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地府的上仙-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了,耍了个嘴上快活就得了,不要把家事都搬来公务里了。眼前还有五十个参赛者和这九华论仙的第八关在等待着他们处理呢。
因为木小卉和杨戬的争吵,比赛被拖拉耽误将近一个半时辰,都在木小卉和杨戬这两位自傲的絮聒烦躁唠唠叨叨横眉怒目的争辩中流失,现在消气了,是时候开始比赛了。两位从云端下来,如雄鹰展翅直扑地面,落地灵稳如敏捷的猫,没有腿打折响声。一落地不用接风洗尘就稳站好。
剩余的五十个参赛者也是精英,聚拢过来,首先近距离围观传闻中的小圣爷扬二郎究竟是怎样。个个睁眼细看,果然如人间半仙所描述的英姿勃发,清朗俊勇。
英气挺拔中不乏芝兰玉树,骨骼清奇,相貌非同一般,仪容隽永清俊,双目清澈,眉尾上飞如两柄摄人的利刃。那黑色头盔应该就是就是千峡齐峰盔了,一身甲胄焦糖色煞是威武临风。
脚踩银光靴配以镶金丝,相得益彰。面相自成一体,腰间系一束雨花水滴盘龙带,完满无缺。肩挎圆月弯弓,手持的就是三界盛名的三尖两刃枪。矗立仙人鬼面前,非同凡响的威风雄壮。
参赛者们对木小卉看多了就眼不来电了,看到这初次见面的俊俏威武英姿勃发的杨家二郎就赞不绝口了,说他的相貌身姿与伏邪君木小卉是难分伯仲秋色平分。有好事者竟大胆地低声讨论地嘻嘻笑:两人若是有龙阳之好,闹该是何等奇迹
算了吧,这两位仙二代是不可能耽美的。
锦华觉得这些参赛者们是不是比赛比地累了,借机来拿杨家二郎和木小卉调侃一下。不过现在,看俊男也看够了,比赛也该开始了,锦华想尽快结束这一关,让她害怕恐惧惊慌的一关。
锦华坐在地上,撑着下巴慨叹一声:“我有一把桃木剑。”忧郁着脸实难再笑了。
乌旸方才知晓锦华不开心的原因,这下他也急了:“华姐姐,你来九华论仙之前没有准备好吗?这桃木剑是用来斩妖的,怎么能用来比赛呢?我看你”乌旸计策多段,现在也没办法了,话也说不下去,只怕锦华伤心。
锦华接过他的话,淡然道:“乌旸是怕我输了比赛吧?”
“不是的,华姐姐别这么想,让我给你想办法,”乌旸搔搔脑袋,开启了他的脑子,眼珠一转,很容易想道:“华姐姐,九华论仙可以提供兵器,你可从中选一把合适自己的剑。”
“华姐姐,我猜想,”乌旸收起剑,一本正经地像模像样起来:“这场比赛应当是像人间选武状元那般”乌旸分析不断。
锦华却无心再听,她看看周围,想想乌旸方才所说,几乎所有参赛者都已从包袱内拿出了剑,这些剑都各有特色样式,且如乌旸所说,有美妙的名字,名字意义非常,或刚毅或执着或悠洒或憧憬或采用历史人名物名。
锦华失落地看看地下,希望看到地府,汴成王曾与她说过,九华论仙必有比武,比武最常用的兵器是剑。这不难理解,因剑是兵中君子,所以很多人选剑为武器,尽管九华论仙没有规定比武一定要用剑。
说道这个,乌旸可就自豪得意了,从他那长长的有半个人高的包袱内抽出他的剑,向锦华介绍说:“这是昀熹剑,是我在嵩山之巅的巨石旁练功而成,此剑是我练习嵩山七法与斗转星移剑法时,那巨石无意中练就生成的。我师父说这昀熹剑是我在太阳下练就的嵩山巨石,积嵩山之灵气意蕴、太阳之光辉荣旭,还有我本身的感知功力为一体,融入一剑,那就为它命名为昀熹剑,昀和熹均乃太阳光辉之意,也是这把剑阳气旺盛的意思,师父说有此剑在身,不怕任何鬼怪欺凌。”乌旸把他的昀熹剑拔出三分之一,向锦华笑笑,像是在显摆。
