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甚至有着复杂的运行机制。
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复杂系统,修改添加或者删除其中的数据很简单,但是后面将产生的连锁反映就根本无法预测了。但是一个事实是,任何修改都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映,哪怕只是修改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信息,也会对整个整体产生影响,因为他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整体系统。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云家人应该与正常人基因完全不同,每个基因组都不同,甚至更离谱的是,基因一旦修改就会产生连锁反映,到时基因完全改变,换句话说,人的基因一旦主动修改,可能就已经不是人了,而是成为其他物种,或许进化成为其他物种,或许产生很多缺陷导致被淘汰。
就像眼前的鸟儿一般,只是赋予一种习性而已,但是整个鸟群习性发生了翻天彻底的改变,最终必然改变成为所有人都不认识的样子。
可以说云辉身上的传承基因并且其他基因没有任何引起任何连锁反映,这就如同神迹一般。
其实现在在云辉看起来云家先祖任何修改基因的行为都不可能,曾经云辉先祖凭借智者的睿智,找到一条捷径,一条足够在当时的环境下就能展开基因技术的捷径。
任何科技都有捷径,理论上的捷径。
比如需要撬动地球,正统的方式应该是研发行星级引擎,或者构建引力通道,但阿基米德几千年前就说过,有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杠杆原理简单有效,小学生都能理解,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支点以及足够长足够结实的杠杆就可以撬动地球。
但如果真要继续研究下去就会发现,无论是支点还是所需要的杠杆,想要达到要求还不如直接去研究行星发动机。
捷径肯定有,但是当路程足够远的时候,即使捷径的距离已经让人绝望了。
先祖凭借智者的身份可以研究基因技术这原因可以接受,哪怕研究出全套的理论云辉也能接受,但是在当时的环境将理论投入应用根本是不可能的,修改基因还没有引起任何连锁反映的神迹更加不可能发生。
想明白这一切沉默中坐上汽车,赶往运行呈下的基地中。
如今整个试验基地进入忙碌当中,所有项目被分为3个部分,一部分停止所有工作打包设备、整理资料,准备转移至地球号上。另一部分则是紧急公关所有技术,争取能在起航之前取得突破。
最后的人则是整理技术资料,留在地球上。其实这一部分任务是最困难的,很多技术只是实验室阶段,甚至脱离了实验室的材料科技,这些技术都只能存在理论当中。
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很多技术都是在材料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可是材料技术源于创世之光,这些技术能实现本来就是建立在沙子之上的城堡。
这也是云辉为什么在意科技倒退的原因,最恐怖的科技倒退就是所有技术都是在某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这项关键技术却没有完全掌握。
当失去基础,所有一切都将轰然倒退。
云辉防备这种最激烈的科技倒退,唯一能采取的办法就是将这些技术压制在实验室当中。
但是这些技术投入应用很简单,但是依靠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人类文明根本无法承受得起失去这些技术引发的后果。
这些技术虽然无法投入应用,但是去除材料科技,其中的理论也是一笔丰富的遗产。
这些技术的分离就成为庞大的工作,即要保证完美的留下关键技术以理论,以待有一天,地球人类研究出所需要的配套技术后完整的利用这里的技术。
但必须保证这些绝对无法在相关技术完善的情况下投入大规模应用。
可是第一部工作就出现了问题,谁离开谁留下的问题本来已经计划的,可是当真正要启航的时候,原来决定乘坐地球号进入宇宙的很多人退却了。
宇宙是他们的向往,但不代表他们可以为了一场未知的旅程抛弃一切。
但是这一部分的放弃留下的名额却导致更多人的哄抢。
“我们最多能带多少人?”云辉问道。
艾尔文沉默了下来,想了片刻后抬头道:“不知道,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决定目的地。我们航行技术不完善,注定只能是单程航行,能带多少人得看我们能在哪里进行补给,有多少时间时间进行补给。”
