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第5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孙传庭闻言一愣:“传星兄,这等军国大事,岂有诸士子上书言事的道理?你这不是瞎胡闹吗?”
“白谷兄莫急,且听我说!”汪乔年笑道:“自从万历末年以来,东虏起兵作乱,我大明便无宁日。王师与虏交战,败多胜少,损兵折将,究其原因,督抚不和,上下不一乃是首罪。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嗯!可这与上书言事有何关系?”
“那我再问一个问题,眼下我大明如今内患已除,虏酋新丧,加征新税后,士饱马腾,是否是讨伐东虏的大好时机?”
“这个——”孙传庭皱了皱眉头,他此时已经猜出了七八分,的确正如汪乔年所说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崇祯十年的战略形势可以说比当初努尔哈赤刚死,皇太极刚刚继位时更对大明有利。李自成请求招安后,内地的战事已经基本平息;后金的统治阶层新败之余,自相残杀;刘成完成了迂回之后,大明实际上已经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后金。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战略形势的改善是建立在对农民敲骨吸髓的压榨基础上的,这种情况是不可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的,如果拖延下去,有利的形势很可能会发生不利变化,那就后悔莫及了。
“所以我们以为朝廷当设立一重臣,督领宣大、关宁诸镇大军,速战速决,早日平定东虏,停征新税与民休息!白谷兄,你怎么看?”
“我们?”孙传庭品味着好友的话语,显然这件事情并不像汪乔年说的那么单纯,否则为何他这个时候来自己这里?在他的身后肯定还隐藏着一个集团在策划着这一切,自己贸然表态或者拒绝都是不合适的。想到这里,孙传庭笑了笑:“听起来倒也有道理,只是是否已经有了人选?”
“若论兵事,我如何能及得上白谷兄,这次来便是要请教兄台的!”
“说实话,朝中大臣中实在没有很合适的人选,如果硬要挑的话,恐怕也只有卢九台(卢象升)了,只是他勇烈有余,韬略还尚有不足!”
汪乔年突然笑道:“白谷兄,宣大总督吕伯奇如何呢?”
“吕伯奇?”孙传庭失声道,他心中突然闪过归化城外那一排排铁骑,冰冷的大炮,还有那个好像总是戴着一副假面具的刘镇台,想到这里,他就下意识的摇了摇头:“为何选他?”
“功绩呀!卢九台虽然也有不少胜绩,可打的基本是流贼,而吕大人就不同了,从流贼到鞑虏,还有东虏,样样都不缺,分量可比卢九台重多了!何况他麾下的刘成乃是当世名将,两人交情深厚,相得益彰,定能平定东虏!”
汪乔年越说越是起劲,可是孙传庭却是沉吟不语。与其他京官与士大夫不同,他用自己的双眼看到过刘成所拥有的庞大资源:草原上一群群数不清的牛马、成千上万彪悍善战的骑士、堆积如山的甲仗与火器,而最可怕的是这一切都只听命于刘成一人,甚至朝廷都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当时他得知额哲暴死之后,立即上书朝廷,要求将此事追查到底,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可是这份上书却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音,就好像他从来没有写过一样。经过这件事情,孙传庭已经明白朝廷实际上已经拿刘成没有什么办法了,自己以前所读的兵书、韬略在这个男人面前,已经是一钱不值了。
汪乔年也不是傻子,看到孙传庭这般沉默不语,明白对方并不赞同自己的人选,便低声问道:“白谷兄,你觉得不合适吗?”
“岁星兄,我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再三斟酌一番比较好吧!”孙传庭低声道:“吕伯奇与刘成交情深厚,反过来说刘成与吕伯奇也是交情不浅吧!让吕大人督领宣大、关宁两镇,就等于让刘成提督这两镇兵马,你觉得合适吗?”
