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世堂看着大惊小怪的渠老爷,平静的说道:“小看人是不是,这个水泥厂,几乎都是杨元钊独资的,想来,刘澍应该知道总投资。”
刘澍点点头,说道:“是的,虽然没有完全的记录,可是在账面上的金额,大概是900万!”
一个水泥厂就九百万,更何况专做高端布的,甚至是跟洋布竞争的棉纺织厂,怕不是要超过千万,就算是渠老爷也不说话了,其他人都在若有所思,思考着杨元钊之前提到市场份额,又考虑着这个纺织厂。
刘澍看着众人,又添了一把火说道:“对了,我似乎听元钊说了一声,他从德国进口的这个棉纺厂,他拥有12万锭棉锭。”
棉锭,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是纺织厂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投资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一般而言,到岸价是5美元左右,也就是10银元,可是到这个中国,各方面价格都极为高昂,一般都是在25…30元左右,12万,只是机器方面的投资,都在400万左右,接下来是其他方面的投资,原材料的进口还有人工工资厂房建设,一般会是机器投资的3倍以上,这样,绝对会超过千万。
超过千万的企业的,恐怕这个时代,在中国,除了北洋旗下的,就是汉阳铁厂了,没想到,包头也有一个,还是悄无声息的出现的,日产9000桶,大家稍稍一算,就可以知道水泥的产值了,虽然生产量并不代表销售量,可是质量好的水泥,还是可以轻易的销售出去的。
这下所有人都默然了,12万锭纺织厂,机器设备已经运过来了,在大家都没有知道的前提下,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即便没有他们,杨元钊的棉纺厂也是可以开起来的,最多的人员上,资金上慢一点,甚至是后者,见识过了杨元钊的庞大手笔,他们也不敢确定,杨元钊就真的拿不出这么多钱。
就按照12万锭来估计,杨元钊占据51%的股份,就是说,加上机器,他的投资额会超过500万,剩下的500万,众人分的话,没人大概得50万左右,少了点,相对于总体,也是可以接受的,每人大概5%的投入,每年的产出会在10万到15万之间,这样的数额,最少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不枉他们来一趟。
家主们认清了事实之后,就平静下来,杨元钊的信心。包头的一些见闻,让他们都清楚了。杨元钊恐怕不会说大话,一些小范围的串联和调查。还在进行的,大家都在考虑,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跟杨元钊进行合作,这其中,杨世堂是最为轻松的,作为几个家主之中,唯一一个之前就跟杨元钊接触的家主,他甚至还让杨悦帮忙邀请杨元钊过来赴宴。
杨元钊还真的就过来一次。再怎么说,杨家大院的招待,还有杨家最近鼎力的帮助,他很感恩,没有杨家,没有杨悦,说不定他的局面到现在还没有打开了。
赴了杨世堂的宴之后,杨元钊就连续接到了许多邀请,他却没有赴宴。一个个的推了去,在仓库之中,沉下心来对织布机进行最后的公关。
经过了一天多的改进,拿出了没有彻底改制完成的织布机。以45支的高支棉纱为基础,加入了一部分的腈纶等材料,一共生产了的30匹的棉布。又经过了一体机帮助的印染的,形成了。蓝色,大红。梅红,天蓝,藏青,等30种不同颜色,甚至是花色布匹,做完了这一切之后,又拿到了的山西商会。
这一次的会议,没有在那个小的会客室之中,人员比上一次高出了不少,不但各家的嫡系后人,还有商会负责棉布的大掌柜,林林总总最少有七八十人,规格上低了不少,可是每一个,在山西的商场,也是相当大的人物,那些小辈们,看着杨元钊的眼光,分外的不好,杨元钊也没有在意,他关注的是八大晋商的态度。
为了吸引眼球,杨元钊也展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展示,参考了后世台,用了几个工人做了展示,忍住用美女的想法,这在这个时代,确切的说在包头有些惊世骇俗了,只是普通的工人。
绚烂色彩的细布,不同的色彩,在灯光之下,让人迷醉,那些多变绚烂的颜色,柔和的手感,还是清洗不掉色的神奇,一下子就抓住了众人,在坐的,都不是庸人,世家培养弟子的死板,却不代表家主都是笨蛋,开枝散叶,每一家都有数万人的的前提之下的,能够在几万人,哪怕是嫡系之中,也有几百上千人之中搏杀出来,每一个都是人精,他们一眼就看出来,这样的布匹投入市场之后,会在市场之上引起多么大的轰动,别说是取代英布,就算是把英布给赶绝了,也没问题。
不管这个布匹的产量是多少,只要这个织布机,可以生产这样的布匹,赚钱是肯定的,几个家主再也顾不上矜持,几乎是展示还没有彻底的结束,众人,就把杨元钊围在中央,纷纷询问杨元钊的棉纺厂的计划,到底是投资多少,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之中,把资金准备好,要多少都行。
建厂的计划,杨元钊早有准备,计划书是现成的,杨元钊回去赶工,又让一位举人帮助抄写,蝇头小字,却清晰无比,借助着一体机,复制了几十份,然后重开大会,把所有人聚在一起,继续商讨棉纺厂的事情。
首先看完计划书渠老爷,皱起了眉头,不悦的说道:“不对吧,杨少爷,12万锭的棉纱厂,机器的价格居然是1200万,这个价格也太高了吧的,一锭差不多要100了,还有织布机,都比别的贵了三四倍。”
在场的都是有钱人,也很看好这个棉纺织厂的前景,想要投入到这个行业之中,并不代表他们都是笨蛋,这个明显就是异常的报价,顿时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弹,一些家主,看向杨元钊的眼神,变得不一样了起来,不少不熟悉杨元钊的人,都感觉到杨元钊是借机圈钱,就算是熟悉杨元钊的杨世堂,也心中嘀咕,不明白杨元钊的意思。
“大家有所不知,这些纺纱机和织布机的,他们跟普通的纺纱机和织布机不同。”
杨元钊还没说完,渠老爷就打断了他的话语,不客气的说道:“再怎么的不同,也不能高出4倍吧。”
“为什么不能,你们知道么,这个纺纱机效率,是普通纺纱机的4倍,一个熟练工人,一年可以完成2包棉纱的生产。”
“2包,是大包么?”一个略懂纺织业的掌柜的,略带惊异的问道。
“对,英制400磅的大包。”杨元钊点点头,用肯定的语气说道。
那个懂得纺织业掌柜抽了一口冷气,他是属于渠家的掌柜,渠家家主问道:“**,怎么了的,为什么这样一幅的表情,一年生产两包很多么?”
