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75章

钢铁时代-第75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杨元钊的无奈,他是可以直接一次性的拿出来,可是这么大的一个造物,最少中国是生产不了的,还不如拿出零件组装,稍稍的设计一下,让零件都可以卡入到圆滚之中,跟直接一次性成型,又有什么区别。

    地上摆的,除了空心外壳之外,就一堆奇形怪状的黑色金属,重量极大,一个几米长,碗口粗细钢条,差不多就有几百公斤,他们借助着葫芦吊,花费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把这个钢滚给组装完成了,庞大的体积,霸气的外表,最关键的是重量,钱虎他们没能力直接称量这个钢滚的重量,刚刚通过他们,调入到钢滚中的重量,怕不是有10吨了吧。对于几百公斤甚至是一吨都可以称之为难以想象重量他来说,这玩意太重了。

    钱虎也有些明白,杨元钊弄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很显然,就是为了轧路的,杨元钊不满意于他们施工的进度,所以就弄出来这个东西。

    杨元钊很神奇,这是钱虎心中唯一的想法,似乎再多的困难,再多的难关,他都可以轻松的解决。

    “找个拖拉机来!”

    “是,老大!”钱虎领命出去,不多时,突突突的声音传来,一辆拖拉机进入院子,杨元钊特别打开了仓库另外一扇大门,让高大的拖拉机,进入到了仓库之中。

    拿着准备好的零件和工具,在拖拉机上面,固定了一个挂钩。然后用钢筋跟钢滚相连,当完美结合的时候,杨元钊一挥手,说道:“走。拉出去试试!”

    压路机经典的模式,应该是把钢滚放在前方,借助着推动力,让压路机平稳运行,保证轧路的效率,但是那对于传送和整体的设计非常的高,最少,不是现在的杨元钊能够解决的,暂时放在拖拉机的后面,在前面以拖拉机的动力。无法推着它前进,放在后面,用钢条固定了之后,可以对路基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而且速度比较快。

    这个相对较快。只是相对于人力,跟后世压路机的速度相比,不知道慢了多少,后世不但压路机威力强大,设计也极为的精细,几乎考虑到了每一个步骤。

    这点上,杨元钊暂时是没办法做到的。能够制作出这么一个钢滚,已经是绞尽脑汁的结果了。

    沉重的钢滚,要拉起它,并不容易,拖拉机的发动机传来了轰鸣声,甚至黑烟阵阵。轰了差不多半天,钢滚终于缓缓的被拖动了起来,钢滚跟着拖拉机缓慢的移动,这个仓库也好,外面的土地也好。只是之前随意找到的,简单的做出了一些处理,平整了土地,甚至没有用水泥,所以,面对着十几吨重的强大钢滚,本是平整的结实的地面,都被压下了深深痕迹,压过之后的路面,细密平整,比用人工,不知道强大了多少。

    轧路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用这个机器,他的速度,就代表着一天的效率,甚至连重复第二遍都不用。

    包头的民众,见惯了拖拉机了,拖拉机的开行,不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一次却不一样,拖拉机冒着黑烟,似乎晃晃悠悠的拉动着后面的巨大物体,似乎非常疲惫的样子。

    拖拉机到底有多强,这些人知道,在耕地和收割的时候,一辆拖拉机,恐怕比百十个人都有用,甚至连拉货,拖拉机也无愧于强横,可想而知,这个钢滚的强悍。

    大家怪物一样的看着钢滚缓缓前进,每秒钟能不能走3米都成问题,当聪明的把目光投向了拖拉机的身后的时候,几个聪明的几乎在瞬间,就明白这个拖拉机的功效了。

    原来平整的土地,被拖拉机压出了一个4米宽,且塌陷下去15公分左右沟,钢滚走过,所有的土层,碎石,沙子,都被压成了细密的结构,平整的如同镜面一样。

    “这还是土路么!”一个路人蹲下来,用手中的棍子捅了捅头的土路,没有经过专门的铺设,最开始是走的人多了,后来为了防止下雨,又有人丢了碎石,沙子,又经过了人走车压,慢慢的形成的道路,也算是路况条件比较好的了,可是下雨起来依然泥泞,偶尔雨太大了,还会出现坑坑洼洼的,现在,一切都没有了,只剩下平整细密的结构。

    杨元钊很清楚,这种借助着重力压制而成的结构,会在时间的推移之下变得破损,雨水是对他最大侵袭,只有沥青路和水泥路,才能够避免这种情况,表面不透水,下面又相对比较坚实,这才是路况好根本。

    庞大的钢铁,轰鸣的,有些吃力的拖拉机,是一个巨大的光环,吸引着所有的人,本身就对修路有些兴趣,再头的路,在修路的现场,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围观。

    是众人瞩目的焦点,钱虎干的更加起劲了,之前已经挖好和平整好的路基上面,钢滚来来回回两次,把路基压实了,又用了三合土填入,进一步的压实了之后,路基算是基本完成了,速度上,比第一天的时候,快了几倍,一天的时间,最少完成20公里的路基,这样看来,利用这个压路机,最多3天的时间,就能够完成整个路基施工。

    杨元钊过来检查了几次,并且让最熟悉水泥路李明生做出判断,这些路基非常好,可以承受水泥,甚至是水泥路之上车辆的巨大压力。

    水泥的事情,经过了20多种不同配比配方,暂时的出来一个比较合适的混凝土配方,李明生把配方交给了钱虎,钱虎立刻开始了紧张的施工。

    大量的铁板,把一个7米宽的路基,围得满满的,其中还放了一层钢筋,这不是钢筋混凝土的钢筋,这是有利于增加强度,或者说固定水泥的高度,这个工作对于做过现浇房顶的众人而言,效率也相对高, 300多个劳力,花费了三天多时间,才完成了3000米。