汪乔年听了一愣,陷入了沉思之中。
正如从冰峰滚落的雪球,汪乔年所说的上书言事,举荐吕伯奇督领宣大关宁二镇,讨伐东虏之事开始运行起来。一开始还只是在京师的官员之间流传,然后就是士子之间,最后就连市井之间也开始流传了。自从万历年间以来,大明对东虏可谓是每战必败,不但丢失了辽东之地,就连京师也两次被兵,这是自从土木堡之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大明从上到下都怀着这样一种念头——尽快平定东虏,恢复太平年间的好日子。
军机处。
“混账、误国庸才!”杨嗣昌愤怒将一份奏疏丢在地上,不解恨的他甚至在上面踩了两脚,以发泄胸中的怒气。
“先生!”陈新甲被杨嗣昌突兀的行动吓了一跳,赶忙将奏疏从杨嗣昌的脚下抢了出来,这可是要给天子看的,要是崇祯在上面看到脚印,这可是不得了的罪过了。
“你抢什么!写出这种混账玩意的哪里还有人心!”杨嗣昌激愤的从几案上又抢过一本丢在地上,狠狠的踩了两脚:“请以吕伯奇督领宣大、关宁两镇?这与把这两镇交在刘成手上有什么区别?难道他们不知道额哲是死在谁手上?要是刘成调转马头,他们用什么抵挡?用他们的道德文章吗?”
“先生,想必这些人是平定东虏心切吧!”
“才怪!”杨嗣昌冷笑了一声:“你看看这些人都是南直隶的、浙江的、江西的、福建的。东虏平不平定与他们何干,他们在乎的是早日把我赶下这个位置。吕伯奇统领两镇去打东虏,打赢了吕伯奇立下盖世大功,自然要入阁当首辅,把我赶下台;打输了我是兵部尚书加东哥大学士,更是要下台。反正那吕伯奇连个进士都不是,在首辅位置上也坐不了几天,只要能把我杨文弱赶走了,别挡了他们的仕途,大明的天下值几文钱?”
“这个——”陈新甲听到这里,额头上已经满是汗珠,正如杨嗣昌所说的,那股隐藏在背后的势力打的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反正无论如何最后杨嗣昌都得滚蛋,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机可乘了。这办法倒是巧妙的很,就是阴损了些。
“那,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然不能同意!”杨嗣昌走到书案旁,拿起一张事先裁好的纸条,用朱笔在上面书写起来,书写完毕之后夹在那份奏疏里:“反正我杨文弱的名声也坏不到哪里去了,拼着这条性命不要,也不能把大明的天下毁在这些家伙手里。”
看着杨嗣昌坚定地眼神,陈新甲也不禁钦佩不已。明代中后期中枢政治出现了一种非常诡异的现象,那就是监察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即御史、谏官这些品阶并不高的官员却能拥有远远高于他们品阶的影响力,结果就是行政效率的低下。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皇帝设立谏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衡相权,以免其威胁到君主的地位。但明代自朱元璋之后便没有了宰相,其后的首辅实际上不过是天子的高级顾问而已,如果这个首辅没有通过朋党、师生等关系控制都察院,在遭到谏官的围攻下,是非常脆弱的。大明上一个像杨嗣昌这样敢于硬顶的首辅大臣是张居正!
第八十八章 联姻()
十余支蜡烛将屋子里照的通明,一名歌姬坐在屋角,一边谈着琵琶,一边唱着小曲。侯方域与几名士子围坐在桌旁,正饮酒酬答。这时一名书童从外间进来,在侯方域身旁附耳低语了几句。旁边的士子们侧耳细听,只能听到“宫中”、“拒绝”等字眼,反倒让人的心痒痒的。
“好!”侯方域击掌恨道:“我就知道杨贼会如此,此人贪恋权势,自有其取死之道!”
“侯公子!”一名士子不解的问道:“可是那杨文弱毕竟是首辅大臣,圣上也站在他一边,我们就算再怎么抨击他,他只要厚着脸皮,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呀!”
