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50章

钢铁时代-第50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痈鞯厥展汗吹模庖淮危皇亲爬词栈鹾退突醯模撬腿恕�

    150个工人,是杨家和尉家费尽心思才弄来了,也一直都是杨元钊关注的重点,因为关系到水泥厂的兴建是否顺利。这个时代,到底有多少产业工人他不知道,从事水泥这个行业的,恐怕只有几百人而已,最多的就是启新水泥厂,还有其他的一些租界水泥厂,产量也不高,能够招募过来150人,哪怕只是初级工,对于整个水泥厂的建设,都会起到显著的效果,杨元钊怎么的强大,也只有一个人,一个人带着1000多个目不识丁的农民的,哪怕有全套的机器设备,也无法运行如此庞大的一个工厂,没有一批熟练的老工人的帮助,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

    嘱咐了钱虎几声,让他们继续努力的工作,然后带着大寒小寒,向包头而去,

    来到包垦公司的附近的,就看到刘权一溜烟的跑出来,看到杨元钊,大喜的说道:“杨少爷,我家公子让我来找你!”

    “是人员都到了么,已经安顿下来了吧?”杨元钊随口的问道。

    “是的,我家少爷都安顿下来了,就近安排到那些宅院之中!”

    “不错,先把人安顿好,记住多去问问,看他们都有什么需要!”

    “是,杨少爷,这些我家少爷都吩咐过了,少爷正在等你!”

    刘澍会来找他,他的想法,杨元钊多多少少的知道,果然,见到了刘澍之后,刘澍拿出了一份名单,是这150个工人的详细名单。

    这段时间,杨元钊一直都强调各种档案和记录,包垦公司的工人名单,也逐步的完善起来,正因为这样,杨家和尉家在招募工人上面,也应用了,虽然多了一个功夫,却让他们发现,这样人员管理,似乎容易了很多,杨家和尉家,似乎在决定,在自己的商会之中,完善这个档案制度。

    杨家和尉家要怎么做,杨元钊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这一批工人,每一个工人一张纸,上面多则数百字,少则十几字,详细的写明了每一个工人的姓名,基本信息,家属情况等等,这些如果换平常,杨元钊还会看一遍,多了解工人,这对于他接下来管理很有帮助,可是此时,水泥厂的兴建,基本上都在关键的时刻,直接略过了这个,看向后面。

    在基本信息的后面,有各人的专长,还有资历,杨家和尉家的商会,果然强大,这一次招募来的只有150个人,看起来人数不多,可是每一个都是水泥厂的要害部门,150个人之中,水泥相关的行业的,最少有120个,其中还有40个是直接从启新还有其他的一些洋灰场招募的一线工人,勉强可以形成一个班组来工作。

    除了40个从启新招募的工人之外,还有30个,是从其他的工厂之中招募的,也大多数是洋灰场,启新是中国最大的洋灰场不假,可是在租界,还有不少外国人直接兴建的水泥厂,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一半是因为租界,还有一小半就是水泥等的使用和电力的使用,用水泥修筑建筑,快捷且坚固,是上海能够繁华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从原料的粉碎,磨制,一直到水泥的控制成型,基本上,大多数的基数人才都有了,其中,甚至还有10个被工厂称之为大师傅的工人,这些可以说是工厂的定海神针。

    旧时代的中国工厂,没有所谓的技工和技师,可是大师傅,算的上工厂之中大工或者是技工,在工厂之中的重要作用,都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一个工厂,哪怕是机器什么的,都没有多少变化,少了几个大师傅的,几乎会毁掉工厂大半的产能。

    杨元钊仔细的看着这些大师傅的介绍,这也是150个工人之中的精华人物,每一个大师傅都有独到的绝活,有些在杨元钊看来不值一提,是一些从生产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熟能生巧的,这些都可以用机器来解决或者避免,这些大师傅是初期有用,一旦工厂的机器完善了,运转灵活了,他们也就是一个熟练工人。可是有些,却是让他惊叹的,比如杨元钊正在看的这一位,主要操纵高炉的,他能够从炉内水泥的形态,判断出大致的温度,保证水泥烧制的效率,一般他所监工的高炉,水泥的质量都比平常的要好。

    水泥也好,钢铁也罢,温度是关键,不达到一定的温度,很多的杂质炼化不出来,或多或少的,就会影响到水泥或者钢铁的质量,这里面的温度基数,一向是工业生产的关键。这个时代的科技,远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的程度,高温情况下的温度精确计量,一直都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这个时代,100度以下的温度计早已经出现了,可是400度以上的温度计,就根本没有,一来是材料方面,很少有承受住400度以上高温的材料,高温材料的突破,一直到二战之后,才大规模的发展起来,二来,大部分的研究者,对于高温反应和温度计量,还处于初级的研究阶段。

    这种工业化的高温温度计,杨元钊这边也没有,甚至还没有什么头绪,这个大师傅的出现,让他对于水泥温度控制这方面,几乎是可以放下一半的心,再也不担心最开始,因为温度控制的问题,造成的大规模的浪费的。

    有了这样的温度控制经验,如果能够把这个经验推广开来,在没有高温温度计的情况之下,根据水泥的一些形态结构,把握到这个温度的高低,这样,水泥的良品率,还有质量,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有一个相当大的提升,不是高标号的水泥,却拥有更高的质量,这对于大量需求水泥的包头来说,不亚于一个催化剂。