“另外所有成员的生活质量也将影响可携带人员数量,如果要保证地球时期的生活水平,在人口不增长的情况下前往600光年外的我们最多只能携带10万人。”
“甚至如果在最低保障的情况最极端情况下,我们携带上千万人口也没问题,比如在航程途中将战舰一部分丢入湮灭反应堆中,抛弃一切能抛弃的,然后在补给地进行重建。”
云辉目光有些阴沉了下来,深沉道:“我不希望数据有任何水分。”
人口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果真的只有几万人,基本进入宇宙就是科技倒退的时候,甚至可能迅速倒退到连宇宙生存能力都失去。
但云辉情情绪所谓极限情况根本行不通。所有人最低生活标准,连战舰都要拆除不重要的部分作为能源,一旦航程有任何意外,或者补给中发生任何意外整个舰队都可能灭亡。
(本章完)
第507章 新的发现()
“云总,我还是不说了吧,我自己都被得出的结论惊呆了。”
云辉点头,将所有数据输入主脑内,片刻一片星图就浮现在云辉面前,一颗巨行星出现在云辉眼前,确切说从星图上看就是在地球旁边。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庞大,但其实平均密度很小,一般都是气态新星,与类地行星有极大区别。
当然,主脑之所以能直接推算出这是气态行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太庞大了,庞大以他的体形如果不是气态行星,凭借质量就可以直接在引力下塌陷,最终点亮成为一颗恒星。
但是很快,主要就提示无法计算推算,因为现在的运算模型根本无法继续运算下去了。按照现在的天文物理体系,这颗巨行星根本不应该存在。
如果这颗巨行星存在,恐怕地球是围绕着他旋转,而不是继续围绕着太阳旋转。况且如此庞大的巨行星他是围绕着什么天体运转,虽然在太阳系边缘,但是以太阳的质量根本没有能力捕获如此巨大天体。
这颗巨行星就如同小宇宙一般,明明存在,但是没有被任何天体影响,自身庞大的质量也从未对其他天体施加影响,影响的只有周围一片狭小的区域。或者说,人类根本不了解他的运转规则,根本发现不了他所施加的影响。
不过,这样在人类天文物理体系中本不该存在的天体每年都有发现,正是这些天体的发现一步步的充实着天体物理学进展。不过,将发现这一颗巨行星的计算公式继续套入模型演算中,那么就会发现一个极其神奇的想象,一颗行星推算出无数天体,并且这些天体其实都围绕着600光年外的小宇宙旋转。
“云总,接下来还有更神奇的,你很快就会见到了,相信你也会很震惊的。”艾尔文话语没完,云辉就见到了神奇的一幕,显然艾尔文还是低谷了主脑的运行速度。
计算中可能存在的天体运算轨迹很快被计算出来了,这是从来没见过的一种天体系统,所有天体受小宇宙影响,但是所有受小宇宙影响的天体都在疯狂自转与小范围不围绕任何天体的公转来摆脱小宇宙影响。仿佛他们不是遵从引力规律运转,而是用尽一切手段只为摆脱小宇宙影响,他们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固定在那一片区域内。
如果出现一颗两颗这种天体那还能是巧合,但这么多天体全部都具备这一特征,这显然是巧合无法解释的,宇宙太大了,在宇宙中,只有有可能发生的绝对会发生,但这种概率极低事件偏偏发生在太阳系周围那就不是巧合可以解释的了。
然后这还不是最神奇的,艾尔文接着解释道:“云总,将地球与小宇宙之间最进的距离下地球的位置定位一个点,这个点与小宇宙相连,然后预设一艘战舰在这个点出发前往小宇宙,如果按照特定的速度,比如30%的光速。”
不用云辉吩咐,主脑已经开始运算了,在所有人的注视中,当假设中的战舰前进到巨行星位置,这颗推测出来的巨行星刚好出现在战舰的前方并且向前前进,短暂相遇后脱离航线。
当战舰继续前进,前进到第二颗天体的时候,又诡异的出现在战舰前方,同样短暂相遇然后离开,看到这一幕云辉已经知道为什么天体物理学家都对他们推算出来的模型感到不可置信了。
这些天体完全就是人类前往小宇宙中的加油站,这些加油站还刚好准时停靠在战舰前面,与战舰保持同样方向向前前进,并且这一路每隔一定距离就出现一座这样的加油站。
到了这一步傻子也不会相信这是天体的自然现象。
“我们推断了出现这一情况的可能,其一可能就是我们观测到的所有数据与计算结果都是错误的,那些天体可能根本不存在,甚至小宇宙也不存在,或者我们所有天体物理模型都是错误的。”
云辉摇摇头道:“你可以说下一个推测了,即使出现这种错误也不可能出现这种巧合。”
当然艾尔文也只是卖个关子或者拼凑起一个可能的情况。计算错误,这怎么可能,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