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428章

暗黑大宋-第428章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两路,力量也不弱。若是那样,变数更多,我军兵力少的弱点会被无限放大。到时候更危险……而且倚据两城坚守,西夏大军拒之横山,也不能最大发挥鄜延路与泾原路的兵力。”

    “那么如何建立奇功?”

    “放!”

    “放?”

    “重新毁掉安疆堡。”

    如果听的人不是王巨。一准认为章楶是疯掉了。

    但是王巨却在认真地细想,半天后说道:“妙。”

    章楶又说道:“只是那样,花的钱帛会更多,消耗的粮草也更多。”

    运输粮食的花费与数量非是正比例的,而是一种递增比例。

    时间越紧张,调运的粮草越多。那么损耗的比例也越大。如平时时间不急,从郑白渠调运一千石粟去庆州。来回不过二十来天时间。动用的辎重车两百辆,所需厢兵顶多五百人。消耗的粟米两百石足矣。打算从郑白渠发出的粟价一石一百文,一千石乃是十万文,加上辎车的损耗,牲畜的死伤,“咸菜钱”等各种补贴,顶多十五六万文。再除以八百石,一石成本不过二百文。但是在短时间内调运一万石粮食到庆州,一石成本可能涨到三百文,四百文。如果调运五万石,能涨到五百文六百文。

    这是指动用免费的厢军与民夫的,如果交给商人,全部雇人,还要加上人力成本,那个费用无法想像。

    所以庆历战争时,平均一斗粟从后方调到前线能达到四百文的高价,那么一石能达到近四千文!

    况且前面罗兀城之战的物资调运已经将陕西百姓坑苦了。

    “这个都没有关系,可以将百姓调到后方就食。”

    “就食虽是一个办法,只是天气冷啊。”

    “天气冷,我方困难重重,敌人困难更重。”

    两人正说着话,野龙咩胜进来禀报:“明公,苏子由带着一个老先生要见你。”

    “让他进来吧,”不过王巨想了想,还是迎到驿站的门口。

    小苏的身后是站着一个长相清瘦的布衣老者。

    “请进,请进,这位是……”

    “他是安乐先生邵康节。”

    “邵雍?”

    “正是老朽,见过子安。”邵雍拱手一礼,姿态还是不错的。

    王巨心说,正好,但嘴上道:“请进吧。”

    将他们二人引进驿站内,让他们坐下。

    王巨问:“不知子由兄带着邵先生来造访,有何贵干?”

    “安乐先生乃是奇人,我替他向你引进。”

    人才哪,朝廷当重用之,不过小苏说话不算话,至少没有王巨说话管用。所以带着邵雍来,介绍他与王巨认识了。

    “替邵雍引进,我脑子坏掉不成,”王巨心里又想,道:“子由兄,我已离开京城了,如何替邵先生引进?”

    “子安,不妨让邵先生与你一道去庆州。”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只要邵雍随王巨到了庆州,王巨在庆州又没有犯下大错,那么有了这份履历,众人再推荐,邵雍就能进入赵顼视野。这个“奇人”将会为国家重用了。

    王巨很是地无语。

    宋朝庆历年间儒学上有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但那已是过去式了。

    现在有五先生,张载、周敦熙、邵雍与二程兄弟。在王巨心中张载地位最高的,其次是周敦熙,尽管王巨并不赞成周敦熙的学说。但对邵雍与二程皆反感。

    他对邵雍反感与邵雍诬蔑王安石父子无关,而是反感邵雍在洛阳天天拿着一本易经,往大富大贵之家跑,装神弄鬼,骗吃骗喝。你倒底是儒学大师哉。还是神棍哉?

    王巨笑了笑道:“邵先生,我听到一件事,治平年间你带着几个客人去洛阳天津桥上散步,听到空中有鸟鸣之声,忽然脸色惨然。客人不解。你长叹道,这是杜鹃的鸣声哪。洛阳从前皆没有过,现在它们却从南方飞来,想来国家从此有变,不幸从此开始。客人还是不明白,你又说。万物皆有联系,以易经为论,世间兴衰都有它的迹象,杜鹃鸟飞至洛阳,也是一个征兆。这表明不出三五年,皇上一定起用南方人做宰相,那时候南方人结党乱政,天下将大乱矣。客人大惊。你又解释道。国将大治,地气会从北向南。国将大乱,地气从南向北。这是千古不易之理。现在南方地气都到达了洛阳,离开封还远吗?”

    小苏心说,要糟。

    王巨最恨的就是这个南北之争。

    就象在坐的四个人,自己是不南不北,然而章楶却是地道的南方人。

    但邵雍不知道哪。

    首先王巨是北方人,其次王巨虽不是保守派。但看上去也不是变法派,否则也不会与小苏交好了。因此根本就没有注意小苏的脸色。便说道:“是啊,此诚为可惜哉。”

    王巨没有反驳。而是说:“邵先生有如此才能,可否通过一些万物的征兆,替我卜一下此行之胜负?”

    “这个……”

    “拜托。”

    “那么老朽就为难一回,子安此去庆州,凶中有安,安中有凶。”

    “何谓凶中有安,安中有凶?”

    “以静制动为安,以动制静为凶。”

    “我还是不大明白,能否再说清楚一点。”

    “大地储藏之季用兵,主静不主动。”

    “似乎有些道理,不过何为静,何为动?”

    “守为静,攻为动。”

    如果这句话放在朝堂上,真能将许多人迷惑住了,八万对三十万,兵力悬差如此之大,可是八万的一方有诸堡砦坚守,难道还会主动出击吗?

