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第7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潜艇,江阴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潜艇科技研究中心,从包头分过来的潜艇向的研究中心,鱼雷研究中心,都放在这里,不但没有逐步的萎缩,反而更加的大发展了起来。
潜艇是一个重要的武器,从中国拥有了海军开始,杨元钊一直都比较重视的一种武器,这个武器的性价比来说,恐怕是所有强大武器之中最佳的,后世有一个海军旗,潜艇是可以干掉最强的航母的存在,事实上,在后世的航母作战群之中,反潜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甚至还要在防空之上。
潜艇以独特的性能,完全可以不考虑防守,把所有的力量加在攻击之上,成为了最佳的攻击者,一艘攻击性潜艇,他的攻击力,甚至让所有水面战舰侧目,至于核潜艇,更是国家核打击力量之中的重要一环,拥有极强的威慑力。
在弱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这些战斗武器,不是一个海军实力不算太强的弱国,所能够支撑的,是潜艇和鱼雷艇这些,潜艇算的上是对于弱国来说,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武器了。一个鱼雷艇或者潜艇,他们的造价并不高。可以威胁到大舰,弱国无法负担起的大舰队的巨大消耗,支撑一个小而精的潜艇部队,成为了最佳选择,一个国家拥有一个强力潜艇的话,即便没有大量的水面舰只维护航运,却也足够保护海疆。
在历史上。一战之前,潜艇的重要性一直都没有到很高的程度,即便是把潜艇战发扬光大的德国,也没有在战前多注意潜艇,也就是在一战开始之后,德国水面舰船被逼得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使用了潜艇,刚开始,潜艇也是偷袭协约国军港的。消耗太大没有多少收获的情况之下,才被迫采用无限潜艇战,没想到。却从此把无限潜艇战发扬光大了。在相当的程度上面,让老牌海军强国的英国吃尽了苦头。
这个时空。因为杨元钊穿越的关系,早在一战开始之前,德国就相当的重视潜艇,因为中国方面的介入,潜艇的出现的更早,而且在一战初期就推进到了后期的潜艇类型,并且正确的使用,没有直接的攻击港口或者舰队,而是采用了破交作战。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在美国参战的前提下。德国依然能够的压制住英法美,原因就在于潜艇的出色发挥上。
哪怕是德国的大洋舰队,成为了一个超越了英国的存在,可是无限制的潜艇战,依然是德国最重要的武器,让德国大放异彩的,只不过在美国声呐技术大规模进步之后,被扫入到落后的一方,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差点影响到整个战局。
美国人突然对中国下手,从中国产业搜刮资金,这点中国不在意,可是对华裔动手,直接和间接造成了的40万华裔的死亡,这笔账就要算到美国人头上,除了派出了4艘幻想级战舰,直接攻击美国本土之外,另外一个计划就是使用潜艇,甚至使用舰艇,还在幻想级之前。
使用幻想级,关键在于,直接展现整个中国强大,树立海军的威名,从正面上打击美国人的信心,但是使用潜艇攻击商船,却不能大肆宣扬,最少在目前不行,而负责的,就是中国远洋潜艇编队,他们才装备了中国目前最新的攻击型远洋潜艇,
中国,或者说西北的潜艇发展,是分成几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在西北还没有统一全国,还在西北发展,甚至连一个海港都没有的时候,当时西北只是秘密的进行潜艇研究,使用的是引进德国潜艇的阶段,当时西北跟德国之间的关系,让西北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德国的潜艇,最开始,就连德国都是500吨以下的潜艇,引进中国的也都是在500吨以下的,这样的潜艇,已经开始有了远洋的性能,可是航程都不算太远。
最开始的德国潜艇,更多的成为了训练艇,帮助中国有了第一批的潜艇成员,他们甚至在对日本,对台湾的作战之中,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为中国的成立树立了功勋,可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功勋潜艇,大多数都退出了现役。
从德国引进,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在潜艇的基础上面提升,制约潜艇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主要是设计理念,动力,甚至是规模上面的。德国没有多重视潜艇,只是把潜艇当成了一个战术武器,可是中国不一样,从后世走来的杨元钊,很清楚,潜艇对于中国的战略作用的,后世的中国,俄罗斯,在水面舰艇上面,几乎被美国完爆,可是潜艇,一直都是中国抵抗美国海军的一个有力的武器。
从最开始引进德国潜艇,为的就是在技术上面吃透,让潜艇的能力更强,在熟知潜艇作用的前提下,杨元钊提出了潜艇发展,首先增加潜艇的攻击能力,这中间鱼雷必须要加强,一艘潜艇,会有12…18枚鱼类,这是德国远洋潜艇的大部分的装载量,但是这不是中国需要的,必须要加大,最少要达到48枚以上的鱼雷,才可以让潜艇拥有更强的实力。
潜艇的攻击,自卫炮火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杨元钊的指导下,自卫炮火甚至可以去掉,毕竟,如果潜艇需要用自卫炮火的话,就需要潜艇浮上水面,相对于俘获商船的收获,潜艇本身更加重要,在战斗之中,原则上,是不允许潜艇上浮的,减少潜艇上端火炮,可以尽可能的增加潜艇在水下能力,增加速度,这是一举两得的作用。
