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明帝国-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边境,这种东西又是最重点保护的,真要能从那里挖出来,那简直就逆天了。
如果不是从那里挖出来的,那么来源就只有一个了,联系之前赫秃子的威胁,大家基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山脉核地雷?
恐怕那是克格勃的超频微型核弹吧?
当然它是什么不重要,它是真是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艾森豪威尔必须有所顾忌了,一旦真要在曼哈顿爆一个这玩意儿,就是他把倭国社工党全杀光也弥补不了造成的损失,这些疯子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但米国人跟他们可玩不起。就在米国各州国民警卫队,警察,联邦调查局全部行动起来,挖地三尺搜捕房子小妹妹,欧洲美军大规模排查已经部署和没有部署的核地雷同时,米国政府也对外放出软话,可以考虑重开谈判。
但倭国社工党必须停止恐怖huo动。
野坂政府迅速做出回应,再次重申重信房子等人的行为与他们无关。完全是这些人的私人行为,为了显示自己的清白,他甚至下令开除重信房子等人dang籍,他是个聪明人。房子的行为过火了,社工党不能和恐怖en子画等号,他们是争取民族自由的ge命者,而不是来自地狱的恶魔。
虽然明白野坂很可能只是演戏,但艾森豪威尔还是迅速顺着台阶走下去。于是新一轮和谈再次在马尼拉展开,这一次米国人多少做出了一些让步,不再要求社工党全部交出在本州岛北部的占领区,而是以北纬四十度为分界线,分界线以南归倭帝国,以北归倭人民共和国,但秋田,岩手,青森三县设为非军事区,作为双方的缓冲区。必要的话可以允许联合国维和部队驻扎。
应该说这个条件就比较有诚意了。
“艾森豪威尔居然这么好说话?不就是一枚不知道真假的核地雷吗?照我看那就是假的,就算苏联人愿意给他们,还得能通过米国海关的,这东西的辐射就像晚上的灯泡一样,隔着大老远就能测出来,米国海关就算效率再差,也不至于连这种东西入境还一无所知。”
陈虎很是茫然地说。
“因为西德的美军,真得丢了核地雷。”
胡好笑着说。
“什么?”
明军总参谋部一帮将领们全傻眼了。
“这是锦衣卫得到的最新情报,是西德一名受过咱们救济的军官,偷偷向锦衣卫透露的。美军部署在西德边境的核地雷一共丢了二十枚,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丢的,怎么丢的,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二十枚核地雷的确丢了,而且不只是小型的,还有一枚当量两千吨的也丢了,这个事情被美军严密封锁了,就连西德人也是通过特殊渠道才知道的。”
胡好紧接着又说道。
这的确是真的,只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这是西德政府故意通过那名军官提醒杨丰的,阿登纳担心大明也成为袭击目标,毕竟对于倭国人来说,不仅仅米国是侵略者,大明帝国也是,而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利益上,他都不想错过这个向杨丰表现友谊的机会。
当然,西德人的善意完全是多余的,阿登纳永远不会知道,那其实就是杨丰挖走的。
“也就是说艾森豪威尔是被吓的,他害怕重信房子真在曼哈顿引爆一个这玩意儿。”陈虎恍然地说道,紧接着他摇了摇头,难以置信地说:“我还是不明白他们怎么把这东西弄进米国去的。”
他当然不会明白了,因为那些核地雷是由一艘巨型飞船直接送到米国去的。
“都不要纠缠这些无用的东西了,接下来我们国内的警戒级别要提升了,别一不留神也被这些疯狗咬了,尤其是海岸警卫队必须组建了,不但要组建,而且要组建一支相当规模的,大型海巡舰,高速巡逻艇,海巡机这些统统要配上,另外各城市也要提高警戒,机场,车站,码头的安检系统要全面更新,各地警察局要组建专门的反恐突击队,包括普通民众也要进行应对恐怖i击的训练。”
杨元首一本正经地说道。
虽然这一切都是他导演的,但借着这个机会提高一下国内的反恐意识也挺不错,大明作为亚洲头号帝国zhu义霸权,未来肯定是要面对这种情况的,现在周围国家的ge命者,都已经把他视为敌人了,比如说马来亚社工党,高棉和寮国的游击队等等,虽然这些人成不了什么气候,但真要搞个爆破也挺麻烦。
更何况米国人肯定爱死他们了,他能搞米国,米国也就能搞他,这一点觉悟他还是有的。
好在大明和米国有着类似的优势,那就是四面环海,不用担心陆地上的渗透,哪怕承天府和马来半岛之间也还隔着一道柔佛海峡呢,而大明除此之外领土最核心部分婆罗洲,完全被辽阔海水保护着,只要加强一下海上巡逻,加强一下海关检查,加强一下民众的防范意识,不说真正彻底杜绝危险,也能最大限度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当然,就算发生了,也不会有太大伤害。
毕竟大明老百姓也不是好惹的,除了年青一代,剩下哪个不是在血火里爬出来的,大半辈子都是在战乱中度过,倭军的du气弹,细菌dan都见识过,南京的尸山血海都经历过,恐怖en子扔个炸弹还吓不住他们。