    王巨忽然笑得前抑后合,笑完说:“邵先生,你想错了,此行我与你所说的恰恰相反,非是以静制动,而是以动制静。难道我此行会大凶吗?”

    大凶吗,敢不敢说大凶?要知道眼前可是第一次大顺城大捷的二号主,是一个真正懂军事的人。

    邵雍脸色一下子变得难堪。

    “还有,邵先生,我依然不解,如果按照邵先生的说法,地气从北向南,国家就会大治,但如果这个地气从契丹而来呢?”

    那不是大治,而是真正的大乱了。

    这下子立即将邵雍难住,但王巨未等他想出说辞,便扭头看着小苏说道:“子由兄,介甫公变法前,曾与司马公有过一番对话,介甫公说民不加赋而国自用。司马公反驳道,天地财物只有那么多,不在官便在民,你所说的不加赋而国自用,无非就是暗地里做手脚而夺民财,那比加赋更恶劣,至少加赋还有根据与一个具体的数字。桑弘羊就是这样迷惑汉武帝的,谁不知道?”

    “司马公乃是国之贤臣也。”邵雍立即说道。

    小苏暗暗叫苦不迭,王巨与司马光的关系,那就象水火一般,你倒好,当面夸奖司马光乃是国家贤臣。他这才发现,自己将邵雍带过来推荐,根本就是一个错误。

    王巨未理邵雍,这就是一个神棍罢了,他担心的是小苏。

    范纯仁乃是范仲淹的儿子,人家乃是天山上的雪莲花,不可能屑自己这个俗人。

    吕惠卿雄心勃勃,未来也未必会是好朋友。

    自己得防火防盗防曾布。

    自己写了信给沈括,沈括很客气地回了一封信,讨教了许多学问,自己不久前又写了第二封信给沈括,但未来也未必会成为好朋友。

    张商英那边还找不到借口相互联系。

    所以自己现在真正的朋友只有章惇、章楶与小苏。

    他可不想小苏将来被这群人洗脑了。

    因此王巨继续说道:“实际介甫公说得没错,木棉司加赋了吗?它不但没有向百姓加赋,反而一年替国家带来几百万贯的收入,又使许多极端贫困的百姓得以生机。这个财富是可以做大的,财富做大了,国家自然而然收入就增加了。那么理论上就可以做到不加赋而国自用。然而司马公同样说得没有错,有不加赋而国自用的法子,然而介甫公却没有找出多少。他的许多变法,实际是在重新摊派财富。不过司马光这里刻意疏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

    “介甫公的变法是重新摊派民财,不过这个民财也得要分的,权贵豪强之民财,二等户的普通大户民财,三四等户的中小主户之民财,五等以下贫困户的民财。治平末年,国家穷困,欠下天文数字般的积欠。但国穷如此,不代表着普通百姓都变得富裕了,二等户还好一点,三等户就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四等以下户是越来越穷,否则全国不会有那么多盗贼祸害百姓。也就是两头小,中间大。”

    “而这才是最危险的,国家穷,遇到特发问题时就没有充足的财力去解决。治平四年大旱,就因为这个穷,让灾民自己儿想办法。如果旱情持续呢?或者今年继续向治平四年那样,三十万敌寇来入侵,国家如何应对?”

    “至于普通底层百姓穷,那个危机更严重,他们是国家人数最多的群体,如果一个个活不下去,会不会产生第二个张角黄巢?”

    “韩公家的佃农多达几千户,几乎与一个小州军总户数相当,所以韩公才花费巨资在相州修建昼锦堂。你们都在洛阳,当知道富公的家产,不下数百万贯。文公家产也不少,就是那样,家人还在放高利贷谋利。他们都是天下人寄望的名臣重臣哪。这正常吗?”(未完待续)

第463章 喜相逢() 
小苏在沉思。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得让小苏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除非小苏真的认为,将国家与平民百姓的财富,集中到这极少数人手中是对的。那还说什么,不如趁早割席断交吧。

    这时,邵雍突然打断王巨的话:“但老朽却听说国家要推广保甲法,当年韩公三丁刺一,使得整个陕西骚乱不休,如今却将这个骚乱推之天下,难道是对的吗?”

    “说得好,我临离开京城时,吕惠卿刻意来我家,就问了这个保甲法的利弊。我是持反对意义的。但你可知道保甲法的来历?自从仁宗末年,兼并越来越严重,导致许多人因为贫困,挺而走险,成为山贼路匪。我在知华池县里,就曾刻意带着士兵进入子午山剿匪。所以负责农田水利的赵子几在下面看到这种状况后,痛惜地上书,全国农村强盗横行,大白天里公开抢掠百姓。乡村虽然专门负责缉盗的耆老与壮丁,可是力量太弱,不是对手。纵然能捕捉到一两个送官,可有的盗贼余党穷凶极恶,肆意报复,将壮丁抓住破腹挖心,再当着其面凌辱其妻子,凶狠程度惨不忍睹。试问邵先生,不置保甲法,如何将这个匪患杜绝?”

    “国家轻征薄敛,匪患不除自灭。”

    “国家轻征薄敛,对百姓是好事,最好不征税。可是不征税,官员的俸禄怎么办,士兵的兵饷怎么办?”

    “裁减开支。”

    “裁谁的开支?裁兵吗?禁兵裁到二十万,那么国家财政压力肯定大为缓解,不过大敌来犯。用什么防御?裁减官员吗?那好,只要邵先生敢说,请将它写下来,我替你交给官家圣断。”

    裁兵还能吼一吼,裁减官员与减少官员的薪酬。谁敢吼?王安石都不敢!好,裁官,裁那个官员?

    保甲法马上就要局部开始,其守旨就是:

    十家为一保,从主户中选有材干、心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