看他这么自豪,还是可爱而聪颖的孩子,锦华打心眼里为他开心。再看他那把昀熹剑,整把剑成金红色,金为主,略带红,剑把尾头圆润,剑柄都是阳刻的,刻的图案似一种动物,细看,那是三足乌——太阳神兽三足乌。果真是阳光下练就的宝剑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锦华还不太在意,只悠哉地看着那些长方平地,猜测着那是做什么用的,扭头想问乌旸,却见他崩紧了眉心,到处看留下来的参赛者,锦华急坏了:“乌旸,之前的监考官都对你赞扬有加,你现在怎么这么着急啊?是猜到比赛了,害怕了吗?可不能这样”
乌旸烦躁起来,焦躁地甩手道:“华姐姐我不是害怕,我是怕你害怕。一看这八块长地方就知这是比武用的。这是你的弱处,如果我们相遇的话,我可以让你一局,但别的人就不会这么好心了。”
乌旸分析了一下现在的比赛状况:从第五场开始,比赛就进入大规模淘汰的趋势,第五场扶桑树中,四百人淘汰两百,第六场崦嵫山中,两百人淘汰一百人,第七场陆离桥中,一百人淘汰五十人,都是半数淘汰,若按这淘汰率下去,那么第八场至少淘汰二十五人,到终场对决,也就是第九场,就还剩二十五人了。
心情沉重的锦华也不知第七场比赛的赛后仪式是怎么结束的,只遥望镇元子远去的背影,他和他的坐骑玉尘麈共同腾云离去。
锦华猜测镇远仙人可能会和玉尘麈谈论自己的无知和执拗吧,但再一想,怎么可能呢,镇远仙人怎会这么无聊。
而事实就是如此,镇元子时而用拂尘拍过玉尘麈的头,提醒道:“玉儿,美人香不一定都好,恐怕是最毒的也难说。”
道别之前,镇元子向通关的五十个参赛者疏解阐明了一下这次陆离桥比赛,以便他们理解参悟,日后更好地参与比赛。镇元子提到的重点就是:“乌旸第一个以绝对优势夺得首席,且他是直接面对陆离桥周围的色声味,没有用任何口诀心诀,这是以阳克阴,直接面对,值得借鉴。锦华是最后一个通过陆离桥,但她是以阴制阴,用了‘闭心门’之术,此乃道教不推崇的,以阴制阴即是说明无法面对沙影圈而采取躲避隐匿潜藏之术,此乃内心惧怕之体现,以至于采取逃脱之法,不可取。但锦华最终通关,望你以后注意采用正面对视的方法迎敌。”镇元子看着锦华,眼眸中颇有深意。
“很好,锦华,你不错,来自地府也能闯到第八关,希望你好好表现。”杨戬这次就说地和气了,而且有种同病相怜的意思,觉得他自己虽是神只,但和锦华这样的阴间小鬼差不多,甚至不如。
“谢二郎神祝愿。”锦华回着,心里却叹:杨戬心情不定,只恐难担任监考一职,为什么天庭不派一个更有资历的上仙神只过来监考呢?不过这是天庭的事,我也难懂啊。
验血结束了,比赛开始,木小卉要宣布比赛的具体程序,但再次让给了杨戬。杨戬今天还真是意气风发啊:“现在你们当中共有四十八个参赛者,那么这比武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分组比武,第二阶段——一对一比武。”
杨戬冷冷道:“比武就要检查仔细,谁知这锦华所说是真是假,还是防放为妙。”
看他怎么个防范吧。扯住锦华的手,捏紧手指,一滴滴鲜血就滴在那铃兰叶上了,七片铃兰叶共七滴。杨戬可一点没有怜香惜玉的意思啊,或许在他眼中,只有青衣值得去怜惜吧。
此时锦华疼地皱着眉头,但为了不惹事,她愣是一句话不反。
木小卉可就受不了了,一声风驰般:“杨戬你不是有天目眼吗?只要开通就可看出她是人是鬼,何必再验血来多此一举?”