“你们放心!”侯方域冷笑道:“杨贼的所作所为都在本公子的意料之中,从明天开始就照计划行事,我已经有了后着,哼,杨文弱呀杨文弱,你敬酒不吃吃罚酒!本来还想给你个体面下场,可惜你不识抬举!”
果然次日,杨嗣昌就遭遇到雨点般的弹章,主要是指责他嫉贤妒能,揽权误国。依照明代的政治潜规则,遭到弹劾的大臣必须暂时停止理政,闭门思过,以表明自己诚惶诚恐,直到天子做出决断。但杨嗣昌却毫不理会弹章,每日里继续去军机处当值,这种傲慢的态度更是激怒了攻击者,几天后的弹章已经变成了十桩大罪了。不过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身在旋涡之中的吕伯奇却一直保留着暧昧的沉默,这就让旁观者们更是觉得背后黑幕重重了。
十天后,这种诡异的沉默终于被打破了,身为宣大总督的吕伯奇向朝廷上书,要求截留朝邑兵工厂还没有交付的军械,用于编练两个步营,理由是内地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再组建新军已经没有必要,而在白格尔河之战后,宣大镇的明军已经与后金直接接触,下一步的战事会更加激烈,需要的军队也更多。除此之外,吕伯奇还要求朝廷在今年八月份前提供二十万石的军粮,用于对东虏的秋季攻势。这份奏疏对于杨嗣昌来说不啻于是一记晴天霹雳,他很清楚吕伯奇不过是刘成的传声筒罢了,这个节骨眼上出来这份奏疏其实就是刘成给出的要价单——如果你不答应上面两个条件,那就别怪我跳槽到对面去了。
“可恶!”杨嗣昌恨恨的将奏疏往几案上一拍:“这群愚夫,为了争权夺利竟然与刘成勾结起来了,置大明的江山社稷于不顾,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与虎谋皮吗?”
“与虎谋皮?”陈新甲闻言一愣,迟疑的问道:“先生您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吕大人这份奏疏背后有人?”
“不错!”杨嗣昌稍微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士子百官前脚上书言事请以吕伯奇督领关宁、宣大二镇,讨伐东虏。他吕伯奇后脚便上书请添置军器军粮以备今年秋天讨伐东虏。这两者之间没有一点关系鬼才相信。可笑这些愚夫以为自己借刘成之力来掀翻我,却没想到自己已经被刘成玩弄于股掌之中,成为向我索价的筹码,哎!”说到这里,杨嗣昌长叹了一声:“值此末世却生出这样一个妖孽,难道天命真的已经不在我朝了吗?”
“先生小心隔墙有耳!”陈新甲见状,赶忙低声劝道:“先生,事情真的像你想的那么严重吗?若是您不允,那刘成又能如何?”
“我非答应不可!”杨嗣昌苦笑道:“若是我不答应,就等于是在圣上面前坐实了那些人弹劾我嫉贤妒能,揽权误国的罪状。你想想,上次他们上书请以吕伯奇兼领关宁、宣大二镇,我以国之重镇,不可至于一人之下,不然便坏了祖宗家法的理由驳回去了。这次那吕伯奇上书要添加军器粮食,准备今年秋天乘胜讨伐东虏。我再驳回去,你说圣上会怎么想?百官会怎么想?天下士子百姓会怎么想?俗话说三人成虎,就算圣上信我,百官信我,可天下士子百姓皆以为我杨文弱是个嫉贤妒能的误国奸臣,你说我在这个首辅之位上还坐得下去吗?”说到这里,杨嗣昌叹道:“刘成呀刘成,你这一招接一招,下得都是连环套,就算明知道前面是万丈悬崖,我也得睁着眼睛往里面跳呀!”
“先生,情况也许不像你想的这么糟吧?”陈新甲见杨嗣昌这幅模样,便安慰道:“那刘成所请的两件事情也许是真的为了讨伐东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