    3000米,足够修筑一段时间了,搅拌机开始轰鸣,从水泥厂之中,直接拉出来的水泥,跟谁,沙,石子之类的混合在一起,按照李明生设计出来的比例,当一次搅拌机混合好了料,推土机在等待着,把一车车混凝土,给放入到了不同的位置,当铁板之中填充满了各种的水泥之后,众多工人走上水泥路面,开始负责路面凭证,用巨大的泥模,在水泥路上面,不停的来回抹着,让水泥路更加的平整。

    加起来足足有50公里的水泥路,已经布局好了,在不停的修筑之下,投入了必要的人力,特别是一些大型机器的使用,推土机,压路机,让这个水泥路的进度不断的增加。更加让人满意的是,钱虎使用的人员,也在不断的增加的,从最开始的300多人,到后来,50辆各种车辆,1800多的人员,修筑的速度明显加快,所以人员提升的这么快,原因就在于,水泥路相对于普通的建筑,更加没有技术含量,在编织好了钢网的地方,只要填充水泥,然后用木制的泥模,扫平就可以了,这样只要一个人,稍稍熟练一下就可以做。

    大量的人员和机械,极大的加快了整体的进度,整个公路的修筑速度,也明显的加快,不到30天的时间,整个公路已经修筑的七七八八了,前面,最先修筑的部分,从包头到水泥厂的水泥路,一共就十几公里的样子,已经基本完成了,铁板还没有撤去,准备等到15天之后,再整体撤去,但是上面,可以走动和通行车辆了。

    nbsp /p

第一百三十三章 贯通仪式() 
这一条水泥路的修建,是这段时间,包头最热门的事情,水泥厂引起的轰动,早已经过去了,就是工人正常的上班和下班,一千多人,看起来很多,洒在这一片,不怎么起眼,大家关注一段时间,就习以为常的。

    水泥不同于生活之中的必需品,对于大部分老百姓而言,还是陌生的,买不起的,水泥厂的水泥,大部分都被杨元钊拿来修路了,减少了一半的厚度,一公里的水泥使用减少到了500公斤左右,这样,50公里,差不多就是水泥厂十来天的生产量。筑路之余的少部分是销售到地主家里,钱虎头,甚至附近,还有不少泥瓦匠,他们不懂得使用水泥,可是水泥使用简单,最多让钱虎他们派人指点指点就好了,包头这段时间,很是多了不少的建筑,有两层的,有三层的,跟钱虎的房子几乎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看起来,倒是一个别样的风景。

    从水泥厂到包头,最早铺设的路段,上方挡板,已经全部去掉了,铁模子还没有摘掉,为的就是让他更加的坚固耐用,凝结的更好,靠近包头这一边,有施工队在随时的监控着,已经干了的水泥,还是有人上去试试,对此,施工队的人,既不鼓励,也不反对。

    水泥凝结,说是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四五天之后,水泥已经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了,这点他们是有亲身经历,为钱虎盖房子,现浇的房顶,就是几天之后,就又开始盖第二层了,当时还大惊小怪,在杨元钊命令之下,勉强上去。也不敢下脚,轻举轻放的,后来到第三层的时候,就大胆很多了。水泥是用来使用,只要过去了最初的几天。不刻意的用重物来敲击,走几个人,是没问题的。

    到水泥路铺好五天之后,监控的人员就少了,也没那么的严密了。刚开始,只是一些胆大小孩,跑到水泥路上玩,小孩子总喜欢凑热闹,越是不让的。越心痒,小孩子在上面疯跑,兴奋的大叫。接下来,一些好奇民众们也凑过来,亲自的体验水泥路的平整坚固。见多识广的老掌柜,也忍不住赞叹这个路面平整,闻所未闻。

    从包头到水泥厂的水泥路,已经彻底的贯通了,都经过了15天以上的凝结,完全可以小规模的通行了,为了鼓舞士气。也为了接下来的目的,杨元钊广邀宾客,举办了一次盛大的通行仪式。

    这一天,包垦公司的全部股东,都盛装出席,连杨悦也放下了研究。出席了现场,杨元钊最近对杨悦研究不怎么了解,简单的问了几句进度。果然,过去的几个月之中,杨悦也没有闲着。主要做的就是冬小麦的研究,在施肥,灌溉上面,根据之前学校学的知识,做了一些实验,特别是种子的挑选和培育,还有化肥的使用,取得了不错的收获,保守估计,小麦种植,肯定会比以前有巨大的提升。

    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未来发展工业区,如果粮食问题无法保证,机器再好,工人再多,也会变成一盘散沙。杨元钊也简单的告诉杨悦,哈比已经去了美国了,他会在美国停留一段时间,争取把杨悦的一些同学,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农学家,邀请的中国来。

    同学,杨悦的眼神有些飘忽,似乎思考着什么,然后幽幽的说道:“我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农场主出身,去学习也是为了回家继承家业,有可能的话,说不定这几个人有可能!”

    杨悦说完,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堆英文的名字,包括了同学的姓名,简单的住址,还有其他的一些条件,美国的农业一向发达,农场主跟中国的农民不一样,起码也是地主,甚至是大地主,只是杨悦的同学家里,就有几个数万英亩,甚至数十万英亩的,这样的人,别说是远渡重洋了,恐怕离开家乡都不太可能。

    这个时代的中国,是毫无吸引力的,或许看在钱的份上,能够招募一两个,能不能达到一体机的标准,真的不好说,说不定,在这一张纸里面就能够找到那两个高级研究员,完成一体机上的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