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第6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五百一十三章,北方的异动()
即使是在寒冷的辽东,春天也渐渐的来了。到了四月底——也就是模范军开始向着襄阳进军的时候——虽然辽河还没有开河,但是只要你站在河边细细的听,便也可以听到冰层发出的咔哧咔哧的响声了。这是冰层正在渐渐的出现裂缝的标志,一般来说,到了这时候,继续在河面上用冰排什么的,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了。
这个时候也是我大清每年最为艰难的时期。辽东的土地肥沃,但是这些年的寒冷和干旱一样影响了整个的辽东,这使得辽东的粮食一直很难实现自给。如果不是每年破关的劫掠,以及通过一些商人的购买到的粮食,我大清几乎每年都会闹饥荒的。事实上,在我大清还叫“大金”,“大金”的带头大哥还是努尔哈赤,而熊庭弼还在主持辽东的时候,熊庭弼差一点就靠严密的封锁,把“大金”埋葬在冬天的饥荒里。那时候,努尔哈赤甚至都不得不用处杀鸡取卵一样的杀无米之民的办法来苦苦支撑。
当然这样的苦日子已经过去很久了,这些年来,我大清每年入关都能抢到大笔钱财,大批的人口。靠着这些包衣们种田,再加上用抢来的财物购买粮食物资,至少正儿八经的八旗已经不用担心吃不饱了,新的一代诸申勇士们已经不知道冬天挨饿是什么滋味了。但今年的情况却格外的不一样,首先年前入关的行动遭到了惨败,两白旗不但什么东西都没抢回来,反而损兵折将,伤亡惨重。这样的损失可以说是自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借口起兵以来从未有过的。
而这次失败,带来的最可怕的问题还不仅仅是没抢到东西,或者死了太多的人。虽然诸申勇士人数有限,但是依旧可以通过抓那些深山里的生女真来得到一定的补给。在如今,对于我大清来说,最为可怕的问题是,我大清多年来努力建立起来的百战百胜的形象被严重的动摇了。以前,凭着百战百胜积累下来的威势,凭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名声,无论是明军,或是蒙古人之类,在面对我大清军队的时候,都胆战心惊,根本不要打,士气就掉得一塌糊涂。但如今,有了这一战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如今原本辽镇开辟的粮田,都落入了我大清的手中,我大清自产的粮食倒是多了不少,但是这些年来,我大清也多出了不少的人口。尤其是每次入关,都能带回来数以十万计的包衣。这些包衣也是要吃饭,要消耗粮食的。我大清如今自产的粮食支撑到开春问题倒是不大,但是从开春开始播种,到粮食成熟,可以收割还有好几个月。这一段时间里的粮食缺口却是不小。往年这些缺少的部分,有不少都是从辽镇手里买来的。当然,辽镇卖粮食给满清,也是要赚一些钱的。但辽镇卖粮食,更多的是还怕满清,而不是为了钱。如今辽镇已经不可能再卖粮食给我大清了,而且因为笔架山的那支明军的存在,我大清也很难再威胁到山海关。所以竟然是拿辽镇一点办法都没有。甚至于辽镇都敢于在这种时候,将主力都调到关内去对付李自成张献忠。
我大清的另一部分粮食是通过蒙古,到宣大一带,通过明朝的一些商人买到的。这一条道倒还走得通。只是冬天之前,山西陕西那边一直在打仗,山西并不是粮食的主产地,他们的粮食也是当地商人从其他地方采购的。入冬前,因为商路不通,这些地方的商人手里的储备也有限,加上入冬后,蒙古那边的路一样不好走,所以能运来的粮食也很有限。好在我大清还是有些积蓄的,所以撑过一个冬天倒也没啥太大的问题,至少,旗丁们都还没挨饿,当然,包衣什么的,每年都会饿死一些,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从山西那边传来的一些消息却让黄台吉很是担忧。这天一早,黄台吉便召集了我大清的各位贝勒爷商议事情。
“豪格,你把事情和大家说一下。”黄台吉吩咐道。
“是,皇阿玛。”豪格先给黄台吉行了个礼,然后站起身来,转向其他人道:“各位贝勒,我们从山西那边打探到消息,说是今年明国那边的粮食价格暴涨。京师一带,粮食的价格已经到了二两银子一石。山西那边自然更贵,怕是要到四五两银子一石了。而且就算不考虑价钱,能买到的粮食还很少,大概只有去年的一半不到。”
这个消息让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尤其是那些年纪大一点的,经历过当年的饥荒的人,更是都皱起了眉头。过了一会儿,济尔哈朗首先开口道:“皇上,这情况可不太妙呀。去年我们还能从辽镇那边买到一些粮食,今年辽镇那便自然是不用想了,山西的粮食又少了一半,这日子可真么过呀!从开春粮食种下去,到收获还有好几个月,这段时间,怕是要饿死不少人了。对了,皇上,今年明国的粮食怎么会这么贵?”
