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692章

暗黑大宋-第692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国家缺马之弊吗,百姓虽有不便。为了国家长久计,这点不便必须得忍着。

    因此他找到御史舒亶,挑唆了一番,舒亶便上书弹劾薛向:薛师正为大臣,事有不可不面陈,而背诽为盗名。

    这些奏章都是有存档的,赵顼让黄门找来薛向的奏章,看后同样大怒,如果真有不便。当面说哉,知错能改。善莫大矣。况且你是堂堂的副宰相,有什么不能说的!然而当面你遮遮掩掩的。却在背下里唠叨,这是啥行为,还是一个堂堂的西府副宰相么?

    于是有了这条批注与手诏。

    但这个手诏只是草诏,经过翰林学士或知制诰认可誊抄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诏令。

    赵顼正准备将手诏派人送到翰林院,外面便有黄门送来陕州的急报。

    “传,传,传两府、两制、三司、司农寺、御史台所有官员前来延和殿议事。”赵顼看后气得直哆嗦。

    如果这事儿发生在唐朝,也就罢了,都有刺客公开刺杀宰相,武元衡直接被杀死了,另一个宰相裴度也差一点见阎罗王了。但那是晚唐,国家衰败时才有的乱象。

    现在朗朗乾坤,国家中兴之时,居然出现了刺相案,这意味着什么?赵顼脑袋都要炸开了。

    大臣们陆续到达延和殿。

    赵顼对小黄门喝道:“读。”

    小黄门将陕州的急奏念了一遍。

    诸位大臣同样一个个傻了眼。

    知审院东官安焘小声地说:“会不会是苦肉计啊。”

    熙宁变法以来,无论怎么争,怎么斗,但不会有人搞刺杀的,这个头一旦开了,大家都有性命之忧。但相反,王巨可以是说大宋最悍不畏死的高级官员,李师道(淄青节度使,元和刺相案的元凶,另外还有焚烧仓库等行为,可以说是唐朝元和时代的布拉登)都远不及之。

    这一说,还真有不少大臣相信了。

    王珪在前面听了十分不喜,说:“安厚卿,朝廷诏书以王子安为参知政事,你一直以为不妥。妥与不妥,有待公论,但何来苦肉计之说,刀箭无眼,前面凶匪阻道,两边山林用箭夹射,差之毫厘,便有性命之危,王子安用得着冒着性命之险,行苦肉计么?”

    如果单纯用刀还好说一点,关健当时用了弓箭,乱箭之下,即便杨再兴那样的武艺,也被射死了。王巨有啥武艺,顶多说身强力壮,胜过普通兵士,但能说勇冠三军吗?

    所以安焘的说法不成立。

    赵顼更加愤怒,道:“安卿,你说什么?”

    安焘知趣,立即说:“臣说错了。”

    “哼哼,”赵顼继续愤怒地走来走去,然后将一大堆弹劾王巨的奏章从桌案上扔到台阶下面,大声喝道:“王卿做了什么,难道因为他没有与你们结党,因此成了你们的眼中刺,必除之而后快!”

    这句话同样有来历的。

    王珪提议让王巨担任参知政事,当时就有许多人反对之。

    老王便说了一段话。

    王巨武功不用提了,但王巨长真长在武功上吗?

    且看庆州,且看泉州,且看广南。

    比如羊祜与陆逊,他们皆在武功上有建树,可能将他们单纯地看成武将?

    还有一个人。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似乎后半辈子就在打仗了,可能将诸葛亮看成武将?

    不过老王就是这样说了。依然没有作用。

    但大家小看了老王,表面上看老王很软弱的,然而老王从庆历时就担任直集贤院,然后是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参知政事以及当朝首相。

    整整三十多年,没有离开京城,看看宋朝的顶级大臣,有几个人做到了?

    所以面对着一片反对声,老王寻了一个机会。对赵顼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话便是,陛下,大伙皆认为以枢密副使授之王巨,不过老臣不大明白,朝廷是以文治之功授予王巨枢密副使,还是以武功授予王巨枢密副使?

    这句话还好一点。

    关健的是第二句话,王巨与谁结伙成派?

    对于一个英明的人君来说,什么样的大臣最好用?良臣武将,no,那一个人君不怕大臣功高震主?

    忠臣。那么究竟什么为忠,什么是奸?

    就象章惇,在史上。被史册载为宋朝的奸臣,可章惇当真是奸臣?或者韩琦,那是有名的大宋忠臣,然而韩琦的晚年种种做为,能算得上大宋的忠臣?

    诤臣,首先做为人君,有没有大肚量,次之有几个言臣达到魏征的高度?

    亲信大臣?看看最亲近的三个大臣,易牙、开方、竖刁……

    所以以上几种臣子都未必是一个英明人君喜欢的。真正喜欢的只有一种大臣,孤臣!

    另外大家忽视了另一种关系。包括王巨自己在内,那就是少年时结下的友谊。

    可能赵顼长大了。有他的一些想法,比如王巨最反感的异论相搅。然而凭借王巨种种嚣张的做法,如果不是赵顼庇护之,王巨早就悲催了。但这一点,就是王巨现在还没有察觉出来。

    再加上老王这两句话,赵顼终于不顾大家反对,强行下了授命。

    今天赵顼悖然大怒之下,终于将老王第二句话翻将出来。老王说的很含蓄,结伙成派,实际就是结党!

    当然,老王说这句话有两层用意,一是劝说赵顼,二是向赵顼表功,俺们也没有结伙成派,属于孤臣一类的,所以皇上,你得放心用俺……

    老王知道这幕后,可其他大臣那个知道?

    赵顼这么一说,那就太诛心了。

    虽然现在朝争要相对变得温和一点,可有几个大臣没有站队?