这种情况之下,鱼雷的强大与否,就代表着潜艇的全部作战能力,鱼雷的强大与否也代表着潜艇的攻击力的强横,一定程度上面,好的鱼雷,是攻击的倍增器,只要能够制作出,可以威胁到现在无畏舰,甚至是超无畏舰的鱼雷,潜艇才真正拥有强大的威慑力。
中国的鱼雷,是从北洋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在鱼雷出现之后,甚至还有主力舰都装备鱼雷发射管,这是当时战舰的一个巨大的武器,相对于炮弹对于船的威胁,鱼雷来的更大一点,伴随着战舰的发展,特别是舰炮的威力,双方的接战距离,从500米,1000米,2000米,一直增加到了现在的6000米以上,英国甚至在新式战列舰上面,规定双方的接战距离在1万米以上,这样的距离,以目前的鱼雷的里程,根本就起不到多少作用。
渐渐的,主力舰上,鱼雷被取消了,只是在一些巡洋舰,甚至是驱逐舰上面安装鱼雷,甚至在主力舰的对决之中,小船上去发射一波鱼雷,也不是为了伤害,只是为了破坏对方的战列线,为己方的炮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虽然主力舰的对决之中,鱼雷已经有些退出历史和舞台了,可是并不代表鱼雷没有威胁,为什么小船可以威胁到战列线,面对着大量鱼雷的攻击,就算是战列舰也必须躲闪,否则被一枚鱼雷打到,那可就出笑话了。
跟战舰不停的推陈出新,可是鱼雷变化不大,口径上提升不多,速度上在换装了******的情况下,有所提升,可却追不上目前战舰速度,这也是伴随着无畏舰的越来越大,鱼雷的作用也越来越小的根本原因,甚至连一些装甲巡洋舰上面,都已经去掉了鱼雷发射管,增加船体的强度和水下流动性。
不重视,或许是鱼雷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即便在德国无限潜艇战大放异彩的日子,协约国或许会对潜艇上心,投入巨大的资源,放在潜艇上面,可是对于鱼雷,那是注定要忽略掉的,他不能够成为最重要的武器,在协约国看来,只要能够对付商船就可以了。
杨元钊这个穿越者的眼里,这是大大不可取的,哪怕到了后世,鱼雷也是水上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是攻击舰船的首选,先不说中国拥有可以躲避欧美声呐的潜艇,可以让鱼雷更加秘密的射击,已经推进到了飞机时代的中国,鱼雷机成为了对付战舰最佳的武器,当鱼雷可以通过飞机投射的情况下,天然拥有了巨大的优势,必须把鱼雷单独立项,并且持续不断的发展下去。(未 完待续 ~^~)!……章节内容结束……
center/center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电动鱼雷()
/javaye300;/
p鱼雷的发展,也历经的几个方面,从最开始的黑火药鱼雷,苦味酸鱼雷,到现在,鱼雷的发展经过了很多的阶段,现在的德国鱼雷,最多就是威胁到老式的战列舰和普通的巡洋舰,对于新式战舰的威胁能力极小,关键就是装药量和速度。
只有不到3公里,速度只是在35节左右的鱼雷,或许对于15节左右的,铁甲舰时代的主力舰,有着巨大的威胁,可是对上平均速度在25节,甚至更快的战舰来说,相对速度就降低到了一个极低的程度,只有不到10节的相对速度,又有多少的危险呢?
相对速度是船只可以躲避的关键,之前20节的相对速度,舰艇即便想要躲闪,也非常困难,现在只有10节而已,甚至极限的开出加力的话,不到6节的速度,这样的速度,稍稍的变换一下,就可以躲过,对于战斗之中的主力舰来说,鱼雷真的只是辅助的作用了。
目前的鱼雷,还处于多种鱼雷的时代,中国从德国引进的,是一种电动鱼雷,本身还准备引进压缩空气鱼雷,可是在杨元钊知道了电动鱼雷之后,立刻发现了它的优势,相对于普通鱼雷,他水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运行平稳,噪声也小,至于装药量,速度和射程方面,他有办法改进的。
电动鱼雷的速度,来源于电动机,杨元钊对于鱼雷并不太了解,他虽然知道一些出色的鱼雷,比如说日本二战时期的氧气鱼雷,德国在二战时期的,磁性鱼雷,声音导向鱼雷等等。这些鱼雷只是知道名字,而不知道如何的制作的,杨元钊不是鱼雷专家。也没有能力制作出一款新的鱼雷,这跨越式太大了。
可是对于一款鱼雷。进行改动,却是可以,特别是电动上面,电动机和发动机方面,杨元钊的实力非常的强大,本身的动力专家的他,电动机跟发动机还有一些共通性,杨元钊穿越的时候。也携带了一些电动机,加上特拉斯这个大拿,大功率的电动机制作出来了,可是如果不解决电池的问题,那一切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大功率电动机的耗电量更大,鱼雷的提升就是空的。
电池领域,是最难获得提升的,如果说所有电动机介绍。能够装满一间房子,电池的介绍,或许几页纸就能够写完。也就是从二战之后,新材料普开始,出现了进一步的提升,制约他的主要是材料,只要材料研究上一个档次,找到适合成为电池的材料,那么电池的性能就可以得到巨大的提升。
材料从来都不是困扰中国的问题,有一体机在,材料学上。中国等于是站在了21世纪的肩膀之上,当然了。不是全部行业,在一些比较高精尖的行业。中国在材料上面的实力,甚至超过了21世纪。
材料,本身就带有着某种的偶然性,后世是各大国用强大的投入和基础,占据了上风,这是一个一人通吃全赢的行当的,一体机的出现,让中国拥有了这个先机,只要是市面上出现的产品,一体机都可以通过分析,掌握它的材料配方,甚至一些加工渠道都可以获得。
每天一万种材料的配方,绝大多数都是垃圾,是无用的材料,可是无数坚持之中的灵光一闪,特别是西北的材料学进入到了某种快车道的前提下,他可以有规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