    杨元钊手放在这一份资料上面,轻轻的敲击着,之前砖瓦厂的变故,被他以重金来化解的,可也不是没有隐患的,如果不是他用搅拌机,精确配比,代替了大师傅的混料,这样的配方比较的稳定,固定配方和机器代替了大师傅的人力操纵,很大程度上面,减少了对大师傅的依赖,才算解决问题,不然就会起到一个乱子。

    砖瓦厂的配比,是一个小事情,即便大师傅们不妥协,无外乎是寻找别的大师傅,500元的重金,总能够找到,即便找不到,也只是浪费一点点时间而已,烧砖能够浪费多少,水泥就不一样了,原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一炉如果废掉,人工和原料费用非常的惊人,一旦出现问题,结果不是杨元钊所能够承担的,最重要的是,在150个工人之中,有这个能力的,就只有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一个,也就是说,哪怕杨元钊再不愿意,也必须要受到这个大师傅的钳制,否则,不但水泥厂的生产,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甚至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影响到水泥厂效益。

    心中很不舒服,对于兴建现代化的工厂杨元钊来说,非常难以接受,可为了一个高温温度计,投入大量精力,进入研究,这也不是杨元钊愿意的,一来这个领域,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之中,都从来没有接触到,另外一个方面,这个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温度计,一般而言,是要寻找热膨胀比比较均衡的金属,或者其他材料作为温度计的核心材质,后世常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借助着水银在温度变化的时候,膨胀的比较均衡,作为常用的温度计使用。

    可惜,水银温度计只适合于低温环境,对于500-3000度这样的工业高温领域,没有任何的作用,杨元钊也不太可能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寻找合适的合金材料。

    为难,杨元钊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不管如何,在没有找到替代人选之前,就只能够用这个李明生了,可是必要备选还是必须,想了一下之后,杨元钊对刘澍问道:“泽霖兄,你对于这个李明生,到底知道多少?”

第九十八章 李明生() 
听到了杨元钊的询问,刘澍过来,拿过了杨元钊手中档案,扫了一眼,诧异的说道:“这个人?李明生?”

    刘澍瞬间,就回忆起了这个人的资料,他作为包垦公司的大管家,包垦公司的很多事物都上心,虽然,水泥厂的兴建,几乎都是在杨元钊的一人主导之下,进行的,投资和机械,也都是来源于他一个人,可是还是为包垦公司分了一成,虽然只是红利股,知道水泥厂的一些投资的刘澍,很清楚,一旦水泥厂建成之后,会产生多么大的效益,君不见启新洋灰场,在英夷的手中的时候,年利润都超过几十万,后来被北洋费尽功夫收回来,扩大的规模之后,新的水泥几乎是行销全国,利润更加的惊人。

    档案上,这个大师傅名叫李明生,是所有这150个工人之中,公子最高的,当时向外招聘,包垦公司给出的价格是原来工资的一倍,这个李明生,在启新水泥厂可以拿到70元,所以,包垦公司给出了140元的高价。

    不过李明生这个人,在150个工匠之中,绝对是最拔尖,无论资历还是能力,李明生本身就是启新洋灰场有数的几个大师傅,控制的又是水泥厂最重要是煅烧窑,一向受到启新的器重,杨家早在一个月之前,在杨元钊提出了招募水泥厂的工人的时候,就跟他接触了,可惜一直都被他拒绝,本来杨家都已经放弃了,毕竟一个深受器重的工匠,工资又不低,很难的招募到。

    不过就在所有人准备出发之前的那一天,李明生主动找到杨家,想要来到包头,这多多少少让杨家有些的吃惊,这些经过,也被写到了另外的一个档案之中,专门送到了刘澍这边。

    刘澍一五一十的把所知道的东西,完完全全的告诉了杨元钊,听了刘澍讲述经过,杨元钊默然了,想了半天,说道:“泽霖兄,让天津那边继续打听,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怕花钱,我想知道这个李明生为什么在最后选择来包头,搞清楚根本的原因!”

    刘澍皱了一下眉头,天津的杨家势力虽然不小,可是那里靠近京师,又是北洋的大本营,要想打听一些东西,不容易,特别是在启新洋灰厂招募了大量工人的前提之下,再通过北洋的实力来调查李明生的事情,几乎不可能,杨家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修复跟北洋的关系,而不是继续的触动北洋。

    看着刘澍的表情,杨元钊对于刘澍心中所想,已经了然了,他郑重的说道:“泽霖兄,这个李明生,如果用好的话,我们的水泥厂兴建,最起码,会快一倍以上,所以请尽可能的催一催。”

    水泥厂的兴建速度,提升一倍以上,这从侧面证明了这个李明生,对于水泥厂的重要性,水泥厂是目前杨元钊最看重的东西,看着这么庞大的雇员,就可以从侧面分析出,水泥厂到底有多么挣钱了,李明生的作用,在刘澍的心中上升了好几个等级,点头答应杨元钊,会尽力。

    放下了李明生的这件事情,暂时而言,杨元钊觉得,还是要循序渐进的,放下了跟李明生继续接触的想法,先把这些工人给安顿下来,好在,包头有众多的商铺,包垦公司成立了之后,收购了一些住宅,稍稍的改装之后,就可以容纳众多的人员,当然了,条件不能太好,一般是4个人住一间。

    不大的房屋,要想住四个人,稍稍的有些拥挤,使用的是杨元钊设计的铁架高低床,参考了后世学校宿舍,每个房间每个人会有一张床一个桌子,还有做到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