“木小卉你清楚点!我已经看出她是地府小鬼不假,但我从未见过鬼血,所以必须检查清楚!”杨戬电掣般声音一点不退让。
梅山怪之一回答道:“小圣爷,这女子的血滴是黑色的,我等不知为何。”
“黑色的?”杨戬探过头满脸不解:“从未见过啊。”他端庄站着问锦华:“什么名字?实用了什么?为什么血滴是黑色?”
锦华实在不想说,但都到这份上了,就不得不回答了,低声地很,好似真做错了事:“回二郎神的话,小女名锦华,是地府追魂令,所以这血滴出来时是红色,但铃兰叶验证后变黑。可小女确实没有实用任何不该用的药物。”锦华低声着摇着手,可怜兮兮地抬头看着怒目的杨戬。
杨戬笑了起来:“地府追魂令?这么说你是女鬼?”一点不在乎锦华的感受啊。
“如何诡秘怪异?待本仙看看。”杨戬亲自去看,见有两片铃兰叶确实不同于其它,就随意地捏起来:“血滴在铃兰叶上本应呈现淡红,但此两片铃兰叶上的血滴在阳光下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颜色,闪烁不定,这是用了‘大力丸’‘增劲丹’啊,是哪两个,出局!”
“二郎神,我们为何要出局?”那两被押着,即将推下山的作弊者不停嚷着。
杨戬手持三尖两刃枪伫立,面不改色道:“比武前实用此等药物可使得功力突增,这对其他参赛者不公。而且,我与你们说,不要使用这等药物,只会瞬间突增体力功力,但对剑法招术毫无用处,且极端伤身”
参赛者们都觉得这比赛怎么有点怪异?在哪呢?就是伏邪君和二郎神吧?他们这般争夺主持权力,又是在玩什么心里战术吗?
可锦华却觉得:二郎神杨戬与木小卉不和,所以这般争吵,仔细想想,杨戬有点少不更事年幼无知的性情,怎比得上前面的监考官呢?若他性子一上来,还怎么正确无误地评判这比武啊?比武就是两人相比,凡是胜出者则为赢家,或许也不必特别地用心参考评判。
杨戬才不管木小卉所说,就继续他所认为的:“铃兰叶验血!”
木小卉纵观全局,觉得不可和杨戬在这九华论仙上吵闹斗架起来,就忍了他这一次,自己则在旁边说明这次考验的内容:“第八场考验由沈天皇安排,二郎神杨戬监考,大家欢迎。”
参赛者们大都猜到了,就行礼表示欢迎。
第五四零章 请不要推己及人()
锦华可没多少闲心雅致来欣赏这位天人公认的三界俊俏男子杨二郎小圣爷。
这位在前面七个关中一出现就引得各位监考或刮目或侧目或斜眼或捋须或蹙眉的,拥有倾城倾国倾倒天地逆转轮回阴间女鬼,却也还没博得这一轮监考小圣爷的青睐。
小圣爷杨戬大人还没和木小卉斗嘴结束呢。
木小卉为他刚才所说的话而赌气一肚子,就是因为被点明戳中了他极度回避的要害啊,木小卉弯眼如刀过去,斜睇了杨戬一眼,若是戴了官帽就要怒发冲冠了:“我这次给陛下申请批准此次九华论仙的主考官一职,与我娘亲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我娘亲也不赞成我来做这事,没有向陛下说过好话。这主考官的职位是我凭自己的履历实干,在陛下面前实打实地请求到的,无可替代是我的,杨戬小圣爷请你就少在此说风凉话了。”
杨戬就是要看木小卉被气地发火,他就幸灾乐祸地哼唧一下,不过眼高于顶,就是不笑。他眉眼弯弯一下睄着他,努努嘴之后就不看他一眼,只是前面:“那就请木上仙明白一句话不要随意地推己及人。”
木小卉知道对方这简明的话是显而易见地说他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大树底下好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