“家主,你知道么,目前中国最强的纱厂,张謇的纱厂他的单锭产量是多少?”
大名鼎鼎的张謇,甲午年的状元,起起伏伏官场,后来在南通建立纱厂,开始在全国商界扬名,不但渠老爷知道他,其他的家主都知道他,很显然,杨元钊的这个纱厂的产量应该是很高了,其他稍远的人,甚至竖起耳朵,仔细的听**说结果。
“六分之一包。”**郑重的说道。
六分之一包!年产量,渠家家主眼前一亮,说道:“那不是意味着,这个产量是的中国最强的12倍。”
“没错,就是12倍!”**很肯定的回答道。
现场一片哗然,之前见过那些样品,他们很清楚,只要这些样品流入到市场之中,绝对是供不应求的,以目前中国纺织业的庞大市场,只要能够生产足够多的棉纱,棉布,就能够销售出去多少,12倍的生产效率,相比于4倍左右的涨幅,从某种意义上面,这些机器的价格还真的是不贵,而且是很不贵。
渠家,包括其他的晋商家族,瞬间,就从心底深处闪现出了一丝的狂热,4000万的总投资额,年产的24万包的面纱,接近700万匹的棉布,产值最少也是3000多万,就这个利润率稍稍的估量一下,4000万的投资,最多五年就可以收回来,每年2成的增长额度,这样的生意哪里去找去,晋商家族,那个家族没有银库,那个家族没有鬼见愁,这玩意放在家里,是压舱底的东西,可是放在纺织业上面,是让资金大幅度的增长的。
所有的问题,在这一瞬间,完全变得不重要了,什么价格高,能够提升普通纺纱机12倍的机器,织布的估计也不会低了,看这么好的布,机器贵点算什么,众多家主口里没有说,可是心里面,已经基本认定,这个投资是可以,总投资几乎确定在了4000万这个让平常人看来天文数字上面。(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 纺织女工()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投资,4000万的投资,几个家主都统一了想法,总规模这么大的投资,哪怕杨元钊占据了50%以上,也可以分享快2000万的额度,8大家都是底蕴深厚的,随便拿出来几百万两都没问题,倾尽全力压在一个项目之上,绝对不是成熟的选择,这样反倒更好,每一家几百万,只要保持一个度,反而问题就会少很多。
没有了之前的剑拔弩张,咄咄逼人,可是在细节问题之上分毫不让,激烈的交锋之后,8大家族每一家获得200万的额度,都是占据5%的股份,成为了杨元钊之下最庞大的投资者,他们8家一共占据了40%的股份,剩下的9%,侯家占了100万份额,是所有地主之中最多,蒋文厚依托着山西布政司的背景占了100万,其余的快200万,被十来个中小家族给瓜分了,就这样,在晋商会馆的这个小小的会客室之中一个,关系到未来,整个中国的纺织业的大势,影响深远的一次股权确定的,就这么的确定了,杨元钊不但的有自己的51%的股份,还有来自杨家,尉家,刘家的15%股份的支持,这三家在未来的几十年之中,都站在杨元钊的身后,几乎牢牢的把持住这个纺织业的控制权。
这时候,刘家,尉家和杨家,才把人员都那拿出来,约定时间,会在一周之内,抵达包头,几家雇佣的这些女工。本身就是在太原的附近,找了一个地点先安置下来。对于家大业大的几家来说,养活几百人吃饭。是完全没问题的,也正是看到了这个棉纺厂投产的问题,这样情况之下,他们也借助着这个熟练工人,获得了在棉纺厂之中不少的话语权。
毕竟,一个棉纺厂,股权只是基础,控制权和话语权,才是最重要的。股权分配完了,只是代表前提,接下来,目标就放在了工厂兴建的实际之上,一个庞大的纺织厂,投资4000万,拥有员工可能达到万人,这么一个庞大的企业,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建起来。除了厂房等基础建设之外,原材料的购置,管理的控制,还有销售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方面,不是一个机器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了,也不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
晋商八大家。不会参与到核心管理之中,必要的介入还是有的。那些所谓的青年才俊,各家优秀青年人才。都被塞到了这里,组成了一个棉纺织厂的项目指挥部,以刘澍为首,暂时为棉纺厂的建设服务的。
几家的青年,或许之前,对杨元钊有些不满,可是看杨元钊在几天的时间之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股权分配,哪怕他们惊为天人的诸多家主,都不由自主的为他所用,不止一个家主赞许杨元钊少年老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