“明国那边也在用兵打仗。这事情范先生清楚。”黄台吉道,说完,他又转头看了看站在豪格身后的一个人一眼,那人便走出来跪下磕头道:“皇上,这事情奴才的确清楚,请皇上允许奴才来给各位贝勒爷说一说。”
“嗯,你给他们说说。”黄台吉点了点头。
“皇上,今年明国又一次调集大军围攻李自成张献忠。其中郑家的军队如今沿着长江向西攻击盘踞在襄阳的李自成,吴三桂带着辽镇的人马,从京师往西,攻击陕西一带的闯军。要打这样的仗,自然要囤积军粮,郑家有钱,吴三桂有兵,他们要么是高价买,要么干脆自己半买半抢,把粮食弄走了不少。再加上这一仗是在湖广打,所以湖广一带的夏收自然是指望不上了。所以很多粮商都觉得到时候,湖广歉收,粮食价格还要涨,自然也不肯买,反而是把市面上能买到的粮食都囤积起来。这样一来,粮食的价钱自然就涨起来了。”
“这些商人真是可恨!皇上,将来有一天,我大清得了天下,可一定要把这帮商人看严实,这帮子家伙,为了钱,啥事都干得出来的!”虽然明知道这位正在介绍情况的范先生,就是一个商人,但是济尔哈朗还是忍不住这样说道。
第五百一十四章,北方的异动(2)()
听了济尔哈朗的话,黄台吉都忍不住摇了摇头。不过那位范先生却似乎没有听到一样,继续介绍着情况:“如今吴三桂的军队大约三万人在潼关和闯贼对峙。听说此前吴三桂追击闯军,倒是赢了好几场,不过如今闯贼据险而守,吴三桂一时间也打不下来,听说他正在等着后军带着红夷大炮赶过来。”
“那李自成在哪里?”黄台吉问道。
“皇上,奴才听人说李自成带着军队在进攻武昌的左良玉。”那位范先生回答说。
“郑家的消息有没有?”黄台吉又问道。
自从郑家的力量,尤其是模范军袭占锦州,又在正面战斗中击败两白旗之后,对郑家的相关消息的收集就成了我大清的情报系统最重要的任务。一些和满清有生意往来的商人,一直以来,也都承担着为满清收集情报的任务。
“皇上。”那位范先生道,“最近郑芝龙的长子郑森带着两万多人的军队进了长江,据说是要去讨伐李自成。不过其实却是因为左良玉借口抵挡不住闯贼,要帅军东撤。”说到这里,那个范先生笑了笑道:“皇上,左良玉虽然托名官军,其实和流寇也没什么区别。他要东行,无非就是想要到江南去抢一把罢了。江南的士绅们又怎么敢让左良玉这样的人进江南?奴才听说,他们中有人说,宁可让李自成到江南来,也不能放左良玉进来……”
听到这里,黄台吉也忍不住微微一笑道:“贼来如梳,兵来如篦。”
“皇上说的是!”那范先生抱拳道,“郑家的财富都来自海贸。而海贸,就是用丝绸、瓷器还有茶叶和泰西人换银子。如今明国说是海禁,其实只是不收海贸的税钱,但这税钱其实也还是有的。任何在海上跑海贸的人,都必须加入郑家牵头的所谓‘海上事务理事会’,每年按照船只的载重量上缴会费。然后就能从这个‘海上事务理事会’那里拿到一张通行证和一面红旗。”
“不是不参加他的那个什么会会怎么样?”一边的博洛问道。
范先生听了,微笑道:“贝子爷,若是不交这会费,就不能在海上做买卖。就算偷偷地出了海,只要被郑家的船发现了,船,满船的货物,还有人员就都没了。贝子爷您不知道,这大海虽大,但是可以用来贸易的港口总是有限的。而且抓到了这船,好处也不是郑家独吞的,而是在整个理事会中均分,若是有人报了信,告了密,才抓到船的,那人还能拿个大头。如此一来,在各处港口,哪怕是些私人小港,都说不准有理事会的人。再加上有些坏了良心的家伙还喜欢玩钓鱼,也就是装成买家来和人家谈生意,然后等你出了海,他再通知郑家的船来抓,然后一两银子都不用花,船上的什么就都是他的了。”
“那这一条船要多少的银子呀?”博洛又问道。
“按船只的大小,还有加入的商人的等级,一般来说每条船每年从五百两银子到两千两银子不等。一般来说每条船大概都要花个一千多银子。这理事会中总共有十多个大商家,几十个中等商家,上千条船条船,光是这些会费,一年就是上百万两的银子。再加上郑家自己也是大海商,一年下来,怕是光是海贸,他们就能赚到好几百万两银子。再加上那些大小商家中,其实很多人原本都是跟着郑芝龙当过海寇的。后来郑芝龙灭了别的海寇,独霸了海面,用不上那么多的人和船了(其实是因为专用军舰淘汰了多用途的船只),才让他们变成了海商。这些人的船和生意,郑芝龙自然也都有一份股份。这又是好大一笔,然后郑家手里又有些稀罕货,比如鲸油,比如各种铁器、粮食、肥料,卖到国内又赚一大笔。这样他们家一年下来,怕是有上千万两的收益。他卖给泰西人的东西是江南出的;他的鲸油、铁器大多都是江南人买的。所以江南就是郑家的命。根。子。谁敢动江南,那郑家自然就要和谁拼命。所以听到左良玉的动静之后,郑家立刻就出兵,去堵住左良玉去了。”范先生回答道。
“郑家去了江南两万多人,那他们在北边应该不会有多少人了。”黄台吉叹道,“郑家的两万多兵到了湖广,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左良玉,都肯定不是对手。郑家又不缺钱,手下的兵也能打。若是郑芝龙有大志,又没什么干扰的话,怕是李自成之类的龙蛇……嗯,范先生,这次粮食的事情还要您多费心。”
那个范先生知道黄台吉的意思是要商量一些重要的事情,他的身份地位,是不该听这些的了。便跪下磕头道:“奴才为陛下效力,乃是天大的幸运。”
“嗯,你下去吧。”黄台吉道。
那个范先生便走了出去。
那范先生刚出去,济尔哈朗便上前道:“皇上,咱们可不能看着李自成被郑芝龙灭了!这郑家军,不比明国其他军队,他们是真的能打!不比我们八旗差。而且听这尼堪的说法,郑家一年的收益,竟然要有上千万。无论是明国朝廷还是我们,都没他有钱。他又有钱粮,又有兵,若是真的让他把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