    并且许多人也不相信安焘之言。

    就说依政县的案子吧,实际与陈世孺之妻杀母案一样,还用得着查吗,一看奏表就清楚了。

    赵顼坚持让王巨担任参知政事,让某些人很不快活,于是派人暗中写下说唱本子,再四处传扬,最后让天下百姓议论纷纷,形成一种大势,然后一举弹劾,王巨必然会黯然离开朝堂。

    谁曾想王巨绕道邛州,正好听到这个说唱,又看到几名胥吏的贪婪,偏偏那个受害的李老汉儿子是战死在沙场上的,抚恤不公正,三件事撞在一起,因此让王巨含怒诱惑胥吏,最后出手杀人。

    王巨这种动不动拨刀子杀人,这种睚眦必报的“小人”做派,让许多士大夫不喜之。

    不过归根到底,是有人出手在先的。

    酿成大案子了,皇上派皇城司的人四处盘查了,就不能再用说唱本丑化王巨了,那么弄不好真有人买通山匪,刺杀王巨,一劳永逸解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还有案发的地点。

    原来洛阳太守是赵顼最早的老师王陶,这个人与王巨没什么恩怨,甚至恰恰相反,他对王巨一直很欣赏。

    不过秋祭过后,朝廷诏令,以河东节度使、检校太师、守司徒、兼侍中、判大名府、潞国公文彦博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依前河东节度使、判河南府。

    文彦博的官职还不止这些,如果一一写出来,足足有十几个,但这些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以及几个节度使别当真,当然,这些官职也有许多好处的,首先是薪酬,这么多顶级官职叠加在一起,让文彦博的薪酬达到让后人跪地叹服的高度,另外它们也是一个荣誉之职。但真正行使实权的只有一个,判河南府,也就是洛阳太守。

    以文彦博的力量,手中又有了实权,想在洛阳搞一些小动作简直太容易了。

    并且文彦博也有动机,不提什么党争吧,就说他与王巨的恩怨,那简直可以说是一把血泪难书了。

    所以现在大家都感到真相扑朔迷离,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赵顼又说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话:“李定,杨遂,你们二人带三将官员前去崤山,将这些胆大包天的山匪一一捉拿归案。”

    杨遂是殿前副指使,李定是御史中丞,御史台也掌管大案要案的,因此这二人前去洛阳捉拿山匪绝对没有问题。

    但真没有问题?

    首先杨遂,他是武将,王巨在武将心中地位可想而知的。

    这也不要紧,关健是李定。

    李定也不要紧,关健洛阳不止文彦博,还有好大一群人,富弼、司马光、王拱辰、楚建中、刘几……

    想一想一个乌台诗案,牵连了多少人吧。况且这个行刺宰相案!(未完待续。)

第712章 两个半() 
冯京迟疑了一下说:“陛下,三将官兵,有点兴师动众……”

    宋朝采纳蔡挺建议,执行了将兵法,将全国五十多万禁兵划成近两百将,每将官兵兵力数量几乎接近了三千人。三将官兵就是近一万人,似乎是有些兴师动众。

    杨遂说:“陛下,崤山地形复杂,西接华山秦岭,东连西京大河,河北是茫茫太行,南面又有熊耳伏牛大山。凶匪案后,必然逃窜,仅是当地保甲衙役封拦道路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官兵配合。臣想将这些凶匪全部捉拿归案,仅是三将官兵是不够的。”

    朝争的啥,与杨遂无关。

    但不管你们心中是什么想法,这些凶匪得要抓住吧?

    想要抓住这些凶匪,不但是要封锁各条道路,还要进山搜索。想一想崤山多大范围吧,而且还未必是来自崤山的,说不定是熊耳山,伏牛山地区的山匪。

    这样一算,三将官兵兵力多不多?

    “我说的并不是三将官兵……”冯京心中郁闷地想,可他却无言以对。

    李定与杨遂带着三将官兵前去洛阳,李定坐镇洛阳城,杨遂进山搜捕。

    京城里也迅速传扬开来……

    诸人的议论不是两种猜测,而是三种。

    有可能是王巨的苦肉计,不管王巨有功有过,确实是一个不好惹的主。

    但避不过就是老王说的那句话,刀箭无眼,连对手是谁都弄不清楚,犯得着用自己性命去开玩笑吗?

    第二种猜测便是文彦博可能是真凶,有这个力量,有动机。但老文能强悍如此?况且老文再争,也未必能真正重新上位。

    并且有一些消息灵通人士,听说文彦博在洛阳听到这个案子后。咆哮如雷,大骂王巨卑鄙无耻。还未等朝廷诏令下达,就自己儿发动西京的力量,开始搜捕这群山匪,又于道路两侧察看可疑行人。短短几天内,便抓了好几十人关押在洛阳城中大牢,日夜审问。

    因此这也不大象啊。

    于是又有了第三种猜测,说不定是新党所为,反正王巨不是旧党。也不是新党,看他的几个至交好友吧,有新党的人,同样有旧党的人,因此有新党用了此举,嫁祸于文彦博,王巨则成了牺牲品。

    然而这样一想,有多少人有嫌疑哪?最少五十人有着嫌疑!

    杨遂在搜捕,另一边王巨并没有留在陕州养伤,仅是停留了一天。就雇了几辆马车,他自己与几名受伤的侍卫躺在马车里,与余下人等重新进京。

    真想家人了。更害怕妃儿在京城听担心……

    不过陕州官员害怕再出事,又派了近百名官兵保护着王巨进京一行。

    这肯定不是事儿。

    想一想宋朝三百多个州军,一千多个县,还有各种监场,一年有多少官员进进出出?其中最少有一百大佬级的官员在流动着,如果个个都象现在这样,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