实际上在杨元首宣布,正式设立黄橙红三ji反恐级别,并且直接进入橙色等级后,大明各地立刻行动起来,社区民团,大型企业保安队,地方警察特勤队,就连普通幼儿园保安都开始出现带枪的,尤其是本土以外的几个城市,一些口味独特的小姑娘,都开始把手枪当装饰品随身佩戴了。
实际上大明国内这时候枪支泛滥程度丝毫不输于米国,但涉及枪支的犯罪率却很低,因为根据法律动枪的犯罪刑期翻翻,这叫专门的涉枪附加刑,该判十年变二十年,该判终生监禁的直接拉出去挂绞刑架上。
最终的结果就是尽管百分之八十的大明家庭都有枪,甚至很多还有步枪,但每年涉及枪支的犯罪只有个位数。
不仅如此,由政府组织的各种反恐演习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就连幼儿园小朋友,都开始演习如何应对此类事件,尤其是各地警察局的特勤队纷纷亮相,一个个全套防弹衣的军装警察抱着最新式自动步枪,站在轮式装甲车上在街道呼啸而过,那也是相当吸引眼球的。
同样杨丰设想的海岸警卫队也迅速在国会通过。
而且因为事关自己安全,国会那帮议员们在这个问题上格外大方,他们为新成立的海岸警卫队,直接订购了十六艘以刚刚开始设计的轻护卫舰为蓝本,去掉导弹和七六主炮,换装由大毒蛇升级而来的四五毫米链炮,最后修改出来的海巡舰。另外还有多达两百艘大型高速海巡船和四百艘小型海巡艇,前者以黄蜂级导弹艇去掉导弹就行,后者直接用充气艇加大口径机枪,另外还有就是超过三百架各类巡逻机包括直升机。
就这样大明国内以最快速度开始了反恐人民战争。
杨丰的举动,更加剧了米国老百姓心中的紧张,尤其是大明各地开始进行防范核袭击的演习后,一些米国媒体已经开始对米国政府公布的消息产生怀疑了。
此前米国政府公布了对西德边境核地雷的检查结果,他们没有发现丢失核地雷,无论是已经部署的还是在仓库里储存的,都没有发现有丢失的,另外各地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中,也没有查到这种东西。
当然,这就纯粹扯淡了,人家就算有也不可能让你们找到,那玩意儿随便找个深山密林一藏谁能找得到?
但米国政府仍然断定,重信房子手中的核地雷,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可能是假的,用来虚张声势吓唬人的,至于剩下百分之三十可能,那就是某些拥有这种东西的国家所提供,至于这个国家是哪个就不用说了。
可从杨丰的反应看,这恐怕没那么简单。(未完待续。)
第五四二章 偶像()
很快,米国发生断箭级核事故的传闻,就在各地不胫而走,一些靠危言耸听搏销量的小报,甚至有鼻子有眼地描述西德的核地雷是如何丢失的,而且丢失的核地雷当量也由十吨开始直线飙升,一直上升到了最大号的一万吨级。●⌒,
紧接着恐慌就开始在这个国家蔓延。
尽管艾森豪威尔政府一再强调西德的核地雷真没丢失,仍然止不住民众的恐慌情绪,虽然核阴影一直笼罩米国,但大家都明白,在互相确保毁灭的情况下,谁也不可能按下核弹发射按钮,哪怕ie恶的赫秃子也没有这样胆量,他是野心勃勃的du裁者,但却不是疯子,可尼玛这些恐怖en子是啊!
那个喜欢穿学生服的红色女帝是啊?
她都敢撞五角大楼了,当然不会不敢在米国再爆一枚核弹,反正又不可能把她自己炸了,据说她在倭国的亲人也死光了,所以也不怕牵连到自己亲人,虽然这样米国肯定会报复社工党,但对于这种坚定的ge命者来说,为了胜利死个几百万人只不过是数字的单位而已,更何况她手中有一堆核弹,如果她仅仅引爆一两枚,剩下那一堆照样可以逼着艾森豪威尔老老实实听她话。
可以说她完全有恃无恐。
既然这样还有什么是她不敢干的?
一时间米国各大主要城市一片风声鹤唳,各州国民警卫队全部动员起来,在人口密集区严防死守,甚至一些胆小的都开始向乡下搬家,还有的干脆在自己家里修建起了末日地堡,当然这都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从源头切断,简单点说就是把倭国移民赶出自己视线,大规模的排倭浪潮在米国各地相继上演。
尤其最近的移民更是重点关注对象,都快到了过街老鼠的地步。一些州甚至明确拒绝再允许新的倭国移民入境,可怜那些眼巴巴想着脱离苦海投奔光明的倭国有钱人,也就只好去国王陛下那里效忠了,反正这时候也没有其他人敢要他们。
至于雅子小姐。倒没受什么影响,她在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米国公民了,虽然一直在倭国生活,但考虑到她父母实际上都死于社工党的可怜身世,胡佛对她还是很放心的。然而胡佛并不知道,他要抓的恐怖en子,这时候都藏在这位可怜的少女那栋豪宅地下室里,就像蛰伏地下的野兽般,等待着合适的机会亮出他们的爪牙。
至于艾森豪威尔和胡佛动用数十万人搜寻的核弹……
这个就连雅子小姐也不知道在哪儿,实际上她手中的的确是一个模型,而真正的核弹将在需要的时候,由她师傅交给她,把师傅视为母亲的雅子小姐,对于是否会有真正的核弹。不存在任何怀疑,她只是知道时机还没到而已。一旦师傅认为时机到了,她将用一朵冉冉升起的蘑菇云登上真正的红色女帝宝座,让全世界所有ge命者都膜拜在她的脚下,她要像某位伟人一样,成为全世界所有真正信仰者的一轮皓月。
后者当太阳,她当月亮就行。
中二少女什么的最好哄了,信仰与仇恨,中二与智慧,意志与狂热。一株诡异的幼苗,就这样在杨丰的悉心浇灌下向着他希望的造型茁壮成长。
实际上现在的房子,已经成为真正ge命者的偶像了,对五角大楼的袭击让她的影响力一下子遍及了整个世界。几乎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