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887章

钢铁时代-第887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火箭炮,增加的重量不会超过7。5公斤,却拥有寻常班一级不曾拥有的火力,而且打完就可丢掉,减轻负重。

    火箭筒技术含量最高的,就不是发射筒,那就是一个铁桶,最多有一些设置,方便发射而已,如同无后坐力炮一样,主要是炮弹,炮弹弄好了,一切都好,没有了炮弹,这玩意就是一个废铁。

    在标准化了火箭弹之后,可以基本上所有的炮弹,都有同样的飞行轨迹,开始攻击,目前10轮,80发火箭弹,最终命中了9成5以上。

    德国方面军官很清楚,这是演习,挑选出来的都是精锐的士兵,不一定全部都是神炮手,却也在普通之上,可是他们都有自己判断能力,火箭筒的操作,绝对可以称之为简便的,还有就是准确度的,既然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兵可以达到9成5以上,那么普通的士兵,最起码能够达到5成,在前线,面对阵地的阻挡,有5成的命中率,而且在当时就可以拿出来的火炮,绝对是一个优秀的火炮。

    3个不同的靶子,军官们没有特别关注与铁板,这只是代表着这种火炮,有一定的穿甲能力,最多代表着能够突破地堡这样永固和半永固的防线的,他们看得最多的,还是在在看机枪阵地和的地堡,特别是后者,地堡可以修建的比较的低矮,比较的隐蔽,这样的话,大部分的炮火很难威胁到他,除非是的的精准度极高的。

    不得不说,哪怕是玩着迫击炮的,也有可以在600米,甚至更远的地方,精准的命中不超过70公分高,最多一米方圆的地堡,可是这样的精锐炮手,在任何地方都不多,在这个时代,大陆军时代,追求的都是数量,而不是质量的时代,你花费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精心培养出一批昂贵的精兵,根本就挡不住随便拉起来半年左右的,经过了简单的训练的10倍,甚至是20倍以上的敌人,在高技术装备,美欧在陆军普及的前提下,精兵政策,只是小范围考虑的问题。

    因此,大部分士兵,最多只是受过1年左右的军事培训,就匆匆的拉倒战场之上,炮手这样的技术兵种好一点,培训的时间稍稍长了一点,却长的有限的,这种情况之下,精锐的炮手,都是在战争之中,通过战争脱颖而出的,注定是少数。反倒是这个火箭筒,可以在200米左右的地方攻击,这样往往是步兵攻击的起步线,只要稍稍训练,掌握到火箭筒的瞄准方法,就可以精度教高的控制着。

    当10轮进行完毕,所有地堡和机枪阵地,已经被摧毁,看着精心布置的演习对象被干掉,这些军官们,对于这么一款新式的武器,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总体而言,是一款单兵使用的大炮,射程很近,却正好填补了手榴弹和迫击炮之间的空白,手榴弹的最远射程为40米,从40米到迫击炮的600米之间,是一个很大的空白,这么一款火炮,还不能完全弥补,甚至他们没有看到对运动目标的作用,任何火炮对运动目标作用都不会太好,更别说这么一款简单的火炮,可只要对于地堡,机枪阵地相当的有杀伤力,就足够了。

    前来参观的德国高官之中,很是有一部分,可以决定军队的采购,虽然说德国是采用大采购法,可是那时针对常规武器,一些非常规的,实验性质的武器,一定程度上,是下放到了军区一级,当然了,数量不多,只要这玩意不是太贵,小批量采购一点,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演习结束,这些军官就顾不上寒暄,直接找到了大使,开门见山的询问了一下价格,昨天晚上,大使不但得到了关于火箭炮的详细资料,也有对外的价格,目前一门火箭炮的价格是比50迫击炮的价格稍稍的贵一点,大概15%左右,一门火箭炮的标配是1枚火箭弹,不过火箭弹小贵,比起一箱机枪子弹要贵一点点,却也可以接受,因为战斗端最少装入了2公斤的炸药,这种情况之下,足以摧毁一些没有多少防护的目标,他们有可以攻击区域核心的永固式的防御工事,攻击一些简单的目标,更是不在话下,这种情况之下是物超所值的选择。

    小毛奇看的更多,300米,速度足够快,只要对方的速度不够快的前提下的,就足够攻击了的,只要前线布满了这个,英国即便拿出足够的的坦克,也别想攻破防线,这个果然是一款针对坦克的利器,之前得到的英国坦克的指标,即便使用了最先进的庄家,他的厚度都不可能超过20毫米,毕竟,坦克重量是有限的,加装了人员,战斗部,动力部之后,重量根本降不下来的,如果使用180马力的发动机的话,坦克的速度和比重,基本上可以算出来的。

    小毛奇简单的计算一下,就有些放心了,一款跟50迫击炮价格相似,炮弹贵也贵的有限的火炮,哪怕不能够做到人手一只,最起码要做到一个班一只,如果按照目前德国陆军的总数来说,差不多就要超过40万支,如果在节约一点,集中到波尔多前线,暂时15万支就够了,哪怕对手有3000辆坦克,50比1的比例,也足以把他们一一摧毁,更别说,在固定的阵地上面,火箭筒有可以打完不扔,到时候,多备一点的火箭炮就可以了,按照他询问的结果,火箭筒发射,基本上没有多少磨损,采用的是无后坐力炮的方式,发射或许会对火箭筒产生部分的磨损,总体的幅度不大,在接受的范围之中,按照实验员的速度,在一分钟,最少可以保证4发火箭弹,这是一个出色的速度,比不上那些速射炮,可是这是单兵操纵,在单位面积之中的火力,绝对是可以接受,价格也不贵。(未 完待续 ~^~)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4亿订单() 
军火采购之中的意向,并不是一次性就能够定下来的,哪怕各大军区和小毛奇都拥有着极强的兴趣,他们也必须要回去研究,在演习结束之后,小毛奇立刻在陆军方面召开了一个小会,在统一了想法之后,这才去面见德皇。

    德王宫,舍尔和提尔皮茨经过通知,最后一批的进来,看到陆军的高层之后,他们两个心中有数,距离上一次的波尔多袭击,已经过去不短的时间了,显然,陆军应该是有些要求了,要海军配合,较为保守的他们,并不愿意在这个时间段,进入到英吉利海峡,不可能有任何的战果,换他们是弱势的时候,也不会轻易的挑起主力舰的对决。

    在明知道没有什么战果,却要进入到交战区域,那就只能够是对地支援,成功那是肯定的,没有他们多少的功劳,可是一旦失败,主力舰或者是主要舰船,有一丁点的损失,板子就打在了他们的身上。

    不过这件事情上面,海军别无选择,这是必须要支持的,帝国建造了庞大的战舰,是为了取得战争的优势,在海战还遥遥无期的时候,陆战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目前德国方面的陆战,取得了相当的优势,只要在波尔多附近,重创了协约国的军队的话,即便是协约国补充了海军,跟德国差不多,甚至超出,又能够怎样,把法国赶下大海,把整个西欧大陆整合到一起,德国就站在了不败之地了。

    会议很快就开始了,顺着会议的进行,这个议题跟他们想象的,微微有些偏差,陆军是在寻求海军的帮助,却不是战舰上的,而是一款被命名为陆地巡洋舰的项目。

    杨元钊没有直接把装甲力量命名为坦克,而是用他最初的名称,陆地巡洋舰,这个名字直接误导了小毛奇和德国军方,他们很自然的把海军拉过来寻求帮助。

    几乎不约而同的,两个对立的国家,都把这个本应该是陆军的东西,归咎于了海军,杨元钊给出的图纸,经过了德国军事专家的紧急研究以后,已经把他的各个体系都弄明白了,一款类似于拖拉机的履带式底盘,全钢铁的结构,浑身披着装甲,使用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可以乘坐3…5名的成员,拥有3挺以上机关枪,或许,可以拥有一定口径的火炮。

    这么独创性的创造,让深入了解海军体系提尔皮茨很感兴趣的,因为是陆地巡洋舰,这一款坦克也考虑到了巡洋舰的特性,防护,火力和速度,甚至在几个中间,速度还是最重要的问题,这些几乎跟军舰一样,只不过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

    这一次的研究,基本上就是基于这个开启,装甲力量独特的魅力,在这里尽显无疑,在根据图纸,把这么一款划时代的陆军武器研究清楚之后,所有人都明白,一旦这个东西大规模的普及,几乎可以肯定,壕沟战将会退出历史舞台,最起码,大型对持型的壕沟战,将不会出现,在战术模式下的遭遇战,战壕,还是比完全不做强的多。

    几乎很自然的,第一次接触到坦克这种东西的,第一时间提出了如何反制,这个图纸的来源是英国,甚至是陆地巡洋舰这个项目,在情报部门也可以找到,是隶属于海军的项目,只不过太微小了,没有人重视他,真的反过来看的时候,很多的东西充满了蛛丝马迹,这就侧面证明了这个东西的真实性,最起码,这个项目,英国已经开始好几年了。

    按照中国的说法,英国在这个项目之中,取得了相当的突破,已经开始从图纸往整车上面发展了,甚至还有一个3000辆的基数,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德国首当其冲要面临着这一款武器的挑战,如何反制才是关键,他甚至还大于了的制造出这么一款武器。

    小毛奇的目的就是这样,利用坦克引出火箭炮,而不是生硬的自己提出,虽然作为陆军参谋长,一款总采购金额不高的东西,他一个人拍板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小心的他还是这么做了。

    很快的,关于火箭筒的技术参数,实验结果,还有年轻参谋们作出来的战场预期,这么一款武器,只要密度大道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对坦克产生遏制作用,甚至就算不反坦克,就算是固定地堡防御,或者是机枪阵地,这个火箭筒都有出色的效果,价格却不贵,只是比50迫击炮贵上少许,50迫击炮的标准价格是550美元,反坦克火箭筒的价格则是650,炮弹的价格是180美元。

    有了这样铺垫,再加上一款并不算太昂贵的武器,即便是10万个也不过是6500万美元,30万套加上足量的备弹,也不会超过3亿美元,这并不是一件大数字。

    经过战争的进程,现在的德国已经跟之前明显的不同了,中国对于德国的输血相当的到位,无论是大量的劳动力的引进,还是各种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甚至是古董,这些都给德国巨大的支持。最关键的是,中国还不是盲目的,无偿的支持,占据了对德支持的最大的项目,劳动力引进之上,这些在德国看来,只能够作为俘虏,白白浪费粮食的人,其中的三分之一,成为了为中国添砖加瓦的基础。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甚至受到过高等教育,或者成为教师,或者成为某一行业的合格工程师,这些都是中国紧缺的,至于其他的,妇女可以做一些第三产业,儿童可以进入学校,培养对于中国的归属感,至于老人,不说老人的数量,在俘虏之中相对较少,就算是较多,为了稳定住他们,也必须要优待,这样算下来,虽然每年给德国付出了巨额的资金,可是这些人劳动创造的更大,直接给中国提供了稀缺的中档人才。

    有些交易就是这样,如果设计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